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与腹部B超、X片、CT等多种影像学检查,6例患者全部术前明确诊断。结果 6例患者全部采取手术行肠切开取石,均痊愈出院。结论结合胆结石病史和肠梗阻症状,再辅以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检查可确诊胆石性肠梗阻。积极行肠切开取石术是解除梗阻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介绍了肠梗阻的CT检查方法,讨论了CT参肠梗阻诊断中的重要价值,尤其在显示肠梗阻病因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并将肠阻的CT诊断与其他影象学检查方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CT对肠梗阻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68例肠梗阻,42例手术治疗,26例胃肠减压保守抗炎治疗。68例均作CT检查和立位腹部平片,其中6例作钡剂灌肠检查。结果 (1)68例立位腹部平片,其中62例典型阶梯状气液平面,6例肠管少量积气,未见液平面;(2)6例CT检查后作钡剂灌肠检查,4例肿瘤,2例肿瘤合并肠套叠;(3)68例CT检查示机械性梗阻56例,麻痹性肠梗阻12例。结论 CT可确定或除外肠梗阻,同时在判断是否绞窄性肠梗阻或麻痹性肠梗阻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T对肠梗阻诊断定位准确,病因诊断也能显示,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但有时在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  相似文献   

5.
机械性肠梗阻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机械性肠梗阻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经手术(16例)及临床(14例)证实的肠梗阻CT及临床资料,比较腹部平片与CT对肠梗阻存在、定位、病因、有否绞窄以及治疗方法选择的价值。结果:CT证实肠梗阻存在100%,平片的70%;病因诊断准确性CT为96%,平片13%;CT能对肠肿瘤及时发现并分期(9例),及早诊断肠绞窄(2例)及发现肠外肿块(4例),有助于及早选择外科治疗,结核、局限炎症、肠套叠等首选保守治疗,常规CT检查发现肠管异常扩张应扩大扫描范围,往往能发现引起肠梗阻的病因(本组因此偶然发现肠肿瘤3例)。结论:肠梗阻或疑有肠梗阻的病人在平片、B超诊断信息不足时尽早CT检查对于明确病因,治疗选择及改善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广和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149-1149
目的:总结术后炎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1例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治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应用。结果:31例全部用非手术疗法治愈。结论: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是安全可行的,并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MRI诊断为肠梗阻患者的影像表现。将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对照。结果恶性病变14例:肠腔内恶性梗阻11例,腹腔内其他器官恶性肿瘤伴多发腹膜转移粘连者3例。良性病变26例:结肠息肉2例,乙状结肠扭转、巨结肠、肠套叠、闭孔疝、膈疝及腹膜后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患者各1例,粘连性肠梗阻18例。另外5例为肠郁张。本组病例MRI对梗阻有无的明确率达88.9%,定位准确率达82.5%,定性准确率达75%。结论 MRI在判断肠梗阻的部位、性质、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肠道X线解剖:空回肠的长度和宽度,随着肠张力蠕动等变化也发生变化,在X线片上测量其内径空肠宽约1.5—2.5厘米、回肠宽度约1—2厘米。空肠与回肠,没有明显分界,从上而下其宽度逐渐变细,末段回肠最细。空肠位于左上腹,回肠位于中下腹偏右,小肠全长约5—6米,大肠在X线上测量其内径,以盲肠为最宽,逐渐变细,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影像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或内镜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包括立卧位腹部平片7例,消化道碘水造影1例,CT检查6例,MRI检查2例。结果7例患者皆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表现。6例CT检查见肠腔内异位结石,7例腹部平片中2例显示肠腔内异位结石,MRI检查的2例均见肠腔内异位结石,1例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充盈缺损,误为肿瘤性病变。腹部平片2例见胆囊区积气,6例CT见胆囊积气、胆囊窝结构紊乱,其中2例胆囊与十二指肠内气体相通,1例MRI显示胆囊与十二指肠间有高信号液体相通。结论胆石性肠梗阻影像检查中腹部平片除明确肠梗阻外,仔细寻找肠内阳性结石会对诊断有帮助,CT与MRI均能明确诊断,价值相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7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16例经过胃肠减压,完全胃肠外营养等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1例手术后并发肠瘘,转外院治疗3月后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表现具有其特殊性,充分认识,完善检查可以提高对其的诊断,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往往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38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激素和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3.5 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9 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腹部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0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22例腹部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病例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122例中,手术治疗54例,非手术治疗68例,121例治愈出院(其中1例二次手术后治愈),随访2~5年,无复发及肠瘘等并发症。死亡1例(手术后第3天因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要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其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强调规范手术操作,积极预防手术再次肠粘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的螺旋CT诊断的优越性。材料和方法:搜集64例曾于术前做腹部CT检查并经手术或纤维结肠镜病理证实为结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病例,就以下CT及腹部平片表现进行分析:①梗阻近、远侧肠管表现;②梗阻部位改变;③并发症的CT征象。结果:64例肠梗阻中,判断肠梗阻的有无,CT检查诊断64例(100%),X线平片诊断60例(93.7%);肠梗阻病因的判断,CT诊断64例(100%),平片诊断0例(0%)。全组64例在CT上均见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其中4例见缺血性结肠炎。结论:结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CT检查,对诊断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及发病缓急可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9例经手术或临床明确诊断的肠梗阻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5例行三维后处理重建.由2位高年资放射医师用盲法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根据CT图像上"移行带"区肠壁的厚度、密度和强化程度,肠管管腔和肠系膜区的形态和密度改变,结合病史,分析肠梗阻的病因.结果 CT提示病因诊断46例,占94%,包括肠粘连13例、肿瘤11例、疝4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胆石2例、胃石2例、结肠内容物阻塞4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和阑尾炎阑尾脓肿3例.病因诊断不明或误诊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CT在肿瘤性肠梗阻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分析肿瘤性肠梗阻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内窥镜活检证实的 35例肿瘤性肠梗阻病例的CT及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病理及内窥镜结果相对照。结果 35例病例中 33例手术病理及内窥镜活检与CT表现符合。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 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 94%,包括结肠癌 25例,淋巴瘤 5例,间质瘤 2例,脂肪瘤 3例。结论 CT在肿瘤性肠梗阻的检查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仅能明确肠梗阻存在与否,而且在梗阻点定位、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机械性肠梗阻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手术或临床证实的机械性肠梗阻病员的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机械性肠梗阻中,肠粘连5例、炎症3例、肠肿瘤10例、腹外疝1例、粪石2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2例病变术前未能确定疾病性质,螺旋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病因符合率92.8%(26/28)。结论 全腹部螺旋CT扫描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病史、病因和CT特征性表现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CT对机械性肠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8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分别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结肠镜(CTVC)、表面遮盖显示(SSD)、透亮显示(Raysum)等后处理,将其结果与结肠镜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6%,包括肠肿瘤18例,肠粘连2例,肠扭转2例,腹外疝3例,胆石3例。结论MPR、CTVC、SSD和Raysum检查机械性肠梗阻各有优缺点,4种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更有助于病变的检出与病变的定位、定性。MPR技术应为首选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胃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保守治疗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广花 《西南军医》2010,12(3):431-43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01~2009年诊治的2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术后10d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4d。结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有其特殊性,应早期正确诊断,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