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脾肯皮样囊肿这一临床少见病的认识,减少对其误诊,误治。方法 报道3例脾表皮样囊肿并复习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 脾表样囊肿的病史、体征无诊断特异性,B超、CT、核磁共振(MRI)检查有助于其鉴别诊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其术前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脾切除或保脾性切除手术是其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报道9例脾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采用病例统计分析方法。结果:8例真性囊肿,1例假性囊肿,脾囊肿的临床表现不特异,多因左上腹肿块就诊,B超,CT扫描有诊断价值。8例行脾切除术,1例行保留大部脾脏的囊肿切除。结论:为了保留脾脏的囊肿切除。结论:为了保留脾脏功能,我们主张脾真性囊肿尽量行保脾手术。 相似文献
3.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8,(5)
目的 :报道 9例脾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采用病例统计分析方法。结果 :8例真性囊肿 ,1例假性囊肿。脾囊肿的临床表现不特异 ,多因左上腹肿块就诊 ,B超、CT扫描有诊断价值。8例行脾切除术 ,1例行保留大部脾脏的囊肿切除。结论 :为了保留脾脏功能 ,我们主张脾真性囊肿尽量行保脾手术 相似文献
4.
脾囊肿的诊断和治疗(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脾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对我院1986年5月至2005年3月9例脾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脾囊肿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全脾切除4例,其中保留副脾1例,脾片网膜囊内移植2例;部分脾切除1例,半脾切除1例,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3例.本组均治愈.腹腔镜囊肿引流病例,随访2月~5年,未发现囊肿复发、积液、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脾囊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B超及CT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可选择全脾切除、半脾或脾部分切除,腹腔镜囊肿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的病因、分型、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86至1996年10年间收治的先天性胆管囊肿28例进行分析。结果:28例中Ⅰ型19例(6785%),IVA型8例(286%),IVB型1例(36%)。B超检查26例,24例手术证实;CT9例7例手术证实。手术治疗为最佳手段,以囊肿切除为首选。本组25例手术治疗,囊肿切除13例(占52%)。结论:B超为主要诊断手段。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率随病程延长而逐渐上升,故切除囊肿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胰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报告)谢敏明(广东省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外科511700)胰腺囊肿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两大类。临床表现相似,一般辅助检查很少能提供特异发现,特别是对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囊肿的鉴别较为困难,本组收集胰腺囊肿21例,结合文献学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尿管囊肿22例临床资料。其中20%合并上尿路畸形,所有病例均经B超、IVP或膀胱镜检确诊,并经手术证实。治疗均予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切除或部分切除术,手术难度小。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效果良好。所有患者均未见返流发生。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切除或部分切除术手术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陈春延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9,(10):1091-1093
目的总结肾盂旁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肾盂旁囊肿患者临床特征,比较B超、CT、IVU等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总结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11例囊肿去顶减压术或囊肿切除术者均于术后随访3-42个月,全部病例均恢复良好,无复发、无并发症;2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2例无症状者未治疗,观察随访2—3年,病变基本稳定。结论B超、CT及IVU是诊断肾盂旁囊肿的有效方法,B超可作为首选。开放性囊肿去顶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及小儿外伤性脾破裂行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0年3月-1999年1月9例儿童及5例成人外伤性脾破裂的外科手术处理。结果 9例儿童及4例成人均施行脾部分切除术而康复出院。1例成人脾部分切除术因术者经验不足术后仍有出血而再次进腹切除脾脏。结论 对于外伤性脾破裂要遵循“保命第一,保健第二”的原则,有选择地进行手术,手术要由有一定相关经验的医师去完成;手术指征只要掌握得好,脾部分切除是切实可行的,而且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的不断深入认识,脾部分切除术也确实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正> 甲状旁腺囊肿临床上非常少见,我院有3例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病人,术前均误诊为甲状腺瘤而行手术。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 女,34岁,颈部无痛性肿块3年。体检在颈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01~2009-01收治的7例脾囊肿病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分别行BUS、CT、X线平片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及诊断;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全脾切除5例(其中1例保留了副脾,1例行脾片移植),行半脾及囊肿切除2例,7例全部治愈。结论脾囊肿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病因仍未完全明了,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BUS及CT检查。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应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性质,分别选择全脾切除,半脾或脾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15.
孔祥庭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1):80-81
胆管囊肿传统称为胆总管囊肿、胆总管囊性扩张,系指因胆管壁先天发育异常而引起的部分或全部胆总官的囊性扩张。过去认为本病少见,近来由于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完善,检出病例明显增多,现将我院手术证实的10例胆管囊肿患者的CT检查总结分析如下,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13~65岁,平均41.5岁。临床表现:10例患者均有上腹不适,右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4例,巩膜黄染1例,发热2例。入院查体:扪及右上腹肿块4例,触及右上腹有不适感4例,有明显压痛4例,莫… 相似文献
16.
陈子平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8,11(2):27-28
目的:了解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手段。方法:外科治疗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5例,其中行囊肿切除4例,左上肺叶切除回例。结果:5例术后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气管支气管囊肿一般无症状,并发感染或癌变可出现压迫或呼吸道症状。X线检查为主要诊断手段,其特征表现是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可随吞咽或呼吸活动的纵隔阴影;CT扫描对明确诊断,提示恶变有较大的价值;B超可表明囊性肿块。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手段,对疑有癌变病例,可于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或连同受侵肺叶一并切除,并清扫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该病病因以急性胰腺炎和胰腺创伤为主,最常见的体征是腹部包块,临床症状决定于囊肿的部位及大小,较大可出现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诊断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三大影像学检查。囊肿形成后,可以保守治疗6周,不缓解可手术治疗,本组术式以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主,囊肿外引流术为辅。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囊肿的影像诊断(附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肿11例,讨论其病因、病理及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检查是肾上腺囊肿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平片肾上腺区出现蛋壳样钙化为其特征性表现;CT和超声检查对囊肿的诊断有一定特征性,CT表现为肾上腺区边缘光滑、均匀水样密度的囊性占位,增强扫描无强化;MRI对囊肿的诊断无特征性,对定位诊断有帮助。上腹部的占位性病变,应综合多种影像手段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27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特别是术中防治意外损伤及保证手术安全的技术问题。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2例中神经源性肿瘤占28.3%,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7.6%)和畸胎样瘤(20.2%);X线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基本符合率为73.9%(201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266例,经颈部手术4例,颈胸分别切口同期手术2例;手术方式包括肿瘤或囊肿完全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术中上腔静脉损伤4例,其中1例经右心耳上腔静脉插管后修补,二期(术后2周)拔除上腔静脉插管治愈。手术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为2.2%。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瘤;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