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FC方案和环磷酰胺联合长春新碱、阿霉素、强的松(CHOP方案)治疗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FC方案组与CHOP方案组完全缓解率分别是33.3%和14.3%(P=0.175),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2.4%(P=0.031).两组方案对WBC、PLT的抑制程度以及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C方案诱导治疗成人CLL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CHOP方案.其中总有效率两组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方案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C方案可以作为成人CLL患者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单药(F方案)或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方法:2006—2012年3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3组,F组11例,FC组11例,CHOP组11例,研究含氟达拉滨的治疗方案与传统CHOP方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研究F方案与FC方案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F和FC方案与CHOP方案相比,完全缓解率(CR)提高,总有效率(OR)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案不良反应在血液学改变方面及在非血液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有氟达拉滨的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优于传统的CHOP一线治疗方案,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联合优于氟达拉滨单药治疗,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化疗方案治疗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LL/C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1例SLL/CLL患者,其中初发者11例,复发、难治者10例,均接受FC化疗方案:氟达拉滨25~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环磷酰胺400~6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重复6个周期。结果21例平均完成约4.4个周期,完全缓解(CR)率61.9%(13/21),部分缓解(PR)率28.6%(6/21),总有效(OR)率90.5%(19/21);其中初发组CR率63.6%(7/11),PR率36.4%(4/11),OR率100%(11/11);复发难治组CR率60.0%(6/10),PR率20.0%(2/10),OR率80.0%(8/10),2组CR率、OR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抑制,出现Ⅲ~Ⅳ级白细胞减少7例(33.3%),出现Ⅲ~Ⅳ级血小板减少4例(19.1%),出现感染、发热7例(33.3%),无相关毒性死亡。其他毒性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轻度肝肾功能损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 a生存率为90.5%(19/21),2 a无病生存率为80.9%(17/21),其中初发组2 a生存率100%(11/11),2 a无病生存率100%(11/11);复发难治组2 a生存率90.0%(9/10),2 a无病生存率70.0%(7/10),2组间2 a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SLL/CLL的近期疗效较好,患者能够耐受其毒副作用,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与氟达拉滨相比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3期)、计算机检索CNKI(1994~2012.3)、CBM (1978~2012.3)、VIP(1989~2012.3)、PubMed(1966~2012.3)、EMBASE(1974~2012.3),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和参考文献,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结果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10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FC)联合用药与氟达拉滨(F)单一用药相比①完全应答率(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65,95%CI(2.57,8.39)];②部分应答率(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CI(0.64,1.30)];③完全缓解率(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7,95%CI(2.50,5.69)];④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6,95%CI(1.74,2.92)];⑤3个研究均报道了不良反应,从总体看来FC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F组.⑥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C组在完全应答率、完全缓解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不良反应方面明显高于F组;但部分应答率,生存时间两组化疗方案相比没有明显差别.而且限于纳入研究方法学方面的局限性,其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还不能肯定,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氟达拉滨合用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氟达拉滨合用环磷酰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合用安慰剂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96.00%,观察组患者的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反应率、呼吸道感染率、血小板减少症率、粒细胞缺乏症率分别为4.00%、2.00%、4.00%、4.00%,比对照组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率都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氟达拉滨合用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梁兴林  吴炜  夏瑞祥 《安徽医学》2013,34(9):1354-1355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FC方案治疗的C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临床分期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中,10例(33.33%)获得完全缓解(CR),8例(26.67%)为部分缓解(PR),总缓解率为60.00%;Binet A+B期总缓解率(80.00%)明显高于C期总缓解率(20.00%),治疗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感染。结论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用药安全性好,有效率高,大大提高了CLL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振江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29-3930
目的:分析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联合应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及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结论采用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更加显著,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应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 CR 30例(56.60%),PR 16例(30.19%),NR 7例(13.21%),总有效率(CR+PR)86.79%。对照组 CR 23例(43.40%),PR 17例(32.08%),NR 13例(24.53%),总有效率(CR+PR)75.47%。两组数据比较,总有效率(CR+PR)卡方检验,χ2为3.235,P=0.0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骨髓抑制15例(28.30%),肝脏毒性8例(15.09%),消化道系统6例(11.32%),总发生率54.72%。对照组骨髓抑制22例(41.50%),肝脏毒性12例(22.64%),消化道系统12例(22.64%),总发生率86.79%。两组数据比较,总发生率卡方检验,χ2为4.255,P=0.0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口服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lymphocytic lymphoma,CLL/SLL)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患者口服氟达拉滨片40 mg/(m2.d),连续5 d,每4周一个疗程。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中CLL/SLL治疗指南标准判断疗效。结果:22例患者接受了治疗,每例患者中位疗程为4疗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40.9%(9/22),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率45.5%(10/22),总有效(overall response,OR)率86.4%(19/22)。17例初治患者中CR 7例(41.2%),PR 8例(47.0%)。5例复治患者中2例CR,2例PR。中位随访24个月,患者生存率为81.8%。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7例(31.8%)患者发生I~III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13.6%)患者发生感染。非血液学毒性轻微。不良反应均可恢复。结论:口服氟达拉滨对于CLL/SLL患者安全、有效,并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化疗方案对晚期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骨髓抑制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FLU30mg/m2·d-1×4~5d,CTX400mg/m2·d-1×2d。定期复查血象,当WBC≤1×109/L时开始用G-CSF5μg/kg·d-1直至WBC≥4×109/L。结果治疗的4例晚期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其中有2例部分缓解。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时间在开始用药后4~12d,持续时间10~54d。血小板计数最低时间在开始用药后7~12d,持续时间10~56d。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恶心、呕吐。结论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化疗方案对晚期慢淋有效,对复发的高度恶性淋巴瘤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1.
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高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氟达拉滨联合治疗高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11例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分次给药,25~30mg/m2隔日或每周1~2次静脉注射,或口服剂型10mg~20mg/d连续用药,观察患者应用氟达拉滨过程中及其后的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全组11例患者CR+PR为10例,其中CR6例,PR4例,NR1例。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未出现严重感染,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高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确诊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8年余,确诊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2年余“入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on-thyroidal illness syndrome,NTIS)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检测78例CLL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结合临床资料分析NTIS发病的可能诱因?临床表现及发病后的总生存期 (overall survival,OS)?结果:78例CLL患者中14例并发NTIS,NTIS与疾病晚期(Binet C期)(P=0.021)?血红蛋白减少(P < 0.001)?血小板计数减低(P=0.012)?低白蛋白血症(P=0.018)和高C反应蛋白水平(P=0.007)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伴NTIS患者的中位OS明显短于无NTIS者(P < 0.001)?结论:部分CLL患者伴发NTIS,推测其原因可能与CLL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或营养状态恶化有关,伴NTIS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L患者55例,其中初次诱导早期反应不良患者16例(双诱导组),初次诱导失败患者15例(初次诱导失败组),复发难治性患者24例(复发难治组),所有患者给予氟达拉滨和中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双诱导组、初次诱导失败组和复发难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3%(13/16)、66.7%(10/15)、33.3%(8/24),双诱导组和初次诱导失败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复发难治组(χ2=8.839、4.127,P<0.05),双诱导组与初次诱导失败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0,P>0.05)。双诱导组、初次诱导失败组和复发难治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29、21、10个月,双诱导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显著长于初次诱导失败组和复发难治组(χ2=9.536、33.256,P<0.05),初次诱导失败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显著长于复发难治组(χ2=21.077,P<0.05)。双诱导组、初次诱导失败组和复发难治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40、29、12个月,双诱导组和初次诱导失败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复发难治组(χ2=33.686、28.649,P<0.05),双诱导组与初次诱导失败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17,P>0.05)。结论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AML疗效显著,对初次诱导早期反应不良和初次诱导失败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复发难治患者。  相似文献   

16.
Fludarabine is one of the most recent and promising therapeutic agents for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We describe a patient who developed tumour lysis syndrome after the first course of treatment with fludarabine and call attention to this uncommon but potentially lethal complication that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is neoplasia. It should always be anticipated when patients are treated with new and effective drugs.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