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友元  邓洪波  王蓉  吴桑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7):177-179,i0006
背景:黄精是一种传统的抗衰老中药,其有效成分黄精多糖具有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目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黄精多糖对蛋白非酶糖基化的关键物质一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为开发有效的蛋白非酶糖基化抑制剂和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内科。材料:实验于2004-03/2004—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室完成。选用清洁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精多糖治疗组,10只/组。方法:模型对照组、黄精多糖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血糖≥8.0mmoL/L为造模成功。黄精多糖治疗组予以2mL/(kg&;#183;d)的黄精多糖,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水0.5mL,1次/d灌胃给药,连续12周。给药完毕后断头处死小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各组实验动物心脏、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造模12周后各组小鼠大体情况观察。②造模前后各组小鼠血糖的变化。③各组小鼠心脏、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凝胶电泳图谱。④各组小鼠心脏、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半定量测定。结果:实验选用3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12周后各组小鼠大体情况观察:正常对照组体质量增加,活动自如;模型对照组出现消瘦、多尿、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等情况:黄精多糖治疗组多尿症状较轻,反应动作较模型对照组灵敏。②造模前后各组小鼠血糖的变化: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造模前后血糖基本相似(P〉0.05),黄精多糖治疗组造模12周后血糖显著降低【(10.05&;#177;1.16),(7.18&;#177;0.84)mmoL/L,P〈0.05]。③各组小鼠心脏、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凝胶电泳图谱:模型对照组小鼠心、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而黄精多糖治疗组的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④各组小鼠心脏、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半定量测定:模型对照组心、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β-aetin相对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黄精多糖治疗组其相对值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0.760&;#177;0.121,0.998&;#177;0.202;0.609&;#177;0.146,0.765&;#177;0.113;P均〈0.05)。结论:黄精多糖除可降低血糖外,还可显著下调糖尿病鼠心、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高表达,进而抑制糖基化终产物的结合位点及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一系列细胞生物反应,保护高血糖时受损的靶器官和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精多糖对糖尿病鼠心脏和肾脏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 (RAGE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动物模型 ,各组实验动物心、肾组织RAGEmRNA表达的测定采用RT PCR法。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实验鼠心、肾组织RAGEmRNA表达增加 ,其RAGE/β actin相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应用黄精多糖治疗后 ,治疗组实验鼠心、肾组织RAGE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 ,其RAGE/β actin相对值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 0 5 )。 结论 黄精多糖能抑制糖尿病鼠心、肾组织RAGEmRNA表达 ,对高血糖及糖基化终产物 (AGE)造成的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糖尿病鼠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和二甲双胍对其受体mRNA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室完成。30只BALA/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糖尿病模型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mg/(kg·d)建立动物模型,连续5d。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10mg/(kg·d)的盐酸二甲双胍治疗,1次/d,灌胃给药,共12周;糖尿病模型组给予注射用水0.5mL,时间同二甲双胍治疗组。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小鼠大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表达,评估其在糖尿病发生氧化应激组织中的水平和其介采脑组织损伤的作用。结果:3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模型组实验鼠大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呈高表达,其糖基化终产物受体/β-actin相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153±0.054,0)。②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后,其大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糖基化终产物受体/β-actin相对值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0.083±0.026,0.153±0.054,t=2.296,P<0.05)。结论:糖尿病鼠大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呈高表达,而二甲双胍除降低血糖外,还可显著下调其大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高表达,从而降低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介导的神经元细胞生物反应和脑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高血糖及缺血缺氧状态下的受损脑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糖尿病鼠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和二甲双胍对其受体mRNA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室完成。30只BALA/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糖尿病模型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mg/(kg&;#183;d)建立动物模型,连续5d。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10mg/(kg&;#183;d)的盐酸二甲双胍治疗,1次/d,灌胃给药,共12周;糖尿病模型组给予注射用水0.5mL,时间同二甲双胍治疗组。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小鼠大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表达,评估其在糖尿病发生氧化应激组织中的水平和其介采脑组织损伤的作用。结果:3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模型组实验鼠大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呈高表达,其糖基化终产物受体/β-actin相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153&;#177;0.054,0)。②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后,其大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糖基化终产物受体/B-actin相对值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0.083&;#177;0.026,0.153&;#177;0.054.τ=2.296,P&;lt;0.05)。结论:糖尿病鼠大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呈高表达,而二甲双胍除降低血糖外,还可显著下调其大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高表达,从而降低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介导的神经元细胞生物反应和脑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高血糖及缺血缺氧状态下的受损脑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黄精提取物黄精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鼠的降糖作用及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调节。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室完成。选取10~12周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脉康组、黄精多糖组,10只/组。黄精多糖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提供(每毫升相当于黄精生药10g)。糖脉康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汇制药公司产品(批号030905)。各组小鼠均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mL/(kg·d),连续5d。造模完成后,糖脉康组将12.5g/(kg·d)糖脉康加入1mL生理盐水溶解,分两次灌胃给予;黄精多糖组将4mL/(kg·d)的黄精多糖溶入1mL生理盐水,分两次灌胃给予;模型组只喂等量生理盐水。各组给药时间均为8周。分别于实验前及建立糖尿病模型禁食6h后,剪尾测定各组小鼠血糖含量。最后用取小鼠眶动脉血,血糖变化以葡萄糖氯化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柱层析法,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实验纳入3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造模前后血糖变化: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模型组、糖脉康组、黄精多糖组血糖均显著升高犤(5.45±1.02),(8.95±2.31);(4.97±0.99),(8.39±1.81);(6.13±1.36),(9.17±1.89)mmol/L;P均<0.01犦;造模后各组间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实验前后血糖检测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糖脉康组和黄精多糖组均显著降低犤(8.39±1.81),(6.77±1.34);(9.17±1.89),(6.43±1.22)mmol/L;t=3.264~2.791,P均<0.05犦,模型组基本无变化。③实验后各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情况:与模型组比较,黄精多糖组显著下降犤(3.37±0.33),(1.61±0.29)%,t=6.148~4.395,P<0.01犦,糖脉康组基本无变化。④实验后各组血浆胰岛素及血浆C肽情况:与模型组比较,糖脉康组和黄精多糖组均显著升高犤(5.67±2.49),(10.13±5.82),(24.64±7.31)U/L,t=6.148,P<0.05;(27.6±10.52),(56.54±21.87),(113.79±23.45)pmmol/L,t=4.395,P<0.01犦。结论:黄精多糖可显著降低实验性糖尿病鼠血糖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并明显升高血浆胰岛素及C肽水平,表明黄精多糖具有调节糖代谢和治疗实验性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改善糖耐量、抗氧化等作用的养麦种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及肾脏中糖基化终产物形成的影响,以及量效关系效应.方法实验于2004-03/07在华北煤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选用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①正常对照组未造成糖尿病模型,用9g/L的生理盐水80 mg/kg腹腔注射.②模型对照组灌胃与正常对照组相同容积的常用水.③需造模的大鼠均禁食16 h,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80 mg/kg,72 h后取尾静脉血测血糖,凡空腹血糖≥15 mmol/L作为糖尿病大鼠,并随机分4组,每组15只.荞麦种子提取物0.1,0.2,0.4g/(kg·d)治疗组分别灌胃荞麦种子提取物0.10,0.20,0.40g/kg.上述各组均每天给药1次,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取尾静脉血测空腹血糖、测定血浆及肾组织匀浆上清果糖胺、糖基化终产物含量.空腹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果糖胺测定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要求进行.糖基化终产物含量(荧光强度)测定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完成.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t检验.结果纳入大鼠75只,每组15只,实验过程中因部分大鼠造模失败脱失,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大鼠59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荞麦种子提取物0.1,0.2,0.4g/(kg·d)治疗组分别为15,10,11,12,11只.①大鼠血糖及血浆和肾组织果糖胺含量荞麦种子提取物各剂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剂量越大,所测血及肾组织指标含量越低,呈显著剂量依赖性(P<0.05~0.01);养麦种子提取物各剂量治疗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血浆糖基化终产物水平荞麦种子提取物各剂量治疗组均低于模型对照组,随着其剂量增高,水平逐渐下降,但仅在0.40g/kg时差异明显(P<0.05);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含量养麦种子提取物各剂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剂量越大,含量越低,呈显著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荞麦种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浆、肾组织果糖胺的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产生的影响也如此,且呈显著量效关系;但对血浆非酶糖基化终产物产生抑制作用仅在高剂量时明显.  相似文献   

7.
黄精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中药黄精提取物黄精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鼠的降糖作用及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调节。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室完成。选取10—12周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脉康组、黄精多糖组,10只/组。黄精多糖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提供(每毫升相当于黄精生药10D。糖脉康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汇制药公司产品(批号030905)。各组小鼠均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mL/(kg&;#183;d),连续5d。造模完成后,糖脉康组将12.5g/(kg&;#183;d)糖脉康加入1 mL生理盐水溶解,分两次灌胃给予;黄精多糖组将4mL/(kg&;#183;d)的黄精多糖溶入1 mL生理盐水,分两次灌胃给予;模型组只喂等量生理盐水。各组给药时间均为8周。分别于实验前及建立糖尿病模型禁食6h后,剪尾测定各组小鼠血糖含量。最后用取小鼠眶动脉血,血糖变化以葡萄糖氯化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柱层析法,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实验纳入3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造模前后血糖变化: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模型组、糖脉康组、黄精多糖组血糖均显著升高[(5.45&;#177;1.02),(8.95&;#177;2.31);(4.97&;#177;0.99),(8.39&;#177;1.81);(6.13&;#177;1.36),(9.17&;#177;1.89)mmol/L;P均〈0.01];造模后各组间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实验前后血糖检测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糖脉康组和黄精多糖组均显著降低[(8.39&;#177;1.81),(6.77&;#177;1.34);(9.17&;#177;1.89),(6.43&;#177;1.22)mmol/L;t=3.264-2.791,P均〈0.05],模型组基本无变化。③实验后各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情况:与模型组比较,黄精多糖组显著下降[(3.37&;#177;0.33),(1.61&;#177;0.29)%,t=6.148-4.395,P〈0.01],糖脉康组基本无变化。④实验后各组血浆胰岛素及血浆c肽情况:与模型组比较,糖脉康组和黄精多糖组均显著升高[(5.67&;#177;2.49),(10.13&;#177;5.82),(24.64&;#177;7.31)U/L,t=6.148,P〈0.05;(27.6&;#177;10.52),(56.54&;#177;21.87),(113.79&;#177;23.45)pmmol/L,t=4.395,P〈0.01]。结论:黄精多糖可显著降低实验性糖尿病鼠血糖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并明显升高血浆胰岛素及C肽水平,表明黄精多糖具有调节糖代谢和治疗实验性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圆补血口服液对拟老年痴呆症小鼠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6-10/10-03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重金属与氟砷毒物研究实验室内进行。选用昆明种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乌圆补血口服液预防组、乌圆补血口服液治疗组、脑复康治疗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用12mg/mL的氯化铝蒸馏水溶液,按303mg/kg灌胃,1次/d,连续115d,制作拟老年痴呆症小鼠模型。乌圆补血口服液预防组从造模开始就用乌圆补血口服液灌服;造模第8周后,乌圆补血口服液治疗组用乌圆补血口服液灌服治疗,脑复康治疗组用脑复康治疗;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分别于造模前,造模第8周,治疗后从鼠尾部取血,采用高铁氰化钾法测定各组大鼠血红蛋白,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改良赖氏法、脲酶-波氏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尿素含量,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大脑和肝脏,冰冻下匀浆,用生理盐水制成10%匀浆,测定脑乙酰胆碱酯酶活力、脑丙二醛和肝丙二醛含量(TBA反应法),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实验数据以x±s表示,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实验纳入小鼠6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第8周乌圆补血口服液预防组及脑复康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模型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造模后第8周(P<0.01),脑复康治疗组在造模后第8周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②血清尿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活力测定:模型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各组[(138.97±16.52)nkat/L,(128.04±12.79,120.46±31.21,117.87±19.45,114.86±16.37)nkat/L,(P<0.05)]。各组小鼠血清尿素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脑丙二醛、脑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和肝丙二醛测定:正常对照组、乌圆补血口服液预防组、乌圆补血口服液治疗组及脑复康治疗组的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12.17±3.17,16.34±15.00,15.00±1.83,14.50±2.00)nkat/L,(23.00±2.67)nkat/L,(P<0.01)]。脑、肝丙二醛含量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拟老年痴呆症模型小鼠大脑胆碱能系统受到明显的损害,乌圆补血口服液对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前期实验表明荞麦花总黄酮能改善糖耐量,此作用是否与荞麦花总黄酮抑制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有关尚不清除。目的:观察荞麦花总黄酮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产物形成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地点:华北煤炭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材料:选用75只成年SD大鼠,清洁级,雌性大鼠38只,雄性大鼠37只,体质量(200±20)g,由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合格证号:SCXK11-00-0006)。荞麦花总黄酮自制,血糖试剂盒(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霉素(批号031020,80万单位,购自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链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30920,100万单位),链脲佐菌素(Sigma公司),果糖胺试剂(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牛血清白蛋白(BSA)(购自Sigma公司),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方法:实验于2004-03/2004-10在华北煤炭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实验1,体外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测定:①造模和分组:将大鼠按体质量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mL/kg。治疗组45只:大鼠禁食16h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80mg/kg,8mL/kg,72h后取尾静脉血测血糖,凡空腹血糖≥15mmol/L作为糖尿病大鼠,摸球法将治疗组大鼠分为3个亚组,每组15只,分别灌胃给予0.1,0.2,0.4g/kg荞麦花总黄酮。模型组15只:仅将大鼠制作成糖尿病模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80mg/kg,8mL/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等容积常用水灌胃,上述各组灌胃均为1次/d,连续12周。②空腹血糖的测定:治疗组大鼠末次给药后禁食12h,取尾静脉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其空腹血糖,其他组别大鼠在相应时间点给予相应测量作为对照。③血浆及肾组织果糖胺及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含量检测:各组大鼠乙醚麻醉后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浆,同时取肾脏,制成质量分数为100g/L肾脏组织匀浆,低温离心。按试剂盒要求测定血浆及肾匀浆上清果糖胺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及肾组织匀浆上清荧光强度,观察样品的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生成量。实验2,体外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测定:配置葡萄糖含量为0.2mol/L、牛血清白蛋白含量20g/L的磷酸盐缓冲液,加入青霉素20万U/L,链霉素20万U/L得A液。用A液配制终浓度为0.01,0.05,0.10mg/L的荞麦花总黄酮混悬液各60mL,将不加药物完整的非酶糖基化系统、不加药物不含糖的系统、加药物不含白蛋白的系统和加药物不含糖的系统设为对照,每1样品作5个平行管,作为体外糖基化的培养液,将配好的蛋白糖基化培养液放入37℃的恒温箱内培养孵化,于第4,8,12周分别无菌取部分培养液,按上述方法测定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的荧光值,并计算抑制率,观察荞麦花总黄酮对体外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的抑制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实验1中大鼠空腹血糖、血浆及肾组织果糖胺及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含量检测结果;实验2中荞麦花总黄酮对体外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的抑制情况。结果:实验1:纳入大鼠75只,56只造模成功并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鼠血糖值、血浆及肾脏果糖胺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7.572,10.186,5.794,P<0.01)。荞麦花总黄酮3个剂量治疗组血糖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t=3.357,4.382,3.938,P<0.05~0.01),荞麦花总黄酮0.1g/kg组血浆及肾脏果糖胺与模型组相近(P>0.05),荞麦花总黄酮0.2,0.4g/kg组血浆及肾脏果糖胺均明显低于模型组(t=5.109,4.605,3.731,3.097,P<0.05~0.01)。模型组大鼠血浆及肾脏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生成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6.463,12.704,P>0.05),而治疗组大鼠血浆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近(P<0.01)。治疗组各亚组肾脏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t=9.845,12.799,12.899,P<0.01)。实验2:随时间的推移,各组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的产生均逐渐增加,而各组荞麦花总黄酮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大分子糖基化终产物的产生,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呈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荞麦花总黄酮能明显抑制在体内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改善糖耐量、抗氧化等作用的荞麦种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及肾脏中糖基化终产物形成的影响,以及量效关系效应。方法:实验于2004-03/07在华北煤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选用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①正常对照组未造成糖尿病模型,用9g/L的生理盐水80mg/kg腹腔注射。②模型对照组灌胃与正常对照组相同容积的常用水。③需造模的大鼠均禁食16h,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80mg/kg,72h后取尾静脉血测血糖,凡空腹血糖≥15mmol/L作为糖尿病大鼠,并随机分4组,每组15只。养麦种子提取物0.1,0.2,0.4g/(kg&;#183;d)治疗组分别灌胃养麦种子提取物0.10,0.20,0.40g/kg。上述各组均每天给药1次,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禁食12h,取尾静脉血测空腹血糖、测定血浆及肾组织匀浆上清果糖胺、糖基化终产物含量。空腹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果糖胺测定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要求进行。糖基化终产物含量(荧光强度)测定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完成。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τ检验。结果:纳入大鼠75只,每组15只,实验过程中因部分大鼠造模失败脱失,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大鼠59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荞麦种子提取物0.1,0.2,0.4g/(kg&;#183;d)治疗组分别为15,10,11,12,11只。①大鼠血糖及血浆和肾组织果糖胺含量:养麦种子提取物各剂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剂量越大,所测血及肾组织指标含量越低,呈显著剂量依赖性(P&;lt;0.05~0.01);养麦种子提取物各剂量治疗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gt;0.05);模型对照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lt;0.01)。②血浆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养麦种子提取物各剂量治疗组均低于模型对照组,随着其剂量增高,水平逐渐下降,但仅在0.40g/kg时差异明显(P&;lt;0.05);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含量:养麦种子提取物各剂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剂量越大,含量越低,呈显著剂量依赖性(P&;lt;0.01)。结论:养麦种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浆、肾组织果糖胺的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产生的影响也如此,且呈显著量效关系;但对血浆非酶糖基化终产物产生抑制作用仅在高剂量时明显。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作为多功能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在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及FLK-1mRNA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时间与部位的相互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病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6/2002-04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SD大鼠1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组110只.脑缺血组又随机分为0,1,2,3,6,24,48 h,1,2,3,4周共11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方法应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诱导的方法,建立SD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动脉结扎和缺氧处理,其余步骤同脑缺血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同时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形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②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形成情况.结果1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缺血3,6,24,48 h时缺血周边区高于缺血中心区[(31.13±2.21)个/视野,(13.32±1.31)个/视野;(43.11±2.43)个/视野,(19.40±3.22)个/视野;(85.41±2.75)个/视野,(47.63±2.45)个/视野;(98.66±1.76)个/视野,(57.32±3.35)个/视野,(P<0.05)].48 h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逐渐下降,至2周恢复到对照水平.②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FLK-1 mRNA的表达缺血3,6,24,48 h时缺血周边区高于缺血中心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及FLK-1 mRNA表达在3周时达对照水平(P<0.05).②血管形成平均数48 h,1周时缺血周边区高于缺血中心区[(47.2±2.11)个/视野,(29.4±2.37)个/视野;(199.2±3.45)个/视野,(76.6±4.62)个/视野,(P<0.05)].结论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及FLK-1 mRNA在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在缺氧情况下,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强,表达具有时空特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已知血管紧张素Ⅱ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核因子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有调节作用。目的:观察抑制核因子κB活性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mRNA表达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材料:实验于2000-03/04在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51只纯种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方法:①对其中39只大鼠进行造模,采用链脲佐菌素溶于枸橼酸缓冲液穴0.1mmol/L,pH=4.5雪,按60mg/kg腹腔内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空腹血糖维持在13.9mmol/L以上则模型制备成功。随机将造模后39只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穴n=17,未给予其他干预措施,正常饲养雪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核因子κB活性抑制剂)干预组眼n=22,腹腔内注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剂量20mg/kg),2次/d演。其余12只为正常对照组,未造成糖尿病模型,正常饲养。②各组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检测核因子κB活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Ⅰ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37℃水浴后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减去4℃检测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则为肾素活性。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经正态转换后再作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Ⅱ含量和肾素、核因子κB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大鼠各脱失1,6,13只,进入结果分析11,11,9只。①核因子κB活性: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P<0.01),正常对照组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相近。②肾组织肾素活性:3组相近。③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P<0.01)。④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活性增加,抑制核因子κB活性后可导致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3.
背景:胰岛素在脑内通过胰岛素受体底物发挥作用,APP17肽有神经营养功能,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受体底物改善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糖尿病脑病。目的: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熏观察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宣武医院脑老化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3-09/10在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及宣武医院脑老化研究室完成,选择雄性昆明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APP17肽治疗组3组,每组6只。方法:①糖尿病组和APP17肽治疗组小鼠按200mg/kg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熏3d后测尾部非禁食血糖熏大于15mmol/L者被认为糖尿病模型建立。②APP17肽治疗组于糖尿病造模2周后皮下注射APP17肽熏每次0.35μg/只熏1次/d熏共注射2周。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干预。③给链脲佐菌素4周后熏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胰岛素受体底物1免疫组化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脑胰岛素受体底物1阳性细胞形态及分布。结果:18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组胰岛素受体底物1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皮质、海马、丘脑、下丘脑等部位熏而正常对照组及APP17肽治疗组仅在皮质、海马见有阳性反应细胞熏且着色淡。②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及APP17肽治疗组脑海马胰岛素受体底物1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细胞数分别为(28.7±1.5),(9.2±1.5),(10.1±1.4)个/10倍物镜,糖尿病组高于其他两组(P<0.001)。结论:糖尿病小鼠脑内多个区域的神经元存在较多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阳性细胞熏APP17肽能使胰岛素受体底物1阳性反应细胞出现的部位和数量正常化熏从而改善糖尿病小鼠海马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及在肺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ngⅡ受体阻滞剂预处理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建立大鼠ALI模型.预处理组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前30 min注射AngⅡ受体阻滞剂30 μg/kg,注射LPS后30 min注射30 μg/kg生理盐水;治疗组注射LPS前30 min注射30 μg/kg生理盐水,注射LPS后30 min再注射AngⅡ受体阻滞剂30 μg/kg;模型组注射LPS前、后均给予30 μg/kg生理盐水.制模后6 h处死大鼠,取下腔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肺组织,计算湿/干重(W/D)比值,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AngⅡ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AQP1 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ALI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及肺组织W/D比值、AngⅡ表达明显增加,AQP1 mRNA表达明显减少.预处理组及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μg/L)较模型组明显减少(4.79±0.24、5.55±0.36比6.34±0.31,均P<0.05),肺组织W/D比值减小(4.34±0.23、4.85±0.20比5.41±0.26,均P<0.05),AQP1 mRNA表达明显增加(0.854±0.067、0.727±0.081比0.358±0.071,均P<0.05);而AngⅡ表达(ng/g)有所降低(172.19±15.82、202.82±20.47比245.88±26.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QP1 mRNA表达与AngⅡ表达和肺组织W/D比值均呈负相关(r1=-0.782,r2=-0.726,均P<0.05).结论 ALI时AngⅡ可能直接或通过炎症介质下调肺脏AQP1 mRNA表达,为肺水肿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肾细胞的分化、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具有很强的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在各种类型肾脏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纤维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材料: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46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50~200g。解毒通络保肾胶囊由吉林省中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2002101,由人参、黄芪、生地、枸杞子、知母、地骨皮、黄连、榛花、金银花、大黄、丹参、益母草等药物组成,0.25g/粒);苯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1046)。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01在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完成。①选用Wistar大鼠4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2只),苯那普利治疗组(12只),中药治疗组(12只)。正常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体积枸橼酸钠缓冲液;其余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mg/kg,临用前用0.1mol/L枸橼酸缓冲液溶解,pH4.2。造模72h后,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并同时测尿糖,血糖≥16.7mmol/L,尿糖以上者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苯那普利治疗组:灌胃苯那普利混悬液15mg/(kg·d);中药治疗组:灌胃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混悬液5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上午灌胃等体积自来水,1次/d,共12周。②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用放免法检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并进行肾脏组织学观察。③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血和尿生化学指标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病理形态、纤维连接蛋白和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比较。结果:实验过程中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分别死亡5,4,3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分别为10,7,8,9只。①体质量与肾质量比值: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②空腹血糖: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P<0.01)。③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④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模型组较严重,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均较轻。⑤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⑥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0.43±0.10)比较,模型组肾皮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为其2.65倍。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较模型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下降23.68%和26.32%(P<0.05,0.01)。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发挥可能是减少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糖缺氧导致肾小管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肾内巨噬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构建两者共培养(transwell)模型,细胞分成对照组及缺糖缺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组,给予缺糖缺氧处理细胞1h后再正常培养24h,ELISA法检测两组上清液TNF-α,IL-1β和IL-10的浓度,噻唑蓝(MTT)检测肾小管细胞活力及RT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ChE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共培养上清液中,对照组与OGD相比,TNF-α(pg/ml):(231.67±36.28)VS(428.67±43.16)(P0.05),IL-1β(pg/ml):(116.67±21.64)VS(219.63±43.86)(P0.05),IL-10(pg/ml):(235.67±39.35)VS(432.67±49.72)(P0.01)。肾小管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分别为(88.41±18.25)VS(46.98±13.87)(P0.01),OGD组巨噬细胞AChE 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上调了(3.82±0.73)和(2.17±0.46)倍(P0.01)。结论急性缺糖缺氧增强了肾脏巨噬细胞胆碱酯酶的表达,通过炎症介质,介导了急性缺糖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新的药物和剂型不断问世,但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和禁忌证或不适症状,尤其是不能完全阻断糖尿病的自然进程。在传承中医药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药化的方法,开发出高效低毒、机制清楚的纯中药制剂已成为当代糖尿病研究的焦点之一。目的:验证复方中药强胰降糖胶囊对高脂饲料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设计:对比观察的动物实验。单位:云南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材料:选用Wistar大鼠100只,鼠龄2个月,普通级,雌雄各半,体质量(180±25)g。从100只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出14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86只进行造模。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动物的处置均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实验于2004-03/04在云南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采用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诱导制作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给药组。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分别按2.0,1.2,0.4g/kg的剂量灌胃给与强胰降糖胶囊(医院处方制剂),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与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按0.5g/kg灌胃给与二甲双胍。给药1个月后检测血糖、血清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于给药第2和4周测定大鼠的饮水量和进食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果糖胺、饮水量、进食量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共纳入Wistar大鼠100只,32只由于造模失败而脱落,其余68只进入结果分析。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果糖胺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中、低剂量组治疗第2周和第4周的饮水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进食量也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强胰降糖胶囊能显著降低该动物模型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果糖胺、饮水量和进食量,是具有进一步开发、研制前景的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应用人参皂甙Rg3处理后肾组织Bax、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变化及肾细胞凋亡情况。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只。模型组、治疗组腹腔注射质量分数2%链尿佐菌素溶液制备DN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将0.5 mg/kg人参皂甙Rg3与生理盐水混合溶液灌胃,模型组、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28 d。疗程结束后大鼠麻醉处死,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查,采用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Bax、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Bax mRNA、Bcl-2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对照组大鼠肾组织系膜结构、肾小管均正常,小管膜完整光滑,间质未增生;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系膜结构异常,间质严重增生,肾小管萎缩严重,小管膜粗糙;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组织系膜细胞增生减轻,肾小管萎缩减少,纤维组织减少;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大鼠肾细胞凋亡率[(0.91±0.23)%、(0.56±0.14)%、(0.21±0.03)%]依次降低(P<0.05);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肾组织Bax蛋白相对表达量(1.79±0.31、2.73±0.24、3.26±0.1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1.42±0.12、2.59±0.25、4.40±0.31)、Bax mRNA相对表达量(0.35±0.02、1.45±0.91、3.12±1.17)、Bcl-2 mRNA相对表达量(1.34±0.87、1.73±0.67、3.91±0.75)依次增高(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对DN大鼠有显著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大鼠肾组织形态,降低肾细胞凋亡率,上调Bax、Bcl-2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雷公藤甲素的干预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10只)和实验组(40只),实验组予高糖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建立模型(32只)再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对照组(DM,16只)及雷公藤甲素组(DT,16只)。雷公藤甲素干预8周后,测体重、血压、肾重、血糖、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UAL)的排泄量;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ANGPTL2、Nephrin及Podoc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DM组24 h UAL排泄量明显高于NC组(9.07±0.13,0.73±0.03,P<0.01),同时ANGPTL2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1), Nephrin及Podocin 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DT组较DM组24 h UAL排泄量降低(5.51±0.07,9.07±0.13,P<0.01),足细胞损伤改善,ANGPTL2 mRNA及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 Nephrin及Podocin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且ANGPTL2 mRNA及蛋白表达量与尿白蛋白呈正相关(r=0.768,r=0.989,P<0.01),其与 Nephrin及 Podocin的 mRNA及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r=-0.711,r=-0.700;=-0.983,r=-0.945;P均<0.01)。结论 ANGPTL2可能通过下调Nephrin及Podocin表达参与足细胞损伤机制,雷公藤甲素可下调ANGPTL2在肾脏的表达,保护足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小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肾脏的保护作用,研究其对肾组织中炎症因子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50只雄性BABL/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10)和EP治疗组(n=32);EP治疗组再分为EP预处理组和EP 4、6、12 h处理组,每组8只,分别于制模前30 min及制模后4、6、12 h腹腔注射EP 40 mg/kg.采用夹闭双肾动脉30 min制备肾I/R损伤模型.于I/R 24 h取肾组织,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p38MAPK等的蛋白表达. 结果 实时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IL-1β、IL-6、TNF-α、ICAM-1及HMGB1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IL-1β:12.05±8.08比3.18±1.13;IL-6:10.26±6.85比0.81±0.34;TNF-α:5.83±3.85比0.67±0.34;ICAM-1:3.87±2.02比0.29±0.13;HMGB1:652.82±78.50比112.31±32.50,均P<0.05);而EP各处理组能显著抑制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尤其以12 h处理组最为显著,分别为0.45±0.26、 0.66±0.13、 0.21±0.11、 0.05±0.02、 212.26±3.20(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磷酸化的ERK1/2、JNK、p38MAPK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ERK1/2:1.13±0.38比0.48±0.34;p-JNK:1.40±0.15比0.36±0.15;p-p38MAPK:0.47±0.15比0.21±0.17,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EP各处理组在不同时间点均能显著抑制ERK1/2、JNK、p38MAPK的活化(均P<0.05). 结论 EP能有效防治小鼠I/R肾脏损伤,可能与其调控炎症相关因子及MAPK信号转导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