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贺玥认为痛经发生的病因病机为外感寒湿,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及素体禀赋不足,血海空虚,肝肾、冲任亏虚。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治疗此病分虚实论治,实证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寒凝经脉者,治以温化;湿热者,辅以清热凉血化湿;虚证表现为气血亏虚者,益气养血。肝肾不足者,以补益肝肾、调冲任为主,临床效果较佳。并附医案阐述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名中医贺玥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贺玥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的处方,采用《医案大数据分析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处方的核心药物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共收集处方995张,包含中药155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包括当归、泽兰、黄芪、丹参、红花等;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红藤、败酱草”“五灵脂、蒲黄”等。结论贺玥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的常用治法为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扶正固本、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剖析近年来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取穴规律,以指导临床针刺取穴及配伍。方法:首先检索并浏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近年来相关文献,然后对文献中涉及的针刺处方进行总结并整合录入数据,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其针刺处方中的选穴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在经脉循行上主要选取任脉、足太阴脾经,一般多选用三阴交、关元、地机等穴位,采用多穴配伍治疗。结论:虽然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优势突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均得到了大多数医家的认可,但是无论在穴位配伍还是取穴规律等方面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见对于本病的针刺治疗方面尚无一个统一、科学且规范化的诊疗标准,需进一步探讨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王文友主任医师治疗肝胆疾病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0—2014年王文友主任医师治疗肝胆病的有效门诊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260首处方进行分析。结果确定所有处方中药物使用的频次、关联规则及核心组合,最终挖掘出12首新处方。结论王文友主任医师治疗肝胆疾病,多用清热祛湿、理气活血、滋阴软坚之品,符合肝胆病湿热郁瘀的病机,并注重肝、脾、肺、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归纳总结钱丽旗教授诊治月经不调临床用药,挖掘其治疗月经不调的常用药物及组方规律。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钱丽旗教授门诊的月经不调有效处方83首,运用Office 2016软件统计分析治疗月经不调常用药物的频次及性味归经,以SPSS Modeler 18.0、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83首处方,142味中药,总用药频次达1310次,频次≥10的药物共35味,高频药物主要为柴胡、郁金、蒲公英、黄芩、女贞子、墨旱莲、生地等。聚类分析得到治疗月经不调的常见药物组合四组,将月经不调大致归纳为肝郁气滞、痰湿瘀阻、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四种证型。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对有柴胡-郁金、益母草-泽兰、女贞子-墨旱莲、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胆南星-竹茹、蒲公英-黄芩等。结论:钱丽旗教授治疗月经不调重视肝、肾、气、血,善调阴阳虚实,法以养血活血、化瘀为主,并佐疏肝理气、平调阴阳之品,滋肾养血、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肝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肝病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数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茵陈、茯苓、丹参、白术、柴胡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丹参,茯苓"、"白术,茯苓"、"丹参,茵陈"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大黄,虎杖→茵陈"、"大黄,郁金→茵陈"、"虎杖,栀子→茵陈"等。结论名老中医治疗肝病多用清热利湿、理气活血之品,配伍精巧合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古代药家以及全国中医药名家治疗精液异常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古代药家以及全国中医药名家治疗精液异常病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根据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符合关联系数的药对、药物的核心组合及药物治疗精液异常病的新处方,分析精液异常病的用药经验。结果:高频药物包括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黄、当归、淫羊藿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等;置信度为0.9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覆盆子→菟丝子等。结论:古代名家以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精液异常病多用补肾益精、养阴温阳之品,配伍精巧合法,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规则,对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痛经病的证治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古今文献治疗痛经复方425首,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筛选等功能研究痛经病的证治规律.结果 常见证型居前5位的是气滞血淤、寒凝血淤、淤阻胞宫、气血两虚兼气滞血淤、血虚夹淤兼气机阻滞;单味药使用频次为55次以上的药物(甘草除外)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白芍、香附、肉桂、红花、五灵脂、乌药、桃仁;配伍频次居前10位的多为当归、川芎、白芍、延胡索、香附、甘草的排列组合.结论 研究表明:①痛经基本证型中,属实证者以气滞血淤,寒凝血淤为最常见,属虚实夹杂的以气血两虚兼气滞血淤、血虚夹淤兼气机阻滞为多见;②活血化淤药、行气药、清热药、温里药、补血药、补气药的遣用,是中医治疗痛经的基本配伍规律;③当归、川芎是治疗痛经的基本药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统计学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治疗月经不调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454例月经不调患者的中药处方,采用excel表格进行方剂基本信息统计,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并将药物进行归类,确定药物使用频次高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综合得分。结果对筛选出的454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药为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枸杞;29味中药通过聚类分析可分为4类,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所提取的10个主成分能反映系统聚类中的分类结果。结论聚类分析可对不同证候月经不调患者的用药进行分类分析,有利于讨论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治疗月经不调的诊疗提供参考药物组合,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拟对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验案进行数据挖掘,找出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分析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用药经验。方法:选取weka软件中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最小支持度 0. 15,最小置信度 0. 6)对所收集的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验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本研究共选出15位名家302诊痛经医案216味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出现频数前5位的中药为赤芍、川芎、香附、白芍及当归;置信度前5位的二联药物分别是当归-肉桂、当归-香附、当归-吴茱萸、当归-熟地黄及当归-川芎;置信度前5位的三联药物是当归-川芎-赤芍、当归-川芎-延胡索、当归-川芎-甘草、当归-川芎-白芍及当归-川芎-香附。置信度前5位的四联药物是当归-川芎-白芍-甘草、当归-川芎-香附-白芍及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结论:痛经最主要的病机是气血瘀阻,不通则痛;其最重要的治法是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4个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28日发表的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用药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87首,涉及中药237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甘草、黄芪、茯苓、五味子、白术等55味,主要由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组成;由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白术-茯苓、甘草-茯苓、黄芪-当归、党参-黄芪、麦冬-甘草等24种高频药物组合,其中甘草、黄芪、茯苓、白术、五味子、当归等是关联网络的核心;熵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合30个、潜在的新处方15个。结论: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围绕虚、痰、瘀、郁的特点,以益气护肺、祛痰止咳、活血化瘀、行气利水等为核心治法,体现了肺、肝、脾、肾同治及虚实兼顾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挖掘国医大师班秀文治疗痛经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法:运用IBM SPSS Modeler14.1软件,基于关联规则,通过Apriori算法,分析184首班秀文治疗痛经的方剂中药物和药类的使用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应用关系,总结班老治疗痛经的用药特色和治疗规律。结果: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白芍(129次,70.11%)、当归(127次,69.02%)、川芎(107次,58.15%);药类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补血药(166次,90.22%)、补气药(146次,79.35%)、活血止痛药(127次,69.02%)、活血调经药(120次,65.22%)、理气药(87次,47.28%)。在关联规则集中,符合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的由2味药、3味药及4味药组成的关联规则分别有6条、17条和6条,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和益母草是以上规则集的常见组合药物。四物汤加减是班老治疗痛经的基本方药。结论:班老治疗痛经以四物汤为基本方药,采取以通为主,攻补结合;顾护正气,慎用猛药;寒热虚实,分而治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郭慧  姚成增 《光明中医》2020,(12):1775-1778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对心律失常的用药,探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文献进行检索,采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结果符合条件的文献共64篇,医案98个,共用药201味,分为19大类,1319频次。单味药使用频数最高的为甘草、丹参、麦冬、黄芪、桂枝等,药物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和解表药为主;根据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总结出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常用药物组合。结论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安神,用药规律有迹可循,对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用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健  陈明骏  张丹英 《河南中医》2012,32(5):648-649
目的:研究现代中医方剂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重庆维普筛选1987至今原发性痛经诊疗的相关文献44篇,建立Microsft Excel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的数据筛选等功能分析.结果:①活血化瘀药物是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主要药物;②理气药是治疗原发性痛经时常见的臣药;③补气药、补血药、温里药是治疗原发性痛经时的常用佐使药物.结论:治疗原发性痛经常用药物应以调理气血为主,兼顾调理冲任,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析名老中医治疗偏头痛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88年1月1日-2021年7月20日名老中医运用中药方剂(含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提取医案中的方药组成。在完成筛选后建立好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的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统计药物使用频率、性味归经及功效分布情况,分析药物配伍规律及关联、聚类效果。结果:共筛选出91篇文献、145首方剂,涉及206味中药,其中,高频中药28味。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分别为川芎、白芍、白芷,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功效以解表、补虚为主。常用药对30对,常用3味药配伍17组,聚为3类时聚类效果较好。结论:偏头痛的治疗药物以辛温寒、归肝肺脾经者为多,治疗方法以解表补虚、平肝息风、活血化瘀为主。以数据统计分析为依据考究药物的配伍对提高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少腹逐瘀丸治疗痛经和月经不调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丽丽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595-596
目的:研究少腹逐瘀丸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的药效学基础。方法:分别灌胃给予小鼠和大鼠少腹逐瘀丸1.8,3.6,1g/kg和2g/kg。结果:明显抑制缩宫素所致小鼠痛经样反应、急性炎症反应和疼痛反应;抑制大鼠在体子宫收缩和慢性炎症增生,降低小鼠全血粘度和改善大鼠子宫外膜微循环。结论:少腹逐瘀丸具有缓解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抗炎、镇痛、降低血液粘度和改善微循环的药效作用,这些作用是其治疗月经不调和痛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彦恒中医药治疗精神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彦恒老师治疗精神病的中草药内服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构建数据库,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频次超过1 400次的药物主要有川芎、丹参、石膏、珍珠母、菊花,频次在1 400~900次的药物有山茱萸、何首乌等。高频次药物组合有:川芎-丹参、川芎-石膏、川芎-珍珠母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有:香橼-焦曲-佛手、杏仁-薄荷-辛夷、杏仁-薄荷-桑叶等。结论王彦恒治疗精神病处方的常用治法为,活血与清热并用,活血与镇肝合用,活血、清热、镇肝合用,活血凉血与补肾合用,活血与安神合用,活血、清热、补肾合用,说明活血、清热、镇肝、补肾、安神为治疗精神病的法则。  相似文献   

18.
刘俊丽  徐伟 《光明中医》2022,(15):2705-2708
目的 初探白塞病中医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白塞病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近30年白塞病中医证治研究相关文献,用Excel建立中医用药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2.0和SPSS Modeler 14.2进行药物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白塞病相关文献共269篇,其中用药频次>25的药物共45味,用药次数最多的是生甘草;药对主要以生甘草合用清热解毒药,如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等;药物聚类共分为7类,以清热利湿、安中解毒为主。结论 中药治疗白塞病主要以用药以清热解毒、补益脾胃肝肾、利水渗湿为主,兼顾豁痰活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中医疗法治疗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月经不调的临床确诊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小于对照组,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病症再次出现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对月经不调患者的治疗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治疗疫病的藏药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为COVID-19的藏药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来寻找藏医药的用药规律.结果:藏医治疗疫病以清热、化痰、消炎、活血、燥湿为主;药性多偏温,药味多偏甘、辛、苦,归经多入肺、胃经.结论: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藏医治疗疫病的用药规律,以清热、凉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