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三调说     
新三调说高守莲,季耀炬,朱金才气功修炼有三调──调心、调身、调息之说。此三调都属于诱导调控。诱导调控与自然调控、自由调控才构成气功修炼的全过程,此为新三调说。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气功是人体生命信息的自主调控工程,所以古称“导引术”。凡生命体无不在一定环...  相似文献   

2.
导引养生学源远流长,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导引术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医疗保健体操。通过对1973年出土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导引图》部分术式及后世创编的导引术部分术式机制的分析,阐明有着悠久历史的导引术对今天人们的健康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导引术,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主动性修炼和调摄手段,实现正骨柔筋、行气活血、平衡心身等作用来防治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法。导引术的历史十分悠久,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养生术、治疗法,也是中医学的精华和核心内容。中医学导引术用于养生治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现代的研究也证实,导引术在防治伤科病、心身疾病、老年病和疑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在中医学发展充满挑战的今天,导引术这个历久弥新的治病养生"秘密武器"值得发掘发扬。  相似文献   

4.
练功之前适当“充电”。现代的医疗气功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以有无肢体动作划分为动功和静功;一种以“三调”(调身、调息、调神)的侧重不同,划分为动作导引、呼吸导引、意念导引和混合型导引。与药物、手术、针灸等方法不同的是,在气功医疗中,患者处于主动地位,在学习、体会、锻炼中达到自我“身心”调治的目的。但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一定要遵守气功医疗常规,符合客观规律,千万不能盲修瞎练。气功医疗的对象是某些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他们难免会有些悲观、消沉,这不仅有碍健康的恢复,也会影响气功的锻炼…  相似文献   

5.
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多表现为心力衰竭,康复运动在慢性心衰治疗中被国际上各大指南列为IA的推荐,中医导引术作为中国传统疗法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邃的医疗哲理和生命科学理论基础的中医导引术,不仅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与西医运动处方相比,中医导引术强调动静结合,注重天人合一,注重"调身、调息、调心"的特点,并且运动动作简单易行,现对中医导引术的应用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做以浅谈。  相似文献   

6.
气功实质上是一种意识调控技术,是意识调控人体系统、人天系统功能态的技术。所以在中国古代叫心术、意识功,在印度叫瑜伽心术,瑜伽是天人相应的意思。所谓导引,也即用意念导引的意思。气功三调,调心、调息、调形,关键在调心,因为调息、调形也要通过意识去调节控制。而又称其为气功,是因为意识调控主要是调控人体生物电、生物光、生物能的运行,古人所谓元气、精气、气光、气血的运行,即所谓行 。中国古代意识调控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比现代西方心理调节技术、催眠术、精神疗法要高出一个层次。但由于长期秘密流传,或依附于…  相似文献   

7.
三卧式气功穴位压迫疗法邓金泉我早年学过医疗武术气功。在北戴河疗养期间,向刘贵珍老师学了养生导引术等功法,后来又学过中医、佛、道气功调气法等等。在与自身的疾病斗争中,我摸索出三卧式气功穴位压迫疗法,经人本及数十位患者实践,确有疗效。故而公开介绍。一、俯...  相似文献   

8.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对于生命整体认识的重要学术思想,体现了生命活动过程中形体与精神统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从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的角度浅析孙思邈《千金方》导引养生思想,总结孙思邈在导引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贡献,从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介绍《千金方》的导引实践方法,阐明了《千金方》导引中形神一体观在祛邪防病和养生保健中的特色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头前倾、含胸、翼状肩等一系列体征为上交叉综合征(UCS)的典型表现,不良的身体形态可影响胸廓功能,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睡眠质量。马王堆导引术作为民族传统养生术,注重调身、调息、调心,即三调合一,以循经导意、形意相随为主要特点,利用肢体的前俯、后仰、侧屈、拧转、提落和开合动作锻炼,舒缓肌肉、调和气血。此文就马王堆导引术中的第一式挽弓、第四式龙登、第七式鸱视对UCS的作用展开探讨与动作剖析,以期为传统运动康复治疗UCS提供新的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绿色疗法日益兴盛,传统导引术在当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古籍文献中的导引内容进行挖掘,阐述其现实意义,是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继承和发展的基础;用现代实验方法研究传统导引术的作用与价值,是促进其临床应用的又一理论基础;传统导引术种类繁多,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既可针对疾病进行治疗,又可预防疾病发生,养生保健;传统导引术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3个环节中,均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秉杰  王珊珊  孙灵芝 《新中医》2020,52(7):173-176
作者从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入手,论从道家养生文化与调气的历史价值看导引的现代社会作用。从养性与养生、道德与养生、调气与养生三方面梳理了道家养生文化、调气(导引)的内涵及其关系。认为养生关系人的一生,人只有顺从天地之道,行为举止适应环境,才能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健康快乐,减少疾病,尽享天年,提高生命质量。道家调气(导引)的方法自成体系,是道家养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资借鉴,挖掘拓展导引的现代社会作用:树立全面的健康理念;倡导正确的价值追求;践行合理的生活方式;缓解沉重的医疗压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国外的麦肯基疗法及国内的中医导引术均为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麦肯基疗法主要通过姿势调整、呼吸训练及心理暗示等来使机体恢复自然状态以缓解或祛除疼痛,中医导引术则通过调身、调息及调神以促进气血周流、脏腑调和、经络畅通,从而使疼痛得以缓解或祛除。通过对比分析二者在练习上的异同点,发现其各有所长,可将二者进行优势互补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导引释义     
导引释义南京中医学院杨杰导引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祛病健身方法,渊源流长,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一极其宝贵的财富。纵观近年来的气功动功,亦多取材于导引术。而导引之术多散在道医两家典籍中,还没有人对之进行深人、系统的整理、研究。时至今日,还没形成导引学,导...  相似文献   

14.
《诸病源候论》导引法有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基础,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然而对其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从《诸病源候论》高频使用的急、极势入手,对其导引法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的调身操作具有两个特点,在动作力量上,强调动作的的强度,在操作方向上,要求动作幅度的最大化,其结果是,调身操作具有类似肌肉静力性锻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医导引术及其应用于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历史悠久,现代研究也证实,导引术在防治耳鼻喉科疾病方面有着显著效果。然而,在耳鼻喉科疾病发生率与民众对生活质量和疗效关注度日益升高的今天,导引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潜力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亟待深入挖掘、整理,运用于临床。该文基于文献检索基础,立足于中医导引术的古籍与现代研究,梳理中医导引术起源与发展脉络,总结和挖掘可用于耳鼻喉科的常用导引方法。导引术的广泛运用可以使患者在治疗中由被动治疗状态转化为主动积极的治疗状态,拓展中医耳鼻喉科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文物考古界将部分出土秦汉陪葬俑命名为"导引俑",主要有重庆巫山麦沱汉墓导引俑、山东阳谷县吴楼汉墓导引俑、河南济源出土导引俑和湖北江夏流芳东吴墓导引俑等。导引俑从出土实物的角度丰富了对古代导引术的认识,但在认定和研究方面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7.
调身、调息、调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操作内容。形形色色的气功功法均由此三调所组成,其区别只是三调的组成搭配不同,但三调缺一不可。气功锻炼所要求的气功境界是三调操作融为一体的境界,其过程即是从三调入手而步入三调合一境界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对《诸病源候论》导引法进行系统整理基础上,针对失眠的病因病机,精心挑选适合的导引条目,编创了一套治疗失眠的导引功法。该导引法共有3节正功:三调放松、摩腹和气、握固培元。并从导引原文、导引操作、技术要领和功理阐释4个方面,对每一节导引法进行详细说明。此为古法今用的尝试,体现了传统中医养生治未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分析研究《诸病源候论》中导引法调理脾胃功能的相关条文,结合练功体会,归纳《诸病源候论》调理脾胃导引法中的六个操作特点,即三调合一、腰背适度紧张、腹部放松、躯干往复运动、重视呼气、一症一方。  相似文献   

20.
呼吸吐纳法是《诸病源候论》导引法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其方法与动作要领,对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诸病源候论》不息、散气等呼吸吐纳的方法与作用,呼吸与导引动作、存想配合及其意义。阐述五脏病候与"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的关系,以及六字诀的作用及其五行归属。提出调身、调息、调神三调合一是呼吸吐纳法的核心,指出呼吸吐纳在治未病、防治亚健康状态、辅助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