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桂枝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能发汗解表 ,温经通阳。因其味甘辛 ,气香性温 ,故能入足厥阴行血分 ,走经络而达营郁 ;善解风邪 ,最调木气 ;升清阳脱陷 ,降浊阴冲逆 ;舒经脉之挛急 ,利关节之壅塞 ;入肝胆而散遏抑 ,极止痛楚 ,通经络而开闭涩 ,甚去湿寒 ;能止奔豚 ,可安惊悸 ;并能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 ,四散通经络 ,走而不守。桂枝一味 ,仲景用之最广 ,作用甚大 ,是辛甘化阳之上品良剂。《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用桂枝者 ,约有七十六方之多 ,其中以桂枝汤加减变化出二十八方 ,桂枝甘草汤加味配伍出十一方。以下就这两首经方作一… 相似文献
2.
桂枝汤及其类方不仅运用于外感疾病,而且广泛运用于内科杂病。桂枝通过不同的配伍,表现出了发汗解肌、温经通阳、化气行水、平冲降逆、调和阴阳及调和脏腑六个方面的功用。 相似文献
3.
邢老名锡波(1906~1977),河北省青县人,为近代天津名医。自幼天资聪颍,好学深思,年近弱冠,习读医书,辛勤砥砺,无师自成。邢老不但医技精湛,而且一生著作甚丰,除有十余篇影响颇深的学术论文外,还著有《脉学阐微》、《邢锡波医案选》、《伤寒论讲义》,晚年完成了《伤寒论临床实验录》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桂枝汤类组方中芍药的运用起到关键作用,桂枝与芍药用量配伍发生变化,功效亦随之而变。桂枝汤甘辛化合,寒热互济,功在平调阴阳;桂枝汤类方中去芍药在于突出桂枝甘草之辛甘发散,避其芍药阴寒之性,意在温阳气;而桂枝汤类方中加芍药则因芍药酸苦通泄为阴,其意在养营血、通脾络、破阴结。仲景运用芍药灵活广泛,桂枝汤类方中芍药加减需结合疾病特点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5.
何止湘运用《伤寒论》下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何止湘为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其幼承家学,业医60余载,学验俱丰,尤擅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治疗疑难急重病证。现介绍何主任运用下法验案3则。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结合有关文献,、从调和营卫、温中补虚、辛温发汁、缓急止痛、温经通络、温阳利水、补益疏阳、活血化瘀、平冲降逆、交通上下等十一个方面归纳整理了桂枝在论中的配伍及运用。 相似文献
8.
<正> 仲景对桂枝的应用甚广,用药配伍严谨而灵活,药量变化不居,运用出神入化。在《伤寒论》的113方中,以桂枝汤加减约30方,堪称:“伤寒第一方”,柯韵伯云:“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证之与方,因证而立,亦因证而变。《伤寒论》中桂枝汤及其各变方的应用透彻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2 79条云 :“本太阳病 ,医反下之 ,因而腹满时痛者 ,属太阴也 ,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 ,桂枝加大黄汤主之。”由于本证中有“大实痛”,方中又有大黄一药 ,因而许多注家多把本条释为太阳误下 ,邪陷太阴 ,外搏阳明。笔者通过《伤寒论》的学习 ,感到此说与原文精神不符 ,因不揣浅陋 ,试析如次。1 伤寒注家的几种见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腹满时痛 ,与桂枝汤以解表 ,加芍药以和里”;“大实大满 ,自可除下之 ,故加大黄 ,以下大实。”喻昌《尚论篇》:“误下而腹满时痛 ,则其邪已入阴位 ,所以属在太阴也 ,仍用桂枝解肌之法”;“… 相似文献
10.
方军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8):1209-1210
《伤寒论》中有关用“芍药”的条文共48条。其用量变化范围为6铢~6两,可见仲景用药组方之精妙,芍药在论中因其配伍、用量、剂型不同而作用亦不尽相同,现浅谈芍药在《伤寒论》中的运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余翔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5):53+55
桂枝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有"阳旦汤"之名。在《伤寒论》113首方中,应用桂枝汤随证加减共70方,约占63%。桂枝汤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疗效卓著。柯琴云:"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鉴于其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的作用,被仲景及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不仅用于外感疾病,而且加减应用于内伤杂病,并在其主治范围上不断扩充。本文主要从伤寒论原文探讨张仲景《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桂枝汤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柴瑞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560-561
本文从《伤寒论》桂枝汤的组成、方义及服法讨论入手,分析与研究了桂枝汤的临床应用,就大论范围而言,桂枝汤原方所治病证多达15种,桂枝汤加减化裁方所治病证则多达32种,可见先贤称桂枝汤为群方之冠,诸方之祖,确足名副其实。并由此提示我们只要熟练掌握桂枝汤组成与方义,临床之际,便可灵活加减,因证化裁,以一方而御百病,事半而功倍矣。 相似文献
13.
14.
《伤寒论》营卫不和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卫理论源于《内经》,成熟于《伤寒论》,后世亦有众多论述,现代更有深入研究。为明确《伤寒论》营卫不和证的本质、主要表现及治法方药,本文试从4个方面作一探讨。1营卫具有阴阳属性营即营气,卫乃卫气。营气和卫气的生理特点在《内经》、《难经》中记述颇多,《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难经·二十三难》说:“血为营,气为卫。”由此可见,营卫的阴阳属性是营气属阴,卫气属阳。人体阴阳不可分隔,当相辅相成,协调平衡,营气和卫气亦如此,两者相互连接,相互联…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桂枝的应用功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柴瑞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8):32-36
"桂枝"--药名,最早见于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书中所用"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树干及粗枝之皮,即今所用之肉桂.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小青龙汤方证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伤寒论》小青龙汤方证的实质进行了探讨,认为“心下有水气”实为水邪留行体内,当属寒饮为病。其 辨证要点,患者心下素有痰饮宿疾,复遭外寒侵袭为病机之关键,即表寒外束,水饮内阻。并对小青龙汤方义、药理 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写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医学著作。书中理法方药,条理清晰,一方多用,一病多方,运用灵活。尤其是同一种药物,配伍不同,疗效亦异。如对桂枝的运用,堪称灵活用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1热痞方证辨析:《伤寒论》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本证由于表证未解复下或邪气内结以致无形邪热壅结于胃脘,邪结中焦,气机受阻形成中焦痞结。症见心下痞满,按之不硬,或有口干、心烦、小便短赤或大便干,舌红苔黄,脉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真武汤方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武汤为<伤寒论>的名方、要方,不仅能够通利表里上下、主上中下三焦之水,又能温补三焦表里之阳气,临证应用甚广,目前基础和临床研究均为深入.本文谨就<伤寒论>中第82条、第316条真武汤方证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证原文见《伤寒论》154条(《伤寒论讲义》1964年版)“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历代医家认为半夏泻心汤是治正痞的主方,临床应用很广泛,现就半夏泻心汤方证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