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DN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空腹7-10mmoL/L,根据血肌酐和24h尿蛋白定量的不同分别分为早期DN组、临床DN组.治疗组给予静滴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mg(浙江永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1次/d.连续14d;对照组给予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 R/d.连续14d.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其他方法两组相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早期及临床期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有所下降(P<0.05)、临床期患者血肌酐有所下降(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早期、临床期DN,可减轻患者尿蛋白、降低血肌酐,有利于DN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7例给予100mg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滴,1天1次,连续2周,观察用药后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设同期用香丹注射液23例作对照组,将10mL香丹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滴,1天1次,连续2周.结果:使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者,胸闷、心绞痛症状缓解率达94.03%,对照组缓解率达82.61%(P>0.05),心电图好转率71.64%,对照组为56.52%(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质量可靠,疗效好,疗程短,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红花黄色素组(治疗组),每组26例.对照组酌情采用阿司匹林、硝酸酯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使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100mg静滴,每日1次,连用30d.于用药第2周和第4周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及心电图疗效,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用药2周和4周后,实验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及心电图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其持续时间,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4.
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志锋  王曦云  王晶华 《吉林医学》2010,31(20):3208-3209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6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耗氧量、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mg/d静脉滴注,疗程10~14d。两组均治疗14d后评价心绞痛发作情况,检查心电图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7.10%,对照组为92.53%,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抗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5.
红花黄色素是中药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由多种查耳酮类化合物组成,存在于红花的水溶性提取部位。现对我院收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0年2月~2011年4月收治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62.5±3.6)岁,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6~74岁,平均(61.3±2.5)岁。诊断符合WHO"稳定型心绞痛"相关标准,心绞痛发作≥5次/周,排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的效果。方法:将50例确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口服依那普利5∽15 mg·d-1(根据血压调整)。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以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50 mg+NS 250 m L静滴,每次14天,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率(β2-MGER)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β2-MGER、尿UAER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治疗中疗效优于单用依那普利,可明显减轻蛋白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和心电图改善均有明显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加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红花黄色素加低分子肝素组(观察组)30例和红花黄色素组(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及对心绞痛的疗效。结果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加低分子肝素对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3%,单纯红花黄色素为87%(P〉0.05),红花黄色素加低分子肝素对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7%,单纯红花黄色素组为67%(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加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优于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硝酸酯类及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改善程度、心电图改变、血脂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血脂均有明显好转,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分别给予扩张血管、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疗程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ST段总压低数和T波总倒置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应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先安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的抗缺血作用。方法  5 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心先安组 (n =2 7) :在常规治疗UA的基础上加用心先安 90mg静滴 ,每d 2次 ,连续 10d ;对照组 (n =30 ) :给予常规UA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所示的心肌缺血改善状况。结果 心先安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 ,间隔时间延长 ,心电图ST段下移恢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先安可以改善心肌缺血 ,减轻冠状动脉痉挛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刘茜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312-131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普伐他汀联合杏丁注射液早期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探讨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入院后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四组,①A组:常规治疗加普伐他汀20mg组30例;②B组:常规治疗加普伐他汀20mg及杏丁组29例;③C组:常规治疗加普伐他汀40mg组28例;④D组:常规治疗加普伐他汀40mg及杏丁组31例。分别在确诊后、治疗后3周检查血脂和CRP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分别接受上述治疗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C,LDL-C)、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其中与A组相比,其余三组的血脂、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D组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加用杏丁注射液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有所升高,在D组升高尤为明显(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普伐他汀均可通过降低血脂及CRP水平来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达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加用杏丁注射液后,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1次/d。两组治疗均为2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65.7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抑制炎性反应,防止斑块破裂,是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微循环的影响,及疗效、安全性、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将130例U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比较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12导联)∑ST(12导联ST压低数值总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观察药物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病人的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3.2%与65.8%,P〈0.05),改善心绞痛的缺血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55.3%与38.2%,P〈0.05);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血脂的作用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检查示治疗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比较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UA患者的微循环指标改善明显,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与联用组,单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用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情况、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单药组相比,联用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血脂显著降低,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不影响治疗过程。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性好,效果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0例UAP患者随机平分 2组 ,葛根素组和对照组。前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滴 1个疗程。分别观察 2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态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葛根素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 88% ,改善异常心电图总有效84% ,心肌耗氧量显著下降 ,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 ,P均 <0 .0 5。结论 :葛根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肌缺血药物  相似文献   

17.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冶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76.8%和5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与强化降脂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2月—2009年6月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44例,分两组,两组调脂药物均选用辛伐他汀20mg睡前口服,治疗组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d,日3次口服,疗程4周。结果:步长脑心通胶囊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可使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达到强化调脂的作用,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均于入院后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同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入院起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水平为(18.26±3.61)mg/L,对照组为(4.05±1.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正常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4%,CRP升高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急性炎性反应有关,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尿激酶 (UK) 肝素溶栓与传统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各自的疗效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UA的合理方案。方法 :入选UA患者 92例 ,采用随机分组 ,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 4 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近期及远期心绞痛的发生频度、程度、心电图改变及再住院率和转化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几率。结果 :溶栓组HR、BP等生命体征无改变 ,心肌耗氧量不增加 (P均 >0 .0 5 ) ,但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轻发作程度、降低S T段下移的幅度 (P <0 .0 5或P <0 .0 1) ,减少心绞痛发作时伴随的室性早搏、心动过速以及再住院的几率等 ,显示溶栓治疗抗心绞痛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低剂量缓给UK加肝素维持的溶栓方案适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