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经》规范的24脉中,有革脉无牢脉。并在革脉名下的夹行小字中说:“《千金翼》以革为牢。”对于革脉与牢脉的认定,《脉经》以后的诸家,争议不一,实际上,在脉学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革脉,并非是按之如鼓皮。革脉与鼓皮纠缠在一起,是元代医家滑伯仁、朱丹溪等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查找古代有关维脉的论述,研究维脉病机特点及维脉药考,归纳总结古今医家的经验,阐述维脉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金栋 《光明中医》2010,25(1):94-96
诊脉测知男女,首见于中医第一部脉学专著晋.王叔和《脉经》。据《脉经》之旨凡是脉象表现为左侧"疾、尺脉偏大"等则诊为男;而右侧"疾、尺脉偏大"等则诊为女,即"左大顺男,右大顺女"。此乃源于"男左女右"之说,而其说实系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取象比类推演而来。明清以前的医家,皆遵之而很少有人对其准确性提出质疑。至明清时期的医家如张介宾、王孟英等,始有质疑者。通过检阅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并结合自己的临症经验后认为,脉诊测知男女的准确性值得怀疑,不足为据。  相似文献   

4.
王鑫  聂维辰  陈锐 《吉林中医药》2021,41(4):436-439
伏脉、牢脉、沉脉、三者皆属于六纲脉之沉脉类,本文从脉象特征、临床意义两方面分析三者阴阳属性、主病特点和脉位特征,精确判断伏脉、牢脉、沉脉三者脉位,仔细辨别三者异同,为临床诊疗提供先机.  相似文献   

5.
"独取寸口"是近2000年来中医诊脉一直沿用的主流脉法.多年来各医家均将其作为审阴阳、辨脏腑、论虚实、断病机与定治则的主要依据,是古代医家千百年临床脉诊实践的科学总结,亦是独具优势、值得进一步发掘的中医最重要的诊断技法.文章拟从"独取寸口"脉法形成、定位的传统认识以及生理、病理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依靠现代科...  相似文献   

6.
金栋 《西部中医药》2009,22(12):4-5
代脉属28病脉之一,是一种间歇脉,而张景岳认为代脉有至数之代、脉形之代和气候之代之分;并认为代脉是脾之真脏脉,表现为乍数乍疏等.根据<内经>之旨义及历代医家有关脉象观点,对代脉及景岳之代脉给予详细辨析.  相似文献   

7.
浮脉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脉象 ,一般浮脉多主表证 ,亦主里虚。但就目前临床所见的浮脉来看 ,属于表证者较少 ,可能与一般的表证患者因病情较轻不来就诊有关。而属于里证者居多 ,应予注意。现就浮脉的形态及所主疾病论述于下。1 浮脉的形态关于浮脉的形态 ,历代医家做过许多论述 ,其中以《脉经》所论最为准确 ,即 :“举之有余 ,按之不足”。这一论述比较详细地说明了浮脉的形态。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也做过许多描述 ,但大多是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而没有提出相反的意见。如《濒湖脉学》“浮脉唯从肉上行”亦是指脉象表浅而言。《医灯续》“…  相似文献   

8.
脉诊为中医独具特色的诊察方法。根据两手寸关尺的脉形、脉力、脉率、脉势等可明辨疾病病位病性、推测其预后吉凶。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探讨了"尺以候肾"的临床意义,指出"沉以候肾"需和"两尺候肾"结合起来,方对肾有明确诊断价值。尺脉以沉而软滑为平,与之不符即为肾病。古代医家常把尺脉异常作为疾病定位在肾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古人言"脉可通神",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中独特的诊断方式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从《黄帝内经》出发,追溯中医脉诊由遍身诊法到"独取寸口"的脉诊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探索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使用的诊脉方式及具体脉诊部位。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仲景脉法是《黄帝内经》的遍诊法到《脉经》寸口脉法的过渡;历代医家对"少阳脉"的具体位置的提出与探讨;现代临床上"少阳脉"的诊断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历代医家的文献,认为张仲景"少阳脉"的具体位置为耳部颌厌部位的两额动脉;少阳脉对于小便不利、经水不通的水气疾病有诊断意义。遍身诊法在现代临床上依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曲锋  刘彦廷 《山西中医》2005,21(5):58-59
脉诊是充分体现中医诊病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在中医诊断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充分携带着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脏腑功能变化的窗口,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擅长候脉诊病[1].几千年来脉诊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研究而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时至今日仍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诊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