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盆血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见,男女比例1.8:1,多数为重度贫血,全血细胞减少者多见12例(60%)。伴有心、脑血管病等内科其他疾病15例(75%),以非血液病诊断入院的11例(55%),检出慢性消化道疾病者19例(95%),维生素B12减少者17例。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与存在的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且病情较重,进行相关检查可避免遗漏潜在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伴有心、脑血管等内科其他疾病32例,占88.9%;以非血液病诊断入院的26例,占72.2%,外周全血细胞减少24例,占66.7%;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在活跃以上。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30例,升高28例。26例检测叶酸及维生素B12,叶酸减少6例,维生素B12减少22例。检出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憩室、食道裂孔疝、慢性胆囊炎胆石症)31例,占83.9%,贲门癌2例,占5.6%,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因非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临床上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鉴别。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与存在的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进行相关检查可避免遗漏潜在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6例子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内尔其他疾病29例子,占81%;以非血液病诊断入院的20例,占56%,外周全血细胞减少22例,占6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在活跃以上.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的32例,占89%.维生素B12减少者20例.检出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息肉、十二指肠憩室,食道憩室,结肠憩室,食道裂孔疝,慢性结肠炎,胆囊炎、胆石症)34例,占94%,贲门癌1例,占2.8%.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因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临床上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相鉴别.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与存在的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进行相关检查可避免遗漏潜在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方法:对30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和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见,头昏、乏力、纳差为主要症状;外周全血细胞减少20例,占66.7%。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在活跃以上,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15例,占50%。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28例,占93.3%,检查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27例,占90.0%。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发生与存在的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对于治疗,给予叶酸、维生素B12便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2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伴有其他内科疾病多,其中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48例,占92.3%,伴有心、脑血管疾病44例,占84.6%;31例患者外周血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血细胞减少,占59.6%;②易误诊,24例(46.2%)患者就诊时误诊为心、脑血管等疾病;确诊后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比较常见,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高,其发生与慢性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但正确诊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的特点。方法:对近几年我院收治的38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贫,男性多见,男女比例2.45:1,全部患者有典型的巨幼贫骨髓象,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多数为重度贫血,以头昏、乏力、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伴消化道疾病20例,占52.63%,以非血液病入院12例,占31.58%。结论:老年人巨幼贫常因非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与同时存在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计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1995-2001年收治的40例60岁以上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60-85岁。因维生素B12减少36例,占90%。多伴有其它慢性疾病,以慢性消化道疾病居多(20例),占50%。属中、重厦贫血30例,占75%。病程中合并感染8例,占20%。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结论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近年有增加趋势,以城镇居民多见。其发生与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贫血多较严重,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3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以男性为多见,男女比例为1.87:1,首发症状以头晕、乏力、纳差为主要表现。伴随其他疾病19例,占82.6%。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均在活跃以上。血清胆红素增高10例,占43.4%。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21例,占91.2%。维生素B12减少者11例,占73.3%。检出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19例,占82.6%。用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老年人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因非血液病就诊而易漏诊。临床上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MDS相鉴别,以防误诊。同时,其发生与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应予以相关的检查和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候鹏  华红  马文慧 《中外医疗》2012,31(35):102+104-102,104
目的通过对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细胞形态学分析、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8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38∶1。轻度贫血8例,中度贫血26例,重度48例,极重6例。同时伴白细胞减少的48例,伴血小板减少的62例,病历骨髓象都出现形态变化。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近年有增加的趋势,其发生与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贫血多较严重,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32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云  梅春雪  李俏燕 《四川医学》2001,22(10):921-92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方法 对32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46:1,头昏、乏力、纳差为主要症状。伴有其他疾病内科28例,占87.5%,以非血液病诊断入院的13例,占40.6%。外周全血细胞减少20例,占62.5%。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在活跃以上,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16例,占50%,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31例,占96.9%,检查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30例(其中慢性胃炎22例),占93.8%。结论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因非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其发生与存在的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同时应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湘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16-117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2例中40例(55.56%)有消化道症状,36例(50.00%)三系血细胞均减少,11例(15.28%)有神经症状,巨幼细胞性贫血需与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进行鉴别。结论提高巨幼细胞性贫血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注意高发人群的饮食结构,加强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应该是防治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有效措施;注重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及膳食结构调整、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系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代谢异常,导致红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而引起的一组贫血。在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而呈大红细胞性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成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90%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故称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采用叶酸及(或)维生素B12治疗有效。少数为由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干细胞疾病所致,使用抗代谢性化疗药物如MTX、6MP、Ara-C等干扰叶酸代谢亦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13.
刘薇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490-1491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1例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胃肠道疾病和膳食不合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全血细胞减少21例(占51.2%)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30例(占73.1%),总胆红素升高17例(占41.5%);误诊13例(误诊率31.7%)对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好。结论:老年人MA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临床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治疗同时应注意原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老年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资料,与同期48例非老年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比较.[结果]老年组巨幼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较非老年组低,前者分别为(54.5±13.5)g/L,(2.2±0.9)×109/L、(45.5±25.6)×109/L,后者为(71 ±17.5)g/L、(2.9±1.0)×109/L、(57.1±28.6)×109/L,(P<0.05).全血细胞减少前者较后者明显,分别为53.7%与27%.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后,老年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亦较非老年组长,分别为29日与21日(P<0.05).老年组巨幼细胞性贫血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11例(误诊率占20%),非老年组1例(误诊率占2%).[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三系细胞减少较明显,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高,贫血恢复较慢,病情较重,易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5.
王怡  陆滢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0):1869-1870
目的 探讨以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合并症、治疗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等症状,骨髓细胞呈"核幼浆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细胞有巨幼样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28例.20例行骨髓染色体检查:未见核型异常.58.3%的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给予维生素B12、叶酸片后疗效显著.结论 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道肿瘤.对于有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须强调骨髓检查的重要性,最好开展骨髓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36例临床上以其它疾病表现形式的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溶血性贫血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贫血伴白细胞减少4例、贫血伴血小板减少3例、贫血伴严重消化道症状5例、红白血病1例、白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检出患慢性消化道疾病28例,偏食、素食10例。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非典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白血病等血液病相鉴别。其发生与存在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应同时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预防应调整饮食结构,定期体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MBA)的病因、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方法:对31例老年MBA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占同期收住所有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36.1%,男性:女性为3.43:1,城镇居民25例(80.7%);伴有慢性胃肠疾病者占48.4%;临床上重度贫血患者占32.3%,16%的患者感染结核菌。87.5%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46.7%的患者胆红素升高;29%的患者被误诊;31例患者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疗效均显著。结论:老年MBA患者的发病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人口老龄化、慢性消化道疾病及老年人常控制饮食和/或过度烹饪加工食品等,老年人MBA患者贫血多较重且易误诊,及时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王晓燕 《四川医学》2013,(6):850-851
目的分析我院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并探讨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就诊的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79例患者,主要病因为消化系统疾病(39.2%),其次为饮食习惯不良(25.3%)、心脑血管疾病(20.3%);以中、重度贫血为主,占81.0%;给予叶酸、维生素B12以及升血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计数(R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均明显改善。结论我院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为消化系统疾病、饮食习惯不良等,积极治疗原发病、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是预防该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巨幼细胞性贫血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焱  崔鹤仙 《疑难病杂志》2006,5(5):366-367
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类大细胞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多见的类型之一,其特点为骨髓中含有巨幼红细胞和巨幼粒细胞,外周血呈现全血细胞减少。本文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02例巨幼贫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5月~2006年4月在我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巨幼贫患者共102例,均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男性61例,女性41例;年龄15~82(39.2±20.9)岁,其中<20岁42例(41.2%),20~40岁16例(15.7%),41~60岁17例(16.7%),>60岁27例(26.5%);学生39例(其中农村学生32例),妊娠妇女24例,退休职工9例…  相似文献   

20.
分析33例老年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贫),并与同期非老年人巨幼贫组比较。结果发现,老年人巨幼贫早期症状不典型,以头昏、乏力、纳差为主要症状,易误诊,本组误诊率为45%。患者贫血重,与非老年人组比较,骨髓增生度减低,巨幼红细胞比例减少,消化道疾病多,以慢性胃炎为多见,并发症以感染症状突出,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