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为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40例腰背疼痛的老年病人和骨折老年病人。其中98例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做过手术的患者有42例,包括30例女性患者和12例男性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X线检查,对患者的脊椎正片和侧片进行检查,排除其他骨科疾病,同时判断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并对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0例患者中有80例存在一个及以上的椎体骨折(57.1%)。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有20例经检查有两个椎体骨折(14.3%),6例患者的椎体骨折超过两个(4.3%)。在确诊的8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从未进行过诊断和治疗,其余的74例患者平均就诊次数在1~10次之间。74例就诊的患者中有35例(47.3%)被漏诊和误诊。结论根据该次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容易被漏诊或误诊,需要引起重视。同时,很多患者对自身的症状过于忽视,没有及时就医,要加强该疾病的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29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KP治疗,观察治疗后局部疼痛、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改善情况。结果15例患者疼痛均在2~48h内明显缓解,伤椎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大部矫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压表现。所有患者均随访6~30个月,平圴12.5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微创、止痛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及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但临床应用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蔡一强  孙永强 《中医学报》2020,35(4):871-874
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补肾壮骨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手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补肾壮骨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指标、骨密度、骨矿含量、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0.5%(67/74),对照组有效率为74.3%(5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PACP-5b)、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骨矿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壮骨汤能进一步提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对骨密度及骨矿含量有明显改善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该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确诊的40例由于老年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患者),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的主要治疗方式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同时还要配合复位治疗,而对照组中的患者则是采用的单纯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在一段时间的相应治疗和恢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实际临床的影像学的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VAS评分与术前相比都有显著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的下降幅度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Cobb氏角、椎体高度丢失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配合我科实施的复位疗法在治疗老年性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其收到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以提高患者该类损伤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手术后研究组患者后凸Cobb角、术后VAS评分、JOA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脊髓压迫或神经压迫症状,无术后感染、愈合不良等情况。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效果确切,患者功能恢复好,对日常生活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李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513-515,518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照组行传统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影像学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及伤椎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以上影像学指标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VP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有效手段,能更好改善症状,恢复椎体形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55椎76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性胸部或腰部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方法注入骨水泥平均4.1 ml。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由术前(8.4±1.8)分降至术后(2.3±1.2)分(P〈0.05),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2.1)mm vs.(19.8±1.8)mm,P〉0.05〕。结论 PV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一项严重困扰老年人健康的骨科慢性疾病,由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病机制复杂,学术界对其治疗尚未形成标准治疗方案,针对这一问题,文中从该病的致病机制、影像学、临床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为进一步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析脊柱骨质疏松骨折运用椎体成形术和保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7.56±0.83)、(7.48±0.8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为(0.38±0.22)分,低于对照组的(0.51±0.4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ODI评分在治疗后1~3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14.89%,但是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临床上运用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130个骨质疏松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采用经双侧椎弓根钻孔椎体内减压并植骨术。术前、术后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全组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20min。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术前为(9.1±0.9)分,术后3d(3.2±0.5)分,术后7d(2.5±0.5)分,术后2个月(2.7±0.4)分。术前、术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lt;0.05)。患者睡眠、运动明显改善,随访8~18个月(平均9.8月),疼痛无加重,所处理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生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在本院接受诊疗的9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骨折,n=45)及对照组(未骨折,n=51)。每位患者均行FRAX及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评估,并接受骨密度测量。结果:观察组患者FRAX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OSTA指数及骨密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3.92为截点值,FRAX指数预测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敏感性为92.16%,特异性为84.44%,曲线下面积为0.94,优于OSTA指数。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FRAX指数与骨密度值呈现显著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538,P<0.01)。结论:FRAX在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脊柱骨折发生中具有一定价值,该工具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后应用伊班膦酸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骨科确诊为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术后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只给予钙尔奇D (碳酸钙D3片) 0.6 g,Qd口服和珍牡肾骨0.63 g, Tid口服,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1周给予伊班磷酸钠注射液2 mg静脉滴注,C组患者则在术后1个月给予伊班磷酸钠注射液2 mg静脉滴注,伊班磷酸钠注射液连续2 d,每3个月静脉滴注1次,随访治疗6个月.期间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定期评价,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形成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和骨吸收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PACP-5b)以及血钙和血磷水平、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B组VAS评分、ALP和TRACP-5b降低幅度明显(P<0.05),A组和C组降低幅度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B、C组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B组最显著(P<0.05);治疗后三组腰椎(L2~4)及股骨颈处的BMD、血钙和血磷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B组骨密度提高最明显,C组次之,B组血钙和血磷的提高最明显,C组次之(P<0.05),A组提高不明显(P>0.05);B组骨折基本愈合最快;C组次之,A组最慢,且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内固定失败例数与骨折复发例数最多, C组次之,B组最好,且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伊班膦酸钠间断静脉给药能有效地缓解疼痛,促进骨生化指标的尽早恢复,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复发的概率,且在术后1周内尽早给药,明显优于晚期给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00例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0~96岁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00例实施不同的方法治疗的(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中,DHS内固定20例,保守治疗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股骨颈骨折71例中,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全髋置换38例)的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10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内固定物松动滑脱5例,断裂2例;人工股骨头下沉致疼痛5例;84例恢复行走功能。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采取积极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08年12月在C臂X光机引导下共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3例54椎,男11例,女22例,年龄60-79岁,平均69岁。对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ODI评分,测量椎体平均高度及椎体后凸角。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100%。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8.0±0.76)分,(3.6±0.42)分和(3.9±0.58)分;ODI评分分别为(45±1.16)%,(21±0.25)%和(23±0.14)%;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14.5±2.3)mm提高到术后(23.4±2.6)mm,末次随访(23.1±1.3)mm;椎体后凸角由术前(22.40±12.15)°降低到术后(10.16±5.37)°及末次随访(11.25±6.57)°。所有指标数据术后3天、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结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6例,A组(140例),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抗骨质疏松药物阿仑膦酸钠、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B组(36例)采用手术+常规治疗,观察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改善以及疼痛缓解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A、B两组疼痛均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前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4、8周两组疼痛评分差异较明显,(P<0.05)。治疗前后A、B两组骨质疏松程度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与8周时两组BMD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两组BMD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够达到有效固定,结合积极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改善、骨密度维持及骨折愈合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而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选择9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性别、骨折发生的诱因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股骨颈、椎体、桡骨远端较其他部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折占63.27%,男性占36.7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2)、性别(OR=0.965)、低钙饮食(OR=1.352)、意外跌倒(OR=1.622)、骨密度(OR=0.736)及脆性骨折(OR=1.342)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多方面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Sun G  Jin P  Hao RS  Liu XW  Xie ZY  Li FD  Yi YH  Zhang XP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149-152
目的 评价双球囊与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51例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69个.在X线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伤椎,完成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双球囊组患者29例(38个椎体),应用双球囊在椎体内双侧同时协调扩张;单球囊组患者22例(31个椎体),应用单球囊双侧入路在椎体内先后交替扩张.比较术前与术后椎体高度与Cobb角的差异,并分别计算两组的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和与Cobb角平均矫正度,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并随访6-12个月.结果 5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第96小时内疼痛均明显缓解,无临床并发症.患者10分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分由术前平均7.7分降至术后2.6分(P<0.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由术前平均73%降至术后26%(P<0.01).双球囊组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部平均丢失高度由术前14.7 mm和10.5 mm改善至术后10.1 mm和5.5 mm,Cobb角由术前平均22.4°,矫正至术后12.3°,手术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单球囊组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部平均丢失高度由术前14.7 mm和10.6 mm,改善至术后10.4 mm和6.5 mm,Cobb角由术前平均21.2°,矫正至术后11.6°,手术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双球囊组与单球囊组术后椎体平均高度恢复率分别为72.8%、70.1%,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0.1°和9.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疼痛加重病例出现.结论 双球囊与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Sky型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5例(40椎)应用Sky型膨胀式椎体成形器对病椎进行扩张,并用骨水泥填充,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Stauffer—Coventry(SC)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椎管内硬膜外渗漏1例,椎间盘渗漏2例,椎弓根穿刺针道渗漏1例,均未引起严重的神经症状及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VAS由术前(7.6±0.6)降到术后(3.1±0.3),随访6个月时为(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SC评分:优21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1.4%(32/35例)。结论Sky型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远期疗效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汤鹏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59-160
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脊椎骨折患者诊断价值。方法:60例临床CT诊断为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X线平片进行再次观察,主要分析不同损伤程度的脊椎骨折患者诊断征象与评分。结果:X线平片诊断48例,诊断成功率为80.0%。漏诊12例,漏诊率20.0%。轻度组脊椎骨折X线与CT检查的评分结果显示[(6.82±1.32)分vs(7.82±1.92)分],不同检查之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组[(8.26±1.01)分vs(11.32±1.26)分]与重度组[(8.36±1.62)分vs(12.36±1.06)分]的不同检查之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线平片对脊椎骨折诊断价值比较高,尤其使对椎体压缩和椎体旋转脱位的诊断效果,但是损伤程度的关联性还存在不足,因此对损伤程度不同的患者,还需要加强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