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早期往往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我院1985年至1987年5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醛3例,曾长期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等病,现分析如下。例1:女,41岁。头晕、头痛约4年,双下肢软瘫2天于1985年5月5日入院。1981年始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静脉采血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AVS)检查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瑞金医院近4年来39例临床确诊的原醛症患者[23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16例醛固酮瘤],经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取双侧肾上腺静脉以及肾静脉水平下的下腔静脉血液,测各点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并将结果与影像学检查、体位激发试验(PST)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3例特醛症患者体位激发后血醛固酮较基础值均升高;16例醛固酮瘤患者血醛固酮升高者占56.3%(9/16);(2)特醛症患者肾上腺B超检查符合率为69.6%(16/23),醛固酮瘤患者为56.3%(9/16);肾上腺CT检查特醛症患者符合率为73.9%(17/23),醛固酮瘤患者为81.3%(13/16);(3)AVS检查以两侧醛固酮之比作为判定标准时符合率为71.8%,以醛固酮与皮质醇之比为判定标准则达到100%。醛固酮瘤患者生化异常程度较特醛症患者明显。PST在特醛症及醛固酮瘤中有部分重叠;体位激发后血醛固酮升高者不能排除醛固酮瘤,而血醛固酮下降者可诊断为醛固酮瘤。结论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对于原醛症患者进行分型诊断易发生误诊。AVS检查的准确性高,对于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者须进行该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AVS结果,用两侧醛固酮与皮质醇的比值之比分析较单纯比较两侧醛固酮之比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耗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痛或增生、醛固酮分泌增多、水钠贮留、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造成以高血压、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肢端麻木、手足搐搦、多尿、夜尿多及心律失常等为表现的一种病症。早期只有高血压症群、在临床上少见,易误诊为高血压病。原醛症占高血压的0.4~2.0%、男女发病相似、成人患病率高、作者选择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32~60岁,均无高血压家族史、误诊误治时间1~10年不等、2例以原发性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早期往往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我院1985年至1987年5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醛3例,曾长期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等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分析瑞金医院内分泌科近5年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醛固酮/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卧位及立位ARR测定的590例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原醛症的患者357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33例.分析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行随机及立位ARR测定的100例怀疑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原醛症的患者29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71例.综合分析卧位、立位及随机ARR ROC曲线,以确定合适的切点用于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结果 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卧位及立位ARR测定的590例患者卧位ARR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0.805~0.867),立位ARR 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0.843 ~0.899),两曲线下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行立位及随机ARR测定的100例患者立位及随机ARR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0.928 ~0.995)及0.944(0.893 ~0.994),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立位ARR切点为400(pg· ml-1)/(ng·ml-1·h-1)时,诊断原醛症患者的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64.2%.结论 立位ARR比卧位ARR更适应作为原醛症的筛查指标,随机ARR与立位ARR在原醛症诊断中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本研究认为,在严格控制患者药物、体位、检测时间条件下,ARR切点400( pg·ml-1)/(ng·ml-1·h-1)是原醛症筛查试验比较合适的切点.  相似文献   

6.
确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诊断在于尿中醛固酮排泄增多或血浆醛固酮浓度增高和低血浆肾素活性。然而,近来有报告指出在原醛症患者约有1/4醛固酮排泄率正常。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促使对年龄在醛固酮排泄和血浆醛固酮浓度中的作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下称原醛)是因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皮质增生,使醛固酮分泌过多所致。我院自1965~1981年共遇7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一、临床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18~46岁。病程1.5年以内者2例,4~10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下称原醛症)患者糖代谢紊乱的患病情况。方法检测115例原醛症患者的血压、血尿醛固酮、血尿电解质、血浆肾素活性基础及激发值,并行OGTT。结果(1)原醛症患者中糖代谢紊乱患病率为47.0%,其中糖耐量减低者29.6%,糖尿病者17.4%。(2)根据OGTT结果分为伴有糖代谢紊乱组(组1)及不伴有糖代谢紊乱组(组2)。两组进行比较,组1年龄大于组2,OGTT各点血糖均以组1为高,组1餐后60.120及180min血胰岛素较组2为高,两组空腹及餐后30min血胰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ISI、HOMA-IR、AUCG及AU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1血醛固酮高于组2,血钾低于组2;两组尿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基础值及激发值、尿钾、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醛症患者糖代谢紊乱的患病率升高,一经确诊,即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原醛)近十余年由于诊断方法的改进,由过去占高血压发病率大约1%上升到10%,在难治性高血压中更高达17~23%,成为目前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已证实醛固酮为独立于血压水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更是肾脏中、小动脉受损及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6.4年随访原醛患者的肾脏功能损害情况,发现原醛患者的肾脏功能损害较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严重。本文就原醛的醛固酮引起肾脏损伤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该文回顾分析瑞金医院内分泌科近5年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醛固酮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06-01-2010-08行卧位及立位ARR测定的590例怀疑原醛症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原醛症的患者357例,确诊为原  相似文献   

11.
以严重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一例北京军区总医院内二科肖竞,徐少平,孙元静因原发性醛固用增多症(简称原醛症)导致低血钾所致的严重心律失常而误诊为心肌炎者很少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性,30岁,因间断头晕、心悸、乏力4个月收入院。发病初的...  相似文献   

12.
自1955年Conn报道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以后的30多年中,原醛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1957年上海瑞金医院诊断了我国首例原醛患者,1957—1985年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的原醛患病率为2%。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普遍采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发现原醛不是少见病。在我科住院患者中,原醛已成为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分析原醛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组)患者及同期住院的84例原发性高血压(原高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与原高组患者相比,原醛组患者血钙水平更低(P〈0.05),但脂代谢异常程度较轻。(2)原醛组患者左心室肥厚较原高组患者严重,相关分析显示,原醛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与低血钾病程(r=0.983,P〈0.01)、立位醛固酮水平(r=0.993,P〈0.0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血钾(r=-0.993,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原醛组患者与原高组患者相比血钙水平更低,左心室肥厚更严重,但脂代谢异常程度较轻;原醛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与低血钾病程、立位醛固酮水平和血钾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分型诊断检查方法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近7年来57例临床确诊的原醛症患者[醛固酮瘤22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26例,原发性肾上腺增生9例],检测患者的血电解质、血浆肾素活性及血、尿醛固酮,将结果与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再通过肾上腺CT、体位激发试验及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原醛症患者分型并随访.结果 (1)醛固酮瘤患者血压及血、尿醛固酮较特醛症患者高,血钾及血浆肾素活性则低,而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临床及生化改变介于两者之间.肾上腺CT检查在原醛症分型诊断中的符合率为醛固酮瘤86.4%,特醛症73.1%,原发性肾上腺增生22.2%;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以两侧醛固酮之比作为判定标准时符合率为86.4%、80.8%和77.8%,以醛固酮与皮质醇之比为判定标准则符合率分别为95.5%、92.3%及100.0%.(2)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术后随访血醛固酮均下降,血压恢复正常者分别为22.7%及44.9%,血钾恢复正常者为83.3%及100.0%,而特醛症患者随访中各项测值无明显变化,另有33.3%诊断时血钾正常的患者随访中出现低血钾.结论 原醛症的分型诊断需依靠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或体位激发试验并不可靠,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补充,用两侧醛固酮与皮质醇的比值分析较单纯比较两侧醛固酮之比更为可靠;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术后临床及生化测值均得以明显改善,而特醛症患者随访中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简称原醛)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致病原因,主要表现为非肾素依赖的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过多的醛固酮[1]。原醛的患病率随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而增加,从3.9%到11.8%;在我国,原醛在难治性高血压人群中患病率为7%[2];在新诊断的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至少为4%[3],说明这种疾病并不少见。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自1955年Conn等报道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患以后的30多年中,原醛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疾病,在高血压人群中原醛患病率不到1%。1981年Hiramatsu等首次采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在348例未经选择的高血压患中发现9例(2.6%)醛固酮腺瘤(APA)患。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普遍采用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目前达成以下共识:原醛不是少见病,多数报道原醛占高血压患的5%-15%。低血钾不是原醛必须具备的特征,在确诊的原醛患中,低血钾发生率仅为9%-37%。澳大利亚Princess Alexandra医院高血压科自1991年起对所有高血压就诊患进行ARR测定,使原醛的检出率提高了10倍,肾上腺腺瘤手术数增加了4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62例原发性醛同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代谢综合征在原醛症患者中的发病及临床特征,并初步探讨醛固酮对代谢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收集62例原醛症患者和60例年龄和体质指数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原醛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原发性高血压对照组,且在代谢综合征中除高血压和肥胖外、血脂异常和糖调节异常的患病率也高于对照组.2.相关分析显示卧位血浆醛固酮水平与体质指数、腰围、血钾及尿钾水平明显负相关,立位醛同酮水平与体质指数显著负相关,醛同酮/肾素比值与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门胆固醇水平明显负相关.结论 1.原醛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其血糖和血脂异常表现尤其突出;2.醛固酮对糖脂代谢的影响与肾素活性有关,血浆醛周酮/肾素比值较血浆醛固酮水平能更好反映醛固酬对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如何早期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5年Conn报道了首例伴低血钾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mnism,原醛),原醛逐渐被人们认识,并且发现造成原醛患者低血钾的原因主要为其超生理需要量的醛固酮所致:与一般高血压病人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的发病机理和醛固酮分泌的控制机制目前尚未清楚。有人推测,原醛系由于醛固酮促泌素(aldosterone secretagogue)分泌过多所致。这种促泌素可能源自垂体。中枢神经或垂体中的醛固酮促泌素受神经递质控制。血清素系一些垂体激素调节过程中重要的神经递质。作者推荐用具有抗血清素作用的赛庚啶(cyproheptade)治疗原醛。本研究对象为原醛患者14例,其中6例为增生型、8例为腺瘤型。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所有受试者给予赛庚啶8mg 顿服。服药前测卧位血醛固酮,服药后2小时内,每30min 测血醛固酮。增生型原醛患者,服药后60、90及120min 血清醛固酮显著下降(P<0.05),尤以90min 时最明显,与服药前基础水平比较,至少下降30%。腺瘤型原醛以及正常  相似文献   

20.
8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原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压水平、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升高,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清钾离子浓度下降。醛固酮瘤占84.09%,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特醛症)占15.91%。95.45%患者的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20。醛固酮瘤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及更低的血浆肾素活性和血清钾离子浓度。结论ARR是原醛的重要筛查方法;卧立位试验及CT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