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1例椎管内肿瘤MR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MRI对椎管内肿瘤定位准确率95.2%定性诊断准确率61.9%。认为MR检查椎管内肿瘤具有重要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 例鞍区肿瘤,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MRI) 及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α DTPA) 后的对比增强MRI诊断。结果表明:MRI三维成像清晰显示鞍区肿瘤及其毗邻解剖结构,并可辨别肿瘤的组成成分,因此MRI为鞍区肿瘤术前定位和定性诊断及手术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6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重点分析肿瘤在MRI上的形态、边界、信号特点及增强情况。结果:髓内肿瘤,尤其当肿瘤很小时,其边界不清、三方位成像始终显示脊髓增粗的特点至关重要;在对髓外膜内肿瘤的神经鞘瘤与脊膜瘤鉴别中,观察T2WI的信号强度最有意义,并有其病理学根据;硬膜外肿瘤中,转移瘤最多见,但也有少量良性肿瘤。结论:椎管内肿瘤在MRI上各有特征,MRI有着重要的定位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及附件肿块的诊断价值。采用双盲法,对71例(138个病灶)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的子宫及附件肿块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和B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和B超对肿块定位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虽无显著性差异,但13个直径11.5cm-1.5cm的子宫肌瘤,MRI检出12个而B超漏检10个。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MRI/B超分别为77.54%/55.27%、95.92%/92.86%和85.17%/70.70%,两者间具显著性差异。对恶性肿瘤分期的准确性,MRI达90%。结论:对子宫及附件肿块的定位诊断,MRI和B超均有较高价值,但对直径<1.5cm的子宫肌瘤,MRI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定性诊断和恶性盆腔肿瘤的分期,MRI则远远优于B超。但MRI尚存在价格高,扫描时间长。实时性较差及时某些肿瘤的组织定性仍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21例听神经瘤的MRI表现,讨论了MRI对它的诊断价值,明确了听神经增粗和内听道扩大是该肿瘤的重要诊断依据;提出了MRI增强既可尽快检出小听神经瘤,又可根据强化类型和特点协助定性。  相似文献   

6.
储成凤  向如意 《铁道医学》1995,23(5):286-287
报告了21例听神经瘤的MRI表现,讨论了MRI对它的诊断价值,明确了听神经增粗和内听道扩大是该肿瘤的重要诊断依据,提出了MRI增强既可尽快检出小听神经瘤,又可根据强化类型和特点协助定性。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及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18例椎管内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临床表现,分型及MRI表现进行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分型及MRI表现进行分析。行顺磁造影对其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18例椎管内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临床表现、分型及MRI表现进行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分型及MRI表现进行分析。行顺磁造影对其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了6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改变,MRI定性诊断准确率达86.7%。提出此类肿瘤共同的MRI特征是:(1)脊髓受压移位;(2)蛛网膜下腔不均称;(3)硬膜外脂肪间隙受压变窄或消失;(4)髓外异常信号。定性诊断取决于肿瘤生长方式、部位、形态及信号变化,GD-DTPA增强更有助于微小病变及种植转移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
分析28例经手术证实的髓外膜内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7例,神经纤维瘤4例,脊膜瘤5例,其它肿瘤2例,MRI对髓外膜内肿瘤定位准确率达96.4%。MRI SE序列T2加权像和Gd-DTPA增强扫描图像中病灶中心二是鉴别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依据,但不能鉴别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相似文献   

11.
We observed 1000 cases human tumors by electron microscope, as compared with by light microscope. Result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First, the diagnosis by both light microscope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were the same in 92 per cent of total cases. Second, diagnosis by light microscope was completely changed by the use of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e correct diagnosis was determined only by electron microscope in 4 percent when light microscope failed. Third, although major diagnosis of some tumors by both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was the same, by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diagnosis was extended and supplemented in 3 per cent. Finally, diagnosis was still unclear in 1 per cent. We think that ultrastructural evaluation contributes to diagnosis in 7 per cent of all the cases. Electron microscop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umors, especially, small cell malignant tumors, and pleomorphic malignant tumors, and also in determination of two-directional or 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some tumors.  相似文献   

12.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定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47例中其中听神经瘤26例。脑膜瘤7例,三叉神经瘤6例,胆脂瘤2例,蛛网膜囊肿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动脉瘤,胶质瘤及转移瘤各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95.7%为脑外病变,4.3%为脑内病变。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肿瘤,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CT表现,术前定位,定性准确率为89.4%和72.3%。结论 桥小脑角区肿瘤有特定的好发部位,CT对该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诊断在卵巢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提高卵巢肿瘤冰冻切片的诊断率。方法分析413例冰冻切片诊断的卵巢手术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冰冻切片诊断技术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7.10%。结论冰冻切片诊断技术是临床妇科手术中判断卵巢肿瘤性质,确定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的特点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三期扫描,总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及良恶性肿瘤鉴别方法。结果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平扫以等密度结节为主,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体积大,多见完整包膜结构,动脉期以不均匀或环形增强为主。实性患者动脉期强化形式均为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囊实性患者则以轻度强化为主54.6%(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与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均存在一定特征,可帮助临床诊断提供有用信息,且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实现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压迫式弹性成像(compression elastography,CE)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ARFI)3种超声检查技术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共117个乳 腺肿瘤行常规超声、CE以及ARFI检查,获取乳腺肿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CE的弹性评分和弹性应变率比值 (SR)、ARFI的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鉴别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并评价3种超声 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常规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0%,81.0%,81.7%。弹性 评分法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7%,86.7%,86.3%。SR截断点为3.71时,其诊断乳腺恶 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1%,83.3%,88.4%。VTQ截断点为3.78 m/s时,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 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3%,91.7%,92.6%。ARFI,CE及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CE及ARFI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ARFI的 鉴别诊断效能要优于CE和常规超声。3种技术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6.
何柳  高玉颖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98-100,161
目的分析脾脏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表现,探讨脾脏肿瘤的CT特征。结果恶性肿瘤15例(淋巴瘤9例,转移瘤5例,血管肉瘤1例),表现为脾脏明显肿大,结节多为多发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界不清,钙化少见,淋巴结肿大多见。良性肿瘤8例(淋巴管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炎性假瘤2例),病灶多为单发,偶为多发,边界清晰,脾脏肿大多不明显。结论对于脾脏肿瘤,CT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大多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对143例乳腺肿块进行诊断并将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找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结果良恶性肿瘤在形态轮廓、是否有包膜、回声特征、血流信号、钙化、毛刺样或蟹足样改变、纵横比等指标均具有差异性。结论肿块的形态轮廓、回声特征、血流信号、钙化、蟹足样毛刺样改变等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希中  韩东明 《中原医刊》2006,33(23):15-16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区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 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四脑室肿瘤的MR I表现。结果第四脑室肿瘤以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肿瘤类型与其起源、发病年龄、信号特征关系密切。肿瘤的MR I征象及其起源对于正确诊断非常重要。结论MR I对于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郭关中 《宁夏医学杂志》2002,24(12):725-726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附睾肿瘤的临床资料 ,其中 17例良性肿瘤中 12例附睾肿瘤行单纯切除术 ,5例行全附睾切除术 ;1例恶性肿瘤行根治性睾丸附睾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4个月 - 9年 ,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 ,1例恶性肿瘤术后 13个月死于广泛转移。结论 诊断取决于病史、体检与B超检查 ,必要时辅以针刺活检 ,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在深部肿瘤术中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手术探查或手术治疗的116例深部肿瘤患者采用20-30ml空针,9号注射针头,对手术中暴露的肿瘤组织进行直视下抽吸,抽吸物涂片自然干燥后,进行瑞-姬氏和AgNOR染色,油镜下进行细胞学综合诊断。结果 116例肿瘤患者经术中单纯细胞学形态学诊断为恶性肿瘤65例(56.0%),良性肿瘤51例(44.0%)。与AgNOR染色结果结合后,其术中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78例(67.2%),良性肿瘤38例(32.8%)。细胞学诊断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显著高于术中组织学快速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完全相符56例(48.3%),基本相符60例(51.7%),未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结果,总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 术中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准确率高(达100%),诊断时间短(0.5h左右),并且针吸创伤小,其并发症和假阴性均低于活检。针吸细胞学检查是用于深部器官、组织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临床及时对深部器官、组织肿瘤的正确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