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舒筋散熏洗配合手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泻肺降浊汤治疗肺心病(CPHD)急性期的疗效及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76例急性发作期CPHD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休息,低盐饮食,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及适当给予强心药物。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 g·d-1,静脉点滴。多索茶碱葡萄糖注射液,0.3 g·d-1,静脉点滴。盐酸氨溴索颗粒,1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泻肺降浊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2周。检测治疗前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和肺动脉压(mPAP);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检测治疗前后血浆P-选择素(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水平(D-D)水平。结果:观察组综合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O2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PaCO2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mPA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mPAP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GMP140,vWF和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全血还原黏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泻肺降浊汤改善了急性期CPHD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助于防治血栓前状态,减轻了肺循环阻力,降低了mPAP,改善了肺的通气/换气功能,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补心气口服液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补心气口服液治疗肺心病(CPH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CPHD急性期患者随机按住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干预方案,包括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利尿、抗心衰等综合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补心气口服液,10 mL次,3次/d,两组疗程为4周。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肺动脉压(mPAP),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mPAP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1),ET-1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等血液流变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补心气口服液减轻了CPHD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了患者心、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拓展“慢阻肺与中医多系统相关”理论的现代研究与应用范围,本实验立足于肺病及肝,从缺氧角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不同分期下血气分析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A组),COPD模型组(B组)及COPD急性加重组(C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熏香烟加气管内注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滴加脂多糖建立COPD急性加重模型.6 h后取血进行血气分析及肝功能检测,光镜?电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A组比较,B组pH值?动脉氧分压(PaO2)降低(P<0.05),C组pH值?PaO2降低(P<0.01);两实验组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下降(P<0.01),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升高(P<0.01);C组与B组比较,pH下降(P<0.01),PaO2下降(P<0.01),PaCO2升高(P<0.01),SaO2下降(P<0.01);与A组比较,B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升高(P<0.05)?总结合胆红素(TBIL)显著升高 (P<0.01),白蛋白(ALB)下降(P<0.05),碱性磷酸酶(AKP)无统计学意义.C组大鼠ALT?TBIL?AKP显著升高(P<0.01),ALB显著下降(P<0.01);与B组比较,C组ALT升高(P<0.05)?TBIL显著升高(P<0.01),ALB下降(P<0.05),AKP升高(P<0.05).且 pH值?PaO2与ALT?TBIL结果呈显著负相关(P<0.01);PaCO2与ALT?TBIL结果呈显著正相关(P<0.01).A组?B组?C组光镜?电镜下肝脏损伤程度依次加重.[结论] COPD模型大鼠随着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程度的增加,肝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通腑清胰方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64例SAP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腑清胰方,胃灌注入,1剂/d,疗程10 d。监测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记录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水平;记录4周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中转手术率,死亡率。 结果: 治疗后第5、10天观察组血清D-乳酸、DAO及尿L/M值均明显下降并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两组血浆内毒素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在第5、10天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6-keto-PGF1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4周内观察组ARDS、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12.5%、9.38%,均低于对照组的37.5% 和31.25% (P<0.05)。 结论: 通腑清胰方辅助治疗SAP,能减轻肠麻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性损伤,改善微循环,保护了SAP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从而降低了ARDS、MODS 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90例患儿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在西医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1 mg及特布他林5 mg加入生理盐水5 mL中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点滴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程均为7 d。于第0、3天记录动脉血气指标;于第0、3、7天记录主要症状、体征;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优于对照组的82.2%(P<0.05);第3天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aCO2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第3天观察组发热、咳嗽、咯痰、喘憋及肺部听诊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第7天,观察组咳嗽、咯痰、喘憋及肺部听诊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IL-6,IL-8及IFN-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固肾定喘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控制。 方法: 将94例COPD(肺肾气虚证)稳定期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进行药物与非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固肾定喘丸,2 g/次,3次/d。疗程均为12周。监测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呼吸肌疲劳指标(MIP),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OR)评价生活质量,采用BODE指数评价格疾病严重程度,记录肺肾气虚证治疗前后评分。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l/FVC及MIP呈下降趋势,观察则呈上升趋势,并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及疾病影响3个维度和SGOR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MMRC,6 min步行试验(6 MWD)及BODE指数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9.36%优于对照组的57.44%(P<0.01)。 结论: 固肾定喘丸能改善COPD(肺肾气虚证)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促进呼吸肌功能的恢复,减轻临床症状,增强患者活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复方雪莲胶囊对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大鼠足趾部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建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风湿定胶囊组(0.1 g·kg-1)、复方雪莲胶囊(0.05,0.1,0.2 g·kg-1)3个剂量组,于造模第14天分组并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4 d。观察复方雪莲胶囊对CIA大鼠关节肿胀的治疗作用;取关节滑膜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并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 结果: 造模14 d后,模型大鼠的足趾肿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复方雪莲胶囊组可明显减轻CIA大鼠的足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各给药组关节滑膜组织病变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改善;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51.3±16.8)ng·L-1及PGE2(683.3±174.7) ng·L-1的水平比较,复方雪莲胶囊(0.1,0.2 g·kg-1)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α[(24.5±13.9),(23.1±7.0)ng·L-1]及PGE2[(452.9±102.2),(466.8±88.4) ng·L-1]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 复方雪莲胶囊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TNF-α及PGE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加减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加减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加减补肺汤,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TNF-α、IL-8的变化。 结果: 治疗2月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改善肺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8均增高,治疗2月后治疗组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运用益肺健脾法治疗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血清IL-8,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 方法: 将108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2 g/次,静脉注射,1次/d;盐酸氨溴索颗粒,30 mg/次,3次/d,口服;昔萘沙美特罗气雾剂,每次吸入两揿(2×25) μ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内服,1剂/d,和痰热清注射液,30 mL/次,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进行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进行分级和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检测治疗前后hs-CRP和NT-proBNP水平。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7.3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综合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为69.8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PEF,PaO2和SaO2均比治疗前有所增加(P<0.01),观察组PEF,PaO2和Sa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FVC和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咳嗽、咯痰、气喘、胸闷和肺部啰音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除气喘其他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hs-CRP和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瓜蒌薤白半夏汤内服联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注射能改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痰、咳、喘、闷等症状,能改善心、肺功能,减轻了炎症反应,提高了疾病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采用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安溪县医院 2020 年 1 月 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88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 44 例。所有患者均处于急性期,对 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饱 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指标[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EV1)、 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 E 峰比值(E/A)]与 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PaO2、SaO2 较对照组高,PaCO2 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FVC、FEV1、FEV1/FVC 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E/A、 LVEF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加味桂枝茯苓汤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治疗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心肺功能,还 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痰浊壅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与肺血管阻力影响。方法选择痰浊壅塞型AECOPD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预测值,FEV1与用力肺活量的比(FEV1/FVC)]进行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肺血管阻力和中医症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FEV1从(3.02±0.35)L升高到(3.17±0.31)L,FEV1%预测值从(65.31±8.11)%升高到(68.31±4.55)%,FEV1/FVC从(71.04±7.43)%升高到(74.66±6.29)%;观察组的FEV1从(3.06±0.34)L升高到(3.35±0.28)L,FEV1%预测值从(66.05±7.61)%升高到(72.38±4.38)%,FEV1/FVC从(72.11±6.47)%升高到(79.31±5.12)%,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2,-5.581,-4.965,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PaO2从(7.23±0.61)kPa升高到(8.31±0.51)kPa,PaCO2从(7.34±0.48)kPa降低到(5.96±0.53)kPa,SaO2从(85.12±4.35)%升高到(90.64±5.07)%;观察组的PaO2从(7.25±0.58)kPa升高到(9.43±0.64)kPa,PaCO2从(7.37±0.49)kPa降低到(5.07±0.61)kPa,SaO2从(86.16±5.01)%升高到(95.23±4.35)%,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52,9.538,-5.950,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肺血管阻力从(1435.61±298.35)dyn·s·cm^-5降低到(1110.37±287.84)dyn·s·cm^-5,"咳痰"评分从(4.35±1.07)分降低到(2.83±0.98)分,"喘息"评分从(4.43±0.85)分降低到(2.39±0.72)分,"哮鸣音"评分从(4.13±0.51)分降低到(3.02±0.32)分,观察组的肺血管阻力从(1478.61±302.57)dyn·s·cm^-5降低到(872.68±212.54)dyn·s·cm^-5,"咳痰"评分从(4.41±1.02)分降低到(1.57±0.71)分,"喘息"评分从(4.41±0.79)分降低到(1.44±0.67)分,"哮鸣音"评分从(4.17±0.57)分降低到(1.03±0.33)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753,9.017,8.365,37.492,P<0.05)。结论使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痰浊壅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指标,有效纠正缺氧状态,改善肺血管阻力,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红景天口服液对大鼠急性肺水肿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大鼠急性肺水肿试验,了解红景天口服液有无抗急性肺水肿、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方法:SD大鼠麻醉后,分离股动脉、颈动脉并分别插管,由示波器监测,记录正常血压、肺动脉压和造成急性肺水肿模型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红景天口服液急性肺水肿大鼠有明显的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含水量、维持大鼠正常血压、延长大鼠的生存时间等作用。结论:红景天口服液对急性肺水肿大鼠有明显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姜黄素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的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14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1·d-1),醋酸泼尼松组(0.56 mg·kg-1·d-1),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假手术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1天。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7,14,28天时测定肺纤维化大鼠的肺功能及肺组织羟脯氨酸(HYP)。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7,14,28 d时模型组大鼠吸气阻力(Ri)均明显升高(P<0.01),最大通气量(MVV)明显降低(P<0.01),第0.2秒用力呼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0.2/FVC)进行性升高,用力肺活量(FVC)均明显降低(P<0.01)。最大呼出量(PEF)均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HYP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除Fev 0.2/FVC外,姜黄素高,中,低剂量均可减轻上述变化的趋势,其中以高、中剂量组较为显著(P<0.01,P<0.05)。结论:姜黄素可缓解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的肺功能改变,并减少肺组织的胶原沉积。  相似文献   

14.
中医综合疗法辅助肝动脉灌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对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及造模组60只,正常对照组常压常氧SPF环境饲养;造模组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环境人工实验舱中饲养4周制备高原肺动脉高压模型。再随机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大花红景天组(1.78 mL·kg-1·d-1),肉苁蓉苯乙醇苷低中高剂量组(75 ,150,300 mg·kg-1·d-1),每组12只。第5周开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各治疗组按计量灌胃给药28 d,每日1次,给药体积10 mL·kg-1。主动脉插管法测定平均动脉压(MAP),直接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HI),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计算中膜厚度比(WT)和中膜面积比(WB)。结果:模型组肺动脉血管增厚度,炎性浸润,WT,WB,mPAP,RVSP,RVH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大花红景天及肉苁蓉苯乙醇苷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改善肺动脉血管增厚、炎性浸润,降低WT及 WB,mPAP,RVSP,MAP,RVHI(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肉苁蓉苯乙醇苷可以改善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程度及肺组织病理改变,具有一定治疗高原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规范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14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动脉压及血气分析。结果对照组显效率为47%,治疗组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肺动脉压、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注射用血栓通能更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肺水肿实验中,发现肺动脉楔压(PAWP)增加4.2倍,颈动脉压(CAP)增加1.0倍,动脉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O_2Sat)明显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明显上升,动物均在15min内死亡。用中药山莨菪碱治疗后,30mm内异常的PAWP、CAP、PaO_2、O_2Sat、PaCO_2均逐渐趋于正常,动物全部存活。实验证明山莨菪碱对肺水肿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风光  王涛  刘雪珍 《光明中医》2014,(6):1190-1192
目的:探讨“呬”字诀对稳定期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进行3个月“呬”字诀呼吸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待训练结束后,采用吸系统疾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 SGRQ)、医疗资源利用情况(住院次数、住院时间、访问急诊次数)等指标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过3个月干预后,试验组SGRQ总分、活动领域、影响领域三者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住院次数、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呬”字诀简单易行,且能有效减少稳定期COPD患者住院次数、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社区康复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耿 《西部中医药》2012,25(4):62-6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佐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确诊为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或胃管鼻饲补阳还五汤,观察治疗后患者意识及血气指标变化,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排痰、无创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9%(P〈0.05),而且治疗组提高PaO2和降低PaCO2的效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COPO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酸碱失衡,提高PaO2,从而降低PaCO2,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心病患者不同缺氧程度时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同时取健康成人作对照,探讨缺氧对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肺心病患者为病例组,并选取3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以及病情缓解后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PAPS)、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RV)、右心室射血分数(EFRV)。结果治疗前,肺心病患者病情不同,缺氧程度不同,与健康成人比较,PAPS、RVAW、EDRV、EFRV均明显异常(P〈0.01)。治疗后,与健康成人比较,肺心病患者PAPS、RVAW、EDRV、EFRV均明显异常(P〈0.01)。缺氧程度不同的患者之间比较发现,PAPS、EDRV、EFRV等指标均有所异常(P〈0.05或P〈0.01)。结论缺氧对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力以及右心室结构与功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改善缺氧有利于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目前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血管重塑、肺动脉高压是发展至肺心病的关键环节,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CTGF)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并影响血管重塑的发生。结论:认识COPD血管重塑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对COPD病情发展机制的探讨和临床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