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刘真群  陈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11):1462-1467,1472
目的从土壤中化学元素含量分布及人体组织中化学元素的富集规律,探讨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与地球化学元素的关系,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GX-6A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新源县和低发区巩留县土壤和当地居民头发中铁(Fe)、铜(Cu)、锌(Zn)、锰(Mn)、钼(Mo)、镉(Cd)、铅(Pb)、硒(Se)、铬(Cr)和镍(Ni)元素含量。结果 (1)新源县土壤中Fe、Cu、Mn、Mo、Cd和Pb元素含量高于巩留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Zn元素含量低于巩留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新源县居民头发中Cd元素含量高于巩留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Zn和Se元素含量低于巩留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新源县与巩留县居民头发与土壤中化学元素丰度值曲线基本吻合,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密切相关。结论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差异性分布可能是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高低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食管贲门粘膜病变关系。方法: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纤维胃镜活检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Hp观察。分析高低发区人群食管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低发区人群Hp感染率低于食管癌高发区,但贲门部位Hp感染率高于高发区。结论:贲门部位Hp感染可能对食管上皮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测得长春市区人发硒含量在0.79~0.93μg/g之间,男女发硒含量基本一致;长春市区正常人尿硒含量在0.01~0.03μg/ml之间。从而为硒化物中毒者的发硒和尿硒含量检测提供了参考值。  相似文献   

5.
长春市区人发和人尿硒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得长春市区人发硒含量在0.79-0.93μg/g之间,男女发硒含量基本一致;长春市区正常人尿硒含量在0.01-0.03μg/ml之间,从而为硒化物中毒者的发硒和尿硒含量检测提供了参考值。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食管癌高低发区粮食中互隔交链孢霉毒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正常”人群食管粘膜内微量元素变化与形态学之间关系。方法 X -射线能谱仪扫描电镜分别对高、低发区“正常”人群食管粘膜行微量元素检测及观察。结果 随年龄增长 ,食管粘膜微量元素Zn、Se、Mo含量呈递减趋势 ,Cu、Ni、Ca、Cu/Zn变化则呈递增趋势。高发区各组间Zn、Se、Mo差异显著 (p <0 .0 5 ) ,Cu、Ni、Ca除 2 5岁以上组与 35岁以上组外 ,余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低发区Se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Zn、Mo除 35与 45岁组外 ,Cu除 2 5与 35岁组外 ,余各组间有差异 (p <0 .0 5 )。形态学显示高发区食管炎和非典型增生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发区 ,尤以中老年为著。结论 食管癌高发区中、老年食管粘膜内存在多种微量元素失衡 ,可能与食管癌前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发硒含量与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互隔交错孢霉毒素从随机采集于食管癌高低发区粮食样品中被提取后,用化学方法纯化,再经薄层层析(TLC)检测。结果显示:高低发区粮食中毒素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提示高发区互隔交链孢霉毒素在粮食中的广泛存在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用催化光度分析法检测了40例慢性肝炎患者与和40例正常人的发硒含量。结果,慢性肝炎患者发硒含量为4.51±1.23μg/g,正常人发硒含量为5.38±1.35μg/g,慢性肝炎患者的发硒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两者相比具有显著位差异,P<0.01。结果表明,慢性肝炎与发硒含量降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对食管癌高发区林县和低发区商丘各64份粮食(玉米32份、小麦32份)中交链孢酚单甲醚(AME)进行检测。结果:林县64份粮食中检出AME25份,阳性率为40.3%;商丘64份粮食中有15份阳性,阳性率为23.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论是小麦还是玉米,AME含量林县均高于商丘,这与粮食中互隔交链孢霉污染情况相符。结果提示:AME可能是人食管癌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硒、锌单独和联合作用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硒、锌培养液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以人正常肝上皮细胞株HL7702为正常细胞对照,采用MTT、3H-TDR掺入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研究不同浓度硒、锌对两株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高浓度硒(0.3μg/ml)、锌(3.5 μg/ml)抑制Eca109细胞增殖,且二者联合作用比单独作用强(P<0.05);高浓度硒、锌单独促进HL7702细胞生长,联合则抑制其生长.生理浓度硒、锌(分别为0.1、1.0μg/ml)对该癌细胞株和正常细胞株生长增殖作用与对照相近(19>0.05).0.3 μg/ml硒引起癌细胞S期阻滞,作用不明显(P>0.05),而3.5 μg/ml锌引起G1期癌细胞显著增加(P<0.05),二者联合使其出现G1期阻滞,并都促进细胞凋亡,联合作用强于单独作用(P<0.05).结论 高浓度硒、锌抑制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生长增殖,且二者联合作用比单独作用强;该联合作用对人正常肝上皮细胞株可能有一定毒性作用.细胞生长周期改变、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是硒、锌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鹤壁市郊区食管癌上皮细胞增生和癌症病人的发硒进行测定,结果为轻度增生、重度增生、食管癌病人3组与正常组发硒含量的比值分别为0.8609、0.7384、0.6812,各组发硒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食管上皮细胞的增生越严重,发硒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癌高/低发区2005年和2010年慢性食管炎与食管癌流行特征的变化,加深对食管癌流行趋势的了解。方法调查2005年和2010年高/低发区医院门诊胃镜检查患者共计15 342例,其中2005年6 436例(慢性食管炎患者874例,食管癌患者746例),2010年8 906例(慢性食管炎患者1 059例,食管癌患者839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高发区2005年和2010年食管癌检出率分别为13%(431/3 401)和9%(484/5 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发区2005年和2010年食管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10%,9%,P>0.05);慢性食管炎的检出率均为12%以上。高/底发区食管癌和慢性食管炎的男女比例为1.4∶1至2.2∶1。食管癌的高发年龄组为50~69岁组,慢性食管炎的高发年龄组为60岁以下组。结论高发区食管癌检出率5年间有下降趋势;低发区食管癌5年间检出率为9%,没有明显变化;高/低发区食管癌和慢性食管炎均为男性多于女性;高/低发区慢性食管炎的高发年龄段较食管癌的高发年龄段平均提前10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Id-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和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食管癌细胞系(EC109、EC1、EC18)、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系(NECA6-E6E7和NECA6-E6E7-hTERT)及20例食管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Id-1 mRNA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EC109、EC1、EC18、NECA6-E6E7和NECA6-E6E7-hTERT均出现Id-1 mRNA的表达.正常食管上皮中未见其表达,癌旁组织中Id-1 mRNA阳性表达率为35%(7/20),癌组织中为65%(13/20),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P>0.05).结论:Id-1基因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太行山高发区食管癌流行趋势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对我国太行山区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及预测,并探索加速降低食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策略,方法:采用磁到,林县1988-1997年食管部发病,死亡资料,并运用有反馈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其发病率,死亡率趋势;以林县临淇镇为例,测算以内间技术为主的早诊早治对于食管癌发病,死亡的降低程度及其把握度。结果:近10年来太行山区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较为缓慢,预测2002年食管癌发病率男性为115.70/10万,女性为79.88/10万,食管癌死亡率男性为94.00/10万,女性为56.29/10万,食管部发病率,死亡率均仍 较高水平,如推行以内窥镜为主的早诊早治技术8年中,干预组的发病率对照组的1/3,把握度可达到88.3%,死亡率在第5年时为对照组的1/4,把握度可达到89.4%,结论:太行山区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仍属较高水平,提示应该继续深入地在该地区开展食管癌的综合防治工作,推行以内窥镜技术为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可在5-8年内明显地降低食管癌死亡率和发生率,建议在该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食管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食管癌高发区60 181例患者及父母、同胞食管癌和贲门癌患病情况,了解夫妻不同患病类型(双发、单发和正常)与子女发病关系,加深对食管癌遗传倾向性的认识。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们实验室食管癌和贲门癌资料库,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比较夫妻不同患病类型的发生率与其子女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患病风险。结果与正常夫妻相比,夫妻均为食管癌和/或贲门癌患者的子女≥2人患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风险升高近12倍(13.79%,1.32%,P<0.05,OR=11.867,95%CI=9.026~15.601),单发(妻)患者的子女≥2人患癌风险升高近10倍(11.93%,1.32%,P<0.05,OR=10.042,95%CI=8.357~12.067),单发(夫)患者的子女≥2人患癌风险升高近9倍(10.63%,1.32%,P<0.05,OR=8.817,95%CI=7.419~10.479)。结论夫妻癌和单发(夫/妻)癌其子女≥2人患食管癌或贲门癌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夫妻的子女,提示了遗传因素对食管癌和/或贲门癌癌变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上皮固有膜血管乳头(简称乳头)增生特征(乳头密度和高度)及其与病变分布的关系,加深对食管癌变早期形态学变化特征的了解。方法:2480例无症状人群食管粘膜活检组织,采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纤维内镜检查,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形态学测量技术对食管乳头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癌高低发区居民食管中、下段乳头升高(≥上皮厚度的1/2)发生率之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但是,高发区居民食管中段乳头密度(乳头数目/mm)明显高于下段,并高于低发区居民食管中段的乳头密度(P<0.05);高发区居民食管上皮乳头升高伴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患者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而低发区未观察到类似情况。结论:乳头增生表现为乳头数目增多和乳头升高是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上皮特征性形态学变化,高分区居民上皮乳头升高伴明显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提示乳头增生可能是食管癌变极早期阶段的重要形态学变化,反映了上皮细胞的增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