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1999年广东省乙脑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高 ,后遗症重。东南亚地区及我国除西北三省为非流行地区外 ,余均有不同程度流行 ,广东省为高发区之一。为配合广东省逐步将乙脑免疫纳入常规计划免疫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现收集广东省 1 998~ 1 999年乙脑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广东省各市、县 (区 )传染病月报表、年报表、粤卫防计免统表及基层调查材料等。人口资料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局。2 结果2 .1 概况广东省年均人口 730 0万 ,地处亚热带 ,雨量充沛 ,常年气温较高 ,夏秋季 (5月~ 9月 )气温达 2 0℃~ 36℃…  相似文献   

2.
2005-2008年浙江省仙居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方法按《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进行乙脑病例、疑似病例、宿主动物、蚊虫媒介及健康人群监测。结果仙居县2005-2008年监测疑似病例137例,实验室确诊乙脑10例,发病率为0.52/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均在7岁以下,发病时间集中在7月,有完整乙脑免疫史的1例;6月开始蚊密度进入高峰季节,三带喙库蚊是仙居县的主要蚊种之一,占捕获蚊虫总数的43.5%,2007年从捕获的蚊虫中分离到2株乙脑病毒,人群发病时间与蚊虫媒介密度升高相一致;宿主动物猪的乙脑总感染率为67.4%,猪乙脑感染率进入高峰季节比人群发病早1个月。结论仙居县广泛存在乙脑流行的自然因素,是乙脑的流行区,消灭乙脑免疫空白是防止和减少乙脑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开展乙脑监测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1~2]。江苏省虽不属乙脑高发地区,但乙脑病例仍时有发生[3],因此对乙脑病例的监测工作仍不容忽视。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06年疾病监测系统中江苏省乙脑病例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结果2.1发病情况2006年共报告乙脑病例83例,发病率0.11/10万;死亡5例,死亡率0.01/10万;病死率6.02%。未出现乙脑暴发疫情。2.2地区分布病例主要发生在苏州(30例)、常州(1…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4,10(4):252-253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除西藏、新疆、青海 3个省、自治区外 ,其余省份均有流行。自 2 0世纪 70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使用乙脑疫苗后 ,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 ,基本控制了全国范围的流行。分析近 5年全国乙脑疫情 ,每年报告病例80 0 0~ 12 0 0 0例 ,局部地区爆发或流行时有发生 ,5 0 %以上病例集中在贵州、重庆、四川、陕西、云南、河…  相似文献   

5.
低温条件下蚊虫孳生及其活动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低温下蚊虫孳生及其活动情况,在野外气温低于摄氏13℃的自然条件下,观察了蚊虫的孳生、羽化,飞迁和吸血等。结果:水中孳生的主要是以幼虫形式越冬的蚊种,蚊虫的羽化率较低,但仍有蚊种吸血,群舞交尾,许多蚊虫的栖息场所正是其越冬场所;与以成蚊形式越冬的蚊种相比,以卵或幼虫形式越冬的蚊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更广泛,耐受性更强,吸血的蚊种更多。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媒介蚊虫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部分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等后遗症。现将宁波市鄞州区2000~2007年乙脑病例的随访调查简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来源根据传染病报告资料,收集实验室诊断和临床诊断乙脑病例信息、免疫史信息,发病时临床资料来源于原个案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7.
乙脑病毒的传播与越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晓 《山东卫生》2006,(11):60-6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主要是由媒介昆虫蚊虫传播乙脑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被国家列为乙类传染病。目前已有疫苗可供预防,但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乙脑在我国分布很广,危害大,备受广大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蚊虫其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因此欲证明和推断某种蚊虫为乙脑自然传播媒介是困难的。乙脑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带病毒的家禽和家畜,而猪是人类最主要的传染源。预防乙型脑炎的关键是灭蚊和注射乙脑疫苗,同时加强家禽畜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以脑实质炎性改变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内乙脑主要在亚洲流行,我国是乙脑的高发区,夏秋季为发病季节高峰。分析近几年全国乙脑疫情,50%以上的病例集中在贵州、重庆、四川、陕西、云南、河南6省(直辖市)[1]。该病起病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症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常伴中枢性呼吸衰竭。乙脑有病死率高(5%~35%)、致残率高(33%~50%)、后遗症严重(30%~50%)[2]的特点是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入夏,身边蛰伏已久的蚊虫开始活动.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蚊虫发育增快,蚊虫密度也增高.蚊虫叮咬是最让人头痛的事,尤其是对孕妇、新生儿等特殊人群.被蚊虫叮咬后首先会瘙痒,被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后还可能造成疾病感染,主要的蚊虫传播疾病有疟疾、乙脑、登革热、基孔肯亚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石家庄市2001-2010年发生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个案,探索其流行特征、发病强度与蚊虫间的关系,为科学防控乙脑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2001-2010年,采取专病被动监测、疑似脑炎/脑膜炎症状主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监测乙脑疫情,回顾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共同确认的ELISA检测乙脑IgM阳性病例;使用捕蚊管或电动捕蚊器捕获蚊虫等方法于5-10月对媒介蚊虫种类与密度进行监测。结果累计报告乙脑病例75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0.08/10万和0.26%。男女性别之比为1.78:1,有5~15岁和≥40岁年龄组2个发病高峰,常住居民与流动人口比为2.57:1。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但以8-10月为主。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是石家庄市的主要传播媒介,分别占当地蚊虫种类的54.07%和32.83%,乙脑疫情与同期媒介蚊虫密度有相关性(rs=0.5506,P=0.000)。24h内诊断为乙脑的比例为28.95%。结论石家庄市乙脑疫情呈现波动性缓慢上升,流动人口病例逐年增加的趋势;加强疑似脑炎、脑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对乙脑防治有重要意义;加强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是乙脑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阜阳市曾是乙脑高流行区,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为了解阜阳  相似文献   

12.
夏季炎热,蚊蝇孳生,这个时候极易发生各种传染性疾病,其中要数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凶猛了。2006年7月山西运城市9县区发生首例蚊虫叮咬引发流行性乙型脑炎,短短一个月,感染和死亡病例人数已分别增至60例和19例。当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运城市原有约2万支乙脑疫苗的储备量远不能满足全市495万人口的应急性预防接种需求。这个平时不轻易露面的乙脑,真是闹得有点人心惶惶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虫媒病毒调查,了解乙脑主要流行区蚊虫及其虫媒病毒的分布状况,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08年在调查点蚊虫孳生高峰期采集蚊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并用BHK细胞分离病毒,连续3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收获细胞病变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MEGA3.1生物学软件完成氨基酸序列和病毒进化树分析。结果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乙脑流行区优势种群,分离11株虫媒病毒,其中8株经IFA和RT-PCR鉴定为乙脑病毒(JEV),均属于基因Ⅰ型JEV。E基因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比较发现,8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100.0%和99.7%~100.0%;与2004年四川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8%~99.6%,氨基酸同源性在99.3%~100.0%。另外3株病毒在BHK细胞上出现病变时间较JEV快,用20种不同种属的虫媒病毒免疫腹水IFA鉴定和相关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四川省乙脑流行区有5种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优势种群,乙脑病毒由三带喙库蚊携带,其E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相对保守,有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同时,分离出3株不能鉴定的虫媒病毒,提示为我国不常见种型或尚未发现的新毒种,其生物学特性和对人类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蚊虫是蚊媒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主要孳生于有积水的环境,蚊虫孳生地控制是否有效与蚊虫密度的高低密切相关。由于成蚊对人群具有刺叮和骚扰作用,因此其一直是人们控制的重点对象,而孳生地的控制往往被忽略。虽然近年来学校的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善,有害生物防制意识不断加强,但仍存在很多蚊虫孳生隐患。学校作为人群高聚集场所,为有效控制本市中小学学校校园内蚊虫孳生,降低蚊虫密度,保护师生身体健康,防止蚊媒传染病的传播,2012年8月我们对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了学校蚊虫控制对策研究,其研究结果对于学校蚊虫的有效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分析桑植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监测资料,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 12.0软件统计分析桑植县2007-2009年乙脑疫情、媒介蚊虫和宿主动物的监测资料;用ELISA法检测宿主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 2007-2009年桑植县乙脑发病呈下降趋势,病例集中在7-8月,以0~14岁儿童为主,77.78%的病例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三带喙库蚊是桑植县的优势蚊种,其密度高低与宿主动物(猪)乙脑病毒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猪乙脑抗体50%阳转率出现时间比人群发病高峰提前1个月。结论桑植县存在乙脑传播的自然环境。加强乙脑病例、宿主动物和媒介蚊虫的监测,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滋生环境是控制桑植县乙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武汉地区农村流行性乙型脑炎相关蚊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几年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呈高度散发 ,武汉市的农村地区也出现散发病例。为掌握武汉地区农村乙脑传播媒介蚊虫的密度、种类构成及孳生情况 ,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我们于 2 0 0 3年 7月 15~ 30日在武汉地区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查。1 调查方法1.1 调查地点 选择近两年乙脑病例发生较多的村庄 ,分别将黄陂区五湖高车学道村、黄陂区六指新红村鲁家院湾、新洲区旧街九城南门院、新洲区汪集魏咀11组 ,以及乙脑病人居住地作为调查点。1.2 方法1.2 .1 成蚊密度调查 每个调查点随机选择 2户人房、2个畜 (猪…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蚊媒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浙江部分地区蚊媒及猪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情况以及浙江省存在的乙脑病毒基因型别.方法 于2007年5月至10月在浙江省仙居、龙泉和慈溪3个县人房及猪舍采集蚊虫标本和猪血清,共采集10 662只蚊虫和204份猪血清,蚊虫标本中以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主.利用病毒分离和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蚊虫携带乙脑病毒,应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对猪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细胞分离株进行病毒鉴定;利用RT-PCR方法扩增新分离乙脑病毒PrM基因,并对细胞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蚊虫标本中检出7批乙脑病毒核酸阳性样本,并分离出3株病毒,经鉴定3株病毒均为乙脑病毒,基因分析表明3株病毒均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猪血清有121份阳性,总阳性率为59.3%.6月份有50%以上的猪血清中乙脑病毒抗体呈阳性.结论 浙江省部分地区存在着乙脑的传播媒介,在蚊媒和猪中携带有乙脑病毒;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3株病毒,经鉴定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是近年来在浙江省首次分离到的基因Ⅰ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猗县4个乡镇蚊虫种类、密度及其自然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状况。方法 采用诱蚊灯捕蚊,提取蚊虫核酸进行RT-PCR,扩增乙脑病毒NS1区核酸片段,对核酸阳性样本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捕获蚊虫4属6种4424只,三带喙库蚊构成比为52.0%,淡色库蚊为41.2%,中华按蚊及其他蚊种数量较少。6-8月蚊虫密度逐月增加,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逐月增高。对2109只三带喙库蚊分77批进行乙脑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0批。对5个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经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和分析,均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论 临猗县7、8月蚊虫密度高,三带喙库蚊构成比及其乙脑病毒携带率均较高。三带喙库蚊密度及乙脑病毒携带率可作为乙脑防控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云阳县2006年乙脑流行状况,并探讨控制策略.方法 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个案调查资料、免疫史、实验室结果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共报告乙脑病例81例,97.53%发生在农村,≥15岁儿童发病56例,占病例总数69.13%,男女发病比例为1.79:1;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91.03%(71/78),占病例诊断总数87.65%(71/81).结论 云阳县乙脑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特征,特大旱灾、高温气候、农村卫生条件差、适宜蚊虫孳生、免疫接种率低是引起流行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农村乙脑疫苗接种及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建立乙脑监测管理系统,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监测及预防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47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 (特别是儿童 )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高 (5 %~ 35 %) ,后遗症严重 (30 %~ 5 0 %)。过去乙脑主要在亚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流行。然而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乙脑传播到一些原来的非流行区 ,原属非流行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首次报道了乙脑流行以及乙脑患者病后遗留的后遗症。为了有效控制乙脑流行 ,必须加强乙脑的监测和预防。开展和加强乙脑的流行监测 (包括人群抗体水平、蚊带毒率、猪抗体阳转率、乙脑病例诊断以及对新分离乙脑病毒抗原变异等的监测 )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每年仍报 1万~ 2万病例 ,如何减少乙脑病例是主要问题 ,建议提高对易感人群乙脑疫苗接种覆盖面 ,特别是广大农村儿童 ,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