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钧 《内科》2008,3(2):188-189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和外周血的特点,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巨幼样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8例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和外周血,记录红系、粒系、巨核细胞系造血情况。结果18例均呈大细胞贫血,MCV〉100fl,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中巨幼红细胞〉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出现巨幼红细胞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关键,但注意与MDS、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6)、溶血性贫血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按照WHO标准,主要依靠外周血细胞减少、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环形铁粒幼红细胞计数、原始细胞比例)、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诊断和分型。重要的辅助诊断包括骨髓病理活检或(和)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和MDS相关基因突变的检测。病态造血是MDS诊断分型的形态学基础,原始细胞不增多的MDS主要依靠病态造血进行诊断分型。病态造血巨核细胞≥10%或环状铁粒幼红细胞≥15%,对MDS具有较确定性的诊断意义。部分MDS-SLD及MDS-MLD,巨核细胞系无病态造血,仅有红细胞系和(或)粒细胞系病态造血细胞的比例≥10%,属于真正意义上的MDS最低诊断标准,在实际操作起来难以准确把握,诊断MDS时应慎重,并需排除反应性病态造血。该文详细介绍了细胞形态学对MDS的诊断意义,详细解读了各系病态造血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以及笔者的经验和体会,分析总结了MDS的诊断思路,阐述了MDS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MDS的精准诊断及防止误诊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细胞形态学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2例MDS患者,通过对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MDS患者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分析二者形态学的差别。结果:核型异常组31例,占37.8%,核型正常组51例,占62.2%,2组外周血比较,核型异常组易出现原粒细胞、早幼红细胞、大红细胞,P<0.05;骨髓细胞形态比较,核型异常组三系病态造血比例高(>30%),P<0.05;原粒、淋巴样小巨核和畸形血小板比例高,P<0.05;核型异常组红系病态造血易见子母核、奇数核和多核,P<0.05;核型异常组有6例转为急性白血病。结论:异常核型MDS较正常核型组细胞病态造血发生率明显增高,原始细胞比例增高,转为白血病的比例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因多种原因导致人体内叶酸、维生素B12减少或缺乏,引起造血细胞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营养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结果红细胞的平均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均增高,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血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浓度测定,或叶酸和(或)维生素B12试验性治疗有效.但在临床上患者就诊时医生首先获得的是其全血细胞减少的血象资料,因此会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巨幼细胞性贫血或急性白血病等,须行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学等常规检查,虽然外周血可根据MCV提示是否为大细胞性贫血,但其与MDS的鉴别较为困难.骨髓涂片是主要的检查手段,受血液肿瘤诊断模式的影响骨髓病理学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全血减少患者.我们回顾性分析72例MA患者骨髓涂片和相应的骨髓活检,发现两者存在一定差异,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红白血病(AEL),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及巨幼细胞性贫血(MA)骨髓象中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及其他病态巨核细胞。方法:骨髓涂片,瑞特染色,低倍镜及油镜观察。对每例骨髓涂片进行巨核细胞(MK)计数,并做一系列组化染色,观察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及其他病态巨核细胞的形态及阳性百分率。结果:MDS骨髓象中的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细胞较AEL多见(P〈0.05),与MA相比数量明显增多(P〈0.01);MDS骨髓象中多圆核巨核细胞较AEL及MA增多(P〈0.05);MA骨髓象中多分叶核巨核细胞检出率最高(P〈0.01);MDS及AEL骨髓象中多圆核巨核细胞多〈15μm,核形多规则,圆形且大小一致;MA骨髓象中,多圆核巨核细胞多〉15μm,且核形以不规则和大小不一致居多。所有病例巨核细胞PAS染色,均为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结论:病态巨核细胞尤其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出现对MDS和AEL等其他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7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临床表现、外周血及骨髓象变化。方法 对74例经骨髓象检查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及化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中40例(54.05%)有消化道症状,38例(51.35%)三系血细胞均减少,12例(16.22%)有神经症状,巨幼细胞性贫血需与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进行鉴别。结论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且血细胞异常的患者,应积极动员患者尽早做骨髓穿刺检查,注意寻找多分叶核的粒细胞及巨型杆状核细胞的存在,及时明确诊断,注重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及膳食结构调整,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表现为既有血细胞的增殖,又有血细胞病态造血。MDS伴有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同时伴有血小板(PLT)增多,即MDSRARS-T归入MDS/MPN不能分类(MDS/MPN-U)中,MDSRARS-T患者白细胞(WBC)、PLT多正常,但有少数患者PLT可增多,有的可≥600×109L-1。MDS-RARS-T患者临床表现类似特发性PLT增多症(ET),可发生血栓或其他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观察MDS-RARS-T患者临床及形态学。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在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细胞形态学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对那些同时伴有叶酸和(或)VitB12低下,原始细胞比例增高不明显且无克隆性染色体核型异常的MDs患者,与MA鉴别困难,延误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动态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对其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对22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象及血液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等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有129例(58.1%)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以叶酸缺乏为主185例(83.3%)。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越严重,骨髓中巨变等病态造血越明显。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病态的程度往往反映患者营养不良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10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从形态学进行分析。方法 用形态学检查方法分析三种类型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结果 把巨幼红细胞贫血按形态学特点分为以红细胞巨变为主和以粒系细胞巨变为主或以红细胞和粒系细胞巨变同时存在的三种类型。但三者给与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后,都有明显疗效。结论 分析此10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从而了解三种类型的区别,以便区分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骨髓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为主要表现,外周血及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异常在MD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MDS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形态学诊断的意义、形态学诊断的进展和形态学诊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李元堂 《山东医药》2001,41(19):64-6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组获得性造血功能严重紊乱、造血干细胞克降性的疾病。目前认为 MDS是健康人发展成白血病 (A1)的中间阶段 ,也是血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MDS的细胞学特点是病态造血和原始细胞量改变 ,病态造血对 MD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现对MDS患者的病态造血表现进行总结。1  MDS患者的血象和骨髓象特点1.1 血象  1粒细胞系统 :主要表现是幼稚粒细胞增多 ,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 ,可见环形杆状核及双核杆状核细胞 ,成熟粒细胞有分叶过多现象 ,Pelger- Huet畸形大于 5 % ;有的粒细胞浆内颗粒减少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难治性贫血患者骨髓形态差异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武警四川总队成都医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5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以难治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淋巴样小巨核、粒系病态、红系病态占比。结果观察组淋巴样小巨核、粒系病态、红系病态占比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难治性贫血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骨髓形态差异,因此可以采用骨髓形态差异对巨幼细胞性贫血、难治性贫血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的细胞形态学重现性特征细化,并综合染色体、 分子生物学变化及临床预后,对MDS 分类进行了修订。取消以血细胞减少系列的名称,代以MDS 伴相应病态造血、 原始细胞和细胞遗传学异常。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以全髓有核细胞计,取消既往的“非红系”计算,使得过去符合急性 红白细胞白血病再分类为MDS-EB。del(5q) 预后良好,除外单体7 和del(7q),再伴有1 个额外核型异常亦不影响预后。 在原始细胞增多和出现MDS 典型染色体时,不需要形态学病态造血指标达标即可诊断MDS。SF3B1 突变与MDS- 环状铁幼粒红细胞(RS) 关系紧密,使RS 阈值降至5%。TP53 突变或缺失则预后不良。NPM1 和MLL 阳性提示进 展为A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骨骨穿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我院31例经胸骨骨穿诊断的MDS,对同期的髂骨和胸骨骨髓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1例经胸骨诊断为MDS的患者髂骨穿刺及髂骨活检表现为增生低下,按WHO分型均为MDS-RCMD;31例髂骨骨髓增生低下患者粒系、红系少见病态造血,粒系仅6.5%(2例)出现巨幼样变,12.9%(4例)患者出现核浆发育失衡,红系仅6.5%(2例)患者出现巨幼样改变,巨核细胞少见,仅3.2%(1例)患者见到4个巨核细胞,未见到病态巨核细胞;相反,同期的胸骨骨髓均表现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三系病态造血明显,在粒系病态造血表现中54.8%(17例)出现双核粒,71.0%(22例)出现了巨幼样粒细胞,93.5%(29例)出现了核浆发育失衡粒细胞,22.6%(7例)出现了假性派胡细胞;红系病态造血表现中,35.5%(11例)患者出现三核红细胞,77.4%(24例)患者出现巨幼样红细胞;87.1%(27例)患者巨核系统出现病态造血,其中小巨核、单圆核、双圆核、三圆核巨核出现的比例分别为19.4%(6例)、77.4%(24例)、35.5%(11例)、35.5%(11例)。结论:部分MDS患者表现为髂骨增生低下,髂骨穿刺发现病态造血的概率低,胸骨穿刺能有效地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的病态造血表现,为诊断提供明确的依据,是诊断此类MDS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造血细胞中病态造血状况与骨髓单个核细胞遗传学异常变化特征,判断其在该类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经骨髓涂片检查及骨髓组织切片活检确诊的57例MDS患者同时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培养法R带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该类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病态造血、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患者生存期关系。结果 MDS的病态造血以三系病态造血为多见,其骨髓活检阳性检出率高,尤其对巨核细胞病态造血检出更突出。MDS患者多易出现染色体异常,常见为5 q-、11 q-、20 q-、+8、-7和染色体异位、复杂异常核型,复杂异常染色体核型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骨髓活检是准确反映MDS患者病态造血的特异性检查方法。三系病态造血及复杂异常染色体患者转为急性白血病概率大、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髓涂片和活检形态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同时对30例MDS骨髓涂片和活检活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骨髓象表现二系及三系病态造血,骨髓活组织检查可见幼稚前期细胞异常定位(ALTP)及病态造血。结论 联合应用骨髓涂片和活检,以对MDS提高检出率,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程度的无效红细胞造血所引起的铁动力学紊乱为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常见特征。铁粒幼细胞的性质和数目对MDS 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在 MDS 幼红细胞胞浆内有两种类型的可染铁颗粒:铁蛋白和装载铁的线粒体的聚集。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以来,血液学家发现有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发生白血病前数月或数年有一段血液学异常时期,常表现为两种血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其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增多或稍增多,但骨髓中红系、粒系及巨核细胞系都有成熟异常。这种异常称为“病态造血”。这些患者的病态造血表现虽不同,但有其共同的特点。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26例MDS病人外周血(PB)和骨髓(BM)标本。结果:MDS组的PPP、G-scor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MDS组PB和BM的PPP、G-score有显著相关性,MDS组PB的PPP、G-score与BM的粒系和总病态造血程度及幼稚细胞百分比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G-score和PPP间接反应骨髓病态造血程度在MDS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中与BM检查有相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