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5例男性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研究组)及40例非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患者(对照组)的精液常规和精子形态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精液量、pH值、液化时间、密度等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组精子的存活率、活动力及精子形态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可对精液部分参数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对细胞免疫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男性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即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男性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IEF-5评分为(18.65±2.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勃起功能、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6.0%、34.0%,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性功能均较正常男性明显下降,提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严重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及性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精子DNA碎片与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顶体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生殖中心门诊553例男性患者精液标本,采用改良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检测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按精子DFI结果分为DFI〈15%(I组)、15%≤DFI〈25%(II组)、DFI≥25%(III组),同时检测精子密度、总数、(a+b)级精子百分率、畸形率及顶体酶活性,对DFI与精液各项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精子密度及精子总数与DFI无显著相关性;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随DFI升高逐渐降低,III组与I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精子正常形态率随DFI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精子顶体酶活性随DFI升高而降低,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精子DNA碎片指数与前向精子百分率及精子顶体酶活性呈负相关。因此DFI可作为评估精子功能的一个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液中白细胞对精液各主要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质量,根据WHO推荐的方法进行精液常规及精子形态学分析,利用联苯胺法进行白细胞检测,并将患者分为白细胞精子症(〉1×106/mL)和非白细胞精子症(≤1×106/mL)两组。结果:与非白细胞精子症组(rl=152)相比,白细胞精子症组(n=64)的精子密度明显降低[(38.36±23.16)×106/mLVS(47.14±19.70)×106/mL,P〈0.01],活动率明显下降(43.50%±11.49%VS48.17%±10.28%。P〈0.01)。a+b级精子比率明显下降(31.00%±10.64%vs35.87%±10.66,P〈0.01),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明显降低(10.75%±4.40%VS12.31%±3.840/0,P〈0.05),而白细胞精子症组的精液液化异常发生率较非白细胞精子症组明显增高(14.06%VS4.61%,P〈0.05)。结论:白细胞精子症可导致精子密度、活动率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的降低,并可引起精液液化异常发生率的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育男性感染生殖支原体(MG)与精液质量检测的结果,以探讨感染MG对不育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与遗传研究所就诊的383例确诊为不育的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G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54)与未感染组(n=329)。使用核酸扩增试验检测精液中MG RNA;根据《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操作,检测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NR)、精子总活力及精子形态;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精子高DNA可染性指数(HDS)。结果感染组PR及精子总活力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头部缺陷精子百分率、颈部及中段缺陷精子百分率、尾部缺陷精子百分率、畸形精子指数(TZI)及精子畸形指数(S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FI及H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MG会显著降低不育男性的精子活力,对其他精液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精子核成熟度在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0例患不育症的育龄期男性的精液标本,与40例配偶已自然受孕的正常男性精液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组对象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核成熟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评估精子核成熟度在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不育组与正常生育组在年龄、身高、体重、精液体积、精液PH值、精子浓度、精子总活率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不育组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和精子核成熟度显著低于正常生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不育男性的精子核成熟度比正常男性低,在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诊治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CD4^+CD25^+T细胞和NK细胞与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SLE患者治疗前后和11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D3^+T(总T)、CD4^+T、CD8^+T、NK细胞、CD4^+CD25^+T、CD4^+CD25^-T细胞。结果:SLE活动期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导致CD4^+/CD8^+比例降低(P〈0.05),CD4^+CD25^+T、NK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而CD3^+T、CD4^+T细胞、CD4^+CD25^-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患者SLEDAI评分下降而NK细胞和CD4^+CD25^+T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上升(均P〈0.01);SLEDAI评分与CD4^+CD25^+T细胞百分率有相关性(P〈0.05)。结论:SLE存在CD4^+T、CD8^+T细胞亚群分布和活化的异常;CD4^+CD25^+T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且量的变化与疾病活动相关;NK细胞数量虽然也明显降低,治疗后也上升,但量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UU)感染泌尿生殖器后是否会引起射出精液细胞的异常凋亡,精液细胞凋亡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感染部位及炎症程度与精液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而分析解脲支原体感染泌尿生殖器后所致的射出精液细胞凋亡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如何?探讨射出精液细胞凋亡增高是否解脲支原体感染泌尿生殖器后引起男性不育的一个机制环节。方法:用TUNEL法(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荧光素末端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19例泌尿生殖器UU感染的射出精液细胞凋亡率。结果:解脲支原体感染组中,不育患(UUif)的射出精液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生育力正常(UUf)。精子活动度和精子细胞数均与射出精液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解脲支原体感染组(UU )的凋亡率比正常对照组(UU-)高。解脲支原体感染组中,前列腺炎组(UUp)的射出精液细胞凋亡率比单纯尿道炎组(UUur)高。结论:男性不育与射出精液细胞凋亡有关,后与精液质量下降有关。解脲支原体感染泌尿生殖器后引起射出精液细胞凋亡可能是UU感染所致男性不育的一个发病机制环节,UU所致的射出精液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改变精液质量从而引起男性不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门诊患者生殖系统感染与精液参数及流产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男性不育门诊5447例患者按照感染因素(解脲支原体、细菌)分组:阳性组和阴性组。然后比较分组内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相关原因。结果:本研究发现男性生殖道细菌感染可导致精子前向运动率和正常形态率下降,与精液量、精子浓度和精子总数没有相关性。解脲支原体感染能导致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下降,而对精子前向运动率没有影响。男性生殖道细菌及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流产没有相关性。结论: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对生育有不良影响,尤其是解脲支原体及细菌检出率高,对精液参数影响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科学》2015,(3):78-81
目的:了解目前柳州地区孕前不同年龄阶段正常男性精液质量现状。方法:针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孕前保健专科做正常孕前体检的262对准父母中自愿做孕前体检的男性,采用精液自动分析仪分析精液的密度、活力等。用巴氏染色分析精子正常形态。结果:本地区受检262名男性中,精液量平均2.5m L,PH平均值为7.4,精子平均密度50.5×106/m L,精子平均活率38.1%,精子平均活力30.5%,精子平均正常精子形态13.1%。根据年龄分段显示,精子密度和活力、活率无统计学差异,正常精子形态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孕前保健中男性精液质量检查非常必要,特别是超过40岁的准夫妇,不但女性要加强孕前保健,男性的孕前保健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复发性尖锐湿疣(CA)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和感染模式,以及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据纳入标准,选择135例初诊CA患者,将治疗3个月后疣体复发患者81例设为复发组;疣体治疗消失后,随访3个月内未复发患者54例设为治愈组;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HPV亚型;在治疗和随访3个月的截止点采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和治愈组HPV感染均以低危亚型HPV6/11为主。复发组单一亚型感染40例(49.38%),混合亚型感染41例(50.62%);治愈组单一亚型感染36例(66.67%),混合亚型感染18例(33.33%),两组HPV感染模式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2=3.93,P0.05)。复发组外周血T细胞与治愈组比较,CD3+总T细胞[(68.13±8.03)%]降低,CD4+T细胞百分率[(32.42±4.88)%]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38.61±4.19)%]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复发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PV亚型混合感染模式和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异常是促使尖锐湿疣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5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d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D14+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而血必净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血必净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第7d,两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血必净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d,两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必净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纠正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起到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带状疱疹患者血浆可溶型CD100(sCD100)和外周血T细胞中膜型CD100(mCD100)表达变化, 观察外源性CD100对带状疱疹患者CD8+ T细胞的功能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53例以及入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25例。采集受试者静脉抗凝血, 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sCD100水平, 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中mCD100表达。纯化CD8+ T细胞, 比较带状疱疹患者和对照CD8+ 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差异。使用重组人CD100和重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刺激带状疱疹患者纯化的CD8+ T细胞, 观察重组人CD100对CD8+ 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带状疱疹组血浆sCD100水平[(1.12 ± 0.23) ng/ml]低于对照组[(1.31 ± 0.28) ng/ml, t = 2.97, P = 0.004], mCD100+CD8+ T细胞比例(17.41% ± 4.26%)高于对照组(14.69% ...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男性吸烟情况并检测其精液中抗精子抗体含量及精子形态,探讨吸烟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法,研究对象有吸烟习惯的为暴露组,无吸烟习惯的为对照组;其中暴露组根据每日吸烟量再分为A、B、C三组,根据吸烟持续时间分为短期组及长期组。所有对象均在检查前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精液精子抗体含量及精子形态的检查。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X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结果:暴露各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每日吸烟量及吸烟持续时间的研究对象总体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对象TZI为1.26±0.101、SDI为O.91±0.107,暴露组TzI为1.28±0.124、SDI为1.06±0.131,暴露组TZI、SD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暴露组A组及短期组TZI、SD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暴露组别TZI、SD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烟可能会影响男性体内抗精子抗体的含量,增高抗精子抗体阳性检出率,能够会对精子形态造成不利影响,造成精子畸形,从而可能影响男性的生殖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究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年龄与精子DNA碎片率和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年龄将85例男性不育患者分为三组.20~29岁组(n=31),30~ 35岁组(n=28),36 ~ 50组(n=26),采用染色质扩散(SCD)实验检测精子DNA碎片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检测精液常规各参数.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精子DNA碎片率和精子参数在各组的差异及年龄与精子DNA碎片率和精液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精子活力存在负相关关系(r=-2.31,P<0.05),但与精子密度,精子形态和精子DNA碎片无相关性.精子密度与精子形态存在正相关关系(r=0.528,P<0.01),与精子活力存在正相关关系,(r=0.31,P<0.01).精子DNA碎片率与精液常规各参数无相关性.结论: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精子的活力可能降低,并影响男性的生育力,精子DFI与精液常规各参数无相关性.故精子DNA碎片检测可作为精液常规分析的补充,进一步反映男性的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伐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复发情况的影响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76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予六味地黄丸联合伐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单用伐昔洛韦片治疗,2组连续用药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比较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CD4+和CD4+/CD8+比值升高,CD8+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随访3个月时,治疗组复发5例(13.16%),对照组复发12例(31.58%);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复发8例(21.05%),对照组复发20例(52.63%);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复发10例(26.31%),对照组复发26例(68.4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对复发性疱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并能降低GH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在不育夫妇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50对不育夫妇和40对正常生育夫妇血清中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的表达情况及精液分析。结果:不育组男性血清抗精子抗体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抗心磷脂抗体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不孕组女性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中抗精子抗体阳性对精液量、PH值、精子密度及b级精子无影响。精子活率、a级精子、直线运动速度和曲线运动速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精子抗体可降低精液质量;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影响精子活率及精子运动,从而导致不孕不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伐昔洛韦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52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76例。所有患者均服用伐昔洛韦进行治疗,对照组连续服用7d,2次/d,300mg/次,实验组连续服用5d,2次/d,500mg/次。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第1d、第3d、第5d、第7d基于积分的有效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第1d HSV培养阳性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2d HSV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伐昔洛韦的单次用量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效果显著,单纯疱疹病毒在皮损局部的存在时间明显缩短,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