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有关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的一些研究表明,联合使用认知行为治疗(cogniit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与抗抑郁药物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CBT或抗抑郁药物。很少研究关注团体CBT治疗和药物治疗对轻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目标:评估联合使用团体CBT治疗与抗抑郁药物对轻度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我们将62例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干预组(n=32),对照组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12周,干预组予以抗抑郁药物合并团体CBT治疗12周;此后,两组均持续药物治疗1年。在治疗后12周和一年随访结束时,对所有被试采用盲法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s of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itng Scale)、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itng Scale)、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ife Saitsfaciton Raitng)、多维社会支持感知(Mulit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hort Form Health Survey)的评估。
  结果: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治疗期间两组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明显改善,联合CBT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干预组的改善更大。几乎所有的社会功能、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评估同时表明CBT合并抗抑郁药物组比单用抗抑郁药物组的改善显著更多。此外,即使采用的协方差分析调整了基线时的人口学差异和临床特征以及随时间推移的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的变化差异,CBT合并抗抑郁药物组在团体治疗后12周和团体治疗结束后的一年后都比单用抗抑郁药物组的改善更为明显,且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单用抗抑郁药物或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和团体CBT治疗都可以有效地改善轻度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健康功能。然而,合并药物治疗和团体CBT治疗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而且这些效益可以在CBT疗程结束后持续至少长达1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设计,对102例轻症抑郁症患者每周1次、每次90 min、共12次的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第12、24、36和48周末随访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6项生活质量问卷(SF-6)及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估患者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共有77例完成24周随访,59例完成36周随访,49例完成48周的随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2周HAMD-17评分明显下降,SF-6及GAF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且这种改变在随访的24、36和48周末仍持续存在。结论: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轻症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64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同时接受为期8周,每周1次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两组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8周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自动思维问卷(ATQ)的评定;治疗8周后接受团体治疗疗效因子问卷调查。结果:两组HAMD、HAMA及AT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以研究组HAMD、HAMA及AT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2.93,-2.81;P〈0.05或P〈0.01)。研究组团体治疗疗效因子中普同性、情绪宣泄、人际学习(获取)、人际学习(付出)、团体凝聚力等因子显著优于对照组(t=11.74,7.18,5.88,6.09,3.39;P均=0.001)。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可有效提高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n=53)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n=53)采用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临床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HAMD-17评分、SDSS评分与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简化认知行为治疗(SCBT)联合药物、支持性心理治疗(SP)联合药物以及单纯药物治疗3种干预方式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至SCBT+药物组、SP+药物组和单纯药物组,进行8周治疗,12周随访.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从8个维度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纳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怀旧疗法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19-11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3例轻度AD患者,依据随机化原则法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7)。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团体怀旧疗法护理,比较2组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2组MMS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躯体、社会、心理、环境、综合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AD患者采用团体怀旧疗法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认知能力,并有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本研究以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理论为框架,对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实施团体CBT,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自尊水平;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心理科病区及抑郁症病区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促进了对老年痴呆及其前体(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病因和预防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过去十年中国有关MCI的研究。有关MCI的流行病学、神经心理特征、诊断学、遗传病因学、神经影像学和电生理变化以及治疗方面的广泛研究已提供了一些新的见解,但很少有突破结果。对于MCI的预防与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则更注重具有代表性的大样本多学科前瞻性研究,并使用标准化方法来评估和监测认知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6—2014-01入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50例)。研究组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采取精神科常规护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对患者进行CD-RISC(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心理弹性量表)、HAMD-17(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version,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及GQOLI-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2组患者在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老人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10倍。对MCI诊断及早期干预有助于早期诊治AD,从而延缓其发展,改善MCI老人的生活质量。目的:分析上海社区老人生活方式与轻度认知损害的关系,从生活方式中寻找老年轻度认知损害的防治措施。方法:随机抽取1005名上海社区老人,最终确诊的265名MCI和607名正常老人作为研究对象,搜集这些老人的人口学、生活习惯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χ~2=10.808,p=0.001)、饮茶(χ~2=11.74,p=0.001)、有业余爱好(χ~2=20.815,p0.001)、读书(χ~2=28.670,p=0.001)、上网(χ~2=12.623,p=0.001)、摄影(χ~2=4.470,p=0.034)为MCI的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读书、上网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分别为0.562(0.358-0.883)、0.428(0.253-0.726)、0.238(0.071-0.797)。即吸烟、读书、上网为MCI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生活方式和MCI的发病相关,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对预防MCI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每周一次的团体人际心理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17和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HAMD-17和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GQOLI-74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研究组GQOLI-74总评分、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可能更有助于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确有疗效,但存在较高脱落率的问题,本研究在于探讨团体整合心理治疗模式,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为减少脱落率提供新的方法。目的 :探讨团体整合心理疗法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团体整合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老年抑郁量表(GDS-15)进行评分。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的HAMD总分和GDS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2.50,p=0.001;F=55.94, p0.001);组间比较,两组的HAMD总分在治疗后4周、8周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2,p=0.021);两组的GDS总分在治疗后2周、4周、8周比较异常均有统计学意义(F=4.49,p=0.009);研究组脱落7例,对照组脱落16例,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 p=0.032)。结论 :药物治疗联合团体整合心理疗法可显著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治疗脱落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WML)是一种白质的病理性改变,被认为是老年人大脑损害的一个早期标志,因此对有WML的个体开展早期痴呆预防项目是非常合理的。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已经发展了几种预防或推迟痴呆发病的方法,但尚未进行正式评估。目的:评价为期6个月的中医药治疗对患有轻度认知障碍和WML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共80例65岁或以上的老年患者,经放射学检查诊断为WML且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 A)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这些患者体质被辨识为四个主要中医体质类型(气虚、阳虚、痰湿或血瘀)并且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的对象参加了一些培训,培训内容覆盖饮食调养、生活起居、体育锻炼、以及情绪调节;他们还接受了六个艾灸穴位疗程,每疗程持续十天,每月进行一个疗程,每穴每次艾灸15分钟,每天1次,主要集中在三个穴位(其中一个穴位的选择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有所差异)。MoC A评分的变化以及这四种体质的体质评分为主要的评估结果。结果:在6个月的疗程中,每一组各脱落2例患者,均有38例患者完成全疗程。基于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干预组6个月后的MoC A总分、其6个分量表中的4个(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定向力、延迟记忆)、以及4种中医体质的体质评分的辨识得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结论:这项研究表明,对患有轻度认知障碍和WML的老年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其认知功能和在治疗中所评估的症状严重程度。我们仍需要运用盲法评估结果的长期随访研究以确定特定气质类型的中医药治疗是否可以预防痴呆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合并抗抑郁药对社区轻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社区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药物合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组42例)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于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结果 HAMD-17、HAMA及CGI总分及各因子时间主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HAMD-17总分及焦虑/躯体化分及睡眠障碍因子分、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及CGI评分组间主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抗抑郁药物合并团体心理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合并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2017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SSRI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照组只接受SSRI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及认知损害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前HAD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实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10.8±4.2)分,与对照组(11.3±4.4)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MMSE、MOC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MMSE、MOC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治疗后比较,实验组MMSE、MOC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RI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较单纯使用SSRI药物治疗疗效更显著,老年抑郁症认知损害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焦虑及抑郁等对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103例PD患者,收集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39项PD生存质量调查表(PDQ-39)评分等资料,分析上述指标与PDQ-39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HAMA评分、HAMD评分、MoCA评分和UPDRSⅢ评分均与PDQ-39评分呈显著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AMA评分、HAMD评分和MoCA评分是影响PDQ-39评分的主要因素(P 0. 05);影响PDQ-39评分的因素大小依次为HAMD评分、HAMA评分、MoCA评分和年龄。结论 MCI、焦虑及抑郁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且以抑郁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症状缓解和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纳入符合DSM-IV-TR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48例,按1:1的比率分入药物治疗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4)和药物治疗组(n=24)。联合治疗组进行8周药物治疗及8次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组患者进行8周药物治疗。采用Y—BOCS评估治疗前后强迫症状,采用神经心理测试(包括连线测验、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语义流畅性测验)评估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联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Y—BOCS总分及神经心理测试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治疗组Y—BOCS评分[(18.7±3.1)分与(20.7±1.8)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t=2.75,P<0.05);联合治疗组在连线测验中的B时间,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测验中的顺背、倒背以及语义流畅性测验中的正确数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3.47,2.06,2.54,7.22,均P<0.05或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缓解强迫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改善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于2011年6月~2012年1月将北京市原崇文区的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CBT组和对照组,CBT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变化.结果 12周时CBT组的心理因子、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229,3.024; P<0.05);38周时CBT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心理因子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072,2.706,2.818;P<0.05);64周时CBT组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因子、心理因子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208,2.055,2.647,4.109; P<0.05).结论 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显著改善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但由于样本量小等因素尚需在社区中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IPT)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适宜的心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团体IPT,两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以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别评定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6,P>0.05);研究组WCST总应答数高于对照组,持续性错误数和非持续性错误数均低于对照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398、2.609、0.523、0.381,P<0.05或0.01)。结论 团体IPT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可能无明显作用,但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联合常规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13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4例)和联合治疗组(6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GCBT 12周;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大体评定量表(GAS)、Morisky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与基线比较,两组第4、8、12周末PANSS、SDSS总分均显著下降,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第4、8、12周末两组ITAQ、ADL、GAS及Morisky问卷总分显著提高,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 01)。随访结束时,联合治疗组有效率(76. 4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3. 13%),复发率(7. 35%)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9. 69%);每周工作时间明显长于常规治疗组(P均0. 01)。结论:GCBT联合常规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