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医治疗汗证目前还存在无明确的诊断依据和指南的问题.中医治疗具有通过辨证论治将汗证分为不同证型,按照不同治则治疗汗证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的优势.文章总结了陈新瑜主任治疗汗证的临证经验,陈新瑜主任认为肝病汗证的患者多以肝郁脾虚、湿浊中阻证多见,故创立调肝止汗汤加减.  相似文献   

2.
汗证是指人体津液排出异常的一种病证。目前西医治疗此病疗效欠佳,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多。近年来中医治疗汗证的效果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肯定。汗证病机复杂,随着病情的发展,常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曹师指出临床上治疗汗证的关键是辨清阴阳虚实。文章回顾曹师门诊治疗的1例有20余年汗证史患者的病历,分析其诊治思路,为临床上汗证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茂才教授重视脾肾在难治性汗证中的作用,从调补脾肾论治汗证,自拟芪萸止汗方治疗难治性汗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总结茹占廷老师治疗汗证的辨证经验和临床用药特点。汗证病机众多,多以敛汗固本,滋阴止汗等治疗,而茹师临床治疗此证善于运用经方,根据患者不同体质,注重辨证化裁,尤善清热利湿,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5.
汗证是以汗出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儿科临床也可是其他病症的兼证。钱乙治疗小儿汗证独具特色,但鉴于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记录文辞简要,诸类汗证证候记录不够丰富立体,给临床推广应用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基于《小儿药证直诀》总结归纳了钱乙临证常见的小儿汗证的类型。通过文献查阅及运用“以方测证”的方法,对各类型汗证的证候表现做出了一定的补充,总结了钱乙治疗小儿汗证的特色有四:用药轻灵;盗汗分虚实而治;首次提出“实热盗汗”“太阳虚汗”;治汗不止汗,必审证求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敛汗方治疗围绝经期患者汗证疗效。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汗证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服用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治疗组1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敛汗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敛汗方治疗围绝经期患者汗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侗医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消渴汗证经典病案,探析其治疗消渴汗证的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消渴汗证提供用药参考。侗医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消渴汗证用药经验具有以下特点:善用补气生血药对、注重三阴并补、以补血药化阴津、以清热生津药消渴降糖、常用固涩敛汗药对、善于引诸药达表、酌加侗药止汗。  相似文献   

8.
曾献生 《新中医》2002,34(9):79-79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把汗证分为阳汗、阴汗。有火者为阳汗,无火者为阴汗。指出阳汗与阴汗的特征,“汗证有阴阳,阳汗者热汗也;阴汗者冷汗也”。并认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阴证之汗证(阴汗)包括:气虚或阳虚腠理不固之汗证;亡阳之汗;气血不足之汗证。阳证之汗证(阳汗)包括:火热内蒸、迫津外泄之汗证;阴虚内热、蒸津外泄之汗证;湿热乘脾之汗证。为后世治疗汗证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汗证治疗的有效方药。方法:以止汗贴贴乳中穴治疗汗证96例,并用单纯西药治疗32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9%;对照组总有效率59.38%。治疗组疗程平均3.96d;对照组疗程平均7.13d。治疗组的疗效及疗程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止汗贴治疗汗证见效快,且无副作用,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汗证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蔡圣朝教授运用通脉温阳灸治疗汗证经验,阐述通脉温阳灸治疗汗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通脉温阳灸疗法治疗汗证。结果:蔡教授主张“审证求因,根本论治“的治疗理念,提出“调和阴阳”的治疗大法。通脉温阳灸治疗汗证通过调和脏腑阴阳来达到治疗目的,效果明显。结论:蔡教授据“调和阴阳”治疗大法,以中医基础阴阳学说结合艾灸理论,探索出通脉温阳灸治疗汗证这一独特治疗方法,温养脏腑,平衡阴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3种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的血清胃泌素及胃窦部胃泌素分泌细胞(G细胞)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大黄组、双因素组(大黄法、游泳力竭法复合)、三因素组(大黄法、游泳力竭法、饥饿法复合)。检测血清胃泌素,胃窦G细胞等指标。结果:双因素组、三因素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三因素组为著(P<0.01)。结论:脾气虚证大鼠胃窦G细胞数量减少,释放胃泌素减少,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三因素复合法制作脾气虚证动物模型效果似最优。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天南星族药用植物的数量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红祥  薛祥骥  叶益萍 《中药材》2000,23(12):735-738
以浙江省天南星族药用植物13种为13个分类单位,根据植物形态列出40项性状,用单链法、全链法、中间距离法WPGMA和WPGMC、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等系统聚类方法进行数量分类;以比较系数作为判断标准评价各种方法的分类效果,并根据结合分析对各树系图进行等级分界值确定,探索彼此间的系统关系。结果表明:WPGMA法分类效果最佳,不仅能区分天南星族型头尖属、天南星属和半夏属,而且对天南星属各组的分类也取得理想结果。本研究结果与经典分类结果吻合,可为天南星族药用植物的分类和鉴定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孙国祥  赵梓余 《中成药》2012,34(5):777-780
目的 建立速效救心丸五波长HPLC指纹谱(FW-HPLC-FP),综合鉴定速效救心丸质量.方法 用均值法和主成分整合法分析五波长下各样品定性定量信息,用系统指纹定量法鉴定了12批样品.结果 以藁本内酯为参照物峰,根据速效救心丸中化学成分的最大紫外吸收选择检测波长为265 nm、276 nm、290 nm、300 nm和310 nm,并分别指认了29、31、29、27和24个共有指纹峰.以系统指纹定量法鉴定了12批速效救心丸样品质量差异.结论 所建立方法快捷、有效和可靠,可作为速效救心丸整体质量控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用HPLC-DTA分析不同栽培法及不同加工法浙贝母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差热分析法(DTA)测定了贝母产地在相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并采用不同加工方法得到的浙贝母、东贝母、湖北贝母及皖贝母的质量。结果显示采用传统方法加工的浙贝母、东贝母、湖北贝母及皖贝母含有相同的成分,可以混用。而采用硫磺熏蒸的样品则由于杂有二氧化硫而有所差异,以石灰干燥法加工的贝母质量稳定。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同类中药的质量标准研究及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15.
王妍妍  施晓艳  张越  彭慧  温艳艳  彭灿  俞年军  陈卫东 《中草药》2018,49(20):4899-4904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茯苓中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和松苓新酸的相对校正因子(f)与相对保留时间,计算3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并将一测多评法测得的结果与外标法比较,验证一测多评的可行性。结果 17批不同产地茯苓样品中4个活性成分,采用f的计算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同时测定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松苓新酸的含量是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茯苓中三萜类成分的定量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颈夹脊穴为主,并根据不同兼症配以局部和远端的腧穴,运用温通针法治疗颈肩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法(投币法)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治疗组)40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40例。两组均在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在第1次治疗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对疼痛的即时止痛效果,从治疗频次上对两组治愈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后即时止痛效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疗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颈肩臂综合征的疗效及即时止痛效果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治愈疗程明显缩短、频次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旋甘口服液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以木糖为对照品,对旋甘口服 液中的木糖进行定量。结果 木糖进样量在5.22~41.76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8.23%,RSD为1.57%。结论 建立 了旋甘口服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不同因素取穴法干预急性疼痛,观察即时针刺镇痛效应,优选出最佳取穴方法。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纳入合格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7组。其中单因素取穴法4组:A组(同侧局部腧穴)20例、B组(同侧远部腧穴)20例、C组(对侧局部腧穴)20例、D组(对侧远部腧穴)20例;双因素取穴法3组:E组(先取同侧局部腧穴、后取同侧远部腧穴)20例、F组(先取同侧远部腧穴、后取同侧局部腧穴)20例、G组(取同侧局部和远部腧穴)20例。参照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McGill疼痛询问表,选取其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制定的疼痛量表为指标,观察即时针刺镇痛效果。结果VAS评分、PPI评分差值和疗效比较显示,单因素取穴组排序为B组>A组>D组>C组;双因素取穴组排序为F组>G组>E组。最佳的2组疗效比较F组优于B组。结论针刺镇痛效应最佳的单因素取穴法为同侧远部腧穴,最佳双因素取穴法为先取同侧远部腧穴、后取同侧局部腧穴;二者比较,后者更佳。  相似文献   

19.
谢浩洋  丁关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9):2096-2097,2149
目的:研究克痛药膜中的元胡、血竭、姜黄、大黄4味中药的薄层色谱。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8∶2)为展开剂,鉴别元胡;以石油醚(60~90℃)-乙醚(3∶2)为展开剂,鉴别大黄;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为展开剂,鉴别姜黄;以三氯甲烷-甲醇(19∶1)为展开剂,鉴别血竭。结果:依据正文所述方法,薄层展开后,色谱斑点显色清晰,分离效果好,与对照药材显色一致。结论:依据正文所述方法,针对元胡、血竭、姜黄、大黄4味中药,其薄层色谱图的检出成分消除了其它成分的干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方法简便,可以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医理论,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为指导,探讨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的中医病机,提出"肝脾肾亏虚为本,火热毒盛为标,瘀血内停为变"的病机特点,治疗对策为分别采用健脾柔肝以益髓,泻火解毒以治标,活血祛瘀以生新,采用变法以获效。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