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发病年龄及其与心肌肥厚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4年来收治的42例HCM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CM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2.1岁,50岁以上病例超过83%,且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IVST/左室后壁厚度均明显小于50岁以下者。结论 近年来HCM发病年龄呈现老龄化趋势,随年龄增长心肌肥厚程度反而减轻,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液粘度与左室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粘度和左室心肌重量进行了检查和对比分析.结果 有LVF的EH患者的全血粘度和血浆比粘度明显高于无LVF者,二者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Ⅱ、Ⅲ期EH患者的血浆粘度明显高于Ⅰ期患者,二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全血粘度虽然Ⅱ、Ⅲ期EH患者高于Ⅰ期患者,二者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粘度是总外周血管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粘度增高,总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导致EH患者的左宣心肌代偿性肥厚.  相似文献   

3.
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由于室间隔异常增厚使得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叶前向运动(SAM征)与室间隔的贴靠造成流出道梗阻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射血量减少,产生晕厥、活动时胸闷、胸疼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猝死。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科共收治HOCM患者10例,均予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27~56岁,平均42.5岁。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劳力性呼吸困难、晕厥等。服用β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左室肥厚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入选21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并脑卒中组109例,高血压组103例.入选病例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Sokolow-Lyon电压值>4.0 mV(男)或>3.5 mV(女)诊断为左室肥厚.结果 高血压并脑卒中组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为30.3%,高血压组左室肥厚的发生率为1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左室电压值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在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左室肥厚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生的风险,OR值为2.283(95%CI=1.145~4.552)(P <0.05).结论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增高.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左室肥厚预示着脑卒中发病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组织向量成像技术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舒张顺序。方法:选择16例健康志愿者及临床确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例,应用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评价心内膜及心外膜的舒张顺序。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心内膜及心外膜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肥厚型心肌病组心内膜峰值应变的达峰时间等于或早于心外膜。达峰时间的差值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速度向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心肌心内膜及心外膜心肌机械做功和舒张运动的顺序,为早期发现舒张功能异常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陈海波  赵统兵 《河北医学》2003,9(7):619-620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 1)与HCM心室肌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 3组 :正常对照组 (n =2 9)、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 (n =2 6 )和HCM组 (n =18)。以超声心动图测算左室重量指数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 - 1水平 ,比较 3组血清IGF - 1水平 ,分析IGF - 1水平和心室肌肥厚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血清IGF - 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但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血清IGF - 1与左室重量指数高度相关 (r =0 .91,p <0 .0 1)。结论 :IGF - 1可能参与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24例肥厚性心肌病,对其肥厚的部位以及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①肥厚性心肌病根据心肌肥厚部位的不同,可以分成室间隔肥厚、心室中部肥厚和心尖肥厚三种不同亚型;②由于心肌肥厚部位的不同,三种亚型之间存在显著不同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征;③梗阻型室间隔厚度与非梗阻型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梗阻型心肌肥厚的范围可能较广;④二维超声心动图是确定心肌肥厚部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心肌运动指数(MPI)与心肌速度梯度(MVG)联合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 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分别对23例HCM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者左室舒张功能进行分析,并计算出MPI和MVG.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MPI明显增大(P<0.01)、左室后壁舒张早期MVG明显降低(P<0.01). 结论:MPI与MVG评估HCM患者左室功能,不但能反映HCM患者左室整体功能,而且能定量评估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应变成像(S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长轴方向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获取18例HC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心尖左室长轴、心尖两腔、心尖四腔的心肌应变曲线,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室各节段水平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ε)。统计并比较两组左室各节段出现收缩后应变(PSS)节段数及幅度值。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的E峰、A峰,计算E/A值。结果HCM组各节段水平的sε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绝大部分节段PSS的绝对值大于正常组(P〈0.05)。LVEF和E/A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SI能定量评价HCM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心电图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诊断,方法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60例,高频心电图阳性率为70%,心电图阳性率为50%,高频心电图切迹明显增多,提示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所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等心脏事件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QT离散度 (QTd)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肥厚程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2 5例 ,正常对照组 2 4例。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计算左室重量 (LVM ) ,记录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同步 1 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间的QT间期计算QTd、QTcd ,比较QTd、QTcd与左室重量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①肥厚型心肌病组LVM、QTd、QTc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30 5 .2± 94.1 g与 1 50 .6± 32 .8g ;80 .2± 1 6 .5ms与 35 .6± 7.6ms ;86 .4±1 7.5ms与 40 .7± 9.1ms,P均 <0 .0 1 ) ;②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LVM、QTd、QTcd明显高于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分别为 375 .4± 91 .6g与 2 72 .2± 77.3g ;93 .8± 1 5 .8ms与 73 .8± 1 2 .8ms,P均 <0 .0 1 ,98.1± 1 7.7ms与 80 .8± 1 4 .9ms,P <0 .0 5) ;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LVM与QTd、QTcd显著相关 ,r分别为 0 .72 4 7和 0 .6450。结论 :肥厚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是导致QTd、QTcd增大的主要原因 ,可作为反映心肌复极弥散程度的指标 ,QTd、QTcd的增加可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左心室纵向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应变成像模式下 ,对 18例HCM患者和 17例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不同水平心肌节段在长轴方向上的应变曲线进行分析 ,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HCM组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室壁节段 (P <0 .0 5 ) ;室间隔中段局部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分别与室间隔厚度以及IVS/PW比值具有相关性 (r1=0 .76 2 ,r2 =0 .6 70 ,P <0 .0 1)。结论 HCM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受损 ,且左室形态学异常与局部心肌功能的异常具有相关性 ;应变成像能够定性、定量地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郭航远  王建安  鲁端 《浙江医学》2003,25(4):220-221
心律失常是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 (HOCM)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A)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 ,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是最为实用的诊断手段。现总结5例患者PTSMA前、后心电图检查结果。1.1一般资料正规药物治疗后仍有明显症状并愿意接受PTSMA术的HOCM住院患者5例 ,其中男性3例 ,女性2例。年龄28~50岁 ,平均39岁。所有患者均长期服用β 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48~72h以上。1.2方法局部麻醉下完成PTSMA术后 ,手术过程中监测Ⅰ、Ⅱ、Ⅲ、aVF及V 1导联心电图 ,术中使用类似PT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32例为A组,并选取同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2例为B组,均行心电图监测,比较2组12导联心电图Tp-e间期指标、心电图离散程度及T波倒置、Q波异常和ST-T段压低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aVR、aVF、Ⅱ及V6导联的Tp-e间期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QTd、QTmin及QTmax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Q波异常及非对称性深大倒置伴正向超射样T波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波倒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鉴别诊断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具有较高的价值,通过Q波异常、非对称性深大倒置伴正向超射样T波、心电图离散程度及aVR、aVF、Ⅱ及V6导联的Tp-e间期进行判断,提高鉴别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HCM )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 79例HCM患者分别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 ,对照分析危险与非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左心室肥厚程度、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与舒张功能情况。结果 危险与非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舒张功能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0 .0 5 ) ,梗塞型的危险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多于非梗塞型 (χ2 =4.2 0 ,P <0 .0 5 )。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流出道梗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组织多普勒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二尖瓣环6个节段运动速度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DI技术,对17例符合1995年WHO/ISFC诊断标准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二尖瓣环6个节段舒张期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升高、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降低、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之比(E/A)增大(P<0.05).TDI二尖瓣环6个节段测量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之比(Ea/Aa),不论E/A呈何种改变均明显降低.结论:TD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6个节段舒张期运动速度可以无创性的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肥厚型心肌病 (HCM)与高血压性心脏病 (HHD)在病史和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 ,但在超声表现上仍有相似之处。为了了解彩超对二者的鉴别诊断 ,现将 2 3例 HCM与 31例HHD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对比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HCM组 2 3例 ,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 19~ 5 4岁 ,平均 38.3岁 ;HHD组 31例 ,男 2 3例 ,女 8例 ,年龄 35~ 6 8岁 ,平均 5 5 .8岁。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 [1 ]。两组均排除主动脉狭窄性疾病。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使用 SSH- 6 5 A及 HP- 2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18.
19.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遗传性心肌病之一,临床上相对少见,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无特异性,诊治困难,预后差,且易发生较严重心律失常,约50%病人发生猝死(SD)[1,2]。故临床医生应加强对HCM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改善预后。1 病因与病理生理1-1 病因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若同时伴高血压时,高血压可能仅为触发因素而非病因[3,4]。HCM可能是导致幼年儿童及青年运动员SD的主要原因,应对其直系亲属进行随访,因为发生在HCM多是致命性的。由于HCM的典型超声心动图(UCG)表…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 (LVH)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它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总结了10 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自 1995年 2月~ 1999年 11月在我院住院的 10 6例高血压患者 ,男 6 1例、女 45例 ,年龄 40~ 78岁 ,平均(5 6 3± 12 7)岁 ,病程 1~ 2 6年 ,平均 (8 1± 3 5 )年 ,Ⅰ期 47例 ,Ⅱ期 5 1例 ,Ⅲ期 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7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 ,并经系统性检查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束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