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郏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无脱落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1.05%、92.1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95%、7.89%。观察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髓外与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后发生固定失效病例的原因、翻修方法、效果分析,及对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采用髓外系统治疗的4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内固定失效的12个病例,翻修措施包括4例卧床休息达到骨折愈合,4例拆除髓外系统改行髓内系统翻修,2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翻修,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翻修。采用髓内系统治疗的4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其中内固定失效共3例,2例翻修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HR),1例翻修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翻修。结果经过翻修手术,髓外系统治疗的12例(失效率0.71%)内固定失效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8±1.9)个月,和髓内系统治疗3例(失效率为2.45%)内固定失效患者,术后平均随访(9.4±1.7)个月,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且未发生切口深部感染、假体松动、脱出及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髓外组愈合时间为(8.5±1.0)个月,髓内组愈合时间为(6.7±0.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P0.05)。髓外组Harris评分(78.67±7.81),髓内组Harris评分(86.38±5.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6,P0.05)。结论髓外、髓内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的失效率更低,经过翻修术,髓内系统的效果优于髓外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锁定解剖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锁定解剖钢板组(简称钢板组)和髓内钉内固定组(髓内钉组);回顾分析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时间),骨折痊愈时间,术后6个月恢复情况(髋关节Sanders评分、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 钢板组的围术期各指标均小于髓内钉组,除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钢板组的骨折痊愈时间少于髓内钉组(P<0.01);钢板组髋关节Sanders评分"优秀"人数多于髓内钉组、"差"人数少于髓内钉组;Harris评分"优"人数多于髓内钉组、"差"人数少于髓内钉组(P<0.05);Sanders评分和Harris评分优良率均高于髓内钉组(P<0.05);钢板组未出现钢板断裂,而髓内钉组出现3例旋钉退出,其中2例伴有切割.结论 锁定解剖钢板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较好,不仅减少了围术期损伤,而且远期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9):795-797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在黄河三门峡医院就诊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行短重建髓内钉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Barthel指数评分、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透视次数、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5.0%)高于对照组(85.0%)(P<0.05),术后1、6、1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及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而且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定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采用锁定板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7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1年,并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92.59%,对照组优良率为74.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术后功能恢复好,是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内置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罗兵  杨家福  袁毅 《黑龙江医学》2022,46(2):144-146
目的:对髓外与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10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外固定治疗)和实验组(内固定治疗),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功能训练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1、8.044、36.621、4.961、4.061、4.215,P<0.05);实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1、4.638、4.090、7.347、5.936,P<0.05).结论:与髓外固定系统比较,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更有优势,利于骨折恢复、提高踝关节功能,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探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1997年9月~2007年2月收治的3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病人,髓内固定组:Gamma钉内固定71例,短重建钉固定48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固定78例。髓外固定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39例和动力髁螺钉固定(DCS)24例。结果本组360例中,11例术后5个月内死亡。其余349例获得5-3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两种术式与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相关,与术后主要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髓内固定更适用于复位后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效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卧床保守治疗,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为(81.5±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优于卧床保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08例,其中A2型63例,A3型45例,分别行Gamma 3髓内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等手术治疗,并分别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离床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髋关节活动情况经随访1年,无一例骨不连或异位骨化,髋关节活动尚可。每组病人均于术后4个月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Gamma 3组、PFN组与PFN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1.2%、94.8%与97.1%,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PFNA和Gamma 3均可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安全可靠的内固定,且并发症及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0.
袁涛  马勇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05-1206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沁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给予对照组PFNA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HHS)评分]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H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HH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Jackson技术与几种腰骶部常用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 ,为Jackson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15具小牛新鲜脊柱标本 (L4 到骶尾部全部脊椎 )和 5具人体新鲜脊柱标本 (L3到骶尾部全部脊椎 )分成骨密度相似的 5组 ,分别用Dick ,RF ,Steffee ,CD和Jackson等技术进行腰骶部固定 ,并测量它们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 :Jackson技术固定组比其它组更坚固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抗扭转时的载荷 应变 位移曲线上明显优于其它组 (P <0 .0 1)。结论 :Jackson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腰骶部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林小平  杨骏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21-462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手术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选择治疗方案,其中行掌侧T形锁定接骨板内固定53例,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45例。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手术治疗组与石膏外固定组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价标准[任国文,吴学元.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254-255.]评分。结果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内固定组较石膏外固定组术后影像学检查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手术内固定优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托跟式夹板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共49例,根据R ü edi和Allg o wer分型Ⅰ型10例,Ⅱ型25型,Ⅲ型14例.结果经随访10~31个月,平均20.8个月,Ⅰ型优良率100.00%,Ⅱ型优良率84.00%,Ⅲ型优良率64.29%.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托跟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Pilon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Jackson技术与几种腰骶部常用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为Jackson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15具小牛新鲜脊柱标本(L4到骶尾部全部脊椎)和5具人体新鲜脊柱标本(L3到骶尾部全部脊椎)分成骨密度相似的5组,分别用Dick,RF,Steffee,CD和Jackson等技术进行腰骶部固定,并测量它们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Jackson技术固定组比其它组更坚固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抗扭转时的载荷-应变/位移曲线上明显优于其它组(P<0.01)。结论:Jackson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腰骶部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5.
External fixation in orthopedic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ugenheim JJ 《JAMA》2004,291(17):2122-2124
  相似文献   

16.
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外支架与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内固定手术与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结果对比,总结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9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43例(观察组)和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43例(对照组),并对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Cosmic非融合固定与Coflex非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2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Cosmic组和Coflex组,每组3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疗效、VAS评分、JOA评分和ODI指数进行比较。结果Cosmic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Coflex组(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smic组的JOA评分显著高于Coflex组,ODI指数显著低于Coflex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0,2.104,P〈0.05)。结论Cosmic非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综合疗效优于Coflex非融合固定。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