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胰腺纤维化疾病.胰腺星状细胞是纤维化的关键细胞,活化的胰腺星状细胞可分泌细胞外基质促进胰腺纤维化发生、发展.胰腺腺泡细胞坏死和巨噬细胞浸润在胰腺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腺泡细胞坏死后释放多种物质激活胰腺星状细胞可能是胰腺纤维化的启动因素,而巨噬细胞的极化及表型转换可影响胰腺组织的再生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
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胰腺纤维化炎性疾病, 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 缺少早期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2022年, 国内外发表多项高质量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要集中在遗传与环境因素对CP的新认识, 腺泡细胞铁死亡、胞葬和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 星状细胞活化机制及抗纤维化药物筛选, 超声内镜诊断价值, 疼痛综合评估, 胰管结石碎石方式和支架置入方式的对比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梁晓强  章学林  张静喆 《医学综述》2008,14(22):3364-3367
胰腺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而活化的胰腺星形细胞(PSC)是胰腺纤维化发生的始动细胞,也是纤维化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国内外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常见的有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0)、激活蛋白、氧应激及细胞内压力等诸多因素,均可通过各自的作用来影响PSC的活性,最终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TGF-β/Smad信号转导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细胞内信号调节PSC的活化、增殖及胰腺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0引言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胰腺细胞破坏、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腹痛和胰腺外、内分泌功能降低,从而导致脂肪泻、糖尿病。由于CP的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多变,目前尚无特异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因此CP至今仍是困扰医学界的一类胰腺疾病。1慢性胰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CP是一种难以确切定义的胰腺慢性炎症性病变,1963年,学者将胰腺炎症性病变分为急性、急性复发性、慢性复发性和慢性胰腺炎[1]。1980年起根据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所见的胰腺形态学…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胰腺实质持续性炎症,导致腺体广泛纤维化、腺泡和胰岛细胞萎缩,进而使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受损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胰实质的纤维化,伴胰腺细胞破坏。目前普遍认为,NF-KB可通过对胰腺星状细胞(PSCs)的调控参与胰腺纤维化而最终导致慢性胰腺炎的发生。本文就对NF-KB及其与慢性胰腺炎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NF-KB简介、激活及调控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多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硬化、肝纤维化病程中起关键作用。多种信号分子都能导致HSC的活化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尽管不同病因导致肝病的发病机制不同,但肝纤维化发生的共同途径均是HSC。对HSC激活的多信号分子复杂网络系统的研究,可以为HSC的基因治疗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从而使HSC的基因治疗具有高靶向性、高效性和低免疫原性,达到理想的肝纤维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抗纤维化的机制主要涉及抑制胰腺星状细胞活化、调节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降解、减少巨噬细胞极化及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干扰氧化还原反应及调节胰腺微环境等。柴胡桂枝干姜汤、大黄牡丹汤、小柴胡汤等中药方剂,黄芩苷、茯苓酸、人参皂苷等中药有效成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靶点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s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等通路均可干预纤维化过程,抑制或延缓胰腺纤维化。但目前临床应用的一些药物及方剂在循证医学上证据不足,抗纤维化具体机制不明确,而慢性胰腺炎病因不明,机制复杂,胰腺纤维化的研究存在诸多限制,未来可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与慢性肝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扬 《世界感染杂志》2007,7(1):10-12,3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极易慢性化,可演变发展为肝硬化和为肝癌。抗病毒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促使肝病缓解,但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肝纤维化是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肝星状细胞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核心事件,激活途径有旁分泌途径和自分泌途径两种形式。自分泌途径一旦开放,即使没有病因的进一步刺激,肝纤维化仍然能够主动进展,因此病因治疗并不能够完全替代抗肝纤维化治疗。促进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是肝纤维化逆转的中心环节。抗肝纤维化与抗病毒治疗起着协同作用,既有利于病毒的抑制与清除,也有利于肝组织病理损伤的改善与修复,延缓或者阻止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卢连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08-1710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胰腺细胞破坏,进行性胰腺组织慢性炎症以及纤维化为主的病变,多半有胰腺实质和胰管系统的不可逆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反复疼痛、胰腺外分泌功能降低所致脂肪泻以及胰腺内分泌功能降低所致糖尿病CP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尽管近来一项全国多中心CP流行病学调查已表明,目前酒精为我国CP主要致病因素而导致疼痛的机理也较为明确即胰腺组织纤维化缩窄引起的胰管高压和感觉神经破坏两大原因,但对CP本身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甚清楚,加之CP发病率的逐渐升高,如何更有效治疗CP成为一大焦点。  相似文献   

10.
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各种病因所致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酒精性肝病的发展过程中,乙醇和代谢产物乙醛可改变机体氧化还原状态,活化枯否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诱导HSC活化、增殖和胶原合成,形成肝纤维化。本文将对酒精性肝纤维化中HSC活化的机制和相关靶点加以综述,为开发抗肝纤维化药物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239-242
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表现为胰腺实质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慢性炎性改变,胰腺内外分泌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害,腺泡细胞和胰岛细胞萎缩或消失,被大量纤维化组织取代,引起不同程度的胰腺外分泌及内分泌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与CP的发展演变相关,其在胰腺慢性炎症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阐明氧化应激在CP中的作用机制,将对其临床治疗起积极推动作用。本文对氧化应激在CP发病机制中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TGF-β_1和α-SMA在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TGF-β1、α-SMA在38例慢性胰腺炎及2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GF-β1在慢性胰腺炎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胰腺星状细胞(PSC)、腺泡细胞及导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而在正常胰腺组织的腺泡细胞及导管上皮细胞中则不表达;α-SMA在慢性胰腺炎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胰腺血管或导管平滑肌细胞、PSC的胞质中,而在对照组的PSC中几乎不表达.TGF-β1、α-SMA的表达强度,在正常胰腺组织中要明显弱于慢性胰腺炎组织(P<0.01),并且它们的表达强度与胰腺纤维化的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是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过程中的关健因子,而PSC则是产生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细胞;抑制TGF-β1的表达和PSC和活公在抗胰腺纤维化的治疗方面有着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郭志国  辛毅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400-2403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胰蛋白酶原不适当的活化、炎性细胞浸润及胰腺分泌细胞的破坏,若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危及生命。由于发病机制不清,临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缺乏有效方法。胰蛋白酶学说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中前体胰蛋白酶原激活与胰蛋白酶-抗胰蛋白酶的失衡、遗传异质性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揭示胰腺炎是多因素参与的疾病,乙醇与烟草可损伤小胰管及腺泡细胞,但饮酒者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升高并不显著。胰管分泌物可减轻胰腺损伤,缺乏胰蛋白酶原激活的动物模型仍有胰腺炎发生,细胞因子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表达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自噬在胰腺炎性反应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可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并可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促纤维化因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近来研究发现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具有多种免疫细胞的特性,可直接参与肝脏局部免疫调控,而免疫因素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深刻认识肝星状细胞的免疫学特征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胰腺萎缩、纤维化,可出现胰管狭窄、钙化、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等。CP的常见病因包括过度饮酒、基因突变等[1],目前有学者认为吸烟也是CP的独立病因[2]。吸烟可能促进CP的发生发展以及CP相关并发症的形成,增加患者癌变的风险[3]。本文从发病机制、疾病进展、戒烟对CP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吸烟在C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总结。1吸烟在慢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香烟烟雾的不同成分对胰腺的作用机制不同,尼古丁是香烟烟雾的主要成分,其导致CP发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项动物实验表明,尼古丁暴露组大鼠的体重、食物和液体摄入量、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胰腺腺泡细胞出现空泡化、肿胀、细胞固缩和核破裂,  相似文献   

16.
卢平宣 《海南医学》2002,13(9):72-74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 ,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了 ,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肝脏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增多和异常沉积 ,因此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抗纤维化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1 肝纤维化形成的几个重要方面目前认为 ,在各种损伤性因素的始动作用下 ,肝脏星状细胞 (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肝脏星状细胞的激活包括启动和持久化两个阶段[1 ] 。启动是指HSC某些早期结构基因的表达 ,转录的激活及信号分子的产生 ,从而导致HSC形态改变 ,对致纤维化、细胞增殖、收缩的…  相似文献   

17.
陈倩 《世界感染杂志》2006,6(3):264-267
瘦素最初被认为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能抑制食欲,增加耗能。近年来研究发现肝星状细胞也能分泌瘦素,而且肝星状细胞、窦内皮细胞、枯否细胞等肝脏间质细胞均有瘦素受体表达,瘦素通过受体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窦内皮细胞和枯否细胞是瘦素促进肝纤维化的靶细胞,再进一步活化肝星状细胞,而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因此瘦素与肝问质细胞的关系成为肝纤维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诱发的一种临床常见急腹症,其发病机制以胰腺自身消化为核心,在炎症介质、胰腺腺泡细胞钙超载、胰腺微循环障碍等相关机制参与下,导致胰腺水肿、出血和坏死等损伤,或可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是一种以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点的肝内慢性损伤修复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通路。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等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研究结果显示,纤维化过程中多种miRNAs异常表达,并通过对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参与HSC活化、增殖和凋亡过程,介导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探讨miRNAs在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将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思路。本文就微RNA(miRNAs)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相关信号通路关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研究罗汉果甜苷对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病理组织改变及肝脏主要细胞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给予大鼠高脂、乙醇和四氯化碳三种因素建立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罗汉果甜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muscleactin,a—SMA)表达和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罗汉果甜苷对肝组织纤维化病变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可抑制肝脏a—SMA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罗汉果甜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为其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