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长洪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通降"立论,通补结合。临证以疏肝、健脾、降胃为基本法则,灵活变通,以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纳运与升降之功。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分别从肝气犯胃、脾胃不和、肺失肃降三个方面对该病病机进行论述。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以调畅气机为核心,以和胃降逆为治则,佐以疏肝、健脾、宣肺之法,平衡脏腑间气机升降出入,使全身气机调畅,则诸症自愈。  相似文献   

3.
白苇 《山西中医》2007,23(6):71-72
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础,治疗应以疏肝健脾、调畅气机为基本大法,同时要重视精神因素,配合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胃痞病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病,常缠绵难愈。本文介绍黄穗平教授治疗胃痞病的临床经验:辨治胃痞,首分虚实;治疗以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主;同时注重调肝、辨证和辨病结合;并重视饮食调护。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贾润苗 《河南中医》2009,29(8):739-739
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以调畅气机,疏胆和胃为原则;以理气活血、健脾祛湿、温中和胃、清热等为法;方选四君子汤、二陈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左金丸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病机以脾胃虚弱、升降失常为本 ;热毒侵袭、肝胃郁热为标 ;久病入络、气血瘀滞为变。治疗应当以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基本治疗大法 ,根据其病程时期的不同治疗侧重角度各异 ,其中脾胃升降失常贯穿于始终 ,所以理气消痞 ,以“痞满”论治是治疗的常法 ;在其活动期常存在肉腐浸淫 ,胃膜失养的情况 ,可以以痈论治 ,气滞于中 ,胃失和降 ,不通则痛 ,当以痛论治 ,此二者为变法 ,临床用药应当以降助运 ,以升复降 ,升降相因 ,注重寒热并用。  相似文献   

7.
唐江山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新中医》2004,36(12):9-10
唐江山主任医师认为脾胃病升降失常是基本病机,调畅气机是治疗脾胃病关键,故治疗脾胃病从调畅气机着手。临证运用升脾气、降胃气,使气机通畅;补脾阳以升脾气,滋胃阴以降胃气;疏肝气、宣肺气,以调畅脾胃气机等治法。结合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临床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中医辨治GERC,从气机升降理论出发,指出气机升降逆乱导致胃气上逆,肺失肃降为其根本病机,而阴亏不能养阳,导致脾虚痰生,气机阻滞,肺失宣降为次要病机,其本在肝、脾、胃,其标在肺,治以调畅气机、疏肝和胃、健脾理气、肃肺降逆为主,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旨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学文 《中医药学刊》2002,20(5):558-559,58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病机以脾胃虚弱、升降升常为本,热毒侵袭、肝胃郁热为标,久病入络、气血淤滞为变,治疗应当以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基本治疗大法,根据其病程时期的不同治疗侧重角度各异,其中脾胃升降失常贯穿于始终,所以理气消痞,以“痞满”论治是治疗的常法,在其活动期常存在肉腐浸淫,胃膜失养的情况,可以以痈论治,气滞于中,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当以痛论治,此二者为变法,临床用药当以降助运,以升复降,升降相因,注重寒热并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徐健众主任中医师治疗胃痞的临床经验.徐师认为胃痞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中焦不利,气机壅滞,升降失调为病机要点,病位在脾胃,与肝、肺、肾皆相关.其指出治疗胃痞应重视全身脏腑经络气机整体调节,首要理气补脾复运,以健脾益气为本,气机调畅为要,辅调肝肺,佐以补肾为核心,亦不可忽视气血津液并重,阴阳寒热兼调.其结合临床经验自拟验方八仙汤,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而主一身之气机,具有调畅气机、输布津气、疏脾助化之功。若肝疏泄正常则气之升降有序,出入调畅,津液输布,血液运行无碍,脾胃纳运功能亦正常。若肝失疏泄,则一身之气机皆滞,脂浊之积不可免矣。治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法,调肝健脾,注重脏腑相关的整体化治疗,疏通血脉,促进血脂转运及排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昆明小鼠12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4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方高剂量组(简称健高组)和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方低剂量组(简称健低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以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服等容积的西咪替丁混悬液;健高、低组分别灌服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方水煎液。各组均按0.25m L·10g-1·d-1灌胃,1次/d,连续给药5d。结果: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方高剂量组的小鼠胃表面充血不明显,胃内黏膜稍红,但几乎无溃疡,治疗效果最佳。且溃疡指数低于其他各组。结论:说明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方能有效抑制小鼠胃溃疡。  相似文献   

13.
李玲君 《光明中医》2014,(9):1825-1826
胃痞证是以自觉胃脘部痞塞,胸膈胀满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证。金老师认为胃痞证的发生是因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调导致。病机关键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辨证治疗以行气消痞的同时配以辛温散发药疏肝,通过治肝而达到治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从医50余载,在治疗胃痞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段老认为胃痞多虚实夹杂,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所致。治疗上除以"宣畅气机"为要外,还当虚实兼顾,肝脾同调。  相似文献   

15.
徐珊 《陕西中医》1992,13(8):360-361
<正> 蒋文照教授从事医教工作40余载,临证治疗胃脘痛,善用宣畅气机以止痛,并主张气滞之因有不同,理气之法则殊途。因而临证常据因选用疏肝和胃、化湿和中、温中散寒、养阴益胃和健脾益气五法治疗,多获效应,兹介绍如下。1 疏肝和胃法蒋老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传化物而不藏,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胃气以通为用,以降为和。气不通降,为痛最易。而胃气郁滞,每为肝气横逆,受其乘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3):476-479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多种因素引起的异质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中医学以辨证施治为主,因人因时而异的治疗思路,标本兼顾,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张声生教授在继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关幼波、李乾构等人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中焦虚弱为本,外感诸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为致病之因,食积、痰湿、血瘀等邪为致病之标,中焦气机升降失调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上重视醒脾健脾,调畅气机,以升清降浊为治疗法则,运脾调气升补清阳,和胃通腑降泄浊气,同时佐以疏肝、调肺、通腑、消积、逐痰、化饮、祛瘀等药物,以达气机升降相应,五脏六腑调和之效。  相似文献   

17.
张智伟  周雨 《河南中医》2012,32(11):1442-1443
王京奇主任医师认为“郁”为胃脘痛发生的重要原因,其本质是气机失调,而之枢纽在乎肝胆,脾与胃气机升降相因,因此“调肝气、健脾气”是治疗胃脘痛首要原则.调肝气,重疏肝解郁,以畅通中焦气机.健脾气,重化湿醒脾.提出,行气益气不忘调血,湿热为患应循序渐进,以防过用寒凉药致寒凉败胃及脾气下陷.治法可分为疏肝和胃法、清肝开郁法、疏肝健脾法、温胃散寒法、温中健脾法.各法在临床随症加减配合使用,对治疗胃脘痛常有佳效.  相似文献   

18.
李晨  陆柯  褚翘  张庆祥 《山东中医杂志》2023,(12):1342-1346
炎症性皮肤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张庆祥教授认为炎症性皮肤病的核心病机是肝脾失调、气机失常,临床治疗强调调和肝脾,调畅气机,标本兼治。方用柴平汤加减,具有疏肝健脾、调畅气机、清热祛湿之功,肝脾两脏功能健运,气机得以调畅,脏腑调和,从而皮肤病得愈。  相似文献   

19.
脾胃居于中州,斡旋人体气机之升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情志异常、肝胆疏泄失职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脾胃升降失和,继而百病丛生。张师注重并擅长结合调肝法治疗脾胃病,认为治疗上当扶土抑木,墩阜脾气,平抑肝气。一则疏导患者,调节情志;一则采用疏肝健脾、补脾柔肝、疏肝和胃、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养血柔肝等治法,升降气机、调气和血、平复寒热、平衡阴阳、和调脏腑,治疗各类疑难脾胃病,多获良效,堪为师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苏彩平主任认为胃痞病势缠绵,病情易反复,主要病机为脾胃失运,气机升降失常,病位在胃,与脾及肝关系密切.本病病性本虚标实,治则注重健脾助运,和胃消痞,调气舒络.胃痞可分为实痞和虚痞,两者间可相互转化.实痞多因内伤饮食,痰湿阻滞,情志不畅等所致,治疗当重祛邪;虚痞多因脾胃虚弱、阴液不足等所致,治疗当重扶正补虚.在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