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躯体关节病变中因筋缩紧张和肌肉收缩压力增大造成的僵硬、挛急和疼痛等症均属"筋伤"范畴,《灵枢·官针》曰:"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断更换急,以治筋痹也。"本文列举运用恢刺法治疗颈、腰、膝三部筋伤病案,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恢刺探微     
针对《灵枢·官针》恢刺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文献源头厘清恢刺法及其适应证"筋痹"之本义。认为恢刺为治疗筋痹的古典手法,主要为治疗因气机郁痹或气机不畅所致筋急而设;恢刺所用针具为毫针,操作须押手与刺手配合,押手探知筋病所在,沿病所旁侧进针,在其上下运用提插补法,针毕即可出针,属《内经》解结针法之一。在临床中对于颈椎病、腰部筋伤等急慢性病证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关刺法"为《灵枢》中治疗筋伤的刺法.《灵枢?官针》云:"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关"取四肢肌肉(筋)的尽端附着于关节附近之意.关刺"以取筋痹"为治疗筋伤之意."关刺法"将毫针刺入临近关节的肌肉、肌腱附着点,具有松解筋膜、缓解张力、舒缓拘急之效.笔者结合《灵枢》"经筋理论"及《解剖列车》"肌筋膜经线理论"阐释运用关刺法治疗肘痛连及腰痛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灵枢@官针篇》记载:“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这种刺法,是专对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四周针刺.先从傍刺入,得气后,令病人作关节功能活动,不断更换针刺方向,以疏通经气,舒缓筋急.是一针多向刺的范例.恢,有恢复其原来的活动功能的意思.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结全前辈经验,将其改良为恢刺电针法来治疗筋痹,主要是大筋急,其代表是梨状肌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1方法  相似文献   

5.
透刺法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针透两穴(或两穴以上)的一种针刺法,称透刺法,是刺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为针灸医师所习用。笔者浅析之,管窥之见,敬请斧正。1 溯本来源 早在《灵枢·官针》中就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刺法,如“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大寒气之浅者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刺于分肉之间,以治肌痹”等隐见透刺法之义。宋·马丹阳《杂病歌》中提及担法(即透刺法)。金·窦汉卿著《针经指南》提及透刺法,惜佚于兵燹。元·王国瑞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歌》更注重透刺法应用,“偏正头风难医……沿皮向后透率谷”。明·杨继洲《针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灵枢》十二刺中恢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恢刺组,温针灸组采用针刺结合艾灸疗法,恢刺组采用恢刺手法,疗程为2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温针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恢刺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P0.05。结论:《灵枢》恢刺法是有效治疗肩周炎的传统特色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刺法是针灸在临床治疗中获取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一穴多针透刺法早在《灵枢·官针》篇中就有记载。《官针》曰 :“恢刺者 ,直刺傍之 ,举之前后 ,恢筋急 ,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之间 ,以取肌痹 ,此脾之应也”。依据上述论述 ,笔者在临床上常用一穴多针透刺法治疗疑难病症 ,收效甚好 ,现举例如下。1 下关穴鸡爪透治疗三叉神经痛周某某 ,女 ,5 9岁 ,退休干部 ,于 1998年 8月初诊。患者诉 1996年 3月开始无诱因地突然出现右侧面部电击样疼痛 ,予以口服卡马西平、维生素类药治疗 ,可一时缓解。但严重时 ,不敢洗脸、漱口…  相似文献   

8.
透穴针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 :“直针刺者 ,引皮乃刺之 ,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与后世的横针透刺颇为相似。“恢刺者 ,直刺旁之 ,举之前后 ,恢筋急 ,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之间 ,以取肌痹”。这两种一针变换多个方向的刺法与后世的多向透刺法如出一辙。另外 ,浮刺、输刺 ,与后世之斜针透刺、直针透刺也非常接近。笔者 30年来 ,运用透穴针法治疗各种常见病 ,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验案举要1.1 急性腰扭伤王某 ,男 ,3…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筋急证的临床特点归纳为肌筋疼痛及运动障碍,认为针灸治疗筋急证应遵循“以痛为输”、“同名经经穴”、“阳陵泉穴”的取穴原则。刺灸方法宜采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和《灵枢·官针》的“恢刺、合谷刺、关刺”及“剌血”。  相似文献   

10.
颈型颈椎病,也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是由于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张力降低,进而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椎节的失稳不仅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痉挛,且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例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而引起.临床上指的是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的颈椎病类型.其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从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有利时机,属于祖国医学中"痹病"的范畴.针灸等非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1].恢刺法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的一种针灸刺法.古语云"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现为明确恢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笔者选取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采用恢刺法和普通针刺法针灸治疗并观察2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曾侠一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51-1551
对于病位深浅刺法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已经有了记载。《素问.刺齐论篇》与《素问.调经论篇》中明确地指出了针刺有皮、脉、肉、筋、骨之分。而在《灵枢.官针》篇中,讨论的许多古针法都属于病位深浅刺法的范畴。本文就在《灵枢.官针》篇中分析归纳出属于病位深浅刺法的古针法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灵枢》关刺法治疗慢性跟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慢性跟腱炎患者,采用《灵枢》关刺法,在患足跟腱病变范围内、外踝一侧或内、外踝左右两侧直刺,每隔1 cm关刺1针,针尖尽量抵触及筋。2~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灵枢》关刺法治疗慢性跟腱炎总有效率91.67%。结论:《灵枢》关刺法治疗慢性跟腱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筋痹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以病变部位命名疾病,乃痹证之一。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肝,则名筋痹"。临床表现为"痹…在于筋则屈不伸","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治疗宜"在筋守筋",强调"筋病治当守筋,不可误求于骨","病在筋,调之筋"。治疗以"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转归如《素问·痹论》所说:"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相似文献   

14.
运用《灵枢》“恢刺法”加艾条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2 5例 ,并与普通针刺组 2 4例进行了随机对照临床疗效观察 ,结果显示恢刺法加艾灸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灵枢·官针》是关于中医古典针法的经典文献,其中所论刺痹法,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至今对临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刺痹法共有九种,毛刺法刺皮肤治浮痹,合谷刺刺肌肉治肌痹,恢刺与关刺刺筋腱治筋痹,输刺与短刺刺骨治疗骨痹.特殊操作类又有多针、多向刺法的齐刺、傍针刺和烧针刺法的焠刺,以治疗各种经久不愈的痹痛.研究这些古刺法,对于提高痹证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筋痹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以病变部位命名疾病,乃痹证之一。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肝,则名筋痹"。临床表现为"痹…在于筋则屈不伸","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治疗宜"在筋守筋",强调"筋病治当守筋,不可误求于骨","病在筋,调之筋"。治疗以"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转归如《素问·痹论》所说:"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相似文献   

17.
正"关刺"出自《灵枢·官针第七》:"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对关刺的针刺方法,历代医家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如《类经·三刺浅深五刺五脏》载:"关,关节也。左右,四肢也。尽筋,即关节之处也",故有学者认为"尽筋"是指肌肉的尽端,即肌肉附着处,"左右"指四肢,因此"关刺"的操作方法为用毫针直刺进针,刺入四肢关节周围肌肉附着处的压痛点,或仅关节附近肌腱或韧带附着点,不强求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近10余年来与《灵枢.官针》篇刺法相关的临床报道,例举了"九刺"十二刺"和"五刺"法中各种刺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现《灵枢.官针》篇刺法被广泛用于治疗中医内科、外科、儿科、伤科、皮肤科、五官等科的多种疾病,说明《灵枢.官针》篇刺法现代应用广泛,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需进一步研究、继承。  相似文献   

19.
魏连海  王卫 《中国针灸》2007,27(4):315-315
五刺法是《内经》刺法中的一类,包括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和输刺等5种刺法。《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藏。”对此张志聪在《素问集注.官针》有:“五脏之气外合于皮脉肉筋骨,五脏在中,故取之外合而应于五脏也。”这种从五脏与五体(皮、脉、肉、筋、骨)的对应关系出  相似文献   

20.
《灵枢·官针》篇说:"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五刺法是按照五脏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成五种刺法的总称。随着对五刺法的深入研究及广泛运用,众多学者将五刺法的治疗范围有所延伸,笔者通过多方查阅资料,将五刺法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