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谷刺手法首见于《灵枢·官针篇》,是适应于五脏疾病的五刺法之一,与脾相应。临床上,我们将合谷刺法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面肌痉挛、梨状肌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1.1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王××,男,34岁,干部,199...  相似文献   

2.
阐述陈振虎教授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操作方法和临床经验,包括:重视经筋辨证;通过颈椎病分型或患者症状分型选择穴位;采用《黄帝内经》五刺法中的合谷刺和输刺法,结合《金针赋》中的飞经走气四法和飞法、搓法、颤法、振法等手法,以及在针刺过程中重视押手的配合.文末附医案1则,总结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具体操作和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病,尚无特效疗法。陈振虎教授认为帕金森病病机是阴阳失衡,筋脉失养,形成筋结。治疗宜解结。陈教授以岐黄针疗法治疗本病,强调守神,重视揣穴,主取四肢关节处的腧穴,主用关刺、输刺和合谷刺三种刺法,旨在理筋解结,通行气血,调燮阴阳。其临床经验对治疗帕金森病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急性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试验组采取岐黄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电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指标[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椎基底动脉(BA)、血流阻力指数(RI)]的变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EAP)参数变化、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改善(P <0.05),试验组患者LVA、RVA、BA和RI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测定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中(Ⅰ、Ⅲ、Ⅴ)PL波潜伏期及达到波峰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中医眩晕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试验组的评分改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 <0.05)。两组临床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 岐黄针疗法治疗与传统针灸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相比较,岐黄针疗法疗效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改善眩晕症状,改善后循环椎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5.
林洁  程暘  戴荣水 《光明中医》2020,(23):3756-3758
目的对比岐黄针疗法在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方面是否优于传统针灸疗法,指导岐黄针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的符合非特异性腰痛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岐黄针疗法治疗(主要选取双侧气海俞、脾俞等穴位),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主穴取双侧肾俞、气海俞、脾俞、委中),均治疗5次,均隔日治疗。治疗前、治疗第1次后及治疗5次后,以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椎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为观察指标,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岐黄针疗法优于传统针灸,且疗程短。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卒中后高发病率和高致残性的功能障碍,尚无特效疗法。基于经络脏腑理论,PSCI的病机可责之脏腑气血失调为本、邪壅脑络为标,治疗当首辨经络以通经开窍,再辨脏腑以调和心脑肾。岐黄针疗法是以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为诊疗思路,使用专属针具和五刺法对腧穴进行针刺以防治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临证使用岐黄针,运用五刺法之输刺、合谷刺使气至病所,并重视一针多经和针养结合,治疗PSCI疗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五刺法(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是按照五脏(肺、心、肝、脾、肾)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为五种刺法的总称。随着对五刺法的广泛运用及深入研究,众多医家在传统五刺法治疗五体疾病的基础上,扩展至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笔者通过系统治疗文献,将五刺法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总结陈振虎教授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陈振虎教授从古代九针出发,以经筋理论为基础,建立岐黄针疗法,以此治疗各类病症。岐黄针疗法具有取穴少、操作时间短、操作手法“轻”、“快”及安全有效等优势。陈教授认为本病实质在于寒、热、瘀等病理因素致胞宫痉挛,形成病变筋结,引发痛经。本文从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岐黄针概述、取穴思路、临床验案等方面总结岐黄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合谷刺是《内经》五刺之一,又名"合刺",但非刺合谷穴也。《灵枢·官针》说:"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以脾之应也。"属于"五刺以应五脏"的刺法。何为合谷刺历代医家对于合谷刺的操作存在争议,主要有一针多向刺和多针刺两个观点。《医学纲目》中明确指出:"鸡足取之,正入一针,左右斜入二针,如鸡之足之爪也。"《类经》曰:"合谷刺者,言  相似文献   

10.
"合谷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9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谷刺法源自于《灵枢·官针》篇 ,属于“五刺以应五脏”的刺法。通过对针灸经典的领会 ,触类旁通 ,运用此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及其后遗症 ,尤其是周围性面瘫 ,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童翔  肖丽娟  辛彦萱 《新中医》2023,55(19):181-185
目的:观察合谷刺联合一次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正骨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合谷刺治疗。共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57%,高于对照组73.58%(P<0.05)。治疗前,2组腰椎Oswestry、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及3周,2组腰椎Oswestry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腰椎JOA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及3周,2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  相似文献   

12.
介绍脐针疗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脐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肾绞痛和乙型肝炎的病例3则。  相似文献   

13.
岐黄针疗法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振虎教授创立的,它源于《灵枢》九针、五刺法及经筋理论,是一种取穴精要、操作便捷、疗效显著的针刺疗法,特别对于颈肩腰腿痛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操作及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局部温热感,甚至有温热感循经传导的现象,参考历代对于“烧山火”手法的解析,提出岐黄针疗法“输刺”和“合谷刺”的复合操作手法也可能达到针下热感,从一定意义上讲岐黄针的复合刺法也是对“烧山火”手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透灸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高希言 《河南中医》2007,27(9):33-34
透灸法是指通过艾灸使灸感透达深部组织的施灸方法。灸感表现:当艾灸灸到一定程度时,灸感从施灸的部位向机体深部组织或施灸的远端传导;或在施灸部位出现肌肉的跳动、胭动;或灸后局部有舒适感、痛感、沉感、痒感、红色斑块,甚至全身汗出等,灸至局部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时,为最佳灸量和效果。观察发现,施灸量与疗效关系密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综述近10余年来火针配合拔罐的临床应用概况。火针配合拔罐在皮肤科、骨伤科及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后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科研的设计水平,以充分体现火针配合拔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傍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傍针刺法治疗。结果:痊愈34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93.3%。结论:傍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梅花针叩剌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8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是一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滞针术是现代毫针针刺常用手法之一,其优点是可以使术者对针感强弱的控制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程度,但如使用不当,亦能产生一些副作用。笔者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无数次亲身试针体验,就滞针术利弊及其运用要点作了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19.
论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探讨如何以最小的痛苦以获取最大的疗效,本文论述了皮内针疗法的特点,各种操作方法,应用范围,机理探讨及皮内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从而进一步推广皮内针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