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PICC穿刺中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PICC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后即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选好静脉后先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热水清洁干净,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1.5 cm×3.0 cm,厚度约1 mm,其上用透明敷贴覆盖,1 h后将乳膏洗净,常规消毒皮肤后穿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PICC病人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吴娅利  韩克强  刘红  邱吴  王阁  王东 《护理研究》2009,23(3):723-724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P1CC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后即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选好静脉后先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热水清洁干净,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1.5cn×3.0cm.厚度约1mm,其上用透明敷贴覆盖,1h后将乳膏洗?争,常规消毒皮肤后穿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沦]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PICC病人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农村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带管出院患者,实施责任制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建立PICC院外责任制管理团队,选择农村PICC带管出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后实施自我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一对一责任制管理。比较两组出院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导管维护管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农村PICC患者实施责任制管理模式,可方便患者,降低医疗费用,有利于PICC技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9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双腔PowerPICC导管。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BD双腔PICC导管,严格执行标准的导管置管操作流程及维护方法。比较两组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管腔破裂6例(16.6%)及脱管8例(22.2%),观察组无管腔破裂,脱管1例(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舒适度为87.9%,对照组为66.7%,观察组总体满意度90.9%,对照组7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应用有明显优势,更能满足复杂化疗方案同时需持续输液,以及反复高压注射造影剂肿瘤患者的需求,但须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1]。上腔静脉是出入纵膈的大血管[2],纵膈的偏移直接会导致PICC导管送管困难以及原发性导管异位的发生,从而会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严重者置管失败影响治疗,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对纵膈偏移此类特殊患者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现将我科近期发生的一例纵膈偏移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成功的个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护理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俊英  李虹 《华西医学》2005,20(2):385-386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临床广泛用于中期至长期(5天~1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其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选择。PICC不仅减少病人直接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化疗药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然而,PICC毕竟不同于周围静脉穿刺,如处理不当,可造成各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降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128例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及PICC置管后和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导管异位率3.1%,穿刺点出血14.1%,静脉炎4.7%,静脉血栓6.3%,非计划拔管6.3%,堵管7.8%,导管相关性感染1.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显著降低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困难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168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38例置管顺利,30例置管困难,其中导管尖端异位10例、送导管不畅8例、送导丝不畅7例、送微穿刺鞘不畅3例、穿刺针误入肱动脉2例。结论提高操作者置管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是减少PICC置管困难的关键,术前充分评估及健康教育到位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ICC在化疗中的运用和护理。方法 对12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 经临床观察,无1例出现血肿、空气栓塞、出血等并发症,2例出现导管阻塞,用注射器回抽血将PICC导管抽空使管内形成负压,用肝素盐水冲管后导管通畅。未见置管发生感染、局部血肿及静脉栓塞等。结论 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严格无菌操作和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堵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由于PICC置管具有创伤小,留置时间长,经济有效,且能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置管后可来福接头暴露在身体外,当患者睡眠、更换衣服、伤口发痒和触摸穿刺处周围皮肤时会导致导管拔出,尤其是对于ICU、神经内外科病房存在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的患者拔管率更高.为固定PICC导管,避免导管滑脱,减轻患者拔管后反复穿刺的痛苦,我科采用医用弹力网套固定PICC导管,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PICC-电子镇痛泵应用过程中的护理经验,使肿瘤晚期患者应用镇痛泵时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经PICC连接电子镇痛泵,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结果 24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并针对不同程度的便秘、恶心等副作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结论 经PICC使用电子镇痛泵,治疗肿瘤晚期疼痛,方法简单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PICC-电子镇痛泵应用过程中的护理经验,使肿瘤晚期患者应用镇痛泵时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经PICC连接电子镇痛泵,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结果24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并针对不同程度的便秘、恶心等副作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结论经PICC使用电子镇痛泵,治疗肿瘤晚期疼痛,方法简单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肿瘤患者PICC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对90例PICC患者实施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在患者入院时、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出院前5个阶段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连续、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90例置管患者对PICC概念的了解由入院时的3.3%上升至置管后的100%,置管成功率98.9%,最长置管231d,并发症发生率11.1%。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PICC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置管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隧道式PICC与传统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TheCochraneLibrary、Embase、PubMed、Webofscience、万方、VIP、CNKI等关于隧道式PICC与传统PICC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受控的临床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CCT)和队列研究,按照JBI文献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studio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2760名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传统PICC导管留置时间低于隧道式PICC(P<0.01)。隧道式PICC并发症发生率(渗血、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及血培养阳性率均低于传统PICC(P<0.01),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隧道式PICC的应用明显优于传统PICC,具有置管时间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少、血培养阳性率低等优势;但由于高质量文献较少,仍需进一步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理想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体表测量方法,提高体外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将142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间,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颈静脉切迹右侧加3cm~4cm、左侧加4cm~5cm所得长度为置管长度。置管术后根据其拍摄的胸部X线片,利用统计软件分析两组尖端位置、理想深度与体外测量长度的关系。[结果]A、B两组体外测量值分别为(45.82±5.68)cm、(44.53±5.87)cm,与理想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分别为63.89%和85.71%,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将B组测量方法矫正为在先前测量值的基础上多延长1cm的情况下,尖端位置到达理想位置的成功率提高,B组测量方法体表标志明显、操作简便、准确性高,且避免了反折时的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数字化胃肠X光机在纠正PICC异位及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PICC异位患者,在数字化胃肠X光机引导下正位,正位后同时进行导管头端定位,记录数字化胃肠X光机引导置管后导管头端定位的成功率.结果 56例导管头端异位患者正位成功率为100%.结论 数字化胃肠X光机引导下行PICC头端异位后正位以及头端定位是一种及时、准确、安全的正位及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脉通、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站、WHO网站、BMJ、Up To Date、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关于血液科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预防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分级及整合。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系统评价3篇、干预性研究2篇、专家共识3篇,总结出包括PICC评估与管理、置管前预防、置管中预防、置管后预防和健康教育5个方面的31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的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可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其经济负担提供循证依据,但应结合临床现况,针对性地运用最佳证据。  相似文献   

19.
循证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中,审慎、明确而明智地应用最佳科学证据,并使之与熟练的临床理论及经验结合。考虑患者意愿前提下于某一特定领域所做出的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决策过程[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制充气式压迫带预防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的效果。方法将住院800例接受PICC置管血液肿瘤患者按数字序号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压迫30min,实验组采用自制充气式压迫带加压包扎1h。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穿刺点出血率、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自制充气式压迫带预防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效果好,且操作简单、安全、减少护士工作时间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