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IL-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F)后海马及纹状体的NOS和F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对24只Wistar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构成CIRF模型的基础上分两组:即单纯CIRF对照组(n=8);经同侧脑室事先注入IL-6的实验组(n=16)。分别进行NADPH脱氢酶反应显示NOS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Fos表达。观察了CIRF后1、2、4、6小时海马及纹状体处NOS和F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以及IL-6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鼠CIRF后纹状体缺血中心区缺少NOS和Fos的表达。而纹状体周围区NOS和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海马各部NOS和Fos阳性神经元均明显增加,其中CA1区增加最显著。但预先经侧脑室注射IL-6的实验组中,大鼠海马及纹状体NOS和Fos阳性神经元明显低于对照组。IL-6明显抑制了NOS及Fos表达。结论:提示IL-6可能参与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焦莉  徐沙贝  唐荣华  骆翔  王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8):2625-2627,2631
目的 观察探讨星型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胞间通讯变化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利用尼氏染色、TUNEL方法 观察再灌流后星型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抑制剂CBX对海马DND的影响.结果 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后3 d、7 d海马神经元明显脱失,部分CA1、CA2区神经元凋亡;应用CBX后TUNEL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幸存神经元数目增加.结论 星型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抑制剂CBX可有效抑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海马神经元DND.  相似文献   

3.
IL-6对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及纹状体神经细胞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大鼠大脑中动脉区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中海马 Fos的表达及 IL- 6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经侧脑室注射 IL- 6后大鼠海马及纹状体神经细胞 Fos的表达明显低于单纯缺血再灌注动物组。表明 IL- 6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及纹状体神经细胞 Fos表达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 IL- 6可能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4.
冯志博  陈子琏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2,19(5):366-368,F002
目的 探讨脑缺血和再灌流早期大鼠海马CA1区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用体重 2 0 0~ 35 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6组 :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 15min、2 0min、30min组以及脑缺血 15min再灌流 30min和 2 4h组 ,参照Pulsinelli-Brierley法制作全脑缺血动物模型。 4 %多聚甲醛灌注固定 30~ 4 0min ,取脑并后固定 3~ 4h ,连续冠状冰冻切片 ,片厚 4 0um ,NADPH -d染色显示NOS ,镜下观察计数NOS阳性神经元以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对照组海马CA1区有一定量阳性神经元分布 ;单纯脑缺血早期NOS表达呈“单峰”变化 ;脑缺血 15min再灌流早期NOS表达呈“双峰”变化。结论 脑缺血早期和脑缺血再灌流早期NOS表达变化不同 ,这可能是再灌流加重缺血神经元损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流后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四管结扎造成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上,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正常大鼠脑纹状体内有一氧化氮合酶及NPY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全脑缺血再灌流后,边缘区中的NADPH-d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但缺血再灌流后第5天时阳性细胞数量回落,到第7天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全脑缺血再灌流7 d后,边缘区中NPY阳性反应消失,未见NPY阳性细胞。尾壳核中仍可见少量NPY阳性细胞。结论 纹状体边缘区中NOS阳性细胞对缺血有耐受性。全脑缺血后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跟边缘区内NPY神经元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流后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四管结扎造成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上,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正常大鼠脑纹状体内有一氧化氮合酶及NPY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全脑缺血再灌流后,边缘区中的NADPH-d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但缺血再灌流后第5天时阳性细胞数量回落,到第7天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全脑缺血再灌流7d后,边缘区中NPY阳性反应消失。未见NPY阳性细胞,尾壳核中仍可见少量NPY阳性细胞,结论 纹状体边缘区中NOS阳性细胞对缺血有耐受性,全脑缺血后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跟边缘区内NPY神经元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甙(GS)对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后海马CA1区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加放血的方法制成大鼠不完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以还原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后海马CA1区NOS阳性神经元变化及GS对其的影响.结果单纯缺血组海马CA1区在缺血30min时NOS阳性细胞数最高(44.5±7.42),为假手术组2倍,再灌注2h、12h、24h、3d后逐渐下降,5d时恢复正常水平(21.12±3.50),缺血再灌注3d、5d时出现神经细胞损伤.GS能抑制缺血30min及再灌注各时程中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并能预防缺血再灌注后迟发的神经元损害.结论GS对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程后海马CA1区NOS的异常表达有抑制作用,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期海马内缩胆囊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脑缺血及再灌流各阶段大鼠海马内缩胆囊素(CCK)的变化,再灌流后6~24h,海马CCK阳性神经元有所增多,再灌1天后CCK阳性细胞有所减少,至第4~7天时CCK阳性神经元减少更明显,脑缺血性改变于再灌流6h以前呈现加重趋势,1天后乃逐渐改善,至第4~7天时CA2~4区的缺血变化显著减轻,而在CA1区,随着再灌流期延长,其缺血性变化不仅不改善,反而加重直至部分锥体细胞死亡。提示:CCK的大量释放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流神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损伤后不同时相皮质、海马、隔区神经元凋亡及NOS、NGF -R、bcl-2、ChAT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 ,伤后不同时间取脑片作Nissl染色 ,TUNEL染色 ,NADPH -d组化和NGF -R、bcl-2、ChA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Nissl染色可见损伤侧海马CA2、CA3区锥体细胞层细胞稀疏、排列紊乱。损伤区周围皮质凋亡细胞于伤后 1天已十分明显 ,伤后 3天达到高峰 ;损伤侧海马伤后 1天CA1区即出现凋亡细胞 ,伤后 5天达到高峰 ,主要见于CA3区及齿状回 (DG ) ;损伤侧隔区于伤后 4天开始出现凋亡细胞 ,7天时达高峰。损伤区周围皮质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伤后 1天即有大量增加 ;损伤侧海马伤后 1天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开始增加 ,伤后 4天达高峰 ,正常侧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也有增加 ;损伤侧隔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于伤后 4天有明显增加增加的NOS细胞以iNOS为主。损伤侧海马NGF -R阳性神经元于伤后 1天开始增加 ,伤后 5天达高峰。损伤侧海马伤后 1天bcl-2阳性神经元数量即下降 ,伤后 3天下降至最低点。损伤侧隔区ChAT阳性神经元于伤后 4天开始减少 ,7天时减至最低点。结论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损伤侧海马、隔区神经元凋亡数量的变化与伤后时程有关。伤后神经元iNOS、NGF -R的表?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内生性IL-1R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内生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拈抗剂(IL-1Rα)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后海马组织IL-1Rα的表达、含量及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内毒素预处理后脑组织内生性IL-1Rα表达及含量显著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减少。结论内毒素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生性抗损伤蛋白IL-1Rα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脑区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中NOS的活性。结果大鼠脑缺血后5min,各脑区结构型NOS(cNOS)活性明显升高,持续到脑缺血30min,脑缺血30-60开始下降,诱导型NOS(iNOS)活性在脑缺血后10-15min开始升高,并持以脑缺血60min;脑缺血3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cNOS和iNOS活性明显高于缺血  相似文献   

12.
大鼠局部脑缺血后NADPH-d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害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变化规律,探讨一氧化氮(NO)参与缺血性脑损害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尼克酰胺腺啶呤二核酸磷黄递酶(NADPH-d)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规律。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NADPH-d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缺血2h后出现形态学改变,且以细胞皱缩、胞浆致密为主要死亡方式。结论:NADPH-d阳性元对缺血性损害相对耐受,细胞凋  相似文献   

13.
大鼠下丘脑外侧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缺血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DPH-d反应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缺血后变化进行研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小时后LHA内的NOS阳性神经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研究结果提示NOS阳性神经元的损伤在脑缺血所致的神经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甙(SP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脑微血管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用红四氮唑(TTC)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梗塞体积,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不同部位、不同时相的NOS活性不同,脑微血管中NOS活性在缺血4h(I4)组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纹状体,海马)的NOS活性在I4却明显降低(P<0.01,P<0.05),同时梗塞体积扩大、病理改变明显加重.SPG使缺血4h(L4G)组脑微血管中NOS活性明显低于脑缺血4h(I4)组(P<0.01),而脑组织(纹状体、海马)NOS活性明显高于I4组(P<0.05,P<0.01),并伴随梗塞体积的减小(P<0.01)及病理变化的减轻.结论:脑微血管中NOS活性变化在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脑组织中NOS活性变化也参与了其病理生理过程.SPG对MCAO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脑微血管中NOS活性及使脑组织中的NOS活性维持在一定水平上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阳性神经元在缺氧预适应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缺氧预适应形成机理。 方法: 采用组化法测定小鼠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在缺氧(1次缺氧,4次缺氧)预适应中的变化。 结果:1次缺氧组较正常对照组皮层的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强弱、细胞的形状、突起的数目及突起的长短未见明显变化,但1次缺氧组NOS神经元突起明显变粗,4次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正常对照组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少,且呈弱阳性,1次缺氧组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多呈强阳性,4次缺氧组海马NOS阳性神经元较1次缺氧组数目变少,颜色变浅。结论:脑内NOS神经元的变化参与了缺氧预适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络通方对光化学诱导脑缺血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光化学诱导的脑缺血大鼠第5天时,各组脑内缺血灶、缺血灶周围、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等部位bFGF的表达.结果脑缺血5天后,脑内bFGF主要在缺血灶周围、海马部位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以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为主,治疗组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加.结论脑络通方可通过提高缺血灶周围和海马bFGF的表达,从而促进缺血后神经元的存活,参与脑内的损伤修复和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大鼠模型苍白球腹侧核 (ventralpallidum ,VP)毁损后对旋转行为变化及对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 6 羟基多巴 ( 6 hydroxydopamine ,6 OH DA)毁损左侧黑质致密部 (substantianigra ,parscompacta ,SNc)和中脑腹侧被盖 (ventraltegmentalarea ,VTA)以建立PD大鼠模型 ,采用微电极毁损其VP ,观察实验动物旋转行为变化 ,并用NADPH黄递酶 (reducedformofnicotinamide edeninedinucleotidephos phatediaphorase ,NADPH d)组织化学染色显示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VP毁损后PD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 (P <0 .0 5 ) ,纹状体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亦有增加 (P <0 .0 5 )。结论 :VP毁损后 ,PD大鼠旋转行为的减少可能与VP异常放电受抑制有关 ,同时NO的增加又加重了对VP的毒性损伤 ,从而加强了对VP异常放电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常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NADPH脱氢酶反应(NADPH d反应)显示SD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和末梢,用计算机图像灰度仪测其染色强度。结果:正常大鼠纹状体内存在的阳性神经元和末梢分布位置不同;高密度末梢分布于纹状体腹外侧缘,此区细胞数亦较多;低密度区分布于纹状体背内侧区,阳性细胞数亦较少。苍白球、丘脑和黑质未见NOS阳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Notch1信号通路观察缺血后处理(CI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区神经元中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机制。方法:128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CIP组(在彻底再灌注之前进行反复3次的再通/阻断血管)和DAPT组(实施CIP之前3 h按10mg·kg-1·d-1腹腔注射DAPT),每组32只。分别在缺血后6、24、48和72 h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表现并计算存活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yclinD1、CDK4和Notch1表达的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各时间点大鼠海马区中Cyclin D1、CDK4和No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各时间点海马区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CIP组相应时间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与CIP组比较,DAPT组相应时间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海马区Notch1、Cyclin D1和CDK4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与I/R组比较,CIP组大鼠海马区Cyclin D1和CDK4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Notch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与CIP组比较,DAPT组大鼠海马区Cyclin D1和CDK4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Notch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海马区Notch1、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I/R组比较,CIP组大鼠海马区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Notch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IP组比较,DAPT组的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Notch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CIP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Notch1蛋白活性和抑制Cyclin D1和CDK4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