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及CT门静脉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及其门静脉血管造影(CTP)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43例门静脉癌栓形成的患者作了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30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MPR)和CTP成像,15例患者治疗的作了CT随访。结果:螺旋CT轴位和MPR图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的CT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23%在动脉期癌栓有不均匀强化;间接征象包括门静脉管壁强化(42%)、侧支循环形成(100%)、门静脉海绵样变(44%)及周围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CTP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癌栓位置、管径及阻塞程度和侧支循环的情况。CT扫描可很好地显示门静脉癌栓治疗后的变化情况。结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和CTP图像,可以便完整的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表现,并与常规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所有21例门静脉显示满意,均显示了癌栓所在部位门脉阻塞征象,13例显示了肝门部侧支血管。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尤其在显示侧支循环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血流动力学变化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CT表现,为肝癌的诊治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经临床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34例为研究组,不伴门静脉癌栓的25 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研究组34例中24例出现动脉期高灌注,9 例出现门脉期低灌注,研究组与对照组间肝实质灌注异常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研究组肝动静脉瘘发生率明显增加;门静脉主干癌栓常并发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胆囊静脉曲张及胆旁静脉丛扩张;CT可显示门脉高压的侧支循环。结论: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可引起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正确认识其CT表现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对原发性肝癌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血管多平面重建 (MPR )的表现。结果 :门静脉内癌栓 14例 ,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增宽 ,内见“铸型”样低密度充盈缺损 ,门静脉期门静脉相对应肝组织强化程度较轻或无强化呈低密度 ,6例门静脉癌栓见肝动脉供血。下腔静脉癌栓 4例 ,肝静脉并下腔静脉癌栓 2例 ,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 2例 ,下腔静脉癌栓并右心房癌栓 2例 ,均表现为肝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铸型”样低密度充盈缺损。 12例MPR成像均清楚显示门静脉主干及一级分支、下腔静脉内癌栓的整体形态及范围。根据静脉系统癌栓的范围 ,将其分为 3型 :Ⅰ型 ( 14例 )、Ⅱ型 ( 8例 )、Ⅲ型 ( 2例 )。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是诊断和评价原发性肝癌静脉系统内癌栓有效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癌肝灌注异常相关因素的CT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癌肝灌注异常螺旋CT动脉期增强表现特征 ,分析研究肝灌注异常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19 98-10~ 2 0 0 1-0 2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病例共 51例作为研究组 ,并随机选择同期无门静脉癌栓的肝癌 51例作为对照组。全肝平扫后 ,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 2 0s行全肝动脉期扫描。观察动脉期CT表现 ,并分析肝灌注异常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 动脉期扫描肝脏灌注异常共 2 8例 ,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肝灌注异常的形成与癌灶的部位、有无门静脉癌栓及门静脉癌栓的位置有相关性。结论 螺旋CT动脉期增强扫描 ,有利于发现肝实质灌注异常、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及侵犯情况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多期动态CT强化特点及其与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99例行CT扫描,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早期、动脉晚期、静脉期及延迟期。于后处理工作站分析CT数据,并通过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观察病变特点,分析肝癌包膜及门静脉癌栓与肝癌内PTEN表达的关系。结果:①动脉晚期对<3cm肝癌病灶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其他2期(P<0.05)。各期对≥3cm肝癌病灶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有完整包膜的肝癌患者中PTEN阳性28例(75.68%),明显高于包膜不完整及无包膜的肝癌患者(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完整包膜间呈正相关。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中PTEN阳性25例(75.76%),明显高于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呈负相关。结论:多期动态螺旋CT扫描对肝细胞癌具有很高的检出率,且肝癌包膜的完整性及门静脉癌栓的有无与PTEN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其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病例均采用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完成动脉期、门脉期三维重建,分析肝动-静脉瘘的增强特征及其合并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结果: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中巨块型8例、结节型4例和弥漫型1例。肝癌合并主干型肝动静脉瘘9例、末稍型3例和混合型2例。13例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显影密度大于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7例,门静脉左右分支的显影密度大于门静脉主干3例。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有特征性的MCCT表现,MS能正确诊断并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致肝脏灌注异常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致肝脏灌注异常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表现特征,以利于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材料与方法:1998年4月至2000年7月因肝细胞癌行肝脏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连续性病例245例,随机选择其中门静脉左支、右支或/和主干癌栓的病例共36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无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36例作为对照组。全肝平扫后,分别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0s、60s行全肝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平扫、动脉期、门脉期非癌变肝组织、癌灶、门静脉的密度变化。结果:门静脉癌栓发生部位:右支16例,左支4例,右支及主干10列,左、右支及主干6例。动脉期扫描非癌变肝组织高灌注15例,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或三角形均匀性高密度区,门脉期扫描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非癌变肝组织密度一致或略低。门脉期扫描发现异常灌注9例,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或三角形低密度区。结论:门静脉癌栓是引发肝实质灌注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较少引起肝实质局灶性灌注异常。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有利于发现肝实质灌注异常、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胰头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胰头癌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不同CT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 45例经临床、内镜超声等诊断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癌病例 ,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成像中各种特异性表现的诊断敏感性 ,总结其CT扫描技术要点。结果 :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胰头癌最常见的CT征象有相对低密度瘤灶 ( 10 0 % )、胰周血管受侵( 86.7% )、胰头、体尾部比例失调 ( >1.2 ,占 80 .0 % )、胆总管扩张伴下端截断征 ( 4 6.7% )、双管征 ( 3 3 .3 % )、淋巴及脏器转移 ( 2 0 .0 % )等 ,螺旋CT动脉期 ( 2 5~ 3 0s)、门静脉期 ( 5 0~ 65s)动态双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最大。结论 :采用适时的螺旋CT增强扫描时间能更好显示胰头癌的CT特征 ;综合分析各种CT征象对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癌门静脉癌栓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多层螺旋CT(MSCT)3D成傈的诊断意义。方法:搜集57例门静脉3D成像资料,包括6例正常,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42例肝癌门静脉癌栓,4例肝门部淋巴结肿大,所有病例来源于肝脏常规双期扫描。对比剂按1.5~2.0ml/kg,注射流率2.5~3.0ml/s,门脉期延迟时间60~70s。对肝癌形成的42例门静脉癌检进行轴位和3D成像观察,并行两组对照。结果:根据癌栓不同部位分为门脉左支(13例)、右支(20例)、主干(9例)3种类型。3D成像与轴位对显示门静脉癌栓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3D对显示主干栓塞形成的侧支循环优于轴位。结论:门静脉癌栓MSCT3D成像可较好地多方位显示癌栓部位及类型,CT3D成像和物位结合可更好地对门静脉癌栓做出判断,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所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aTPV)侧支循环血管的构成及螺旋CT特征。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肝细胞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所见有无肝硬化背景分为肝硬化阳性组(n=26)和肝硬化阴性组(n=31);另选择15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而无肝细胞癌和CaTPV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CaTPV侧支血管的CT表现,对比分析各组螺旋CT对CaTPV侧支血管的显示率。结果:门静脉胆支(胆囊静脉和胆管周围静脉丛)和胃支(胃左、胃右静脉及属支)是CaTPV最常显示的侧支血管。门静脉胆支的出现与CaTPV有关,而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无关(CT显示率81%-94%比0);门静脉胃支的CT显示率3组之间无差别(胃左静脉77%-87%,胃右静脉58%-60%)。结论:门静脉胆支和胃支是构成CaTPV侧支循环的最主要的血管;胆支开放仅见于CaTPV,而胃支开放与肝硬化开发门静脉高压以及CaTPV均有关系。二者在CaTPV造成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MSCT肝癌CT检查患者45例,于动脉期22s、门静脉期55s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采用MPVR、MIP、VR、SSD重建技术行肝动脉、门静脉兼容性血管成像。其中22例作了肝动脉DSA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 动脉期肝动脉血管造影(SCTA)显示肿瘤血管31例,肿瘤染色17例,动-门脉分流(APS)9例。门脉期门静脉造影(SCTP)检出肿瘤对门静脉的侵犯25例,门静脉癌栓16例。MSCT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APS及门静脉癌栓与DSA图像基本一致。MPVR、VR有利于检出肝癌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APS及门静脉癌栓。结论 MSCT肝脏兼容性SCTA、SCTP血管造影,可为临床及肝癌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或US证实的CTPV 25例。25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CTPV螺旋CT表现:a)门静脉狭窄和阻塞;b)门脉走行区结构紊乱,正常结构消失,出现迂曲扩张血管样结构,门静脉期明显强化;c)在动脉期可见周围肝实质短暂灌注异常,表现为局部或带状高密度。结论:CTPV螺旋CT双期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正确诊断有赖于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征象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壶腹周围癌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壶腹周围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CT表现。结果:胰头癌16例,胆总管下端癌6例,壶腹癌11例,22例壶腹周围癌侵犯周围组织,全部病例表现低位胆道梗阻。CT双期动态增强较平扫进一步显示病变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侵犯范围、血供情况、周围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等表现。25例采用了后处理技术。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的使用,更加直观显示壶腹周围癌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使鉴别诊断成为可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时相扫描对肝细胞癌和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对37例患者(肝癌16例,血管瘤21例)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结果:37例平扫均发现低密度灶。肝细胞癌在动脉期75%有显著增强,呈高密度,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则呈低密度;血管瘤54%动脉期有典型增强表现,门静脉期100%有增强,24%全部填充,延迟期91%为高密度或等密度。结论:肝细胞癌和血管瘤在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中,各有其典型的CT表现,两者鉴别的关键是门静脉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IHPCC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多数边界不清,伴病灶周边胆管扩张15例,肝内胆管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肝叶萎缩13例,病灶局部肝轮廓凹陷10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边环形、结节状强化19例,内部呈斑片状强化7例,线样强化5例、网格状强化4例,静脉期及延迟10~15min后扫描病灶有进一步强化、充填,呈现渐进性强化的特点。发现肝门周围和后腹膜区淋巴结肿大8例,无弥漫性肝硬化表现及门静脉癌栓形成征象。结论:IHPCC与其它肝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有着不同的病理和CT表现特征,螺旋CT动态多期增强扫描对IHPCC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150例疑有肝脏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层厚7.5mm,螺距1.375,扫描时间0.8s/r,静脉团注对比剂80~120ml,分别延时23~28s、45~50s58~65s行肝动脉期(动脉早期)、门静脉流注期(动脉晚期)和肝静脉期(实质期)扫描,并对图像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增强前后腹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CT值变化和后处理图像显示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能力。结果: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肝脏血管增强后与增强前的密度差在91.9HU以上,VR、MIP、MPR图像上100%显示肝动脉(150/150),门静脉显示率为96.7%(145/150),肝静脉显示率为95.3%(143/150)。5例门静脉显示不清的病例中,3例为肝癌合并肝门区淋巴结转移,1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形成,1例为严重肝硬化合并腹水、脾肿大;7例肝静脉显示不清中有5例与门静脉显示不清的5例为相同病例,其余2例为严重肝硬化合并腹水。结论: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对评估肝脏病变、肝脏血管的正常、变异以及病变对血管的影响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于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栓(包括癌栓)形成的病例,显示门静脉和肝静脉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外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特征,20例行平扫及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即早动脉期,晚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7例仅行增强扫描.结果 肝门区胆管癌15例,胆总管癌12例;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方式的胆管癌CT表现各具特点,除延迟强化等直接征象外,肝叶萎缩,胆管扩张等间接征象亦具有特征性.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肝外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一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Balanrr高速螺旋CT扫描机,对37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螺旋CT双期扫描,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全盱平扫后,分别于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5s.60s行伞肝螺旋CT动脉、门静脉双期扫描、将螺旋CT扫描结果与普通CT扫描进行对照一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37岁~75岁,平均57.8岁。结果 37例中,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31例、轻度强化6例,动-静脉瘘5例。门静脉期,肿瘤全部呈低密度门静脉瘤栓11例。结论 HCC螺旋CT动脉、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特征可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20.
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胆管细胞型肝癌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培例均为低密度灶,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7例,轻度强化13例。延迟扫描18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CT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检查方法。病灶周围或病灶内胆管扩张和病灶延迟强化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