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护士针剌伤的调查,了解神经外科护士针剌伤发生的时机、不同护龄对发生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针剌伤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神经外科36名护士1年来针剌伤进行间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36名护士中,34人曾发生过针刺伤。结论: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学习,规范护士操作行为,对于易发生针剌伤的环节进行培训,大力提倡接种乙肝疫苗,正确处理针刺伤,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降低针剌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压接头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 随机将200g年7月至2010年6月应用正压接头和普通肝素接头各180例.比较静脉炎的发生率、回血、堵管发生率,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发生针刺伤率.结果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0.05),静脉炎的发生率、回血、堵管发生率、针剌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值<0.05).结论 采用正压接头连接留置针可以降低静脉炎、回血及堵管发生率,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针刺伤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护理会诊在预防ICU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ICU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及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肯定护理会诊制度在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我院3年来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过护理会诊,我院ICU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通过护理会诊,对ICU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的控制感染,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针刺伤高发的原因,探讨护士长管理干预在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中的效应。方法:在分析2010年科室护理人员针刺伤高发原因的基础上,2011年从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合理放置锐器、提供方便处理器具及加强临床带教等方面采取措施,2012年常抓不懈,特别重视新护士人员培训和监管。结果:2010年共发生针刺伤42例,2011年共发生针刺伤19例,2012年发生针刺伤18例。结论: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日常护士操作流程;对锐器处理用具进行合理配备和放置;改用安全型套管针,提高套管针的使用率;加强临床带教,将针刺伤的预防及发生后的处理列入带教课程内容,重视新护士培训和监管;在易发生针刺伤的地方张贴提示语。上述办法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从而保障了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保证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泌尿系医院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生率中比例较大,ICU的创建和完善对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医院感染也伴随而来,在我院泌尿系感染已成为仅次于肺部感染和术后创口感染的严重医院感染,位于第三位,也是导致抢救失败的重要原因。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预防和降低ICU泌尿系医院感染发生率,我们对2002年1月-2006年6月我院ICU发生的泌尿系医院感染患者55例进行临床分析,查找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尿路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钟美容  梁燕宓 《广西医学》2009,31(9):1355-1356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临床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原因,探讨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05—2007年在我院临床实习的护士332名进行针刺伤情况的回顾性调查。结果52.71%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了针刺伤,其中65.14%发生于白班,34.86%发生于夜班。88%在发生针剌伤时未戴手套,19.43%发生于整理使用过的针头、输液器时,13.71%被刺伤实习护生有回套针帽的习惯,13.14%发生于分离针头或输液器时。结论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不规范的操作习惯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加强实习护生的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行为,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了解ICU护士被针刺伤的概率情况及针刺伤发生的时机,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ICU 25名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5名护士中,22人曾发生过针刺伤。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率很高的人群,尤其ICU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大,工作量超负荷,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操作多,容易造成工作疲惫感,面对这些诸多因素,医院尤其应该加强对ICU护理人员防护知识教育,增强防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明确针刺伤发生的环节,制定具体措施,减少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基层医院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的原因,如何防护和安全操作等问题。方法 对本院2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250名护士中有204人发生过针剌伤,发生率是81.7%,其中75人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占刺伤率的36.7%;抽血、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率低,仅3.39%;回套针帽率高,占63.3%;操作后取下针头率高,占80%;在针刺伤发生后向上级汇报率低,占9.3%。结论 护士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正>安全式留置针是近年来使用的一种保护护士免受针刺伤的新型静脉留置针,其钢针从套管中拔出时,安全装置会自动锁住针尖,保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不受血源性传染疾病的感染和针刺伤的职业伤害,我院于2009年10月~2010年3月开始在心内科CCU病房使用,无1例针剌伤发生,现将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用安全式留置针185例,其中男性患者105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35~74岁,一次穿刺成功率98%。无护士针刺伤及患者出现留置针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找出我院神经外科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ICU3100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结果:3100例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人数150例,占4.9%;结论 我ICU院内感染有多种因素,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于2016年5月随机选择我院8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其在工作期间针刺伤发生情况,对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情况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所选85名护理人员中,24名(28.24%)曾发生针刺伤,分离针头清理废物是发生针刺伤事件的主要环节,其次是输液后拔针;护士发生针刺伤事件的概率最高,副主任护师发生针刺伤事件的概率最低.结论:针对针刺伤事件,应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使针刺伤发生概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针刺伤危险因素及危害并采取相关安全防护措施。方法临床工作人员定期进行针刺伤相关内容培训,掌握针刺伤危险因素,认识其危害,加强医务人员工作期间防护意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结果了解针刺伤危险因素,掌握其防护措施,可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结论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发生风险较大,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了解其危险性、增强自身防护意识、纠正引发针刺伤高危行为,掌握针刺伤后处理措施,对进一步减少、预防针刺伤发生、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刺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自1981年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医务人员危害以来,国内外大量学者调查研究显示: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针刺伤可发生在操作前、中、后,如穿刺中与拔管时;传递锐器;双手回套针帽和处理用物等。为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相关人士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与规范操作流程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有学者通过对临床的观察与思考制定出一些临床小技巧;各产品制造商也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从而生产出安全型新品代替普通型,大大降低了针刺伤的危险性。我国现已经制定出一系列针刺伤发生的急救措施,通过此程序能降低针刺伤对临床工作者的危害,同时也提醒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张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2):209-209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环节、原因、发生率,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等方面的调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30名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结果:被调查的30名护士均有不同频次针刺伤的发生,发生率为81.9%。t结论:制定规范的操作防护流程,强化培训。增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改进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方法和尽快采用防刺性护理用具,以降低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找出安全隐患,提出防范对策和措施.方法 对我院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龄,针刺伤次数、原因及伤后处理情况.结果 低年资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结论 护士针刺伤在医院中的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原因为自我防护意识较差、未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工作过度疲累等,且与多种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士锐器伤现状,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408名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锐器伤经历进行调查问卷,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伤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79.41%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其中87.04%的护士是被针刺伤,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抽血、分离针头操作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外科,发生率为93.18%,其次是急诊科和妇产科,分别为92.59%、86.96%。防护具使用情况,平均得分为(54.5±14.8)分。伤后处理正确117人(36.11%)。受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83.95%。结论:锐器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士标准化预防依从性,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保障防护用具供应,以促进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7.
基层医院针刺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市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我市二级医院的100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的情况、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针刺伤的预防及针刺伤的处理。结果100份问卷中87名护士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7%。35%的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知、预防及伤后的处理等知识比较欠缺。结论基层医院临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成立其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职业感染等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有关防护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为基层医院护士预防针刺伤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区5家一、二级医院在岗护理人员411人进行问卷调查。将二级医院护士339名设为A组,一级医院护士72名设为B组。并比较两组对针刺伤的认知程度及自我防护意识情况。结果:被调查护士中有287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69.8%。在调查者中发现年人均刺伤A组为2.0次,B组为2.9次,有67.2%都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操作后整理用物时剌伤率A组为25.1%,B组为51.4%;加药时刺伤率A组为51.4%,B组为57.5%;回套针帽率A组为88.9%以上,B组高达50.0%;B组护士在操作中不戴手套刺伤率高达51.4%;在刺伤后登记及向上级汇报的均很低,A组占4.4%,B组仅占2.7%。对针刺伤的认知及自我防护意识A组比B组高。在拆卸针头、双手回套针帽、徒手收集整理废物方面A组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操作中戴手套频率A组明显高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基层医院应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提高防护意识,加强操作行为规范,减少针剌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联接导管在临床输液治疗中预防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效果.方法:我院老年科输液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联接导管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型静脉留置针或一次性头皮针进行输液治疗,比较两组输液操作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共输液3025人次,发生针刺伤13次,发生率为0.429%;实验组共输液3988人次,发生针刺伤5次,发生率为0.125%.实验组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联接导管可明显降低临床针刺伤的发生率,有效防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专人发放,对大连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2%的护士在工作中曾被针刺伤,最常见的两种原因为污染头皮针回插、污染针头回帽,发生率为61.20%。结论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象普遍。通过加强培训,监督检查,提高意识,有效减少头皮针回插、污染针头回帽现象,从而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