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34例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到就医时间(onset-to-door,OTD)、就诊到溶栓时间(door-to-needle,DTN)、溶栓治疗早期有效性及溶栓治疗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OTD在1.5小时内有26例(26.47%),DTN在1小时内仅3例(8.28%)。溶栓后早期有效者18例(52.94%)。出血转化13例(38.23%)。结论县级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应用于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的变异情况,优化系统流程。方法选取我院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患者65例,按不同评价方法对产生变异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变异25例,其中正性变异发生率为4.62%,负性变异发生率为33.84%;与疾病转归造相关变异发生率为10.77%,与患者相关的变异发生率为4.62%,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发生率为4.62%,与医院系统相关的变异发生率为15.37%,退出变异发生率3.08%;可控变异发生率20%,不可控变异发生率18.46%。结论通过对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临床路径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路径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海南省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现况及原因分析。方法收集我省18家医院(二级医院12家,三级医院6家)28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2860例患者中,发病<3h到医院就诊199例(7.0%),发病3~6h到医院就诊302例(10.6%),发病>6h到医院2359例(82.5%)。发病时间>6h就诊患者中,三级医院明显高于二级医院(89.0%vs 78.1%,P=0.000)。2860例患者中,进行溶栓治疗27例,总溶栓率0.94%。有溶栓指征380例患者中,三级医院83例进行溶栓治疗21例,占25.3%,二级医院297例进行了溶栓治疗6例,占2.0%(P=0.000)。未进行溶栓治疗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及家属拒绝259例,占73.4%,医院未进行94例,占26.6%,二级医院由于院方原因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比较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6%vs 12.9%,P=0.007)。结论对公众的脑卒中知识教育亟待加强,二级医院相关医师的溶栓治疗知识培训也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诊治方法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管理中导致住院日变异的影响因素,及调整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更好服务于临床的方法。方法按入院日期顺序统计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自2012年1月起开展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以来,符合纳入要求的患者资料。分别采取胸腔镜加胸腔闭式引流术以及闭式胸膜活检术加胸腔穿刺进行诊断及治疗的患者各40例,分析两种不同入院处理方式导致临床路径住院日变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胸膜活检组病理阳性32例,阳性率为80%;胸腔镜组病理阳性37例,阳性率为9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取胸腔镜加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7.2±1.8)d,胸膜活检加胸腔穿刺治疗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7±2.9)d,住院日正变异率达81.25%(65/80)。导致住院日变异的主要因素为治疗方法的不同,其次与患者病史及合并症有关。结论采取胸腔镜诊断和治疗对于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住院日具有正变异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簇集蛋白(CLU)、抵抗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2017年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合并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糖尿病组,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脑梗死组,体检健康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及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结果合并组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高于糖尿病组、脑梗死组、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与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bA_(1c)11%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高于8%者、8%~11%者,HbA_(1c)为8%~11%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高于8%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高于轻度、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者,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者(P0.05)。预后良好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低于预后不良者(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LU、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其二者与患者HbA_(1c)、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3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双侧梗死占比较高(47.56%),其次为左侧梗死(35.50%);梗死部位中,基底节区占比最高(43.85%),其次为多发病灶(28.54%);431例脑梗死患者合并抑郁障碍136例(31.55%)纳入合并抑郁组,未合并抑郁障碍295例,纳入未合并抑郁组。两组居住环境、文化程度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抑郁组女性、年龄(75岁)、无医疗保险、睡眠质量较差、神经功能重度受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双侧梗死、基底节区梗死、脑梗死次数(2次)、主要照顾者(子女)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合并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年龄(75岁)、无医疗保险、睡眠质量较差、神经功能重度受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梗死位置(双侧)、梗死部位(基底节区)、脑梗死次数(2次)、主要照顾者(子女)为导致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1)。结论临床可通过尽早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降低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从而降低发生抑郁的概率,促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拉米夫定疗程、疗效、停药原因及用药前、停药时和复发后的患者病情,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及YMDD变异情况及预后。结果36例停药患者,其中19.6%疗程不足52周;停药时94.6%HBVDNA转阴者复发时均阳转,5.4%未转阴者复发时HBVDNA上升超过2个对数级;75%(27/36)患者自行停药;医生指导停药的患者中55.6%(5/9)未随访。55.5%(20/36)复发时病情较用药前加重,其YMDD变异率为78.8%(x2=23.23,P<0.01),高于未加重者;复发时间的中位数为12周。结论大部分患者没有按照我国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导用药和停药,复发主要是由于HBV再度活跃复制引起肝脏炎症所致;YMDD变异可能是复发时肝损害加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就诊人群中筛查出的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的诊疗状况。方法在辽宁、河南等5省9家医院中,对所有首次诊断为丙肝的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其丙肝相关检测原因、肝功能等有关生化指标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情况,并对不同级别医院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调查符合条件的丙肝患者599例,其中61.4%(368例)患者是通过被动筛查发现的,就诊者主动检测仅占17.9%(107例);16.5%(99例)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出现了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诊断出的丙肝患者中67.9%(407例)未进行核酸检测,由于缺乏核酸检测能力,就诊于二级医院的患者均未进行核酸确诊。治疗方面,三级医院中77.6%(319例)丙肝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二级医院抗病毒治疗能力较差,60.1%(113例)患者接受保肝或中药治疗。在确诊丙肝病例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仅占14.6%(28/192),其中49名急需治疗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仅有2名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结论中国丙肝患者主动检测意识较差,抗病毒治疗率较低,基层医院丙肝诊疗严重能力不足,应加大丙肝防治宣传力度,加强专业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丙肝确诊能力。  相似文献   

9.
老年脑梗死后痴呆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后痴呆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于2002年10月~2004年10月入住天津港口医院的脑梗死患者共362例,其年龄≥60岁,男性192例,女性170例,包括其住院时及发病后2个月的病史、化验结果、神经病学、神经心理学等方面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362例患者中诊断为痴呆者102例(发生率为28.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低教育、脑卒中史、糖尿病、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左半球脑梗死、前循环脑梗死等因素为脑梗死后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脑梗死后约有1/4患者出现痴呆,其临床危险因素包括:梗死部位及严重程度、血管性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脑卒中史)、患者的特征(如高龄、文化程度低)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变16例(占67%),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病变6例(占25%),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病变2例(占8%)。大面积脑梗死22例,占92%;出血性转化发生<48h者11例,48h~7d者7例,7~14d者3例,>14d者3例。24例患者中10例基本治愈,5例好转,3例呈植物生存状态,6例死亡。结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其危险因素有大面积脑梗死、心房纤颤,患者早期死亡原因主要为脑疝,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院内发生的或6小时内到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统计,并对原因进行对策分析。结果1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42例接受溶栓治疗,占24.41%。溶栓患者平均到院时间(4.00±1.61)小时。发病6小时内就诊的132例脑梗死患者未接受溶栓治疗,其原因有醒后卒中,完成评估后超过时间窗,患方拒绝或犹豫,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年龄不符等。结论加强对醒后卒中的研究,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了解,优化院内卒中流程,更新我国溶栓指南等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溶栓治疗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ABCD2评分法结合颅内外血管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评估,为早期防治TIA、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14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65例(44.0%)行主动脉弓—颅内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发病7 d内行头颅MRI检查,结合临床体征诊断脑梗死。计算7 d内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对ABCD2评分≥4分的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TIA 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148例TIA患者中,低、中、高危者分别为53、68、27例,20.3%的患者7 d内进展为脑梗死,低、中、高危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9%(1/53)、27.9%(19/68)、37.0%(10/27),三者相比,P均<0.01。脑梗死发生率与TIA的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712,P<0.05);ABCD2评分≥4分者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者TIA 7 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46.9%(15/32),明显高于正常及轻度者的16.7%(4/24),P<0.05。结论 ABCD2评分在TIA 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合颅内血管检查,可提高对TIA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和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US)对32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32例无脑卒中病史(对照组)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测,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形态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患者中有30例(93.75%)患者检出动脉硬化斑块67处,颈动脉狭窄23例(71.88%),其中轻度狭窄3例(9.38%),中度狭窄12例(37.50%),重度狭窄及闭塞各4例(12.50%);对照组有12例(37.50%)患者检出动脉硬化斑块22处,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2例(6.25%)。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硬化斑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升高, US显示不规则、低回声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US对早期干预和脑梗死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按照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未合并脑梗死者86例(对照组)和合并脑梗死者94例(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左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右侧颈动脉IM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s CD36、salusin-α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51.2%(χ2=29.812,P<0.01);研究组患者左侧颈动脉和右侧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hs-CRP、Hcy、LDL及salusin-α水平高于对照组,HDL和s CD3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尽早干预,尽可能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7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治疗特点,加强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7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患者的3.8%,最常见类型是心源性脑梗死(58例,76.3%)及大面积脑梗死(18例,23.7%);根据头颅CT(或MRI),非血肿型脑梗死患者45例,占59.2%,血肿型31例,占40.8%。经积极治疗,基本痊愈14例(18.4%),进步20例(26.3%),显著进步32例(42.1%),无效8例(10.5%),死亡2例(2.6%)。血肿型患者与非血肿型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梗死主要病因是心源性脑栓塞和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早行头颅CT或MRI是早期发现本病的关键,早期个体化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T2DM患者心理痛苦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糖尿病痛苦量表,对南京市某三甲医院363例T2DM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T2DM患者痛苦得分为(32.27±13.09)分。无或轻度痛苦210例(57.85%),中度痛苦84例(23.14%),重度痛苦69例(19.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是T2DM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β=-2.212,P=0.029),解释总变异度的9.5%。在各维度下,睡眠时间也是情感负担维度的影响因素(β=-0.379,P=0.044),解释总变异度的28.4%;是否体育锻炼(β=-0.185,P=0.004)、糖尿病治疗方式(β=0.152,P=0.018)、是否与医务人员一起制定饮食计划(β=-0.169,P=0.009)是生活规律相关痛苦维度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总变异度的10.9%。结论 42.15%的T2DM患者存在中度或以上心理痛苦,而这种心理痛苦与睡眠时间、是否体育锻炼、治疗方式、是否与医务人员一起制定饮食计划有关。针对这些因素,应重视改善T2DM患者睡眠,同时培养其应对综合治疗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减轻心理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合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TTE)检查评估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发生情况。方法 连续选取不明原因脑梗死患者285例,正常人114例。所有患者均行TTE检查,后用空气加血激活的生理盐水(ASB)行cTTE检查,观察有无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并进行分级。结果 不明原因脑梗死组cTTE与正常人群组cTTE比较:RLS总阳性率51% vs. 32%(P<0.01),少量组14% vs. 10%(P>0.05),中量组6% vs. 3%(P>0.05),大量组31% vs. 19%(P<0.01)。结论 cTTE是不明原因脑梗死患者RLS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合并医院真菌性肺炎32例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2例脑卒中合并医院真菌性肺炎病例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自2001-01~2004-06收入解放军第461医院的脑卒中患者596例,包括脑梗死504例,脑出血92例,男364例,女232例。其中有完整细菌学资料的合并医院真菌性肺炎(A组)32例,其基础疾病为脑梗死23例,脑出血9例;男21例,女11例。合并医院非真菌性肺炎(B组)142例,其基础疾病为脑梗死103例,脑出血39例,男79例,女63例。回顾整理A、B组临床资料,对医院真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1.2标本采集对合并肺炎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痰涂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微出血的临床及与磁共振梯度回波加权成像(GRE-T_2~*WI)的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将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血栓性脑梗死,28例)、脑栓塞(29例)和腔隙性脑梗死(32例)3个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患者30例,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均进行常规MRI和GRE-T_2~*WI检查。结果脑微出血在GRE-T_2~*WI中表现为圆形点状低信号。脑微出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TIA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发生率分别为38.2%、3.3%和6.5%。脑微出血在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组患者中以轻、中度为主;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以中、重度为主;TIA组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皆为轻度。结论脑微出血在GRE-T_2~*WI中具有特征性,其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状况进行临床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旨在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96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的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者44例,未合并糖尿病者52例。将糖尿病患者以术后血糖的控制情况分成两组,分别为良好组(16例)和普通组(28例),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去骨瓣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达到减压的目的,术后对所有的患者及时进行脱水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者及时进行胰岛素治疗。患者在术后的1周内平均进行3次颅脑CT复查,以查看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术后脑梗死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中良好组与非糖尿病患者术后脑梗死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脑梗死的症状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