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秋季气温变化大,与此同时,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燥邪有"温""凉"之分燥邪是六淫之一,因为它产生于秋季,而秋季介于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之间,所以燥邪会根据时段的不同结合温热或是寒凉之邪,从而有"温燥"和"凉燥"的区别。初秋,暑气未散,温热犹在,燥邪与温热之气相合,则表现为"温燥";时至深秋,冬季临近,寒气渐起,燥邪与寒邪相结合,则又会表现为"凉燥"。  相似文献   

2.
俗语说,长夏要防湿,入秋应防燥.燥是秋季的时令主气.在中医看来,秋燥又分温燥和凉燥,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为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咽喉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难出等.不同的是, "温燥"伴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舌红等特点;而"凉燥"则在初起时恶寒重而发热较轻,舌头颜色不红,脉浮紧等.  相似文献   

3.
《医药保健杂志》2006,(9B):60-60
秋季风干气燥,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尤其易引起煤咳。煤咳的症状表现为干咳不止,无痰或少痰,痰难咯出,痰中带血丝,并伴有口干咽痛、喉痒、声音嘶哑、舌红少津等症状。以下推荐几款有助于清除燥咳的食疗方法,中老年人及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4.
正冬天气候干燥,中医认为,燥邪伤人,易耗津液。因此冬季养生应以防燥、养阴润肺为主。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侯莉莉推荐三叶润燥茶,来"吃"掉燥气。三叶润燥茶具体的服用方法是:人参叶、桑叶、枇杷叶、麦冬各15克,桔梗6克,甘草5克,适量水煎煮,每日1次当茶饮。其中,人参叶可清肺、生津;桑叶对干咳无痰等有较好效果;枇杷叶可降逆止呕;麦冬能养阴生津,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店》2004,(7):105-105
炎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偏高,且持续时问长,每天热浪滚滚,酷暑难当,人体大量地消耗了体液,加之气候干燥,人体易感燥邪,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咳嗽少痰、咽喉肿痛等症。  相似文献   

6.
正冰糖银耳莲子羹、冰糖木瓜炖雪蛤、冰糖雪梨……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其实冰糖也是止咳良方,与食材合理搭配可治多种原因引起的咳嗽。(1)杏仁10克(去皮尖)打碎,鸭梨一个洗净,切块,去核,两者加水同煮,至梨熟时加冰糖,可治肺热咳嗽。(2)无花果30克,冰糖适量,共煮,每日1次,连续服用3~5天可治肺热咳嗽。(3)25克百合用清水浸泡1夜,次日连同清水一同倒入沙锅  相似文献   

7.
炎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偏高,且持续时间长,每天热浪滚滚,酷暑难当,人体大量地消耗了体液,加之气候干燥,人体易感燥邪,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咳嗽少痰、咽喉肿痛等症。 三金牌玉叶解毒颗粒之主要成分玉叶金花,性味甘、淡、凉,能清热解暑、凉血解毒,在我国广西、广东、福建一带被  相似文献   

8.
鲍旭 《中国实用医药》2013,(12):165-166
目的探讨滋燥养荣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治疗于我院的89例银屑病(血虚风燥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阿维A胶囊治疗组)45例,观察组(滋燥养荣汤与阿维A胶囊联合治疗组)44例,比较两组银屑病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虚风燥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为血虚风燥证时采用滋燥养荣汤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胡献国 《家庭药师》2012,(12):88-89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故燥邪为患,常易耗伤人体阴液。当人体内的阴液耗伤后,就会出现口干、鼻干、唇干、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皮肤干燥皴裂等症状。《饮膳正要》言:"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  相似文献   

10.
王宜 《家庭医药》2007,(9):64-65
主持人的话 秋在四季气候中突出的特点是"燥".为何"燥",是因它的季节特别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俗语说,长夏要防湿,人秋应防燥。燥是秋季的时令主气。在中医看来,秋燥又分温燥和凉燥,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为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咽喉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难出等。不同的是,“温燥”伴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舌红等特点;而“凉燥”则在初起时恶寒重而发热较轻,舌头颜色不红,脉浮紧等。因此,入秋后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或易发呼吸道疾病的人应做好预防工作,提早防秋燥。当然,身体正常的人也应该做好防秋燥的准备,防止秋燥对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正祖国医学讲究"天人相应",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既然夏天气候这么炎热潮湿,按照中医理论,应当"热者寒之""湿者燥之"。因此,夏季养生首先在于"清生活",其次在于"防湿邪"。清生活一要思想清静。盛夏酷暑难耐,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脾气火爆,以防止心火内生。二要饮食清淡。炎热的夏季,人体阳气向外向上发越,脏腑阳气会相对不足,脾  相似文献   

13.
钱静庄 《家庭用药》2010,(10):68-68
“肺应秋”“肺主皮毛”。秋天气候干燥。让人皮肤干涩、毛发脱落、口干咽燥、肠燥便秘。《寿亲养老新书》曰:“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在秋季燥邪伤阴之季节,应少食辛辣易上火之食物。多食酸味食物。辛辣食物易使内火亢盛。以致产生伤阴症状,而酸能生津润燥。可以缓解秋燥引发的口干舌燥、干咳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风、寒、暑、湿、燥、火(热)是自然界的六种正常气候现象,称作“六气”。“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就是说人依靠天地之间的大气和水谷之气而生存,遵循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正>入秋过后,一早一晚的就会有阵阵秋风,给人一种全身轻松的感觉。传统医学认为,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因此,秋来养肺要跟上,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治鼻病以护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萎缩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约占人群的  相似文献   

16.
浮萍原称"水萍"。"水萍,其体轻浮,其性清燥,能祛湿热之药也。热气郁于皮肤则作痒,味辛而气清寒,故能散皮肤之湿热也。寒能除热,燥能除湿,故下水气。酒性温热,而萍之质不沉于水,其气味辛寒,轻清而散,故能胜酒。血热则须发焦枯而易堕,凉血则营气情而须发自长矣"。此段话出自于《本草经疏》。许多专家对浮萍的药用历史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中药知母的药理与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知母是百合科(Liliaceae)植物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eg、的干燥根茎。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现为一种常用中药,性味苦寒,具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之功效。可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用知母浸膏(2: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是最易使人乏累的季候,想要扫除秋乏的困扰,不妨试试中医方。秋乏多因脾胃虚夏天因为气候酷热,人们贪凉喜吃冷饮,可能猛劲吹空调,这些都会伤及脾胃。中医又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称为"中气",脾胃强健,则中气足,人就有精力,不然人就会产生疲惫之感。  相似文献   

19.
健康美食     
《健康管理》2012,(9):64-65
白露公历每年9月7日至9日为白露节气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具有典型的秋季气候的特点——干燥,故此时多燥邪为病。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温燥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凉燥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燥为阳邪,易袭阴位,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燥邪伤人多见于气候干燥的秋季,是重要的外感致病因素之一。冷空气到来后,最容易刺激呼吸系统,加上抵抗力减弱,就给病原微生物以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或引发扁桃体炎、气管炎、鼻炎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燥邪的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干,干燥;涩,涩滞。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故外感燥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表现为体表肌肤和体内脏腑缺乏津液,"燥胜则干"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