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5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在我院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参考,预防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度244份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75例,涉及8种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为加替沙星29例,其次为左氧氟沙星22例。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各品种引起不良反应的比例也不同,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选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30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洋清 《中国医药导报》2009,6(9):109-109,112
目的:了解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244份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75例,涉及8种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为加替沙星30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反应,以及神经系统反应等方面。结论:加替沙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在临床使用中,医务人员应密切重视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选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收集的氟喹诺酮类抗茵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175例,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及身体各个部分,最常见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在常规治疗剂量下,用药2~7d患者出现ADRs的症状占总ADRs的54.9%。结论:应关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孔令波 《中外医疗》2016,(25):129-131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完善临床用药方式,提高院内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整群选取保康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14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做重点分析,以提高院内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完善院内用药方式。结果14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案例中共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共36例,占24.32%;加替沙星42例,占28.38%。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头晕、瘙痒、呕吐、头痛、皮疹、静脉炎等,涉及人体11个系统。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广谱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范围极广,但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完善院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监控和管理方法,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量和使用方法的精准度,是降低院内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合理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现状,总结合理用药原则,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60例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系统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对产生不良反应患者总结分析,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静脉注射引起不良反应比例远远高于口服用药、服用诺氟沙星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P0.05),临床表现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P0.05),临床恢复较快的年龄在20-40岁(P0.05)。结论: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与服用药物类型、年龄、服用方式等有关,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综合条件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140例住院患者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评价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了解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我院2003年3—5月份的出院病例140份,对病历中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结出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或规律。结论: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时间相关,控制用药时间可以降低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探究分析,旨在能够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35例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9~60岁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比例最高;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系统和器官为皮肤系统及附件、消化系统以及视觉系统;治愈率为49.6%,好转率为50.4%。结论:为有效控制药物使用,医护人员要掌握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并加强控制,进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率,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及其安全性用药。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35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统计药物所造成的临床不良反应观察指标,分析引起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安全用药建议。结果:135例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14处,累及部位有皮肤、消化道、全身性反应、神经系统、肝功能、肾功能。结论: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医护人员选用喹诺酮类药物时要慎重选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刘翠环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94-3095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6年-2010年1 000例患者应用抗菌治疗的病历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细菌耐药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有50%的患者在进行抗菌治疗时使用了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有40%的患者使用了左氧氟沙星,有90%的患者采用了联合用药的方式,另外还存在约7.2%的临床不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现象.有55例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临床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其他抗菌药品不能比拟的较广的抗菌谱,临床应用较广泛,但也有其相应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时要时刻注意观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喹诺酮类药物实施药学干预对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130例为观察对象(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实验组实施药学干预,观察两组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之间对比的合理用药率、耐药率、医护人员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规范知晓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实施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使用药学干预治疗能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  相似文献   

11.
邹洪来 《中原医刊》2011,(16):116-117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门诊298例患者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所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变态反应、消化、关节软骨等,其中神经、变态反应、消化症状较多也更加突出。结论合理选用喹诺酮类药物,防止药物滥用,减少不良反应,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报告,为促进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上报的45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经分析,45例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年龄大于60岁的比例为53.34%;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二者占比70.11%;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发生比例最高的是皮肤(55.56%)。结论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皮肤过敏发生概率最高,临床用药时应合理制定用药方案,加强用药观察,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对促进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处方22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喹诺酮处方使用未采用药学干预(未干预组),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的喹诺酮处方采用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干预组),比较两组处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联合干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少,相比未干预组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中,采用药学干预和系统化处方评估能够提升药物的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0例喹诺酮类药物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病例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等的关系,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主要涉及的系统和器官、不良反应的强度以及涉及到的药物种类等,探讨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是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以皮肤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不良反应发生涉及的主要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结论:喹诺酮类药物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的给药途径、药品的使用等有一定的关系,累积多个组织系统。要从患者的病史询查、用药指征、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入手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进行病原学检查的比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89%,用药疗程平均为12天,使用率最高的药物依次是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青霉素抑制剂类药物,其病原学送检率为80.3%。结论:我院呼吸科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抗菌药物缺乏针对性、用药量过大等。将来,我们应多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及对医生用药的监管,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同时总结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于某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产生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总结100例病人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00例病人中产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诺氟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环丙沙星导致,病人产生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症状包括皮疹、腹泻、头晕头痛、瘙痒以及呕吐等。结论临床中喹诺酮类药物属于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其引发的不良反应比较多,临床中需要严格监测不良反应,保持合理并且科学的用药,从而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不同病情进行分组并对症用药,其中研究组为使用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治疗的患者,对比组为使用其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统计记录两组患者使用不同喹诺酮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统计得知,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诺酮药物应用在抗菌临床治疗中,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缺点是极易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此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合理应用喹诺酮药物,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其药物不良反应,以此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探究分析,旨在能够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35例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9~60岁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比例最高;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系统和器官为皮肤系统及附件、消化系统以及视觉系统;治愈率为49.6%,好转率为50.4%。结论:为有效控制药物使用,医护人员要掌握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并加强控制,进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率,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与临床控制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上报的27例喹诺酮类药物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临床应重视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0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于细菌的耐药率、存在的不良反应。结果有200例(50.0%)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其中有80例(40.0%)患者均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不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百分率为7.5%。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的患者有20例。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非常广的抗菌谱,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广泛,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确保用药合理性、科学性、安全性,进而更好的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