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痹汤对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膝关节及滑膜组织内的病理变化及关节滑膜组织内MMP-3、明胶酶-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AA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痹汤高剂量组、三痹汤中剂量组、雷公藤(TPT)对照组。容积法测量关节肿胀程度;光镜观察关节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关节滑膜MMP-3、明胶酶-B的表达。结果:与本组给药前相比,三痹汤高、中剂量组左、右后足跖肿胀度及TPT组右后足跖肿胀度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痹汤高、中剂量组及TPT组大鼠左、右足跖肿胀度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中MMP-3、明胶酶-B呈高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痹汤各组、TPT组能下调AA大鼠滑膜组织MMP-3、明胶酶-B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PT组比较,三痹汤高剂量组下调AA大鼠滑膜组织MMP-3、明胶酶-B的表达程度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痹汤通过阻断其诱导下MMP-3、明胶酶-B高水平表达,改善滑膜细胞增生引起基质降解程度,进而减轻或延缓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2.
铁宁  张桂芝 《中国中医急症》2016,(4):655-657,674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苷片联用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模型,然后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治疗,用药后每隔3 d评估其关节炎指数和肿胀度,治疗7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在用药第24日、36日和48日各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大鼠在用药第24日、36日和48日的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肿胀度显著低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所有造模组大鼠关节液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关节液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大鼠关节液中IL-6的水平降低程度显著高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所有造模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TGF-β1 m RNA表达均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VEGF、TGF-β1 m 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TGF-β1m RNA表达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RA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促进RA大鼠症状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液中TNF-α和IL-6水平和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TGF-β1 m 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除痹汤对急性痛风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及对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 63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秋水仙碱组[0. 2 mg/(kg·d)]、依托考昔组[6. 2 mg/(kg·d)]、清热除痹汤高剂量组[22 mg/(kg·d)]、中剂量组[11 mg/(kg·d)]、低剂量组[5. 5 mg/(kg·d)],每组按照相应药物灌胃7天,于实验第5天造急性痛风大鼠模型,测量大鼠关节周径,大鼠血清及滑膜IL-1β、TNF-α水平,观察滑膜病理变化。结果清热除痹汤高、中剂量组可以显著改善急性痛风大鼠关节周径(P 0. 05),降低急性痛风大鼠血清及滑膜IL-1β、TNF-α(P 0. 05),疗效与秋水仙碱组、依托考昔组相当(P 0. 05)。结论清热除痹汤可有效抑制急性痛风大鼠关节炎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及滑膜IL-1β、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酚胶丸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细胞NF-κB信号表达及炎症因子TNF-α、IL-1和IL-1β影响的研究。方法将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姜酚胶丸治疗组和雷公藤多苷对照组,每组10只。制备CIA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关节滑膜细胞NF-κB/P65、IκBα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IL-1β表达情况。结果 1姜酚胶丸治疗组及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可下调CIA大鼠滑膜细胞NF-κB/P65、IκBα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姜酚胶丸治疗组及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可下调CIA大鼠血清TNF-α、IL-1、IL-1β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姜酚胶丸可通过降低CIA大鼠关节滑膜细胞NF-κB/P65、IκBα信号蛋白表达,显著下调CIA大鼠血清致炎因子TNF-α、IL-1、IL-1β表达,达到缓解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蠲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炎指数(AI)、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4、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喋呤对照组、蠲痹汤高/低剂量组,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给药组以不同剂量蠲痹汤灌胃,对照组代以生理盐水,检测AI、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4、IL-1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上升,IL-10、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蠲痹汤高、低剂量均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AI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P0.05或P0.01),对IL-4水平无影响(P0.05),蠲痹汤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IL-10水平(P0.01)。结论:蠲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TNF-α等炎症因子具有干预作用,提示蠲痹汤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的表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达到治疗RA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范文强  吕书龙  马玲  吴洁  付冬冬  王培山  李利  梁舒 《中草药》2019,50(16):3866-387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安全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0.4mg/kg)组和雷公藤甲素低、中、高剂量(0.1、0.2、0.4mg/kg)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II型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待造模成功后,从第3周开始,各组分别ig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比较各组大鼠足爪肿胀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和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镜下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IL-10、IL-17、TNF-α、VEGF、IFN-γ、TGF-β表达水平。结果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踝关节内滑膜细胞显著增生,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新生毛细血管,骨小梁变细,软骨表面侵蚀严重。其余各组组织内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给药后,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甲素各剂量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较给药前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甲素各剂量组CD4+Foxp3+Treg和CD4+CD25+Treg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甲素各剂量组大鼠血清IL-10、TGF-β水平升高,IL-17、TNF-α、VEGF、IFN-γ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甲素各剂量组大鼠踝关节组织IL-10、TGF-β表达明显增多,IL-17、TNF-α、VEGF、IFN-γ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或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甲素各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组与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比较前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能够明显改善II型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胀情况,作用机制与促进IL-10、TGF-β表达,增加Treg细胞比例,抑制IL-17、TNF-α、VEGF、IFN-γ表达有关,并且无明显肝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酚对牛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多苷组,每组10只。制备CIA模型,观察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病理、关节炎指数的变化及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酚能够抑制CIA大鼠踝关节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并能降低血清TNF-α、IL-1及IL-1β水平,减轻关节滑膜细胞增生、滑膜层及滑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其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组相当(P>0.05)。结论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和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8.
三痹汤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及IL-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痹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足跖肿胀度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确切作用机制.方法: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AA模型,容积法测量关节肿胀程度;ELISA法观察细胞生长因子TNF-α及IL-1表达水平.结果:与本组给药前相比,三痹汤高、中剂量组左、右后足跖肿胀度及TPT组右后足跖肿胀度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痹汤高、中剂量组及TPT组大鼠左、右足跖肿胀度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PT组相比,三痹汤组高、中剂量组左、右足跖肿胀度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痹汤组高、中剂量组及TPT组TNF-α、IL-1含量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PT组相比,三痹汤组高、中剂量组TNF-α、IL-1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痹汤对AA大鼠关节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血清中TNF-Ω及IL-1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苗药金乌健骨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及血清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金乌健骨方高、中、低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CIA大鼠模型,造模第7天开始灌胃治疗,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分离关节滑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关节滑膜组织NF-κB/P65、NF-κB/P50及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7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乌健骨方高、中剂量及雷公藤多苷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NF-κB/P65、NF-κB/P50及IκBα蛋白活性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乌健骨方高、中剂量及雷公藤多苷组NF-κB/P65、NF-κB/P50蛋白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金乌健骨方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均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方能降低CIA模型大鼠血清IL-17表达,抑制NF-κB/P65、NF-κB/P50的蛋白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尿酸血症(HUA)联合AGA的造模方法,以加味宣痹汤对照秋水仙碱作为干预手段。评测干预后各组大鼠左踝关节炎症指数、足肿胀情况;并在取材后,观察大鼠左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炎性病理情况,检测血清中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以及左踝关节液中TLR4、MyD88、IRAK4 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4次后,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炎症指数、足肿胀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血清SUA、CRP、IL-1β、TNF-α水平和关节液TLR4、MyD88、IRAK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加味宣痹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秋水仙碱组和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数量和血管充血现象明显较少,其中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最接近。结论:加味宣痹汤对HUA合并AGA大鼠具有一定的抗炎、消肿、降尿酸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MyD88、IRAK4的活化,使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减少释放,从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性分析当归拈痛汤及其拆方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和滑膜组织炎症因子谱的改变,解析当归拈痛汤治疗RA的可能机制,探讨当归拈痛汤组方的科学性。方法 SD大鼠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当归拈痛汤全方组、当归拈痛汤祛邪组、当归拈痛汤扶正组,8只/组。处理28d后采用液相芯片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关节滑膜组织的细胞因子谱改变,包括:IL-1α、IL-1β、IL-4、IL-6、IL-10、TNF-α、IFN-γ、RANTES、MIP-1α、MCP-1。结果当归拈痛汤全方组可显著提高血清IL-10水平降低TNF-α、RANTES水平;两种拆方组可以显著降低血清TNF-α、RANTES水平。当归拈痛汤全方组可显著提高滑膜组织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TNF-α水平;两种拆方组可显著降低组织中TNF-α水平,但对IL-4、IL-10无明显影响。结论当归拈痛汤可以通过抑制TNF-α、增加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来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当归拈痛汤组方合理,其祛邪与扶正成分必须联合应用,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清热除痹方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应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AA模型。实验分清热除痹方高、中、低剂量组(22.4,11.2,5.6 g·kg-1),美洛昔康组(0.746 g·kg-1)、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第11天开始给药,连续10 d。分别于实验第10天、第14天、第18天、第20天,测量关节肿胀程度及关节炎指数。末次给药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大鼠关节滑膜匀浆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 清热除痹方各组在实验第18天开始大鼠足肿胀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第14天开始关节炎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与模型组相比,清热除痹方各组IL-1β、TNF-α含量明显下降(P < 0.05),且各实验结果均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清热除痹方可明显抑制模型大鼠足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具有一定抗炎消肿作用。降低关节滑膜匀浆中IL-1β、TNF-α的含量可能是清热除痹方抗炎消肿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CIA)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和桂枝芍药知母汤高、中、低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关节评分和肿胀度、病理改变评分,并比较各组大鼠滑膜上清液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评分、左右足体积、造模足关节肿胀度、踝关节病理改变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治疗16d后,桂枝芍药知母汤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模型组大鼠滑膜上清液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1),治疗后桂枝芍药知母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或P <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可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而明显缓解CIA模型动物的各种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张卫  梁世娇  林文敏 《光明中医》2016,(8):1091-1094
目的探讨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UC)血清Th17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4组,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造模,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IL-23、IL-6、TGF-β、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UC大鼠血清IL-17、IL-23、IL-6、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正常大鼠(P0.05),而TGF-β低于正常组(P0.05)。经过治疗后,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大鼠血清IL-17、IL-23、IL-6、TNF-α、IL-1β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TGF-β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隔药组在下调大鼠血清IL-17、IL-23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而在IL-6、TNF-α、IL-1β、TGF-β的调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够调控UC大鼠血清Th17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这可能是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蓬草除痹汤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SD大鼠关节炎模型OPG/RANKL/RANK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蓬草除痹汤高、中、低剂量组和雷公藤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采用胶原蛋白诱导法建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设计给予灌胃药物,连续干预4周,观察干预期间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检测干预4周后踝关节病理形态学评分、骨密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 (IL-17)、护骨素(OPG)、核因子-k B受体活化因子受体配体(RANKL)表达水平差异。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大鼠AI值、病理形态学评分、TNF-α、IL-17表达显著升高,骨密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4周后,蓬草除痹汤各组、雷公藤组AI值、病理形态学评分、TNF-α、IL-17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蓬草除痹汤高、中剂量组TNF-α、IL-17降低程度与雷公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RANKL、OPG阳性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蓬草除痹汤用量的增加,RANKL、OPG阳性表达逐渐降低。结论:蓬草除痹汤能有效改善Ⅱ型胶原蛋白诱导SD大鼠关节炎症状,降低关节炎指数,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IA大鼠RANKL表达,抑制OPG/RANKL/RANK信号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宣痹汤对实验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大鼠肾脏病理及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ive peptide1,MCP-1)表达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宣痹汤低剂量组、宣痹汤中剂量组、宣痹汤高剂量组。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MCP-1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宣痹汤各治疗组对降低大鼠尿红细胞较雷公藤多苷治疗组明显(P<0.05);宣痹汤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能够有效抑制MCP-1在肾组织的表达(P<0.05)。结论:宣痹汤能降低Ig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和尿蛋白,下调MCP-1在肾脏的表达,这可能是宣痹汤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三痹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足跖肿胀度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大鼠AA模型,容积法测量关节肿胀程度,X线观察各组大鼠足部骨侵蚀情况,酶联免疫法观察细胞生长因子IL-6、IL-10及MCP-1含量。结果:三痹汤中、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大鼠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无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均优于模型组大鼠的X线表现;三痹汤中、高剂量及雷公藤组均能明显抑制AA大鼠炎症性足肿胀;三痹汤通过抑制AA大鼠IL-6及MCP-1异常分泌和促进IL-10合成,延缓AA大鼠炎症进展。结论:三痹汤可能通过抑制IL-6、MCP-1的致炎效应和提高IL-10抑制炎症反应,改善骨质破坏。可能是三痹汤治疗AA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痛风消停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痛风消停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常规喂养,其余各组采用尿酸钠(MSU)溶液注射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前2日,正常组与模型组按20m L/kg予以生理盐水灌胃,秋水仙碱组0.3mg/kg灌胃,1日1次;痛风消停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g/kg、4g/kg、8g/kg体质量给予痛风消停汤灌胃,1日1次,直至造模后第7日,连续9日。实验结束后,检测血尿酸,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踝关节IL-1β、IL-6、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及其受体(TGF-βR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尿酸、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痛风消停汤各组大鼠血尿酸、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痛风消停汤各组TGF-β1及TGF-βR1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痛风消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1及TGF-βR1的表达、抑制IL-1β、IL-6、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梢蛇Ⅱ型胶原蛋白(tyPe Ⅱ collagen,CⅡ)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滑膜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限制性胃蛋白酶降解法提取乌梢蛇CⅡ,SDS-PAGE凝胶电泳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鉴定;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d′s adjuvant,CFA)足垫皮下注射诱导AA大鼠模型;收集滑膜细胞上清液,L929细胞毒性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中TNF-α生物活性,MTT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中IL-1β生物活性;ELISA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提取的CⅡ分子量约为118kD~120 kD,紫外光谱吸收仪测定提取的CⅡ吸收峰为230nm,均与标准的牛鼻中隔CⅡ相符;乌梢蛇CⅡ各剂量组体外对滑膜细胞上清液TNF-α和IL-1β活性没有直接作用;乌梢蛇CⅡ中剂量组可抑制AA大鼠的滑膜细胞和派氏淋巴结共培体系上清液TNF-α和IL-1β活性(P<0.01),乌梢蛇CⅡ低、高剂量可抑制AA大鼠的滑膜细胞和派氏淋巴结(PP)共培体系上清液IL-1β活性(P<0.05);灌服乌梢蛇CⅡ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活性下降(P<0.05);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活性下降(P<0.05);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滑膜上清液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乌梢蛇CⅡ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抑制滑膜上清液TNF-α和IL-1β水平(P<0.01);乌梢蛇CⅡ低剂量组能显著抑制滑膜上清液IL-1β水平(P<0.01);乌梢蛇CⅡ中剂量能显著升高滑膜上清液TGF-β(P<0.01);结论:乌梢蛇CⅡ体外对滑膜细胞炎症因子无直接作用,灌服乌梢蛇CⅡ可以抑制滑膜细胞炎症因子的水平和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作和比较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及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选择外观及病理变化更明显的模型来观察昆明山海棠制剂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构建AA和CIA大鼠模型,采用肿胀度评分法观察造模前后大鼠关节变化情况,造模后28 d分离关节滑膜、切片HE染色,观察滑膜炎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TGF-β)水平;观察昆明山海棠对大鼠关节肿胀度、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TGF-β)及关节滑膜组织炎症的影响.结果:从造模后16 d开始AA组和CIA组的关节肿胀度升高(P<0.01);AA组在出现肿胀的时间及程度上与CI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造模后28 d,两个模型组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升高,TGF-β水平下降(P<0.01),同时,两个模型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造模后,AA组滑膜组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素样渗出及出现丰富的血管翳;经过昆明山海棠的干预,高、中剂量组关节肿胀得到明显改善(P<0.01);昆明山海棠高、中剂量能抑制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及提高TGF-β水平(P<0.01).结论:AA大鼠模型与CIA模型比较出模时间更早,症状更明显;昆明山海棠能改善AA大鼠关节肿胀度,抑制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对AA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