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进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237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小组定义的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判定卒中有无进展,并进行定期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卒中进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75例(31.6%)诊断为进展性脑卒中;进展性卒中患者在3、6个月随访时死亡和死亡/残疾比例均高于非进展患者(P〈0.05),卒中进展是3个月死亡和死亡/残疾、6个月死亡和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30%可出现病情进展,卒中进展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栓术后的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4例急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mTIC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等;术后复查头颅CT平扫评估脑组织是否存在造影剂外渗、颅内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结果 28例患者接受了支架取栓、抽吸取栓治疗,其中19例实现了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为67.9%;32例患者接受了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其中10例实现了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为31.3%;术后24小时有47例患者的NIHSS评分减分率不足18%,占比73.4%。术后3个月随访29例血管再通的患者发现,恢复较好(mRS评分≤2分)的患者有15人,占比51.7%;28例接受了机械取栓的患者有...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法不多,溶栓治疗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各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推荐的有效治疗方法。但临床上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这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溶栓治疗本身存在风险,也存在不少限制因素,如溶栓时间窗、溶栓人群(年龄)、溶栓药物及溶栓治疗方式等,各国致力于提高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4.
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1例,根据出院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32例[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分],预后不良组189例(mRS 3~6分)。采集整理患者入院时人口学信息、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尿酸等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及疾病相关临床指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2组患者上述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心房颤动、收缩压、TC、LDL、尿素、NIHSS评分、脑梗死位于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住院时间、死亡和出院mR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尿酸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NIHSS评分和尿酸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OR=1.017,95%CI:1.003~1.031,P=0.018;OR=1.274,95%CI:1.178~1.378,P=0.000;OR=0.993,95%CI:0.989~0.996,P=0.000)。结论血清低尿酸可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50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88例,平均年龄(71.46±12.16)岁,6个月后失访15例。采集患者与脑梗死相关的临床信息,并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分,通过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结果年龄(OR=1.049,95%CI:1.019~1.081,P=0.001)、高血压(OR=3.918,95%CI:1.169~13.132,P=0.027)、脑卒中(OR=7.742,95%CI:1.038~7.746,P=0.046)、TC(OR=0.347,95%CI:0.165~0.731,P=0.005)、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0.816,95%CI:0.696~0.956,P=0.012)和脑卒中后抑郁(OR=9.161,95%CI:4.326~19.401,P=0.000)是影响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高血压、脑卒中、TC、入院时NIHSS评分、脑卒中后抑郁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5年以来,静脉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S)成为首选。但其作用不理想,同时由于其较短的治疗时间窗和禁忌证、并发症,使得接受治疗的患者的选择范围较窄。美国的许多地区,只有  相似文献   

7.
王雷  王翠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17-49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方法 选择老年人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2例,男345例,女307例,根据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分为不同组,在老年人发生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后随访6个月,统计各组患者的病死率及NIHSS、BI量表评分.结果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较高,而NIHSS、BI评分较低.结论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与血压、血糖、血脂、血胆固醇、血管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9.
49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49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展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49例非进展性卒中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白细胞、尿素氮、血钠、头MRI/CT、MRA/CTA、早期发热、肺部感染、意识障碍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进展组的危险因素与急性期高血糖、早期白细胞增高、发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P〈0.05或P〈0.01),而与年龄、性别、高血脂等无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具有多种危险因素,高血糖、白细胞升高、发热等是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MotoMed踏车有氧训练配合常规疗法对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诊疗中心收治的老年AIS偏瘫患者102例,失访3例,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及MotoMed组4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MotoMed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MotoMed踏车有氧训练。比较2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表(FMA)评分、功能性步行能力(FAC)分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LVEF、运动持续时间(ED)、峰值摄氧量及血清消退素E1(RvE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水平,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估日常活动能力。结果 2组治疗前BBS评分、下肢FMA评分、FAC分级、ED、峰值摄氧量及血清RvE1、Nrf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MotoMed组治疗后BBS、下肢FMA评分、FAC分级、ED、峰值摄氧量、LVEF及血清RvE1、Nrf2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P<0.01)。M...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抗血小板、调脂和抗氧化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9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或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随访12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两组的预后,比较两组的改善率、复发率、预后不良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12个月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血小板、他汀类调脂治疗或抗氧化治疗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明显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p53诱导的糖酵解和凋亡调节因子(TIGAR)mRNA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吸烟、脑卒中分布、脑卒中发病时间、TOAST病因学分型、严重程度、脑卒中病灶数、出血转化、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管生成素1(Ang-1)等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血清TIGAR mRNA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天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7.77%。预后良好组TIGAR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TIGAR mRN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86、88.14%、80.6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发病时间、TOAST病因学分型、严重程度、出血转化及TIGAR mRNA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关系密切。结论血清TIGAR mRNA相对表达量越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越好,检测TIGAR mRNA相对表达量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最主要的2种疾病,二者可以单独或合并发生,是引起死亡和功能缺陷的重要病因。2种疾病存在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在疾病发生上有一定的联系。明确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减轻疾病不良预后引起的负担,提高国民生存质量。目前有诸多研究致力于探究二者在发病机制、疾病进展、预后以及影像学表现上的关联,其中某些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现将相关最新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非增强头部CT上显示的基底动脉高密度征(HDBA)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h内行非增强头部CT检查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03例。根据发病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30例)和短期预后较好组(73例)。分析HDBA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其中75例在发病7 d内行头部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检查,分析血管病变程度与HDBA的关系。结果①预后不良组HDBA、糖尿病患者所占比率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短期预后较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BA(OR=0.053,95%CI:0.013~0.213,P<0.01)和入院时NIHSS评分(OR=0.705,95%CI:0.521~0.955,P<0.05)是影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③75例行血管检查的患者中,28例为HDBA组,47例为非HDBA组。HDBA组和非HDBA组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71.4%(20/28)和6.4%(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DBA可能是影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中FLAIR血管高信号征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据FLAIR是否呈现血管高信号征分为对照组(50例、血管高信号征阴性)和观察组(50例、血管高信号征阳性).对比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分级情况、...  相似文献   

17.
Aims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value of serum uric acid in the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Data synthesisWe searched the databases of PubMed, Embase, and Web of Science. The literature we searched was publishe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January 2021. The references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 were also collected. Two researchers sifted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and extracted the data. Stata 16.0 software was used for meta-analysis, and funnel plo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publication bias. Ten studies fulfilled the research criteria and were eventually included, an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and the functional outcome (OR = 0.99, 95% CI; 0.97–1.10), poor outcome (OR = 1.07, 95% CI; 0.99–1.15), vascular events (OR = 0.86, 95% CI; 0.52–1.41), and mortality (OR = 1.08, 95% CI; 0.93–1.24) related to ischemic stroke.Conclusion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level and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相似文献   

18.
19.
作者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有 :某些基因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血小板活化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以及钠、钙、铁等离子在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临床病因学方面阐明了脑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机制 ,而且作为老年患者 ,缺血性脑卒中多数由动脉到动脉的栓塞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