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创伤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为DVT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以1 068例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与DVT发生可能相关的涉及患者一般情况、受伤类型、骨折情况及手术情况4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1 068例创伤骨折患者中DVT总发生率为12.0%.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一般情况包括男性、年龄>60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有吸烟史、缺乏锻炼患者DVT的发生率较高;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DVT的发生率亦高于总体水平.不同受伤类型中坠落伤DVT的发生率最高,达45.6%.不同部位骨折DVT的发生率不同,其中股骨干骨折最高,达20.5%.3处以上骨折DVT的发生率为51.7%,2处为14.2%,而单处骨折仅为3.7%.粉碎性骨折DVT发生率显著高于总体水平.DVT发生率随手术持续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术中大量输血或硬膜外麻醉患者DVT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多因素分析发现9个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危险因素数量越多,DVT发生率越高.结论 年龄>60岁、BMI≥25 kg/m2、有吸烟史、坠落伤、3处以上骨折、粉碎性骨折、骨折后休克、手术持续时间>2 h、接受硬膜外麻醉是创伤骨折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金文兰 《武警医学》2012,23(1):85-8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如不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常累及全身各脏器[1].外科大手术后如未采取预防措施者,DVT的发生率为25%[2],急性期内可能并发肺栓塞,病死率20%~30%[3];慢性期多数DVT患者仍将遗留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由于手术相关的DVT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因此必须重视术后DVT的预防与护理.自2004年起我科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笔者对我科2004-01至2010-12共100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仅发现10例术后DVT,现将其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早期诊断. 方法 对62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的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测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发生DVT及无DVT间对相关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讨DVT的早期诊断. 结果 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8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术前,也显著高于未并发DVT组(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显示术后7 d显著性增高(P<0.05). 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血浆D-二聚体和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DVT.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常规指标对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诊行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等血常规资料,并根据术后是否出现DVT将其分为DVT组与非DVT组,分析血常规指标对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 82例急诊行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19例(23.17%)患者术后出现DVT,设为DVT组;63例(76.83%)患者术后未出现DVT,设为非DVT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为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影响因素(95%CI为1.411~7.553、 1.450~5.476,P=0.006、 0.003)。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RBC、 NEU的截断值分别为4.05×1012/L、 6.40×109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腰椎融合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脊柱外科行腰椎融合术治疗患者165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89例;年龄55~78岁,平均64.0岁。其中胸腰段骨折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腰椎滑脱症34例,腰椎管狭窄症51例,腰椎内固定翻修术5例。术后发生DVT的21例患者作为DVT组,其余144例作为非DVT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情况、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凝血四项、D-二聚体、是否使用抗凝药、是否输血和手术情况等一般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DVT组和非DVT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70岁、BMI≥24kg/m^2、输血、卧床时间≥5d、血清TG水平增高是老年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而术后两组患者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和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发生下肢DVT患者血栓均位于小腿远端。结论年龄≥70岁、BMI≥24kg/m^2、输血、卧床时间≥5d、血清TG水平增高的老年患者在施行腰椎融合术后早期易出现下肢DVT。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腰椎融合术后应积极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可达47%;因此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我院自1992-2005年行人工关节置换术460例,有20例并发DVT,发生率为4.34%,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与防治经验。方法将我院21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气腹、肥胖、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术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中熟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间歇性低气压气腹,术后脉冲低压治疗,按摩,早期下床活动及高危人群预防性用药均有助于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下肢单一骨折后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率与骨折部位、血管位置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收治1 107例下肢单一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38例(39.6%),女性669例(60.4%);平均年龄68.1岁(18~91岁)。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双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并分析不同静脉部位DVT与围手术期症状性肺栓塞(PE)的相关性。结果 1107例中发生DVT 789例(71.3%),术前确诊326例(29.4%),其中近端DVT 42例(3.8%),远端284例(25.7%);术后确诊463例(41.8%),其中近端DVT 65例(5.9%),远端398例(36.0%)。术后DVT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41.8%vs.29.4%,P<0.05),远端静脉DVT发生率显著高于近端静脉(61.6%vs.9.7%,P<0.05)。术前骨折同侧下肢和骨折对侧下肢DVT发生率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双侧下肢DVT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13.6%vs.3.3%,P<0.05)。术前骨折对侧下肢近端静脉DVT发生率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骨折对侧下肢近端静脉DVT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15.7%vs.4.7%,P<0.05)。症状性PE发生率为1.4%(16/1107),近端静脉DVT患者PE发生率显著高于远端静脉DVT患者(11.2%vs.0.6%,P<0.05)。结论下肢单一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率高于术前,尤其是术后双侧下肢DVT发生率升高。DVT主要位于远端静脉、且症状性PE发生率较低,但近端静脉DVT患者的症状性PE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手术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认识,加强对骨科高危人群的预防及护理,降低DVT的发生率.现就预防及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有无下肢DVT形成,并统计各类骨折DVT的发生率,对DVT(+)组与DVT(-)组,术前制动时间≥7 d组和术前制动时间<7d组,男性与女性,高龄组与低龄组患者的D-Dimer浓度及DVT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肢骨折总的血栓发生率为12.3%.骨盆骨折中DVT发病率最高(28.57%),足踝部骨折较低(1.54%),创伤后D-Dimer在DVT(+)组的浓度(1527±373)μg/L高于DVT(-)组的(552 ±262) μg/L(P <0.05).结论 下肢骨折DVT的发生率为12.3%.高龄、高凝因素、卧床时间大于7d、吸烟史为DVT的危险因素.D-Dimer浓度正常对排除DVT具有重要意义.且卧床时间等因素对其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创伤后手术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未采取任何护理干预措施的情况下,脊髓损伤(SCI)患者并发DVT的几率高达81%[1].血栓的形成不但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增加患者的生存风险,加重护理工作量及护理难度.现将脊髓损伤并发DVT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方法:分析128例患高原红细胞增多并在我科行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科自2002年至今共收治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胆囊结石患者128例,均行LC手术,其中3例并发DVC,发病率为2.3%。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及其他部位栓塞。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静脉血流淤滞、血液呈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易损伤。而这些因素是导致DVT的主要原因。故对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在LC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瑜婷 《西南军医》2010,12(6):1262-1263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导致成人骨科手术后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发生DVT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疗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而且也给其带来痛苦,甚至会发生致命的肺栓塞、脑栓塞.所以对DVT的防治尤显重要.本文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2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预防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DVT甚至会影响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供血不足。若发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病死率较高。临床上下肢骨折患者DVT的治疗和康复策略均有其特殊性。创伤骨科患者并发DVT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预防和治疗DVT的最佳措施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更新了一系列血栓防治指南,但临床上对于不同创伤骨折患者DVT的防治方式仍有不少疑惑。因此,笔者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广大专家的临床经验基础上,针对创伤骨科患者DVT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方案进行总结,就下肢DVT的诊断、评估、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制订本共识,为创伤骨科患者下肢DVT的处理提供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且简便易行的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通过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的2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血栓清除率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缓解,患健肢大腿周径差由术前(4.5±0.6) cm下降至术后(1.0±0.4) cm(P<0.05).尿激酶平均剂量(18.4±3.1)万U,平均溶栓时间(4.2±0.7)h.19例DVT完全清除(>90%),2例大部分清除(50%~90%),1例部分清除(<50%).术后6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血红蛋白尿,经补液水化后当日缓解,无肺栓塞、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DVT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产后急性期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腔静脉滤器联合手术取栓治疗的疗效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产后单侧下肢急性期DVT行腔静脉滤器联合手术取栓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成功行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手术切开取栓,3例因髂静脉近端血栓闭塞严重无法开通,股静脉切口远端成功行手术取栓,术后拔除腔静脉滤器.本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8.1%,无死亡及新发肺动脉栓塞病例.随访3~36个月,1例髂静脉狭窄病例于球囊扩张3个月后复发,再次手术置入髂静脉支架后患肢肿胀明显减轻.结论 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手术取栓治疗急性期产后单侧下肢DVT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01~12期间1 285例下肢骨折病人,分析DVT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在1 285例下肢骨折病人中,确诊DVT38例,发生率为2.95%.其中术前发生DVT 14例,发生率为1.09%;术后DVT发生24例,发生率为1.86%.结论:加强下肢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减少DVT形成,避免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髋关节置换(THA)和膝关节置换(TKA)是目前临床上开展最多的两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THA和TKA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0%~50%,可引发致死性的肺血栓栓塞(PTE),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3].本研究对2010-2015年在成都军区机关医院行THA和TKA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DVT的风险因素,旨在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烧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及其特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烧伤并发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37 ~67岁,中位年龄46.1岁;火焰伤9例,电击伤2例,热液伤2例;烧伤面积为1%~88%,平均(37.08±30.60)%;11例伴发下肢烧伤,其中8例双下肢烧伤;5例伴发吸入性损伤;烧伤后13~72 d发现DVT,平均(38.69±16.83)d.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介入手术技术均获成功(13/13).3例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10例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分别接受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及抗凝治疗;7例留置溶栓导管接受接触溶栓,4例静脉溶栓,2例未溶栓治疗.未发生有症状的肺栓塞.介入治疗有效率为84.6%(11/13).结论 介入治疗烧伤后DVT安全、可靠,但在穿刺点选择、是否留置溶栓导管方面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介入性溶栓治疗33例下肢DVT患者,其中10例患者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溶栓抗凝治疗.23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和同期患侧股髂静脉开通术.结果 随访33例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和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23例患者下肢DVT完全溶解,10例部分溶解.结论 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