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竹节参总皂苷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一氧化氮(NO)试剂盒法检测竹节参总皂苷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的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IL-1β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竹节参总皂苷的安全用药范围为≤80 mg·L-1;与LPS模型组相比,竹节参总皂苷各剂量组(0.1,1,10,40 mg·L-1)均能显著降低LPS刺激下RAW264.7细胞NO,TNF-α和IL-1β分泌;竹节参总皂苷各剂量组(10,40 mg·L-1)均能抑制iNOS,TNF-α,IL-1β mRNA表达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初步证实了竹节参总皂苷对LPS致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 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21,(10)
目的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中研究黄精皂苷通过NF-κB/MAPKs信号通路发挥体外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黄精皂苷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Griess试剂法检测NO释放,ELISA试剂法检测细胞释放TNF-α、IL-6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释放ROS的水平,JC-1荧光染色法检测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iNOS、COX-2、p-IKKα/β、p-IκBα、p-p65、p-p38、p-ERK、p-JNK蛋白表达。结果黄精皂苷质量浓度为20、40、80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没有毒性。不同质量浓度的黄精皂苷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导致的NO、TNF-α、IL-6、ROS的释放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iNOS、COX-2、p-IKKα/β、p-p65、p-IκBα、p-p38、p-ERK、p-JNK蛋白表达也有抑制作用。结论黄精皂苷通过抑制NF-κB/MAPKs信号通路来发挥体外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防己水煎液及其不同拆分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防己水煎液及其不同拆分部位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格里斯氏试剂(Griess法)测定细胞炎症反应产生的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防己水煎液及其生物碱拆分组分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炎症因子NO(P0.01),TNF-α(P0.01),IL-6(P0.01),其他组分无明显效果。结论:防己水煎液及其不同拆分部位在浓度小于312.50mg/L的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无显著毒性。防己水煎液及其生物碱拆分组分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NO,TNF-α,IL-6的释放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21,(7)
目的筛选喉咽清口服液(土牛膝、马兰草、天名精、车前草)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 ODS-AQ反相柱分离喉咽清浸膏后,分别用水、10%甲醇、30%甲醇、50%甲醇、70%甲醇、90%甲醇、甲醇、异丙醇进行洗脱。构建LPS(1μg/mL)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以NO释放量为指标来评价浸膏及其洗脱组分的抗炎活性。LC-MS法鉴定相关成分结构,RP-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70%甲醇洗脱组分的体外抑制NO作用最强,IC_(50)为35.25μg/mL,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a,其中后者含量更高,活性更好。竹节参皂苷Ⅳa在0.15~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4.22%,RSD为1.61%,3批样品中其含量均高于0.2 mg/mL。结论竹节参皂苷Ⅳa为喉咽清口服液的主要抗炎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茺蔚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NMR和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的抑制能力来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茺蔚子正丁醇提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4个萜类化合物,含1个新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5R,6S,8R)-5,6-二羟基-二氢猕猴桃内酯(1)、蜜柑苷A(2)、淫羊藿次苷C3(3)、益母草宁素K(4)。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化合物3是首次在益母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是首次从茺蔚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释放,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添加食品级氨基酸将三七Panaxnotoginseng花中普通人参皂苷转化为稀有人参皂苷,并对转化前后提取物的抗炎活性进行比较。方法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不同氨基酸种类、氨基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稀有人参皂苷转化的影响,探讨并分析了转化前后三七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增殖和抗炎活性的影响。结果天冬氨酸是最佳催化剂,在温度为120℃、天冬氨酸为5%、液固比为30m L/g和反应时间为2h时,4种稀有人参皂苷总转化含量为(47.12±0.52)mg/g。转化前后三七花提取物在1.56~200μg/m L,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活性(P<0.05),显著抑制NO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P<0.05)。在质量浓度≥6.250μg/m L时,转化后三七花提取物显著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有更好的抑制作用(P<0.05),NO和IL-6促炎因子的分泌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稀有人参皂苷的转化提供了绿色、安全和高效的转化方法。三七花在转化后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三七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黑种草子总皂苷对炎症介质及ERK/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黑种草子总皂苷的抗炎机制。方法:IFN-γ和LPS协同造成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Griess反应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产量;FRAP法测定细胞总抗氧化能力;RT-PCR检测iNOS,COX-2,IL-1β,IL-6,TNF-α,PPAR-γ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NOS,PPAR-γ,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黑种草子总皂苷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提高细胞总抗氧化能力,下调iNOS,COX-2,IL-1β,IL-6 mRNA和iNOS蛋白的表达,抑制ERK磷酸化,上调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但对TNF-α mRNA表达影响不大。结论:黑种草子总皂苷部分通过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ERK磷酸化来下调i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减少NO的产量,下调COX-2,IL-1β,IL-6炎症介质表达;同时提高细胞总抗氧能力及上调抗炎介质PPAR-γ的表达而发挥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胶囊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身痛逐瘀胶囊(1、5、10、20 mg/ml)处理RAW264.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检测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量以及身痛逐瘀胶囊和12味单味中药水提物干预后RAW264.7细胞释放NO量。结果:身痛逐瘀胶囊作用RAW264.7细胞的安全范围<20mg/ml,与LPS组相比,身痛逐瘀胶囊(1、5、10mg/ml)能有效抑制NO释放,12味单味中药水提物无效。结论:身痛逐瘀胶囊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的炎症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抑制N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61-2163
目的:通过考察糖槭叶多糖(ASP-A)和糖槭果多糖(ASP-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明确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两类多糖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1α(TNF-1α)、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糖槭多糖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炎症因子NO,TNF-1α,PGE2,IL-1β的分泌量。结论:ASP-A和ASP-B在浓度小于200 mg·L-1对RAW264.7细胞无显著毒性,且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NO,TNF-1α,PGE-2,IL-1β的分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分泌的影响。方法:制作高、中、低浓度白背叶根含药血清,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脂多糖刺激生长良好的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细胞上清液中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均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影响;与模型组比较,10%、5%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NO的释放(P<0.05或P<0.01),10%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LTB4的分泌(P<0.05),2.5%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IL-1β的分泌(P<0.05);但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PGE2、TNF-α的分泌无显著影响。结论:白背叶根的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NO,LTB4,IL-1β的释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竹节参总皂苷对高血脂模型小鼠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竹节参总皂苷降血脂的药理活性。方法:腹腔注射75%蛋黄生理盐水溶液0.02mL.g-1建立小鼠高血脂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2个阳性对照组(包括血脂康组及辛伐他汀组)和2个试验组(Z1高剂量组及Z1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高脂模型组给予蛋黄乳溶液和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以CMC-Na混悬,配成混悬药液样品。测定给药后动物血浆中TG、TC、LDL-C、HDL-C的mmol.L-1浓度。结果: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竹节参总皂苷具有一定的降血脂的作用,并呈现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竹节参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竹节参中的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制备竹节参中的皂苷类成分,应用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竹节参中分离得到了5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巨花雪胆皂苷B(1),竹节参皂苷Ⅴ(2)、IV(3)、IVa(4)和Cynarasaponin C(5)。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5为首次从人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采用HepG2细胞株建立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体内实验采用1%CCl4油剂处理Balb/c小鼠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药物组灌胃20 mL/kg竹节参总皂苷,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连续8 d。MTT法观察肝细胞存活状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存活细胞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存活细胞明显增多(P〈0.01)。HE染色镜下观察,药物组小鼠肝组织损伤较模型组明显改善。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TNF-α和TLR4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TGF-β、TLR4、TNF-α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竹节参总皂苷对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七药材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不同规格和部位的三七药材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以人参皂苷Rg1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七药材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波长为560nm。结果:人参皂苷Rg1在0.25~1.25mg范围内,吸收值与含量呈线性关系,r=0.9970,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1.76%(n=5)。不同三七药材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在10.1%~32.7%(g/g)之间,以剪口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最高。结论:测得不同三七药材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存在差别的,含量趋势为剪口>60头>筋条>100头>无数头。  相似文献   

15.
竹节参总皂苷的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优选竹节参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药材中总皂苷的转移率作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用正丁醇萃取合并醇溶丙酮沉淀法纯化得到精制皂苷;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测定其中总皂苷和三萜苷元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提取工艺以药材粗粉10倍量的60%乙醇,浸泡2 h后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3 h最佳;纯化工艺中以正丁醇萃取3次,以85%乙醇充分溶解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4~5倍量丙酮沉淀效果最佳。经纯化后总皂苷可达8348%,其中三萜苷元齐墩果酸可达3830%。结论:本工艺条件对竹节参总皂苷的提取收率高且稳定,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黄酮类成分的抗炎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体外总抗氧化活性、DPPH和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细胞毒性以及LPS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NO抑制的实验对镰形棘豆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HPLC-DAD方法同时测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2’,4’-二羟基查尔酮(1),7-羟基二氢黄酮(2),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3)和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3-O-β-半乳糖苷(4)的含量,其中化合物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化合物1和2具有较好的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的活性,化合物3表现出最强的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结论:化合物1-3的体外抗氧化与抗炎活性与镰形棘豆临床上常用的功效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该植物主要活性和指标性成分,为该植物在质量控制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三七茎叶总皂苷的盐酸水解工艺,提高水解产物20(R)-原人参二醇[20(R)-protopanaxadiol,20(R)-PPD]的产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料液比、盐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对三七茎叶总皂苷水解过程的影响。结果:影响水解的主次因素依次是盐酸浓度〉料液比〉水解温度〉水解时间,优选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盐酸浓度17.1mol·L-1,水解时间90min,水解温度50℃。结论:采用优化后的水解条件能够提高PPD的转化率,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THHta对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及NO的影响,探讨THHta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CCK8法测定THHta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THHta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硝酸还原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更好地控制参草通脉颗粒的质量,对其主要药味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优化提取工艺,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三七总皂苷的提取量及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回流法提取三七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三七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1.5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简便易行,三七总皂苷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20.
小柴胡汤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45%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采用ATP-Lite法测定不同浓度小柴胡汤对体外培养的HepG2增殖的作用,同时利用氧自由基清除能(ORAC)法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以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NO),Griess法测定NO的终产物亚硝酸盐的含量,观察样品对NO生成的影响。结果小柴胡汤在62.5~500mg/L浓度范围内可以显著抑制HepG2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0.7±23.7)mg/L。小柴胡汤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为阳性对照维生素C的1.3倍。小柴胡汤在3.125~50mg/L浓度范围内均可以显著抑制NO的生成(P0.05,P0.01)。结论小柴胡汤具有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及抑制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