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枕下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小针刀松解枕下肌方法治疗,对照组予经筋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活动度以及伴随症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针刀松解枕下肌治疗可明显改善枕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枕下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予小针刀松解枕下部肌群为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18%,对照组70.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枕下痛优于针刺,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枕下三角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西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S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颈椎牵引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应用小针刀松解枕下三角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ESCV)评估两组患者的眩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0 d后眩晕症状评分以及ESCV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SA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小针刀松解枕下三角结合颈椎牵引的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针刀局部松解枕下肌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眩晕障碍评分(DHI)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6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VAS评分、DHI评分改善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5.
周玲 《新中医》2016,48(1):80-82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0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药物支持、牵引和颈椎制动3种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小针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疗程后对2组患者进行颈椎生理曲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复发率。结果:治疗3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1.32%,对照组复发率为24.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疗程的治疗,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椎动脉三步松解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椎动脉三步松解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12 mg,每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ESCV评分及DHI评分的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2.00%(23/25),明显优于对照组64.00%(16/2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P0.01;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P0.01;治疗组治疗后DH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三步松解法能更好的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松解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症状及体征积分的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结合前屈位牵引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用改良浮针松解枕下肌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将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 例。对照组运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浮针治疗。分别记录2 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 周及治疗后4 周的眩晕障碍评分(DHI),采用经颅多普勒(TCD) 评估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疗效。结果:2 组治疗后DHI 评分较治疗前改善,2 组治疗后2 周及治疗后4 周眩晕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眩晕减缓程度更为显著(P<0.05)。2 组治疗后2 周及治疗后4 周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 的平均血流速度(Vm) 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后2 周及治疗4 周后,2 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周,2 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周,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改良浮针松解枕下肌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获得肯定临床疗效,且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牵引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针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的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CASC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速度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ASCS评分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针刀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旋颈试验阳性率、眩晕评分及头项部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旋颈试验阳性率及眩晕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旋颈试验阳性率及眩晕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及头项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 组,每组75 例.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对照组以穴位注射于颈3~6夹脊穴及天柱(双侧)、风池(双侧)治疗.结果:痊愈率对照组为12.00%,治疗组为30.67%,2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1.33%,治疗组为97.3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枕六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进行枕六穴穴位注射复方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进行枕六穴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前两组FS-CSA评分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FS-CS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枕六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用针灸结合颈椎牵引,观察组加用松筋疗法配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29%、对照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颈椎疼痛及眩晕评分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及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结合松解枕下肌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用持续颈椎牵引结合松解枕下肌群治疗,对照组单用持续颈椎牵引。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VBLA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A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m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VP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VP指标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和松解枕下肌群治疗均有效,但两者结合应用可明显减小齿突寰枢轴线差值和齿突侧块间距差值,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尤其是改善头晕等主要症状效果优于单用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扬刺电针配合松解内收肌群与单纯采用松解内收肌群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松解内收肌群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髋关节周围压痛点(阿是穴)最明显处加用扬刺电针,每次30 min,每日治疗1次,两组均3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为82.5%(33/4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扬刺电针配合松解内收肌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松解内收肌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间沟电针联合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交感神经性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交感神经性颈椎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间沟电针疗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颈椎曲度值、生活质量评分和椎动脉血流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 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颈椎曲度值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 0.05),治疗后3个月临床症状评分和颈椎曲度值改善程度大于治疗后(P 0.05);两组患者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血流ED、PS、FV水平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 0.05)。结论:采用肌间沟电针联合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交感神经性颈椎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椎动脉血流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与小针刀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加推拿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药方剂加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参数指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血流参数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与小针刀联用可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针灸疗法,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CASCS评分为(66.3±7.8)分,高于对照组的(42.7±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激痛点或阿是穴行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术后给予耳穴贴压,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电针、TDP照射治疗(每次30min,隔天1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WHOQOL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法松解椎枕肌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4例枕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2组均给予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手法松解椎枕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测定疼痛程度,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VAS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6,P0.05)。结论手法松解椎枕肌治疗枕神经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