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渴论治观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岩 《光明中医》2006,21(2):59-61
消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证,临床以"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渐瘦为特征.<中医内科学>的教科书均认为,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涉及肺、胃、肾.但从近些年的临床报道与理论探讨看,对消渴的论治常见别开生而之论、另辟蹊径之法,可谓见仁见智,丰富多彩.笔者根据近十余年的文献,对消渴的论治观点加以整理归纳,并作浅析.  相似文献   

2.
南征教授从毒损肾络立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师南征教授系吉林省名老中医,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师古而不泥,创新不离宗,临证变通,学验俱丰.尤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糖尿病肾病率先提出了"消渴.肾病"的中医病名,主张从"毒"论治而创立了"毒损肾络"的病机理论,制定了解毒通络保肾法治疗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方法,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南征教授,受益匪浅.现将其从毒损肾络立论治疗消渴肾病的经验浅析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与今后从事的中医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蒲永文  蒲志孝 《中医杂志》2004,45(8):636-637
温阳法是八法之一,又称温里法、祛寒法.主要用于中焦虚寒、亡阳欲脱、寒凝经脉等证.中医认为,糖尿病与消渴基本一致.如<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宋代王怀隐等著<太平圣惠方>中又将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载方百余首,治疗药物多选择益气养阴之品.到金元时期刘河间等主张治疗消渴当以清热泻火,益气养阴为要.清代黄坤载等认为消渴责之于肝,而治疗亦力主清热养阴.至费伯雄则补充发展了化痰利湿之法.唯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三消症>中强调:"以燥脾之药治之",主张用理中汤倍白术加天花粉治疗.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目前认为多归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可谓渊远流长,早在<内经>就有“消瘅”、“消渴”等病名,并指出正虚与嗜食膏粱厚味是其病因,汉、隋、唐诸家对本病也多有发挥,宋朝以降,“三消论”一直占主导地位,从上、中、下三消分治,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进而以滋阴清热为大法,一直是正统.虽偶有论及血瘀,但未成大流.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引导问题、引入病案等方面探讨了论文研究型下的<中医内科学>教学的改革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江西中医药》2007,38(4):51-5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只是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称为"消渴".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辨证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祖国医学将糖尿病归属于"脾瘅"、"消瘅"、"消渴"范畴,<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致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化燥而发为消渴.本病病机主要责之于阴虚燥热,表现为肺燥、胃热、肾虚证候.治疗以滋阴清热为大法,从上、中、下三消分治,上消主肺燥,中消主胃火,下消主肾阴虚,此"三消论"在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是糖尿病尤其是出现慢性并发症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证多虚实夹杂,单一的滋阴清热常常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胡永年 《中医教育》2000,19(2):8-10
进入"八五"以来,我院重点学科建设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八五"期间有<内经>、<伤寒论>、<针灸学>3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通过5年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顺利通过了我省教委组织的专家组的检查评估."九五"期间,我们除了继续搞好上述3个学科的发展外,经省教委批准又有<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两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立项建设.与此同时,我们先后还确立了3个院级重点学科参与省级重点学科滚动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习惯改变、环境因素等的影响,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以先天不足为主要原因,如<灵枢·本脏>中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而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则五脏失养而柔弱.故肾虚在糖尿病的发病中居重要地位.近年来糖尿病与肾虚关系的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或消瘦,与中医的消渴病症接近,可归属于消渴范畴。然而由于各代医家对前人理论和经验的认识程度不同、角度不同,在理解上也各有偏颇,往往赋予消渴不同的内涵。基于系统梳理古代文献,以医籍中有关糖尿病论述部分为"体",以现代医学知识为"用",理顺中医病名的层次关系,从病症、病性、病因、病位四个角度对糖尿病(消渴)相关中医病名进行追溯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本文初步研究民国以后的近现代中医对消渴的认识,希望对当代治疗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改仙  丁凤  陈旭梅 《中医杂志》2005,46(3):176-177
王敏淑(1937~),女,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为保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用药规律,尤其注重运用益气活血之剂.擅长治疗消渴及并发症、头晕、汗证、失眠、胃脘痛、胸痹等内科疑难病症.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中国基本中成药>一、二部,<优选使用中成药>,<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等.1994年被评为保定市自然科学带头人.1997年参加虚拟古籍<本草纲目>的研究.2002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家称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目病"。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独特认识,认为"消渴目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基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认识和治疗,挖掘古典临床治疗"消渴目病"的常用中药及中药方剂,发现了黄芪、丹参、地黄在古籍中治疗"消渴目病"效果显著,且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可以降低VEGF的水平来抑制视网膜炎症。以期为DR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田中伟  赵继红 《光明中医》2011,26(8):1550-1551
贾燕平主任医师是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从医3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内科疑难杂证,笔者有幸跟师临床,获益良多。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消瘅"范畴,但与消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的临床特点及"阴虚为本,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中医称之为消渴病,将其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但在临床上多互见,难已截然区分,所以统称为"三消"或"消渴".消渴症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通过针灸疗法和药物配合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身体的免疫康复,是治疗糖尿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基因有关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西医治疗糖尿病虽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停药后易出现反复.因此应用中药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世界医学史上对糖尿病的记载,以我国为最早.内经<灵枢·五变篇>曰: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瘴,"<素问·奇病论篇>曰: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篇>又称: "怒则气逆,胸中蓄积,气血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瘴."<古今录验方>:"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消渴病也."  相似文献   

18.
中医内科学在考研中医综合中占有很大比重,为考研中医综合三大难点之一(其余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为临床学科,考研难度较前两科较大,并以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为基础,可见若要在中医内科学取得好成绩,必须以前者内容为根基.笔者将中医内科学的复习经验整理如下. 1 分类记忆 中医内科学主要分为心系、肺系、肝胆系、脾胃系、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7类,分类较多,不利于记忆.从考试角度出发,可分为5类,把血证、自汗、盗汗归为心系,把痰饮归为肺系,把郁证、痉证、颤证归于肝胆系,把痿证、虚劳归为脾胃系,把消渴、内伤发热、痹证、腰痛归为肾系.这样则减少了记忆范围,减轻负担.此外,中医内科学重要的内容是病证分类及用方,往往是考试的重点、难点,笔者把每个病种分为虚证、实证两类,再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9.
金明 《北京中医药》2008,27(5):323-324
中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症,有关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古人早有记载,如<河间六书>日:"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目疾".从古至今相隔数千年之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仍旧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其发病率有增无减,双眼致盲率达眼病之首.中医学认为眼底病往往与肝肾阴虚密切相关,而老年性眼底病除以肝肾阴虚为本外,多兼有血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即是以这一发病机制为规律的典型性血管性眼底病.  相似文献   

20.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在中医学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