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同位素标记 ̄(45)Ca法测定大鼠突触体内游离钙的浓度,探讨了腺苷对高钾、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谷氨酸(Glu)等刺激所致的Ca ̄(2+)内流增加的影响。结果发现腺苷在10~100nmo1/L范围内对高钾、NMDA、Glu等刺激所致的Ca ̄(2+)内流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1.68%±7.68%,31.32%±6.17%,37.52%±2.29%。这可能是腺苷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和Ca~(2 )通道阻滞剂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百日咳菌液诱导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应用第二代细胞内Ca~(2 )荧光指示剂Fura-2/AM负载突触体,测定突触体胞浆内[Ca~(2 )])i变化及MK-801和Nimodipine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突触体胞浆中[Ca~(2 )]_i在注菌后30分钟即已明显升高,随脑损伤时间的延长,[Ca~(2 )]_i持续进行性升高。Nimodipine治疗后,突触体胞浆内[Ca~(2 )]_i明显下降,MK-801预处理后4小时和24小时组突触体胞浆内[Ca~(2 )]_i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与神经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开放和NMDA受体依赖性迟发性钙离子内流引起的神经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密切相关,MK-801和Nimodipine通过缓解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减轻感染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 acetylcysteine,NAC)对不同浓度谷氨酸(Glutamte,Glu)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评价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台盼蓝活细胞拒染与TUNEL法比较不同浓度NAC预处理3d给药与细胞毒性暴露后快速给药对10 0μmol/ L、5 0 0μm ol/ L Glu诱导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并与MK- 80 1比较;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 SCM)观测细胞内Ca2 浓度变化;采用台盼蓝活细胞拒染、原子力显微镜(AFM)及细胞内酯酶活性判定方法评价NAC毒性。结果 NAC可降低10 0μmol/ L Glu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死亡率,以预处理组为佳,1m mol/ L NAC预处理保护效果类似于10μmol/ L MK - 80 1;NAC对5 0 0μm ol/ L Glu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无保护作用。1mm ol/ L NAC预处理抑制Glu诱导的神经元Ca2 内流。经10 0 mmol/ L NAC作用的细胞虽然形态完整,但台盼蓝染色蓝染,失去对Glu毒性的反应性;AFM扫描见神经元细胞膜皱缩;培养基Ca2 经Fluo- 3(AM)标记后L SCM下无激发荧光。结论 NAC对轻度Glu细胞毒性损伤有保护作用,预防性用药效果更优越。认为抑制Glu诱导的神经元Ca2 内流为其保护机制之一。高浓度NAC具有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离体大鼠海马脑片,结合细胞内记录技术,研究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激动剂N-methyl-D-aspartate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方法海马脑片随机分为单纯缺氧组(Con组,n=10)、MK801组(n=10)和NMDA25μmol/L组(NMDA组,n=8)。Con组及MK801组的海马脑片分别给予10min缺氧或在缺氧期间应用含100μmol/L MK801的aCSF;NMDA组海马脑片在膜电位稳定15min后用含有25μmol/L NMDA的aCSF灌流10min。所有海马脑片均应用正常aCSF恢复60min。记录用药前或缺氧前膜电位、缓慢去极化的速率、快速去极化时间和快速去极化的幅度及恢复60min时神经元对细胞内注入电流及经Scheffer侧支刺激的反应。结果25μmol/L NMDA可以产生与缺氧相似的膜电位变化。但MK801组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显著高于NMDA组和Con组(P<0.05);NMDA组的快速去极化时间则显著短于Con组(P<0.05)。MK801组神经元的缓慢去极化速率为(0.08±0.03)mv/s,显著低于NMDA组的(0.44±0.12)mv/s及Con组的(0.22±0.05)mv/s(P<0.05)。在MK801组的10例神经元中,其中9例恢复对细胞内注入电流及经Schaffer刺激的反应,产生动作电位。结论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的激活可能是神经元缺氧去极化的机制之一;而其受体拮抗剂MK801则可以显著抑制缺氧期间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促进复氧后神经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高钾可诱导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四唑盐比色、琼脂糖凝胶电泳、乙二酸荧光素染色和Hoechst332 58染色等方法研究高钾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结果发现 :①高钾诱导神经元死亡呈剂量 ( 50~ 10 0mmol/L)和时间依赖性 ;②神经元死亡呈现明显的凋亡特征 :胞体缩小 ,染色质浓缩 ,DNA“梯形”条带形成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cycloheximide ,1.0mg/L)可阻断其毒性等 ;③MK 80 1( 2 μmol/L)、尼莫地平 ( 10 μmol/L)、硫酸镁 ( 2 0mmol/L)可阻断高钾的大部分毒性作用。结果提示 :高钾可能通过刺激内源性谷氨酸释放从而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脑梗死及脑出血疾病血清NO含量并探讨它们的关系。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35例脑梗死病人,35例脑出血病人及35例正常人血清中NO的含量,以探讨三者之关的关系。结果 显示脑梗死组血清中NO含量为(14.0±22.9)μmol/L,脑出血组血清中NO含量为(138.0±2.46)μmol/L,正常人组血清中NO含量为(76.8±8.9)μmol/L。本实验所测定样本均数间比较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得出:P1(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0.01,P2(脑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0.01,P3(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0.611。结论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发病后NO即迅速升高;二者血清中NO含量与正常人血清中NO 含量比较有极显著差异,而二者之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这是由于发病后二者由于不同原因导致脑细胞缺血,导致谷氨酸(Glu)释放增加,使N-甲基-天冬氨酸(NMDA)受体激活,Ca~(++)通路开放,大量Ca~(++)内流并与钙调素(CaM)结合,激活NO合成酶(NOS),其中iNOS的激活无需Ca~(++),生成大量的NO。它在脑梗死疾病早期起到保护作用,而在脑出血疾病及脑梗死疾病后期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室注射谷氨酸(Glu)对大鼠丘脑束旁核(PF)痛兴奋神经元(PEN)电变化的影响。方法:以电脉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的变化。结果:(1)伤害性刺激使大鼠丘脑PF的PEN诱发放电频率增加;(2)脑室注射Glu(1.5μg/10μl)加强PEN的电活动,使PEN放电频率的净增值增加,潜伏期缩短;(3)这种作用可被Glu的NMDA受体拮抗剂MK-801(0.17μg/0.5μl)所阻断。结论:Glu在中枢痛沉调制中可能起兴奋作用,而NMDA受体参与介导中枢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8.
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谷氨酸(Glu)具有兴奋性神经毒性,其毒性作用与促进Na~+、Cl~-、水内流、Ca~(++)超载、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的介导有关,参与多种急慢性脑损伤的发生。本文重点综述了Glu的神经毒性作用和机制及其在各种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1例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住院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原有利培酮剂量稳定不变的基础上,分别予以10 d的1Hz低频删S刺激(31例)及假rTMS刺激(30例).于刺激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血清催乳素(PRL)测定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同时观察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并于1个月后对研究组的血清PRL水平进行复测.结果 (1)研究组rTMS刺激后PRL水平[(27.9±7.1)μg/L]较治疗前[(101.5±41.2)μg/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PRL水平[(111.4±44.5)μg/L]与治疗前[(106.6±41.9)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F=22.3,P<0.01);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复测PRL[(96.7±38.3)μg/L],已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2)研究组男性乳房女性化消失(8/14),自发泌乳消失(11/17),月经恢复(4/7),对照组则均无改善.(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PANSS及HAMD-17评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除头痛研究组多于对照组外,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近.结论 短期低频rTMS治疗可使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症状减轻,且安全性较好,但需进一步的rTMS维持治疗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外周血清中谷氨酸系统各指标变化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5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及48名正常对照,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被试血清谷胺酰胺(glutamine,Gln)、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及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hydrogenase,GAD)水平,计算Glu/GABA比值。结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较之对照组,血清Glu水平[(35.80±6.34)mg/L vs.(28.69±5.73)mg/L,t=4.68,P0.01]及Glu/GABA[(6.18±1.40)vs.(5.06±1.29),t=3.44,P0.01]增高,血清GABA水平[(5.09±0.71)μmol/L vs.(5.83±1.17)μmol/L,t=3.10,P=0.01]、GAD水平[(28.72±5.39)U/L vs.(35.78±7.22)U/L,t=4.46,P0.01]降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血清Glu水平与HAMD总分呈正相关(r=0.52,P=0.03),血清GABA水平与HAMD睡眠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r=-0.38,P=0.04)。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存在Glu能神经元活性增强,GABA能神经元活性降低,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功能失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