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6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月余就诊于本市某医院,当时查体温39℃,颈强直。腰椎穿刺测脑压力3.43kPa;查脑脊液白色混浊,有核细胞数360×106/L,中性粒细胞占0.35,淋巴细胞占0.65,蛋白0.5g/L,糖2.2mmol/L,氯化物101mmol/L,涂片未找到结核杆菌、隐球菌。颅脑CT未见异常。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给予异烟肼静脉点滴和鞘膜内注射,肌注链霉素,口服利福平等治疗4周,症状加重,且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遂转我院。入院查体温39.6℃,消瘦,双手抱头,辗转不安,颈强直,布氏征阳性,双侧克氏征阳性。高度怀疑为隐球菌脑膜炎,故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涂…  相似文献   

2.
新隐球菌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极易被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分析如下。例1:男,23岁。1988年4月15日开始头痛,曾疑偏头痛予止痛片治疗。6月中旬发热,体温高达39℃。8月22日头痛加剧,双眼复视,当地医院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潘氏试验(+),细胞数47个/μl,蛋白0.59/L、葡萄糖2.2mmol/L,氯化物125mmol/L。按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无效。9月17日某院会诊后考虑结核性脑膜炎,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痨一个月后仍无效转入本院。查体:神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结果特点,提高对疾病的实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08年8月至2013年3月期间明确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46例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包括脑脊液常规+细胞学、脑脊液生化、隐球菌二项(墨汁染色+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及隐球菌培养等。结果首次脑脊液常规:80%以上呈无色透明,96%的病例蛋白定性不超过(2+),白细胞计数72%呈轻中度增高,白细胞分类单个核比例20%~96%不等,中位数为68%。墨汁染色:37例(占80%)第1次送检即找到隐球菌。13例做了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其中12例第1次送检即阳性,1例第3次才出现阳性(同时第3次镜下才发现隐球菌)。24例做了细胞学检查,18例呈混合细胞反应型,6例呈淋巴-单核细胞反应型,21例镜下发现隐球菌。脑脊液生化:总蛋白(TP)均值(1.29±0.79) g/L ;葡萄糖(GLU)均值(1.81±1.12) mmol/L ;氯化物(Cl-)均值(116±7) mmol/L ;乳酸(LAC)均值(44±18)mg/dL ;腺苷脱氨酶(ADA)均值(3.9±1.9)U/L。16例做了隐球菌培养,7例阳性。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规、生化、细胞学、墨汁染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及隐球菌培养等多项同时检测可提高隐球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陈莹  程琼  林松龄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87-4688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曾误诊为结模性脑膜炎10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脱髓鞘脑病3例,肾性脑病1例,狼疮脑病1例,血管性头痛3例;均经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确诊。结论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是隐球菌性脑炎诊断金标准,反复检测、应用多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可提高诊断率;对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与生化、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有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HIV感染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收治的30例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均有头痛症状(100%),22例患者有发热症状(73.3%);脑脊液葡萄糖(1.827±1.042 mmol/L)降低尤为显著;脑脊液IgG(128.51±62.42 mg/L)、IgA(15.17±11.51mg/L)和IgM(7.56±10.12mg/L)升高明显。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表现。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阳性24例(80%),脑脊液培养出新型隐球菌23例(76.7%),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者30例(100%)。培养出的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5.6%、91.3%和100%。20例患者首诊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很重要;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及三唑类抗真菌药的敏感性较高,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仍是治疗隐球菌感染的首选方案,早期控制感染及降低颅内高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其病情重,病死率高,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本文将1995-01/2008-12住我院经明确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35例作回顾性分析,汲取误诊教训,为临床早期确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和诊断、误诊及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期间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3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以中青年多见.46%患者既往患慢性乙肝,肝硬化、糖尿病、肺部真菌病、肾病综合征等疾患.误诊率达52.9%,主要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以二性霉素B(AMB)联用氟康唑(FLU)为主.[结论]隐球菌脑膜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及时反复多次脑脊液涂片检查是关键.AMB联合FLU为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郑建  钱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08-5608
现将1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43岁.因头痛呕吐10 d,意识不清1 d伴发热,于2010-11-15入我院治疗.病初于当地医院就诊,予活血化瘀及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好转不明显,并于2010-11-14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间断伴有烦躁不安,有发热,体温最高在38 ℃左右,遂至本市某医院就诊,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常规:颜色:无色、透明,淋巴细胞0.65,红细胞0.58,潘氏试验阳性,中性粒细胞0.35,WBC 300×106/L,氯118.5 mmol/L,蛋白2.9 g/L,葡萄糖5.7 mmol/L.胸部CT:左肺斑点斑片密度不均匀阴影伴空洞形成.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肺结核转至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5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恭慧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152-1152
近年来 ,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 ,机体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下降 ,致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 )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1985~ 2 0 0 2年 ,我院误诊 1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隐脑中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3~ 12岁。发病前有慢性疾病史者 2例 ,1例为白血病 ,1例为肾病综合征。1.2 误诊情况 ①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3例。患者起病均缓慢 ,低热、头痛、恶心、呕吐 ,脑膜刺激征阳性 ;腰穿脑脊液压力高 ,细胞数 10 0~ 30 0× 10 6/L ,蛋白升高 ,糖和氯化物降低。因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10.
隐球菌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与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因两者之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各项检查均极为相似,所以很易引起误诊,常常把隐脑误诊为结脑。本院自1978年2月至1987年10月共收治过隐脑12例,其中就有10例先后在他院或本院时间不同长短地被误诊为结脑。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12例隐脑中男女各6例,年龄自21~58岁,平均40岁。2.职业:农民居多,12例中占10例。3.确诊条件:脑脊液墨汁涂片找到新型隐球菌或培养到隐球菌。其中有1例连续14次涂片找隐球菌,另1例9次找到该菌,有3例涂片及培养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男童14例,女童10例,平均年龄(7.5±3.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87.5%)、呕吐(87.5%).院外误诊15例(62.5%),院内误诊9例(37....  相似文献   

1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4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汝芬  肖向莉 《临床荟萃》2007,22(7):506-50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其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现就我院2000年至2005年2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赖菁  林云崖  黄丽芬  陈幼明  徐启桓 《新医学》2011,42(10):691-692,F0003
空洞型肺隐球菌病并脑膜炎临床少见,且无特异性表现,易误诊为结核病。该文报告1例以空洞为突出表现的肺隐球菌病并发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文献对比,结果提示:①空洞型肺隐球菌病的发生率低,肺结核误诊率较高;②隐球菌肺炎和脑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均无特异性,早期病原学或病理组织检出新生隐球菌是提高该病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变化特点.方法 分析31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脑脊液直接涂片法和培养法检测结果,同时采用罗氏生化仪进行蛋白质(TP)、葡萄糖(Glu)、氯化物(Cl)、乳酸脱氢酶(LDH)及腺苷脱氨酶(ADA)检测.结果 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脑脊液生化检测结果分别为TP(572.62±563.49)mg/L、Glu(2.25±1.02)mmol/L、Cl(117.92±6.54)mmol/L、LDH(34.19±22.72)U/L和ADA(4.33±4.19)U/L;直接涂片法或培养法均检出新型隐球菌.结论 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主要表现为TP增高,Glu、Cl、LDH和ADA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新型隐球菌脑炎/脑膜炎4例,并结合文献检索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4例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新型隐球菌脑炎/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检索探讨其发病特点及可能发病机制。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4例均在脑脊液培养中发现新型隐球菌,其中2例墨汁染色发现新型隐球菌;免疫力低下患者易感;脑脊液压力高;主要与结核性脑炎/脑膜炎鉴别;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案是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诱导治疗,氟康唑维持及巩固治疗。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率低,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对疑似患者,需要反复多次行脑脊液墨汁涂片及培养,减少患者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38-4439
探讨儿童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及转归情况。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儿病历资料,结合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结果、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儿曾被误诊。其中,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1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4例,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1例。16例采用抗真菌治疗的患儿中,治愈8例,好转5例,无效3例;其中5例早期行腰大池引流术患儿均治愈,未行腰大池引流术的11例患儿中治愈3例,好转5例,无效3例。4例未采取抗真菌治疗患儿均死亡。儿童隐球菌脑膜炎多为隐匿性发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性高,容易被误诊,临床诊疗过程中需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颅内肿瘤以及病毒性脑炎进行鉴别,主要依靠脑脊液检查确诊。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儿童隐球菌脑膜炎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足程、足量抗真菌联合降颅压治疗儿童隐球菌脑膜炎,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脑脊液多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要点。方法:对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31例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其在入院1周内脑脊液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3周内脑脊液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1周内脑脊液蛋白显著增高(≥1g/L)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入院第1周,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的差异无显性;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糖含量、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均明显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而氯化物含量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在入院3周内的动态比较发现:(1)经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及红细胞数呈进行性降低,而淋巴细胞百分数无显著变化。(2)脑脊液糖和氯化物含量无显著变化,而蛋白含量呈进行性增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1周内脑脊液蛋白≥1g/L的影响因素与病人年龄和淋巴细胞百分数相关。结论:与病毒性脑膜炎相比,若病人在入院第1周内其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降低,或在...  相似文献   

1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系统真菌病,其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现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确诊的30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住院的7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在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真菌治疗。结果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81.9%),脑膜刺激征为主(84.7%),全部合并有概率性感染(100%),免疫功能低表现为CD4+<50 cell/μL(83.3%)。结论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37.5%),反复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依据。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5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为主。有基础性疾病者30例(占56.6%)。发病前有鸽子、禽类接触史者30例。脑脊液压力升高51例,其中49例超过200 mmH_2O。30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53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27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17例。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对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有助于减少该病的误诊和误治。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静滴治疗隐球菌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