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一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与处理水平   总被引:99,自引:1,他引:98  
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 )的发病率不仅在西方国家颇高 ,在我国也不低 ,愈来愈多的资料显示 ,远比预料的要多。在现代先进诊断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肺栓塞的误诊率仍在 70 %以上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几十年来 ,肺栓塞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 ,未经治疗的患者高达 2 5%~ 30 % ,这是不能接受的。因此 ,可以说肺栓塞疾病的防治是国内外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近 10年 ,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病因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其病残率和病死率可望逐渐下降。然而 ,我国当前对肺栓塞的认识虽比过去有了明显的进步 ,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对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 bolism,PTE)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7月经临床诊断的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征象。结果 30例累及150处肺动脉。栓子形态包括完全充盈缺损30支,中心充盈缺损16支,偏心性部分充盈缺损51支,附壁充盈缺损53支。其中发现6例主干并其分支联合栓塞,笔者认为分支栓塞为继发血栓形成。结论螺旋CTPA检查具有快捷、无创、经济、安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是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手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2006—05胸部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有2例于手术当天,1例于术后12h出现胸闷、憋气、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经抗凝治疗痊愈。2例分别于术后第7日、第8日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休克,溶栓治疗无效而死亡。结论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以及止血剂的应用等是诱发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肺动脉栓塞一旦确诊应积极接救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动脉栓塞的风险因素及CT影像特点,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CT诊断及预测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临床上评估肺动脉栓塞风险度的Wells标准,将患者分为低度、中度、高度风险性组。以CT诊断肺动脉栓塞为标准,对临床上相关风险因素Wells积分与CT诊断肺动脉栓塞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ells积分不同风险度患者组间的肺动脉栓塞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84,P0.05),以高度风险患者组的阳性率最高,达到93%。相关系数为0.658,提示Wells积分的风险度与肺动脉栓塞的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动脉栓塞Wells积分的风险因素分析能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进一步提高CT对肺栓塞的诊断准确度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肺动脉栓塞(P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经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35例住院P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占45.71%、吸烟者占20.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者占14.29%;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94.29%)、心动过速(54.29%)、晕厥(22.86%)、胸痛(20.00%);辅助检查中82.86%的患者D-二聚体升高(〉0.5μg/L);心电图示V1~V3导联T波倒置(40.00%)、S1Q3T3(22.86%)。35例经抗凝(其中10例溶栓治疗)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提高对PE的警惕性,早期识别PE的临床特点、尽早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一旦确诊及时行抗凝和溶栓治疗是降低PE误诊、漏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肺动脉栓塞(PE)合并矛盾性栓塞(PDE)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探讨PE合并PDE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7年1月我院6例PE合并PDE的临床资料。对急性期合并脑PDE采用脱水治疗、加用或不加用溶栓抗凝治疗;对合并脑以外PDE急诊采用选择性溶栓、抗凝或拉栓治疗。对卵圆孔未闭(PFO)或房间隔缺损(ASD)采用手术或介入伞堵封闭。结果:1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及PFO缝闭术,3例行PFO介入封堵,1例行ASD介入封堵,1例PFO未治疗。4例PE经手术或溶栓治愈,2例长期抗凝治疗缓解。随访3个月至7年,1例PFO未治疗的患者于2年后再发脑PDE,另5例未再发PDE,随访检查PFO或ASD封堵器无移位,无右向左分流。心功能Ⅰ级4例,Ⅱ级1例,Ⅲ级1例。结论:1.急性期对脑以外PDE应行急诊溶栓、抗凝或拉栓治疗;对脑PDE应行脱水加用或不加用溶栓抗凝治疗。2.手术或介入治疗闭合心内外右向左分流是根治PDE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刘丽华  刘晓莅  白璐 《山东医药》2007,47(17):45-45
2003年5月~2006年10月,我科收治4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PE)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26~78岁,平均52岁。经抗凝、溶栓、吸氧、监护治疗及细致的护理观察配合。好转42例,死亡1例。现报告护理体会。病情监测:PE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判断病变的程度及预后。治疗过程中突发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呼吸系统症状与其他一些内科疾病所致心肺功能不全难以鉴别,头晕、晕厥易与脑血管疾病混淆,心电图常见胸前导联T波倒置,易误诊为急性非Q波性心肌梗死。目前基层医院医师对该病缺乏足够认识,易发生误诊、漏诊,延误患者的治疗。在美国,每年死于PE的患者约占死亡人数的10%~ 15%,已成为临床死亡原因的第3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误诊率67%~73%。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一般认为急性肺动脉栓塞较少见,在初诊时很少考虑本病,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先进的诊疗措施,因此仔细地采集病史和充分利用常规检查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被证实的在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血管造影(CTA)检查,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肺动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同时,CT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等处理清晰地显示了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和栓子形态。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的栓塞部位和血栓栓子的形态,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电子束CT诊断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电子束 CT(EB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与优势。方法 :对 2 0 0 2 - 0 5~ 2 0 0 3- 0 4经 EBCT确诊的 9例肺栓塞的 CT征象进行分析 ,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左、右两侧段以上肺动脉发生栓塞的几率相近 ,右侧5 2 .6 % (71/ 135 ) ,左侧 4 9.6 % (6 7/ 135 ) ,右侧略高。但左侧闭塞的段以上肺动脉有 19支 ,右侧仅 4支。各叶段以上肺栓塞的发生率以下叶最高 ,达 6 1.1% (6 6 / 10 8) ,其次为上叶的 4 5 .8% (33/ 72 )和中叶及舌叶的 4 0 .7% (2 2 / 5 4 )。左、右中间肺动脉的栓塞率为 5 0 % (9/ 18)。 36 0支亚段肺动脉中有 115支栓塞 (31.9% ) ,其中明确的栓塞 76支 (包括 2 6支闭塞 ) ,可疑 39支。肺栓塞的 EBCT直接征象 :管腔内中心性或偏心性充盈缺损及“轨道征”、“漂浮征”和完全闭塞 (闭塞血管管径大于正常管径 )。间接征象 :偶可见“马赛克征”和梗死灶 ,多数见局限性肺纹理稀疏。另外还有胸水、肺动脉及右心轻度扩张等。结论 :电子束 CT扫描速度快 ,运动伪影小 ,对段以上肺栓塞能清晰显像并准确诊断 ,可作为肺栓塞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局限性是空间分辨率低 ,对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塞的评价并不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20层CT单容积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20层CT单容积扫描模式对75例年龄60岁临床怀疑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CT成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分析扫描数据。结果本组7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扫描,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41例诊断为肺栓塞,其中段级肺栓塞12例,余34例除外肺栓塞。全部病例最终诊断均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及临床溶栓治疗有效所证实。应用320层CT单容积肺动脉成像扫描时间1 s,平均射线剂量为(2.73±0.47)mSv,造影剂总量45 ml。结论 320层CT单容积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其具有低射线损伤、低对比剂用量、成像速度快等优势,尤其适用于临床急重症及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栓塞作为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常见疾病,但缺乏确实有效的单一无创检查方法,现就各种诊断方法及其进展,尤其是合理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例原发性肺动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动脉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与肺动脉栓塞的区别。结果 患者男,6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咳血1周”入院,完善肺动脉螺旋CT增强扫描及PET-CT检查,初步诊断为肺栓塞,经抗凝治疗后1个月后复查,病灶较前增大,提示未排除肿瘤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后患者因自身原因至外院进一步检查,行肺动脉内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为肺动脉低分化癌。结论 肺动脉恶性肿瘤临床罕见,预后较差,容易与肺动脉栓塞混淆,临床医师应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米杰  齐向前 《山东医药》2014,(33):90-92
肺血栓栓塞症( PE )是目前除了心肌梗死和卒中以外的第三大急性血管疾病[1]。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胸闷、气短、心悸、胸痛、咳嗽、咯血、晕厥甚至猝死,但以上症状、体征都没有特异性,容易与胸膜炎、肺炎及心血管疾病混淆,造成漏诊、误诊、误治,因此早期病死率很高[2]。肺动脉造影是早年诊断PE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有创伤性,很多患者难以接受;核素通气/灌注扫描一度成为PE首选的检查方法,但其只能提供估测的结果,当肺通气扫描和灌注扫描不匹配时,考虑该节段存在PE,并不能明确显示栓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栓塞(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他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由于PE病因的复杂性、临床表现及常规检查的非特异性,临床误诊、漏诊及病死率较高.若诊疗及时,病死率仅为2%~8%[1].老年人因合并较多的PE易患因素,如肥胖、糖尿病、肿瘤及心肺疾病等,使PE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而不易识别,误诊率更高.国外一项长达6年的研究表明,老年人PE尸检发病率为12.8%,而生前诊断率只有1/3[2];且老年人PE的住院病死率比非老年人明显增高[3].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PE的患者人数必将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肺动脉栓塞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动脉栓塞(PE)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误诊。本文通过分析6例较疑难的PE的临床资料,认为下列几点可作为诊怕线索:(1)突发性呼吸困难、紫绀、胸痛,尤其在活动后突然发生。(2)原因不明的晕厥、大汗、血压下降、极度呼吸困难。(3)无明显病因 右心衰竭、P2明显亢进、三尖瓣收缩缩期杂音、体循环瘀血征象。并发现:(1)心电图呈S1QⅢTⅢ,或突然出现的电轴右偏,胸前导联QRS波呈顺钟向转位或右房、右室肥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双源CT扫描方法,以便更直接准确地显示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部位、形态。方法13例临床上疑诊肺动脉栓塞,后经双源CT确诊的患者,采用先常规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快速薄层扫描,并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技术对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图像,显示肺动脉血栓栓塞累及血管共74支,其中发生在肺动脉主干4支,肺叶动脉22支,肺段动脉血栓者31支,亚肺段及亚亚段肺动脉血栓者17支。栓子表现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腔内充盈缺损。结论双源CT肺动脉造影是一种快速地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安全、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梅早仙  王勇  李丽  吴琦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9):1175-1177
目的 探讨合理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5例急性PE患者采用CT肺血管成像、导管碎栓及导管溶栓.以诊断和治疗PE.结果 25例患者CT造影检查有阳性表现.所有患者均成功插管至肺动脉.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16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发脑出血并死亡1例.结论 CT肺血管成像、肺动脉造影、经导管栓子除去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是诊断、治疗和预防急性PE安全、迅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肺动脉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若发生肺出血或坏死则称为肺梗死.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病,在美国每年约有70余万患者,其中20%发生死亡,占死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在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根据北京阜外医院900余例心血管病尸检资料证实,有肺段以上较大肺栓塞者100例,占11%,占风湿性心脏病尸检的29%,心肌病的26%,肺源性心脏病的19%,说明肺栓塞并发于心血管疾病者已相当多见.但是,肺栓塞血栓的主要来源是盆腔和下肢深静脉的炎症和血栓,约占70%以上,因此,探测下肢深静脉病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6例PTE患者采用尿激酶(UK)150万~200万U静脉滴注,比较临床疗效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压。结果经过治疗,其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75%,无效率为6.25%。UK治疗后,患者的P(A-a)O2、SaO2及PaO2较治疗前都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PaCO2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在治疗PTE中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