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冠状动脉心肌桥(简称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组织中,当一段冠状动脉被心肌包绕,则被心肌纤维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而这段心肌纤维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心肌桥曾被认为是先天性的良性变异,而近年来发现其发生率较高并且与心肌缺血相关,这引起学者们对心肌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桥亦称壁冠状动脉,是指冠状动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机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挤压,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该段冠状动脉于心脏收缩期受心肌桥不同程度压迫,产生短暂的、间歇的狭窄,甚至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但大多数可用于舒张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张友莉  梁英  周聊生 《山东医药》2013,53(21):90-91
肥厚型心肌病(HCM)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最显著临床特点是在无明确可致心肌肥厚的因素下,心肌不对称性肥厚,并以室间隔受累为主.冠状动脉肌桥(MB)为冠状动脉发育的一种解剖变异.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于心外膜表面的脂肪组织中,若冠状动脉的某一段穿行于心肌纤维中,则这段被心肌纤维覆盖的血管称为壁冠状动脉,而覆盖于该段冠状动脉表面的心肌纤维束称为MB.据报道,HCM患者并发MB的概率为30% ~50%[1],以前降支中段及远段多见.目前关于HCM合并MB的报道较少,本文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是指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该段冠脉血管称为壁冠状动脉,壁冠状动脉上覆盖的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近期的研究表明,心肌桥不再是一种良性的无症状的先天性解剖异常,而是与心肌缺血、冠脉痉挛、心律失常甚或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多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  相似文献   

6.
正常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血管行走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或心外膜的深面。若某一血管段潜入表层心肌,行走于心肌组织中,被心肌覆盖的血管段临床上称为壁冠状动脉(parietal coronary artery),覆盖动脉表面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心肌桥的存在是一种先天畸形,目前主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和多层螺旋CT(MSCT)明确其诊断。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心肌桥研究现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心肌表面。当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行走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覆盖,在心脏收缩时出现暂时性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则被心肌纤维覆盖的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这段心肌纤维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简称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早在1922年Grainicanu首先描述了心肌桥的存在,但直到1960年Portmann和1wig才率先报道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收缩期狭窄”,即冠状动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得狭窄、模糊或显影不清,而舒张期显影正常。本介绍了心肌桥的发生、解剖特点、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8.
正常的冠状动脉走行是在心外膜下,若冠状动脉某一段或其分支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束覆盖,当心肌收缩时这部分冠状动脉变窄,舒张期又恢复正常,则该心肌纤维束被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而这部分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孤立性心肌桥是指只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发  相似文献   

9.
正常的冠状动脉走行是在心外膜下,若冠状动脉某一段或其分支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束覆盖,当心肌收缩时这部分冠状动脉变窄,舒张期又恢复正常,则该心肌纤维束被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而这部分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0.
<正>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中或者心外膜下,如果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行走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1922年,Crainicanu首先论述了心肌桥的存在,1960年,Portsmann及Twig在冠状动脉造影中证实,并发现其可在心室收缩期压迫冠状动脉使之狭窄,但不产生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故被认为是一种  相似文献   

11.
心肌桥致急性心肌梗塞1例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心内科(100083)陈凤荣杨影1)心肌桥是指心外膜冠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有时行走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复盖,这部分冠脉称为壁冠状动脉,该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于收缩期时受心肌...  相似文献   

12.
心肌桥的影像学诊断进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D  Guo XJ  Yu T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1):1048-1050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当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节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则覆盖于该节段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为心肌桥,走行于心肌内的冠状动脉节段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是由Reyman于1737年首次在尸检中提出的[1].心肌桥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但有时也可引发心肌缺血并引起临床症状.X线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冠状动脉内超声(intracoronary ultrasound,ICUS)、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intracoronary Doppler ultrasound,ICD)及多层螺旋CT(muh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发展,实现了心肌桥的活体诊断和评价,成为研究心肌桥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一般均走行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内。如果动脉的一段经行中被浅层心肌所覆盖,则这段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覆盖动脉的心肌称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多见于前降支,长度多为0.2~2.0cm。心肌桥的厚度也可有变异。壁冠状动脉的口径较其近侧或远侧段口径小,且管壁较薄。  相似文献   

14.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于心脏外膜下的脂肪组织内.当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某节段走行在心肌浅层中,这部分冠状动脉称作壁冠状动脉 (mural coronary artery,MCA),而覆盖在其上的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及其大的分支主要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或心外膜的深面,但有时可能被浅层心肌纤维覆盖,这部分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该心肌纤维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bridge,MB),部分心肌桥病人可有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1].随着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的广泛开展,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病例不断增加,心肌桥的临床意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心肌桥病人的健康教育在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肌桥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一般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心肌桥是指冠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1737年Reyman在尸检中发现心肌桥,1960年Portmann和Iwig首先报道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收缩期狭窄。长期以来,心肌桥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现有诸多报道指出心肌桥可以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很多研究认为肌桥对该段的冠脉有“保护”作用,而在肌桥的近端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随着新技术(如经血管超声及冠脉多普勒导丝研究)的发展,揭示了心肌桥的解剖学特点和病理生理过程。治疗方面包括药物、支架及手术等。  相似文献   

17.
壁冠状动脉与心肌桥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及其分支位于心外膜下,这一解剖特征很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而壁冠脉(mural/intramural coronary artery)和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被用来描述同一种现象:冠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有时行走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这部分冠脉称为壁冠脉,该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很多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良性变异。但大量研究表明它与临床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有密切的联系,应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1心肌桥的发现心肌桥这种现象最早于1739年被人注意到,并于20世纪20年代初由Grainici…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通常行走于心包膜外的脂肪内,但是某一段冠状动脉行走于心肌中,被心肌覆盖,该心肌纤维称其为心肌桥(MB),该段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CA)。近年来,我们就64排螺旋CT对MB—MCA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Reyman于1737年首先认识并提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的概念,但直到1951年Geiringer通过心肌活检研究才第1次详细描述了MB。冠状动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覆盖在冠状动脉支离心面的纤维束,被心肌纤维所覆羔的这段血管称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亦称壁内冠状动脉(Intramural coronary artery),而被覆于该段血管表面的心肌纤维则称为MB。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及其他新技术大规模的开展,临床上有关MB的诊断治疗有了极大的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通常情况下人类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大部分走行于心外膜表面的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但有时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会被浅层心肌即心肌桥(MB)所覆盖,其覆盖下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就叫做壁冠状动脉(MC)〔1〕。MB多被看成一种良性病变,但是有报道MB可以引起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室间隔破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