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兆华  张聘年 《四川中医》2012,(12):113-114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依首诊先后顺序将5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采用针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进行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取穴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申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26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6例有效率为80.77%。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治疗失眠其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6例采用针刺治疗,取百会、四神聪、内关、安眠、三阴交为主穴。对照组24例口服心神宁片,5片/次,3次/d。两组均以10d为1疗程,2~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失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柴胡理中汤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心脾两虚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针刺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申脉、心俞、脾俞.每天1次,每周针刺6 d,停刺1 d,1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针刺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柴胡理中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宁神汤2号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宁神汤2号(酸枣仁、远志、柏子仁各20g,珍珠母25g,五味子、石菖蒲各15g,郁金、钩藤各20g,石决明25g,天麻15g,龙骨、牡蛎各25g,朱砂1g),1剂/d,水煎900 m 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治疗组50例针刺(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内关、照海、申脉、太冲、侠溪等),神门、内关、安眠用平补平泻法;四神聪留针过夜;照海、百会用补法;申脉、太冲、行间、侠溪用泻法;宁神汤2号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睡眠状况、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宁神汤2号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配穴取印堂、安眠、中脉、照海、内关、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主穴用艾条悬灸,配穴常规针刺;对照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印堂、安眠、申脉、照海.配穴取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从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睡眠质量指数(PSQI)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王莉  杨洁 《四川中医》2011,(7):125-126
目的:观察以申脉、照海为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试验组采用针刺申脉、照海为主穴,操作时补照海、泻申脉,并随证加减配穴;对照组取神门、内关、安眠穴为主穴,随证加减配穴。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 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睡眠障碍改善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PSQI总分评定试验组治疗前为15.27±3.22,治疗后为7.36±2.27;对照组治疗前为15.41±3.40,治疗后为11.53±3.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泻申脉、补照海为主的针刺方法治疗失眼症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辨证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选用0.30×25mm、0.30×40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患者呈仰卧位,针刺处常规消毒。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阴虚火旺加肾俞、太冲。针后,灸百会、四神聪,40min/灸。1次/d,下午治疗。对照组60例主穴:百会、申脉、四神聪、照海。百会、四神聪平刺0.6寸,得气后,平补平泻;申脉、照海直刺0.5寸,得气后,照海穴行补法,申脉穴行泻法。配穴遵循虚补实泻。30min/次(每间隔10min行手法操作1次)。治疗组60例主穴:内关、神门、三阴交神门直刺,进针约0.5寸,内关直刺,进针约0.8寸,三阴交直刺,进针1.0寸。得气后,平补平泻,配穴遵循虚补实泻法。30min/次(每间隔10min行手法操作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PSQl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70%。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6.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PSQl总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针灸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颈源性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选取百会及双侧颈夹脊、风池、神门、列缺、照海作为针刺穴位,出针后在大椎,双侧颈百劳、心俞、胆俞刺血拔罐;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主穴取神门(双)、内关(双)、百会、安眠(双),配合辨证取穴。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颈源性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照海、申脉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按首诊先后顺序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照海、申脉穴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取穴,取行间、足窍阴、风池、神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6.7%,愈显效率93.3%,对照组痊愈率为40.0%,愈显效率83.3%,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照海申脉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其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0.
调节阴阳跷脉治疗失眠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照海、申脉为主调节阴阳跷脉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以针刺照海、申脉为主调节阴阳跷脉;对照组39例,口服氯硝西泮片。结果:治疗组中,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中,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9.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针刺照海、申脉为主调节阴阳跷脉治疗失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照海,泄申脉”调阴阳跷脉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跷脉针刺组60例采用“补照海,泄申脉”为基本方辨证施治;一般针刺组48例采用一般针刺治疗.12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跷脉针刺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一般针刺组(P<0.05).结论跷脉针刺组疗效优于一般针刺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纳子法结合大接经浅刺与常规针刺法对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76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2例脱落。观察组采用纳子法结合大接经浅刺干预,取穴:合谷、丰隆、公孙、神门、后溪、申脉、照海、内关、外关、足临泣、太冲;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干预,取穴:神门、安眠、百会、三阴交、申脉、照海,结合辨证加减。2组每次留针20 min,隔日1次,均干预8周。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指数(ISI),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记录针刺感受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7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总有效率为89.47%,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干预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2组干预后IS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睡眠维持困难、对其担忧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2组干预后观察组针刺感受度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2组各出现3例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纳子法结合大接经浅刺...  相似文献   

13.
照海、申脉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照海(补)申脉(泻)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照海(补)申脉(泻)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灸治疗失眠疗效观察。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取百会、四神聪、印堂、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照海、中脉穴,并根据不同分型加减穴位,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1例(36.6%),有效15(50%),无效4例(13.3%)。结论:针刺以上诸穴并根据不同分型加减穴位是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方法:将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取神门、内关、百会、安眠、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常规针刺,留针40 min;留针结束5 min后进行头颈部按摩,头部及颈部各按15 min。每日1次,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选穴、刺法及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9.2%,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顽固性失眠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申脉、照海为主穴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患者以申脉、照海为主穴针刺,每次留针4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每次行针3min,15d为1个疗程,治疗2~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单眼总有效率为100%,双眼总有效率80.00%。结论:以申脉、照海为主穴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志科门诊收治的的肝火扰心型失眠症患者29例,采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双侧安眠穴、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结合针刺(双侧神门、四神聪、申脉、照海、心俞、厥阴俞、胆俞),隔天1次,1周3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 d,治疗1~5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9.66%。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胆安眠汤联合针刺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8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温胆安眠汤(党参、白术、远志、乌药各15g,合欢皮30g,胆南星15g,柏子仁30g,茯神、酸枣仁、竹茹各15g),1剂/d,水煎500m L,早晚温服。治疗组30例,眼针取穴:心区、肝区、脾区。体针取穴:百会、神门、内关、三阴交、安眠;常规消毒,眼针30~40号0.5寸,沿皮平刺,平补平泻;体针29~30号1.0寸,直刺,捻转泻法,1次/d,留针30min;温胆安眠汤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睡眠状况、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胆安眠汤联合针刺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对颈源性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颈源性失眠患者93例,按患者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单纯口服舒乐安定治疗,每晚口服1mg。治疗组予以针刺治疗,选穴申脉、照海、后溪、临泣、外关、内关、公孙、列缺,运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留针20min。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32/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3.3%(16/4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对照组效果不明显。结论: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颈源性失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和生活质量,操作方便,适宜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任亚东 《光明中医》2013,28(3):536-537
目的观察针刺申脉、照海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13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试验组采用针刺泻申脉补照海,配合耳穴贴压心、肾、神门,辨证后随证配穴;对照组常规选取四神聪、神门、安眠穴为主穴,随证加减配穴。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睡眠改善总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睡眠改善总有效率为72.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总分评定试验组治疗前为16.13±3.32,治疗后为7.76±2.45;对照组治疗前为15.97±3.05,治疗后为10.28±3.01,两组间治疗后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针刺申脉、照海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眼症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