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如刚  陈晓明  李茅  刘东敬 《眼科》2006,15(2):105-107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 87例(98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方法将不同类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隧道组(50眼)行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在浅层巩膜下纵形切除5.0mm×1.5mm条状饭层巩膜和常规的小梁切除,条状巩膜远端超过巩膜床1.5-2.0mm,对照组(48 眼)行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主要指标视力、眼压、滤过泡、术巾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术后视力隧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P=0.76)。(2)术后1周两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0.08);术后6个月隧道组平均眼压(14.34±3.95)mmHg.对照组(19.57±7.76)mmHg;手术成功率:隧道组 88.00%,对照组6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隧道组功能性滤过泡82,0%,对照组6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P=0.02)。(4)术后隧道组出现浅前房较对照组多,治疗后1周内恢复正常,没有其他并发症。结论对于难治性青光眼,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在防止滤过道瘢痕形成,术后眼压控制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8/2008-06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共59例59眼,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24例(对照组),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和巩膜可调节缝线)35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59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12mo。术后第1d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29%(P<0.05)。术后随访12mo时,观察组30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86%),对照组15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6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6%,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2%为多(P<0.05)。结论: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F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4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以及眼压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随访3~24个月.结果 滤过泡:Ⅰ、Ⅱ型滤过泡34眼,Ⅲ、Ⅳ型滤过泡6眼;眼压: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3.2±2.7)mmHg,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15.6±3.1)mmHg.,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8例(35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滤过泡形成情况:I型滤过泡21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和Ⅳ型滤过泡3眼;其中,功能型滤过泡占85.7%(30/35),非功能型滤过泡占14.3%(5/35)。眼压情况:术后第3个月,平均眼压(13.1±2.6)mmHg;术后第12个月,平均眼压(15.4±3.1)mmHg。手术总有效率为94.3%(33/35),主要并发症为前房渗出性反应5眼,前房有少量积血1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在1周内消退。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及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196例276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及羊膜植入术,对比术后与术前眼压、并发症、房水流畅系数、滤过泡形态。随访3~16mo。结果:眼压术后1wk及1a不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控制在16~21mmHg;并发症:浅前房、低眼压及脉络膜脱离发生率低于10%;房水流畅系数平均0.28Cumm/min.mmHg;滤过泡形态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及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降压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抑制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以作为常规手术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巩膜瓣顶角可调节缝线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4例106眼临床资料,根据其术中是否应用巩膜瓣顶角可调节缝线的情况分为研究组54例60眼(术中应用巩膜瓣顶角可调节缝线)和对照组40例46眼(术中未应用巩膜瓣顶角可调节缝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wk内早期浅前房、持续性浅前房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术后3 mo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1 mo眼压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 wk内,研究组早期浅前房及持续性浅前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手术前后眼压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研究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巩膜瓣顶角可调节缝线用于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中,可有效降低浅前房发生风险,对改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付敏  喻谦  庄永春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197-1200
目的::探讨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并切除层间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46例60眼青光眼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32眼和对照组22例28眼。前者用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浅层巩膜瓣大小约为5mm×5.5mm,1/3巩膜厚度,瓣下再做一大小约3.5mm×4mm的巩膜瓣,1/3巩膜厚度,切除中间层的巩膜瓣,切除2mm×2mm小梁组织,常规行虹膜周边切除,可调节缝线缝合浅层巩膜瓣,缝合球筋膜、球结膜;后者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a,治疗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眼压。术后1,3 mo时,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mo检查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0.63%和75%,两组的累积条件成功率分别为96.88%和8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并切除层间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好,巩膜瓣厚薄均匀、表面光滑,滤过泡功能维持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青光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58例(58眼)难治性青光眼采取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并应用MMC。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体、眼底、眼压等。随访6~18月。结果术后有50眼(86.21%)的眼压≤21mmHg;3眼(5.17%)加用眼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Hg;5眼(8.62%)的眼压无改善。结论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MM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36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羊膜组和对照组,羊膜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及1年的视力、前房、滤过泡、房水流畅系数和眼压情况.结果 术后1周两组视力变化情况无明显差异;术后1年,羊膜组保持功能性滤泡16只眼(88.89%),对照组12只眼(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6个月及1年羊膜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及1年羊膜组房水流畅系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可有效地减少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长期眼压控制好,手术成功率高,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UBM探讨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4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行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行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应用UBM测量术前和术后房角形态以及观察滤过泡内部结构、滤过道(巩膜池大小),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形态以及滤过道(巩膜池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ACD、AOD500、TIA、TCPD、ID1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视力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的保证房水滤过道通畅且降眼压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加用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巩膜层间引流池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44例(50眼)。术后对眼压、视力、前房、滤过泡形态进行观察。随访6-15个月,并总结分析疗效。结果 44例50眼中44眼眼压〈21 mmHg,成功率在88.0%;3眼眼压22-24 mmHg,无任何自觉症状。2眼眼压在25-30 mmHg,有自觉症状,需用降眼压药物维持。总有效率占98.0%。结论该术式在眼压控制、滤过泡形成等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改良巩膜隧道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中防止青光眼阀引流管暴露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未改良巩膜隧道与改良巩膜隧道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的72例(74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其中行未改良巩膜隧道手术者38例38眼(未改良巩膜隧道组),行改良巩膜隧道手术者34例36眼(改良巩膜隧道组)。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改变情况,对比两组植入青光眼阀后引流管暴露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未改良巩膜隧道组术后眼压为(16.30±5.73)mmHg(1 kPa=7.5 mmHg),改良巩膜隧道组术后眼压为(15.80±6.12)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48.40±5.79)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未改良巩膜隧道组有3眼发生引流管暴露,发生率为7.9%,改良巩膜隧道组未见发生引流管暴露,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巩膜隧道青光眼阀植入比未改良巩膜隧道手术安全性更高,可以防止引流管暴露,提高青光眼阀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将2 4例(2 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分为3组:11眼采用常规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眼采用小切口隧道式巩膜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3月,术后平均眼压(15 . 12±3 . 42 )mmHg(1mmHg =0 .13 3kPa) ,与术前平均眼压(2 6 .5 0±4 .92 )mmHg比较有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 =0 . 897,P <0 .0 0 1) ;视力明显提高;并发症有角膜水肿(19. 2 3 % )及后囊浑浊(11. 5 3 % )。结论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三联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可调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11例 15眼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 ,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可调缝线 ,术中为预防虹膜根部切除时发生出血应用肾上腺素。结果 随访观察 1~ 8个月 ,平均 5 .7个月 ,2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8例保持不变 ,1例下降。 7例 11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其成功率 6 3.6 4 % .术后 2个月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者 2例 ;5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变淡或大部分消退 ,其余无明显改变。 1例 1眼术中前房出血 ,术后 7d自行吸收 ,4例 4眼术后眼压需药物控制。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可调缝线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4例(47眼),行超声乳化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全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情况等,随访1~36个月。结果47眼术后眼压均可控制在正常范围,长期随访眼压未升高,术后矫正视力:数指2眼(4.26%),0.1~0.633眼(70.21%),0.8-1.212眼(25.53%),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虹膜反应、角膜水肿及瞳孔散大。结论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生乳化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咬切术(三联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咬切术对58例(58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18月,分别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成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后除8只眼经按摩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外.其余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滤过泡均扁平弥散,属功能性滤过泡.术后3只眼角膜内皮皱褶,5只眼虹膜少许后粘连,并有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1只眼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后病情恢复正常,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咬切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探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比较全视网膜冷凝术(PRC)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与前视网膜冷凝术(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4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行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和PRC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结果 术后第1天,B组眼压明显高于A组,而术后末期随访B组眼压下降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均优于A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小切口内改良垂直小梁切除巩膜翻转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2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经角巩膜隧道小切口完成垂直小梁切除深层巩膜条翻转引流联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8月,视力大于0.3者21眼,占87.5%,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小于20.55mmHg)(1mmHg=0.133kPa)18眼,占75%。结论 该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有用视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19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术后随访眼压、滤泡形态,视力,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滤泡在术后3~7d形成,形态良好。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眼压时,可以考虑应用该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