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龙海市鼠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鼠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龙海市CDC2005-2010年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笼日法测定鼠密度,对鼠进行检蚤,计算鼠构成比、染蚤率、蚤指数.结果 捕获活鼠2 345只,染蚤鼠368只,染蚤率15.7%;检出蚤类1 177只,总蚤指数0.50,鼠密度平均7.7%.结论 龙海市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印鼠客蚤为鼠类的主要寄生蚤,媒介总蚤指数以4月最高(0.74).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东山口岸1989 ̄2004年鼠形动物及寄生蚤监测结果,掌握其变迁和染疫情况,为指导防鼠、灭鼠和灭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89 ̄2004年在东山口岸范围内和附近的居住区,采用笼捕法定期进行鼠形动物及寄生蚤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990只,经鉴定为2目2科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类,占捕鼠总数的57.07%;年平均鼠密度为9.33%;带蚤鼠数162只,检蚤596匹,平均染蚤率为16.36%,蚤指数0.60,以黄胸鼠的染蚤率和蚤指数为最高,分别是43.56%和1.87;分离鼠体血清346份,经检测鼠疫F1抗体阴性。〔结论〕本次监测显示,年平均鼠密度已超过国家标准要求,虽没有发现鼠疫F1抗体存在,但一旦有鼠疫传入,极易造成鼠间鼠疫流行,甚至可能波及人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认新疆境内于2001年在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首次发现的家鼠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是否已在该地区生存下来。〔方法〕采用夹日法,用鼠夹和鼠笼捕获该蚤的宿主褐家鼠,并采集鼠体蚤类进行分类鉴定。〔结果〕2004年9 ̄11月,在调查区内共捕获褐家鼠58只,其中有5只鼠体携带印鼠客蚤,共采集到10匹。染蚤率8.62%,平均蚤指数0.2。7匹雌蚤腹中均有不同发育程度的蚤卵,其中2匹的腹腔中充满发育成熟的卵,分别为5和6个。在捕获的其它9种啮齿动物体表均未发现印鼠客蚤寄生。〔结论〕印鼠客蚤已在口岸地区生存下来,并有可能已形成种群。有必要全面开展对印鼠客蚤的调查和监测,以判断该蚤究竟是内源性(在国内)的扩散,还是外源性(从国外)传入的,为防止其进一步播散和切断传播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泉州市丰泽区鼠形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种群分布及数量。[方法]对2002-2006年丰泽区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捕获鼠形动物965只,平均鼠密度6.3%。鼠种构成比居前3位的是褐家鼠(51.0%)、黄胸鼠(27.6%)和臭鼩鼱(19.1%)。共检出寄生蚤1408只,印鼠客蚤占98.6%,鼠体平均染蚤率32.1%,体外蚤指数大于1。黄胸鼠染蚤率较褐家鼠高。[结论]结合自然和社会因素,丰泽区基本具备鼠疫流行的条件,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灭鼠灭蚤工作以降低鼠蚤密度。  相似文献   

5.
泉州后渚港鼠类及染蚤本底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泉州后渚港区鼠类及染蚤的种群和季节消长的本底情况,为口岸的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3年5月中旬 ̄2004年5下旬对港区的鼠类及染蚤情况进行调查,每月上、中、下旬各调查1次,每个调查点采用鼠夹法和鼠笼法同时进行捕鼠。〔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570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6种,以臭鼩鼱和褐家鼠为优势种;鼠夹法年平均鼠密度为11.6%,鼠笼法为6.3%;不同生境鼠密度不同;从29只鼠体表检获蚤类121匹,染蚤率为30.9%。〔结论〕控制褐家鼠的种群密度是防鼠灭鼠的重点工作,在每年2 ̄3月和6 ̄8月是开展灭鼠活动的最好时机;采用不同的捕鼠方法,对调查结果有明显影响;所调查地域具有传播鼠疫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蚤类的监测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三峡重庆库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种类及密度状况,为预防控制鼠、蚤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开展鼠形动物密度监测和种类调查;采用鼠笼法捕活鼠麻醉后梳检体表寄生蚤查染蚤情况.结果 2009-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平均鼠密度为1.58%,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56%,室外为1.60%;捕获鼠形动物2315只,隶属于2目2科11种,四川短尾鼩、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类,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8.75% 、25.14%和19.27%.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74%;总蚤指数为0.29;共检获鼠蚤5种,分别为缓慢细蚤(占79.16%)、印鼠客蚤(占1.08%)、不等单蚤(占2.54%)、偏远古蚤(占8.90%)和猫栉首蚤(占8.32%).结论 三峡重庆库区存在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要储存宿主鼠种及鼠疫重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鼠形动物结构较为丰富,但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染蚤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龙海市家栖鼠及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笼日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 2007-2010年共捕获鼠类1 409只,褐家鼠764只,黄胸鼠445只,臭鼩蔚183只,小家鼠17只.家栖鼠密度为6.6%.染蚤鼠数205只,检获蚤类7...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茂名市信宜地区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动物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防制鼠疫疫情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笼日法或夹日法,对捕获的老鼠和检获的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并对鼠体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捕获鼠型动物8种605只,其中以褐家鼠为主,其次为黄胸鼠。检获蚤97只,鼠带蚤率为38.00%(19/50),总蚤指数为1.94(97/50),其中褐家鼠鼠体染蚤率最高,其蚤指数为5.47。鼠体表蚤类为印鼠客蚤和伍氏病蚤雷州亚种,其中印鼠客蚤占97.94%;是家鼠鼠体优势种;病原学检测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均阴性。结论当地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是信宜的优势鼠种,黄胸鼠次之;主要蚤类是印鼠客蚤,且蚤指数较高,提示当地具有鼠疫传播能力,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防城港1983年鼠蚤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704只,总捕获率为8.47%,隶属二目二科四属九种.鼠类种群构成,以褐家鼠占优势.季节消长情况,二月和十月有两个高峰,七月有一小高峰,十一月份最低.从捕获的鼠体上共检获蚤类515只,计有四科七属七种,染蚤鼠数共177只,染蚤率为25.14%,染蚤指数为0.73,蚤类以伍氏病蚤雷洲亚种为最多,其次为印鼠客蚤,蚤指数为0.24.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种群构成及分布.方法笼夜法.在广州市12个区(县)中,每区(县)设多个捕鼠点,捕获鼠经鉴定后采集其体表蚤类,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 987只,总密度为14.31%.啮齿目动物2 792只,分1科3属8种,其中褐家鼠占67.46%,黄胸鼠占14.30%;食虫目动物195只,为臭鼩鼱1科1属1种.捡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25%,总蚤指数为0.65.鼠体表蚤类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结论广州市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人间及鼠间鼠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南平市鼠疫流动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媒介种群和密度等,为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南平市3个鼠疫流动监测点开展调查,分析鼠密度、染蚤率和蚤指数等指标;采集鼠肝、脾和血清进行实验室监测.结果 南平市2010-2019年家栖鼠平均捕获率为3.24%,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12%,黄胸鼠染蚤率高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百色市2002--2011年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出科学依据。方法2002--2011每年在辖区内9个监测县的固定或流动监测点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分别开展室内布笼监测,对捕获鼠类进行种别和检蚤鉴定,计算捕获率和蚤指数,并进行鼠疫F1抗原或抗体检测、宿主(鼠类)脏器和蚤类病原学培养。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40837只,总捕获率为8.43%(40837/484625),其中啮齿目动物40077只,食虫目动物760只(为臭鼬蹒)。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臭鼬财、赤腹松鼠、普通松鼠构成比分别为51.95%(21215/40837)、37.87%(15466/40837)、8.06%(3291/40837)、1.86%(760/40837)、0.21%(84/40837)、0.05%(21/40837);优势种群黄胸鼠密度为4.38%(21215/484625),鼠体检获蚤类12015匹,鼠体染蚤率为32.84%(3431/10449),总蚤指数1.15(12015/10449),印鼠客蚤指数0.86(9014/10449);褐家鼠密度为3.19%(15466/484625),鼠体检获蚤类7941匹,鼠体染蚤率为34.52%(2502/7249),总蚤指数1.10(7941/7249),印鼠客蚤指数0.75(5451/7249)。培养鼠脏器18000份,培养蚤类1500份,鼠疫茵培养结果全部阴性;30600份鼠血清、指示动物血清或自毙鼠材料检测鼠疫F1抗体或抗原,12份样本呈阳性,阳性率0.04%(12/30600)。随年份发展,黄胸鼠、褐家鼠的鼠密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均P〈0.01);黄胸鼠、褐家鼠鼠体染蚤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均P〈0.01)。结论黄胸鼠为百色市优势种群,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现阶段百色鼠疫疫源地处于静息状态,但主要宿主黄胸鼠密度、主要媒介印鼠客蚤指数维持较高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湛江口岸鼠类及其寄生蚤的种群密度与分布情况,探索鼠疫防制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鼠类及蚤类调查采用夹夜法和笼捕法以及血清学、细菌学方法;鼠疫防制采用出入境卫生检疫查验、环境防鼠灭鼠等综合防制方法。〔结果〕鼠类有2目2科4属8种;蚤类有3科3属3种;年平均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分别为33.2%和0.8;经十几年综合防制,湛江港鼠密度均控制在0.5%以下。〔结论〕湛江口岸尽管具备鼠疫疫源地的条件,但只要坚持综合治理,预防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东阳市鼠疫历史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变迁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笼夜法。对捕获的鼠类及捡获的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染蚤率和蚤指数;采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检测鼠疫F1抗体;“四步”检验法进行鼠疫病原学活体培养。结果捕获鼠类动物1269只,隶属1目2科6属10种。褐家鼠(67.57%)为室内优势种,黑腹绒鼠(71.72%)为野外优势种,室内外鼠密度分别为1.42%和2.42%。在1197只鼠类动物中发现染蚤鼠10只,捡获蚤17匹,鼠体染蚤率0.84%,总蚤指数0.01。采集鼠血清1216份,经IHA检测均呈阴性,病原学活体培养1007份,未发现鼠疫菌。结论褐家鼠和黑腹绒鼠仍是东阳市室内外的主要鼠种,不等单蚤为主要蚤种,染蚤率和总蚤指数低于鼠疫控制标准警戒线,鼠疫F1抗体和病原学检测均呈阴性,目前未发现有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温州口岸医学动物及蚤类进行本底调查。〔方法〕从2000年5月~2001年4月对温州口岸医学动物及蚤类进行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调查。〔结果〕共捕获医学动物393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5属8种,优势种为臭鼩鼱,其次为褐家鼠。年平均鼠密度为1.35%,10月份为鼠密度高峰期。蚤类为2科2属2种。〔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应加强高峰期鼠密度监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期达到无鼠害口岸的要求,防止鼠传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黄胸鼠是家栖鼠优势种 ,近年来随着建筑材料改变 ,黄胸鼠生存环境恶化 ,特别是居民区的黄胸鼠数量大幅度下降 ,褐家鼠数量上升。为了解鼠类种群数量变化是否影响媒介蚤与寄主的关系 ,我们于2000年1~5月对黄胸鼠、褐家鼠鼠体蚤的染蚤率、蚤指数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用笼日法 ,捕捉地点选在合浦县山口镇居民区 ,鼠笼规格210×110×90毫米 ,诱饵用鲜番茹。每月至少抽检黄胸鼠与褐家鼠25头 ,活体及时送回实验室作分类统计 ,计算逐月染蚤率与蚤指数。2结果与分析2.1黄胸鼠、褐家鼠鼠体蚤染蚤率捕获动物中常…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鼠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和媒介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 263只,总鼠密度为13.24%,其中褐家鼠占64.45%,黄胸鼠占14.31%。啮齿目动物3 050只,分1科3属8种;食虫目动物213只,为臭鼠句鼠青1科1属1种。检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19%,总蚤指数为0.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48.05%,蚤指数为1.79。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采集2 751份鼠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结论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广州鼠疫疫源地仍处静息状态,但黄胸鼠蚤指数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福州市鼠蚤密度及季节消长,为鼠蚤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日法测定鼠密度,将捕获的活鼠带回实验室用氯仿麻醉后检蚤。[结果]2001—2007年共捕获鼠型动物2 835只,鼠型动物隶属2目2科4种。褐家鼠平均占51.1%。检出染蚤鼠560只,染蚤率为19.8%,检出跳蚤1 147只,总蚤指数0.4。[结论]鼠密度平均为4.5%,褐家鼠为优势种,是防制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蚤、螨本底构成情况,为口岸防控媒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采用鼠笼法捕获活鼠,用集蚤法、鼠体螨指数法对鼠体表面的蚤、螨进行分析,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共捕获鼠62只,鼠体染蚤率为20.97%.蚤5种30只,其中同源栉眼蚤指名亚种为优势种,构成比为50.0%.共捕获螨70只,鼠体带螨率为29.03%,其中耶厉螨为优势种,构成比为57.1%.结论 应加强媒介控制的力度,有效防止蚤、螨等医学媒介生物在口岸地区引起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经对大窑湾港区鼠类及体外寄生蚤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港区鼠类为1目1科2属3种。优势种和常见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布在港区室内外。鼠密度15.9%。寄生蚤3科3属3种。以具带病蚤较多。平均带蚤指数与带蚤率分别为10.90%、48.00%。以褐家鼠带蚤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