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1例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琦 《上海护理》2009,9(1):89-90
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并发症总发生率达40%。皮肤黏膜分离是常见并发症中的一种,系指肠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皮肤黏膜分离又会导致产生其他的并发症:即分离后可造成造口回缩,愈合后疤痕收缩会造成造口狭窄,给患者带来痛苦。由于伤口位于造口旁,极易受排泄物污染,易感染,难以愈合,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2008年5月8日-5月19日,我们采用湿性愈合理论处理1例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袁旭君  李萍  俞萍 《当代护士》2021,28(3):120-121
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系指肠造口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1].常见原因有造口局部缺血坏死、造口形成时皮肤开口过大导致造口张力过大、手术缝合的太少;患者对缝线敏感或吸收不好、继发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用类固醇药物致组织愈合不良[2].可能带来造口袋粘贴困难,增加患者痛苦,出现渗漏增加感染的危险,伤口愈合后由于瘢痕收缩会引起造口狭窄等问题.自身免疫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受自身免疫应答反应影响,组织器官遭到损伤,出现功能障碍,进而诱发疾病.基于血液循环的作用下,小血管基底膜,或者滑液囊中,沉积免疫复合物,补体系统被激活,造成血小板积聚,中性粒细胞被吸引,大量释放血管活性胺类,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炎症性损伤[3].  相似文献   

3.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因分离处伤口大便潴留,增加了感染的危险。如处理不当,近期可能发生造口回缩,远期可能由于瘢痕增生造成造口狭窄,重者如过度狭窄影响排便需再次手术方能解决,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极大痛苦。传统的处理皮肤黏膜分离已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随着新理论的推出,  相似文献   

4.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在张力过高的情况下建成的造口中,常见原因多为局部感染、腹胀、手术前放疗和营养差,可导致部分或整圈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增加感染危险,增加贴袋的难度。在现代造口术产生的早期,由于造口带来的麻烦或出现的并发症,又使患者陷入痛苦之中。近几年,随着广州、北京造口学校的成立,专科护士的培养,我国与世界接轨的专业的肠造口护理开始发展起来,享受专业肠造口护理的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本研究应用专业的肠造口护理知识,对7例造口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并发症进行了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肠造口(intestinal stoma)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和尿液[1]。肠造口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11%~60%[2]。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3周[3-4]。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造口皮肤黏膜缝线处组织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正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系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线处发生分离,肠造口黏膜分离后留下一个开放性的伤口所致,导致大便渗漏污染创面及腐蚀造口周围皮肤,伤口渗液流向造口处~([1]),不仅影响创面愈合,还会导致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加重患者的痛苦及家属的心理、经济负担。2018年1月,本科收治了1例回肠造口伤口渗出至周围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采用创面换药联合负压吸引及使用一次性便洁袋收集大便的方法促进造口周围皮肤愈合。  相似文献   

7.
1例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国外文献报道,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21%~71%[1],国内报道为16.3%~53.8%[2].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周~3周,是指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治疗及护理,如处理不当,近期可能发生造口回缩,甚至缩至腹腔,造成腹腔感染,必须再次手术;远期可能由于瘢痕增生造成造口狭窄,轻者病人需每日扩肛,重者如过度狭窄影响排便,需要再次手术方能解决[2].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极大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术后康复,降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湿润愈合理论应用于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万人需做肠造口。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高达11%~60%,其中不少与护理不当有关。皮肤黏膜分离是常见并发症其中的一种。皮肤黏膜分离又会导致产生其他的并发症:即分离后可造成造口回缩,愈合后疤痕收缩会造成造口狭窄,给病人带来痛苦。由于伤口位于造口旁,极易受排泄物污染,易感染,难以愈合,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2002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共发生38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我们采用了湿润愈合理论处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肠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合并感染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由于肠造口内粪水混合物溢出污染黏膜皮肤缝合处及皮下组织形成的一个开放性溃疡创面,如处理不当,可至溃疡面扩大,创面变深,与腹腔切口处形成窦道,致造口回缩、狭窄及粘贴造口袋困难,进而出现腹部切口感染和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1]。因此,正确处理造口周围皮肤感染及造口黏膜皮肤分离伤口,可以促进造口良好愈合,从而避免造口远期并发症的发生。2014年6月本科收治1名乙状结肠癌行手术后造口周围  相似文献   

10.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常发生于造口术后早期,如处理不当,近期可能发生造口回缩,甚至缩至腹腔造成腹腔感染,必须再次手术,愈合后由于瘢痕收缩会引致造口狭窄。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极大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术后康复,降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是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3周,肠造口开口端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黏膜缝线脱落、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导致肠造口黏膜缝线处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形成开放性伤口[1].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有15例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30例,结合其皮肤黏膜分离的特点,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中,表浅皮肤黏膜分离26例,7~10 d愈合,未发生造口回缩及造口狭窄;深层皮肤黏膜分离4例,15 d愈合。结论:采取综合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肠造口分离的皮肤黏膜愈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秀君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0-1712
目的总结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肠造口术后患者重度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回缩的护理经验。方法行肠造口手术患者8例,术后发生重度皮肤黏膜分离,其中1例合并造口回缩,予以积极的全身治疗及心理护理,正确评估与处理伤口,及早运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以及营养和健康教育。结果8例15~28d伤口愈合。结论及时发现患者皮肤黏膜分离并发症,及早应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有利于伤口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缩短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愈合时间、减少皮肤黏膜分离后并发症发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发生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60例患者,运用循证护理和湿性愈合敷料进行切口护理,出院后门诊随诊2个月,观察其愈合时间,肠造口内陷及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运用循证护理和湿性愈合敷料进行切口护理后,患者7~28 d痊愈出院,造口内陷2例,造口狭窄1例,出院1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将循证护理所获得的证据、护理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丽  韩杉  关萍 《护理与康复》2015,14(7):658-660
总结24例腹壁切口内置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舒适护理,重视造口及切口的评估及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并发造口肠管水肿12例、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4例、回肠造口与腹壁平齐4例,4例无造口相关并发症,24例均出现切口感染,经治疗和护理,切口均丙级愈合,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0~17d,平均13d;肠造口水肿逐渐消退,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也逐渐愈合,肠管可正常排出粪便。  相似文献   

16.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并发症的护理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在张力过高的情况下建成的造口中,常见原因多为局部感染、腹胀、手术前放疗和营养差[1],可导致部分或整圈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2]。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增加感染危险,增加贴袋的难度。在现代造口术产生的早期,由于造口带来的麻烦或出现的并发症,又使患者陷入  相似文献   

17.
雷英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801-1802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行肠造口术123例,发生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13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例,其中结肠造口11例,回肠造口2例;张力/坏死性7例,感染性3例,营养不良2例,炎症性肠病1例。2原因分析①张力/坏死:外科手术会导致血供破坏,继发肠系膜张力过大,危及造口周围血供,导致黏膜皮肤分离。②感染:由于粪便污染引起的感染和溃疡形成导致黏膜皮肤分离。③营养不良、炎症性肠病:导致伤口难愈合,形成黏膜皮肤分离。3护理3.1黏膜皮肤分离较浅的护理先用温热生理盐水(36.5~37.5℃)冲洗伤口,阻止伤口变冷,加快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总结14例造口皮肤黏膜深部分离患者的护理经验.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需首先根据伤口状况选用合适湿性愈合敷料和造口用品做好伤口床准备,当伤口感染控制,渗液减少至湿润状态,基底100%红色,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时,再行分离伤口二期缝合,密切观察皮肤黏膜缝合伤口的状况,并做好远期并发症的监测.本组患者伤口均在11~25 d内愈合,4例并发造口回缩的患者经缝合后造口黏膜均高于或平皮肤平面,2例并发造口轻度狭窄的患者经指导自行扩肛后缓解,其余患者经门诊复诊和电话追踪随访,均未见造口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肠造口患者前瞻性调查,分析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及平均发生时间,探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实施临床干预、有效降低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0例肠造口手术患者,从手术后第1天开始前瞻性随访21 d,记录患者相关资料,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分离发生情况,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0例肠造口手术患者中,发生皮肤黏膜分离49例,发生率为16.33%。皮肤黏膜分离的平均发生时间(11.80±7.21)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危险因素有皮下积液感染、黏膜缺血坏死、切口感染、术后白蛋白低于正常、术后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肠道准备差。结论:针对发生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加强营养,做好肠道准备,手术后密切观察并及时发现对预防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引起患者疼痛不适,还会因粪便泄漏而导致造口周围皮肤损害,增加患者及家庭的医疗费用。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相关临床研究,旨在为有效预防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妥善处理已发生的皮肤黏膜分离以及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提出建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