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药物间配伍操作等环节,输入液体量被污染,为了分析其原因,提高输液质量,清除环境对输液剂的污染,现将微粒污染观察及预防报告如下。l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危害1.l不溶微粒的来源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途径主要来源于空气、输液器具及配液操作等方面。空气环境污染主要与空气洁净度有关,输液操作引起的微粒主要是开启安部时落下的玻璃屑,加药时穿刺橡胶塞落下的皮塞屑,据我们多年来的临床观察,针头每刺入瓶胶塞一次都有橡胶屑脱落,这样大量的微粒混入药物中输入人体,就会发生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静脉输液在其胶塞穿刺后的不溶性微粒污染.方法 将静脉输液按胶塞的材质、穿刺胶塞的方式、胶塞穿刺后放置的时间分组处理,利用光阻法测定不同处理方法的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目.结果 静脉输液胶塞的穿刺方式、胶塞类型、穿刺次数和放置时间(P<0.01)对穿刺后大于10μm的微粒数有显著影响,并且穿刺次数与放置时间有交互...  相似文献   

3.
<正>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存在对人体的危害报导甚多,对不溶性微粒的检测方法国内外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七十年代以前各国药典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控制都用目视法检查澄明度,但目视法仅能检出50um以上的不性微粒。以后,英国药典1973年版,美国药典19版第一增补本及日本药局方第十改正本检测用仪器或显微镜检测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以改进目视法的不足之处,从而对小于50um的不溶性微粒得以控制,故为提高输液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证。 检测不溶性微粒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胶塞微粒污染输液液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同一针头对不同质量的瓶塞及用不同型号的针头分别对瓶塞进行百次穿刺,计数附着在针体上的微粒数,用微粒分析测定穿刺前后液体中≥25um,≥10um的微粒数,用含胶塞微粒的液体通过带过滤器的输液器和不带过滤器的输液器后再测其微粒数。胶塞微粒的产生与瓶塞质量有关。有过滤器的输液器对微粒有很好的截留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4种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加入输液后所含不同粒径的微粒数量进行检测,探讨中草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方法模拟治疗常规的加药方法,制备几种常用中草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溶液,采用微粒检测仪检测其中的不溶性微粒。结果输液中加入中草药注射液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结论中草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严重影响输液的质量,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的液体中所存在的可游动、不溶性外源物质,包括玻璃屑、橡皮屑、微生物碎片、药物结晶微粒,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等.它们难以被机体代谢和清除,导致微小血管堵塞,除造成输液反应一发热外,还可造成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血管内皮的损伤.我国95版药典规定,静脉滴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含100μm以上的微粒不超过20粒.有关护理研究证实,微粒产生与穿刺针头的使用、安瓿的割据、临床用药、病人本身皮肤情况等有关.为了减少输液污染,在临床输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不良反应与有关不溶性微粒数量的相关性。方法 模拟临床输液配制操作过程,对本院临床常用药配伍,测定进入病人静脉前液体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 经输液器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均未超过中国药典中规定的相应标准。结论本院绝大部分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可排除由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有关微粒数量超标而引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中药注射剂在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方法 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光阻法. 结果 5种中药注射剂均含不同粒径和不同数量的不溶性微粒. 结论加强中药静脉注射刘的质量控制,并密切注意监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检测的方法并且确立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及对本院HIS系统的住院患者医嘱中与丹参酮ⅡA配伍的心血管药物品种以及混合配制情况进行综合归纳?按临床操作规程配置输液,采用光阻法用GWF-8JA 激光微粒分析仪对不溶性微粒进行测定?结果:测定了不同配伍输液和药物的不溶性微粒,各配伍液中≥25 μm?≥10 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增加,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增加的程度有别?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复方氯化钠?优泌林R以及2种及2种以上等注射剂大多数存在配伍禁忌即微粒增加幅度较大超过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在临床使用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贾祥革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0):932-933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心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笔者从事临床护理20年,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除按操作规程外需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1配制液体的技巧护理人员应注意操作环境的净化,采用“易折型”或控制锯痕长≤1/4周及坚持开启前的消毒,是减少药物污染物的重要措施。使用安瓿时应根据剂量选择恰当的包装规格,使药液体积与颈段外周长比值减至最少,减少开启时微粒的污染量[1]。正确抽取药物,选用配药针头时型号小一些好,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避免反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双黄连注射液和双黄连粉针与输液配伍前后以及配伍后的混合溶液经一次性输液器终端药液过滤器滤过后的微粒变化情况。方法用GWJ-4智能微粒检测仪测定不溶性微粒。结果各批双黄连注射剂、输液剂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双黄连与两种输液配伍后以及混合液经输液器终端滤过后均不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双黄连注射剂不溶性微粒质量有很大提高,但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显著增多,以及能够通过输液器终端滤过器的10um以下微粒,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和异物,对患者有多方面的严重危害,如引起肺内芽肿、静脉炎、热原样反应、堵塞微血管等。因此,中国药典规定,输液须进行澄明度和微粒检查,合格后方能用于临床。输液一经使用,特别是添加其他药物后,上述两项检查常不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4种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加入输液后所含不同粒径的微粒数量进行检测,探讨中草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方法 模拟治疗常规的加药方法 ,制备几种常用中草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溶液,采用微粒检测仪检测其中的不溶性微粒.结果 输液中加入中草药注射液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结论 中草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严重影响输液的质量,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高云 《包头医学》2009,33(2):121-121
一次性套管式侧孔针头用于输液治疗中将一种或几种药物加入大输液瓶,也可以在输液过程中加药。以往加药采用斜面针头多次插入输液瓶塞,经常造成瓶塞脱落的微粒及微生物污染,并破坏瓶塞严密性。为此,我们研制了一次性套管式侧孔针头,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四种中药粉针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4种中药粉针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方法采用显微计数法测定中药粉针剂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目。结果配伍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但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的要求。结论中药粉针剂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不容忽视,在临床输液时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鱼腥草注射液与某些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和PH等的变化,为临床输液配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测定不溶性微粒和PH的方法,观察鱼腥草注射液与某些临床上常用药物之间的配伍情况。结果:在3h内,与维生素C、哌拉西林、氮化钾配伍,PH有所变化,与所有药物配伍,微粒都有所增加,其中与氮化钾、头孢拉定、头孢噻肟钠、利巴韦林等配伍,其中的不溶性微粒数在0—3h内都超过了药典对输液所要求的范围。结论:鱼腥草注射液与氮化钾、头孢拉定、头孢噻肟钠配伍使用要谨慎或禁用,如果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最好还要考察它们的含量、内毒素或热原等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十二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新旺 《中原医刊》2002,29(7):44-45
目的;初步测定12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采用微粒检测仪检测微粒数,结果:配伍溶液微粒数多不答 药典规定,特别是10μm以上的微粒,结论:建议一加强中药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的控制,二控制增加输液不溶性微粒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8.
窦丽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19-3519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为了保证输液的安全,一定要加强输液微粒的控制。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1],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1输液微粒来源1.1药品和输液器生产工艺中带来的如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等,使异物与微粒混入。1.2药物配置、配伍中带来的如药物不当配伍形成的结晶性微粒,切割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输液器穿刺胶盖带来的橡胶微粒等。1.3环境因素输液环境中的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进气管进…  相似文献   

19.
护士在静脉输液前要配制药液,用注射器配药时,由于反复穿刺瓶塞,针刺时使橡皮塞微粒进入针芯内,加压注药时,往往使进入针芯的橡皮塞微粒同时进入输液瓶中,虽然输液过程中通过输液器各个环节的过滤,并未输入病人体内,也未使病人出现任何症状,但仍然给病人造成心理上乃至生理上的潜在的不良影响,也可能因此引起医疗纠纷,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笔者介绍一种配药时的穿刺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模拟临床常用的加药浓度,制备注射用尿激酶与肝素钠注射液同3种输液配伍的溶液,并测定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注射用尿激酶与肝素钠注射液在5%葡萄糖溶液中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无明显变化;在5%葡萄糖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输液中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应引起重视。建议临床将注射用尿激酶与肝素钠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