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减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减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11例尹有学笔者在临床中将乌梅丸原方去黄柏,加吴茱萸、川楝子、延胡索、杭白芍、炙甘草,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例中,男4例,女7例;年龄14~20岁9例,21~40岁2例。2诊断标准①上腰部...  相似文献   

2.
在胆道疾病中,胆道蛔虫症在我国是颇为常见的。以往对此病认为是手术的绝对适应症;而在目前由于全国各地开展了西医学习中医,因此对于胆道蛔虫症,则有转而采取中医疗法的趋势。今将我院治疗该病一例加以分析。病者黄××、女、20岁、住院号6417、于1959年1月间起,有右上腹部与劍突下阵发性疼痛,每隔1——2日发作一次,并向右肩胛部与腰背部放散,而且痛时两眼巩膜黄染,在间歇期疼痛完全消失,巩模黄染也显见减轻,病者直至入院前四天,上腹部疼痛加频加剧,痛时嚎叫不已,满身大汗,并伴有频繁  相似文献   

3.
乌梅丸化裁治疗胆道蛔虫症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乌梅丸化裁治疗胆道蛔虫症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一方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文338条说:“……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上,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本方所治的蛔厥证是因病人素有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加减治疗胆道蛔虫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处方组成为黄连6g,花椒、乌梅、藿香、槟榔、木香各10g。水煎服,每次服70~100ml,1d2次。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其中最快1剂止痛,2剂即愈,最慢5剂即愈。 典型病例:王某,女,44岁,工人。1989年3月4日,突发上腹痛,疼痛剧烈,剑突下阵发性钻顶痛,弓腰曲背跪于床上,搌转不安,叫喊,恶心呕吐黄水,不能饮食,缓解时一切如常。检查时脉弦数,舌苔薄黄,腹壁软,上腹及剑突下压痛。肌注阿托品1ml,只觉口干,疼痛不见好转,静滴注5%葡萄糖盐水1000ml,仍不见好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79年2月至1982年7月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胆道蛔虫113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3例,其中男54例,女59例,年龄12岁以内58例,12~20岁31例,21~30岁13例,30岁以上11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46岁。方剂组成:乌梅30克苦楝根18克使君子15克槟榔15克加减法:偏寒酌加干姜、附子,细辛以温中散寒。偏热酌加大黄、枳实、黄连以清胃肠积热。服药方法及疗效:每剂药分4次服,4~6小时服1次,至症状消失。一般服1~3剂  相似文献   

8.
黄某,女,26岁。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2小时,有钻顶感,呕吐,吐蛔2条,面色苍白,冷汗出,神疲乏力,手足冷,舌淡苔白,脉弦有力。检查:体温37.8℃,血压15.96/10.64Kpa,心肺(一),腹软无包块,右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似有条索状物。妊娠7月余,宫底脐上4指,胎位正,胎心音120次/分。血常规:白细胞80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72%,淋巴细胞28%。患者疼痛难忍,呼号不已,上下翻滚,有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胆道蛔虫症3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刺治疗胆道蛔虫症31例李克林(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00052)胆道蛔虫症,是由肠道内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的急腹症,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农村尤为多见。笔者自199O~1994年间以针刺治疗该病31例,收到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1例...  相似文献   

10.
11.
用茵陈60克、乌梅加克,水煎服。治疗胆道蛔虫症获得满意效果。如刘某某,'易3。岁。:。90年4月:8日初诊。患者因右上腹剧痛而来我院急诊科求诊,自觉痛引右肩脚背,且有钻顶之感。身体路缩,苦不堪言,舌苔黄腻,质红,脉弦。T36.8℃,B P16/ioKpa,莫非氏征(+),血Rt.WBCg.7又10,/L,N74,L26。考虑为"胆道蛔虫症"。先后予以"4一2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静滴氨节、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及酸醋。3小时以后痛仍不止。以茵陈60克、乌梅30克,煎汤频服,约半小时后剧痛渐止。翌日B超检查胆总管下段可见蛔虫阴影。自感右上腹仍隐隐作痛,口苦,小便黄,舌脉同前。继合用大柴胡汤调治而愈。祖国医学认为:"蛔得苦则下,得酸则伏。"茵陈苦寒,乌梅酸温,两药合用,深合其意。药理研究:茵陈具有利胆汁、麻痹蛔虫的作用,乌梅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秘。故此方用于胆道蛔虫有卓效。 (关键词胆道蛔虫症茵陈乌梅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12.
乌梅大承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遵泰 《四川中医》1997,15(8):27-27
胆道蛔虫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中医称为“蛔厥”,多发于青少年和儿童,既往多采用手术治疗。笔者临床运用乌梅大承气场治疗该病效果满意,现择例报告如下。1.胡x,女,30岁。1996年月29日突然右上腹绞痛,捧腹屈膝,全身出冷汗,并呕出蛔虫两条,有时疼痛放射肩背部,B超检查描述:胆囊轮廓模糊、壁增厚、毛糙,胆总管扩张约0.9cm,在扩张的胆总管内见平行管状强回声。提示:胆囊炎,胆道蛔虫(超声号96—1583)。经使用头抱吐林钠抗感染,阿托品、度冷丁、氯丙酸等药物镇痛解痉,其疼痛不减,4月29日B趋复查如前,外科建议立即手术,患…  相似文献   

13.
一般资料患者20例、均经 B 超确诊为胆道蛔虫症,其中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37.6岁.发病时间最长12天,最短1小时。20例均有上腹绞痛。伴吐黄水及蛔虫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加味治疗男性不育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育斌 《中医杂志》1990,31(1):44-44
男性不育症病因复杂,其中以精气不足、气血亏虚、肝郁血瘀、痰湿内蕴者多,而寒热错杂者少,其治疗亦较难。笔者于1984~1987年间,见有男性不育症16例,证见畏寒肢冷,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84年7月~1986年5月应用中药利胆合剂治疗胆道蛔虫症31例,现初步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1例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3~51岁,平均21.5岁;其中22例住院治疗,9例门诊治疗。从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4小时,最长7天,平均2.5天。31例均有剑突下偏右阵发性疼痛。其中阵发性钻顶样疼痛或绞痛者27例,钝痛4例。伴畏寒、发热者(体温在37.6~39.5℃之间)18例。有黄疸及经 B  相似文献   

16.
“乌梅胶囊”治疗 胆道蛔虫症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9年12月~1983年12月应用乌梅胶囊治疗胆道蛔虫症102例,效果满意。本组治疗对象均属诊断明确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7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6岁。乌梅胶囊由5味药组成:乌梅肉、川楝子各40克,川椒、黄连各20克,生大黄10克,  相似文献   

17.
胆道蛔虫症是农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蛔厥”的范畴,系肠蛔虫病的一种并发症。笔者在农村开门办学过程中,以加味四逆散煎剂内服为主,治疗本病41例,均获临床治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41例中,住院病人7例,门诊病人34例;女性29例,男性12例;年龄最大者38岁,最小者6岁,6~15岁15例,16~30岁19例,30岁以上7例。单纯型29例,合并感染者12例。  相似文献   

18.
大黄乌梅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蛔虫症系属祖国医学"蛔厥"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笔者自拟大黄乌梅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乌梅汤”是根据《伤寒论》乌梅丸化裁而来 ,其治疗肠道蛔虫并发症胆道蛔虫症疗效卓著 ,故将近年治疗的 4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2 8例 ,年龄最小的 12岁 ,最大的6 5岁 ;病程长的 3~ 5年 (疼痛反复发作 ) ,最短的数小时 ,一般在 1周左右 ;其中胆道蛔虫症占 2 8例 ,肠虫症占 14例 ;急诊病例 2 0例 ,门诊 12例 ,住院 10例 ;所有胆道蛔虫症均经 B超证实。肠虫症一般符合临床症状、体征或大便查有虫卵或吐蛔、便蛔或胃镜所见。2 治疗方法均以“乌梅汤”治疗。少数呕吐严重、感染重者辅以补液、抗感染治疗。“乌梅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