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高龄患者(≥65岁)运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204例,按照是否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起始剂量为2.0mg/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常规治疗,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年脑卒中发生率,其次将治疗组按照年龄是否≥65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两组年出血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的年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高龄患者运用适当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6例老年NVA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令治疗组每日服华法令1次,调节其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阿司匹林对照组每日口服阿斯匹林100mg。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令组栓塞发生率为3.17%,阿斯匹林组为16.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而两组出血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老年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华法令比阿斯匹林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6例老年NVA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令治疗组每日服华法令1次,调节其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阿司匹林对照组每日口服阿斯匹林100mg.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令组栓塞发生率为3.17%,阿斯匹林组为16.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而两组出血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老年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华法令比阿斯匹林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盛海涛  姚波  王爱玲 《新中医》2021,53(22):30-32
目的:观察保元汤加味联合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在降压、降糖、调脂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保元汤加味内服。疗程均为3 个月,比较2 组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比较2 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 水平。结果:治疗后,2 组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2 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 组PT、APTT、TT、INR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浆NT-proBN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T-pro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元汤加味联合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宇明  谭金华  陈捷  伍方红 《新中医》2006,38(11):23-24
目的:观察华法林配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NVAF)抗血栓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NVAF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华法林组30例,单纯以华法林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组30例,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0例,以华法林配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主要观察3组不同时间段(进入试验后第1周及1、2、3、6月)6分钟步行试验时心室率≤110次/分的例数比较、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及华法林使用剂量。结果:治疗后3组不同时间段6分钟步行试验时心室率≤110次/分的例数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华法林组分别与复方丹参滴丸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与华法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年脑卒中发病率中西医结合组为2.5%,华法林组为10.0%,复方丹参滴丸组为23.3%,中西医结合组与华法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复方丹参滴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华法林组与复方丹参滴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华法林使用剂量达到目标值(INR=2.0~3.0)时中西医结合组为(2.24±0.13)mg/d,华法林组为(2.89±0.21)mg/d。结论:华法林配合复方丹参滴丸对NVAF的抗血栓治疗疗效确切,且副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及华法林钠片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华法林钠片治疗,观察组加用炙甘草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心率、静息时心率、左房前后径(LADI)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炙甘草汤联合华法林钠片治疗心房颤动可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房颤对患者的主要危害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者是房颤患者的主要死因。60岁以上危险性显著增加。因此,对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加强抗凝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2000年1月-2006年1月,笔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46例老年房颤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预防房颤脑栓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颤是成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中风发生的最常见原因。笔者总结了2001年5月--2003年5月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魏峥  廖志山  孙冠珠  张敏 《河北中医》2007,29(10):934-936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对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NVAF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治疗组予肠溶阿司匹林150 mg,每日1次口服,同时予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肠溶阿司匹林15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服药期间症状、体征及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栓素B2(TXB2)及左心房血栓形成、栓塞发生情况.以脑中风发病率及凝血指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 治疗组无脑栓塞发生;对照组发生左股深、浅静脉内血栓栓塞1例,发生脑栓塞1例.治疗组TXB2、FIB明显降低,PT、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在预防NVAF患者血栓栓塞方面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心房颤动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推广,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由于地域和种族的差别,适合我国的INR最佳标准还未确定,我院对32例房颤患者进行INR监测以指导调整华法林剂量,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情况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1.
生水蛭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水蛭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生水蛭胶囊,对照组45例单用西医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生水蛭胶囊具有降血脂、抗血栓、抗凝等作用,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NVAF患者300例,其中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100例,予通心络胶囊0.52g,3次/日,阿司匹林300mg/d;华法林组100例,予华法林1.25mg/d~5.00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阿司匹林组100例,予阿司匹林300mg/d。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5年,以脑栓塞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脑栓塞年发病率;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为5.0%,华法林组2.4%(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χ^2=5.6044,P〈0.05),阿司匹林组为8.4%(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χ^2=6.4864,P〈0.05)。华法林组有4例出现脑出血,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18例出现上腹痛、恶心,8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16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脑栓塞的远期效果不如华法林,但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林治疗的NVAF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拴塞并发症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不同留针时间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方法:251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患者,按轻度、中度和重度分3层随机分为留针20、40和60 min 3组。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穴。进针后提插或捻转行针以使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加疏波电刺激,3组留针时间分别为20、40和60 min,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其中34例患者在针刺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3组患者分别基本痊愈3、4、9例,显著进步15、17、21例,进步24、33、40例,无变化41、26、12例,有效率分别为50.60%、67.50%和85.37%,显效率分别为21.68%、26.25%和36.59%,20 min组和40 min组与60 min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0.05)。针刺后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基本都降低,组间差异也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以60 min组作用最明显。结论:改善血液流变学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之一,且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桂枝、桃仁、红花、半夏、川芎、地龙、当归、赤芍、丹参、鸡血藤),随证加减,水煎服,1剂/d,早晚服用。观测两组疗效及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治疗15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NIHSS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研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选取北 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 AIS 伴心房颤动患者,均行机械取栓治疗, 入院时、治疗后 24 h、7 d、90 d 评估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在治疗 90 d 后评估患 者的预后效果,参考改良 Rankin 修订量表(mRS)评价,并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总结分析。 结果:入院时所有患 者 NIHSS 评分为(11.25 ± 2.34)分,治疗后 24 h 的 NIHSS 评分为(8.21 ± 1.52)分,治疗后 7 d 的 NIHSS 评分为 (5.12 ± 0.93)分,治疗后 90 d 的 NIHSS 评分为(3.06 ± 0.54)分,NIHSS 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比较,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开始治疗时间、血管再通时间及入院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显示,导致 AIS 伴心房颤动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 60 岁、高血压、未建立侧支循环、 血管再通时间≥ 4 h、入院 NIHSS 评分≥ 14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机械取栓术治疗 AIS 伴 心房颤动患者可减缓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 60 岁、高血压、未建立侧支循环、 血管再通时间≥ 4 h、入院 NIHSS 评分≥ 14 分,故临床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头针与体针相配合治疗。治疗3个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基本恢复11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70%。[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中风效果明显,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神脑康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及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神脑康胶囊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4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神脑康组212例,口服神脑康胶囊;对照组188例,口服脑益嗪片,疗程均8周,疗程前后测定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载脂蛋白apoA、apoB,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神脑康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总有效率为9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项丛刺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大鼠脑软膜微循环血流量和全血黏度流变学的影响,探讨针刺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针刺组大鼠在成功造模5周后采用项丛刺针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2周;西药组大鼠用尼莫地平灌胃,每日1次,疗程同针刺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脑微循环血流量,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测定大鼠全血黏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软膜微循环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全血黏度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西药组均可显著增加大鼠脑软膜微循环血流量和降低血液黏度(P<0.01)。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项丛刺针法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大鼠脑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普宁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12 月 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68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4 例。观察组给 予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06 %,高于对照组 的 79.4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94 %,低于对照组的 14.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 且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少。  相似文献   

20.
就近年来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研究进行总结,认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头针改善脑循环,促进脑能量代谢,调节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调节脑血管炎性反应,抗自由基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但尚缺乏上述机制的分子调节研究。因此,今后需多学科交叉,从分子调节角度深入研究,可望能深刻阐释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